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I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7例上尿路I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多以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上尿路占位性病变。术中冷冻切片确诊。5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2例输尿管肿瘤分别作局部及节段切除。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上尿路IP。7例随访19~85个月,无肿瘤复发、恶变。结论:上尿路IP是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及内镜检查;治疗主要开放手术及内镜手术。其有易同时或异时并发泌尿系恶性肿瘤可能,术后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invertdepapillomaofthebladder,IPB)为泌尿系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 ,至1 997年国外文献共报道约 2 80例 ,并且大多数为单个病例或数例的报道 ,只有 5个报道超过 1 0例以上〔1〕。我院 1 992年 5月~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 1 7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 7例 ,男 1 4例 ,女 3例 ,年龄 2 3~ 75岁 ,平均 5 2岁 ;其中 <40岁 2例 ,40~ 5 0岁 5例 ,>5 0~ 60岁 5例 ,>60岁 5例。肿瘤直径为 0 .8~ 3.0cm ,实性肿块 1 0例 ,乳头状 5例 ,带蒂海藻状 2例。1 7例均单发 ,位于膀胱三角区 1 0例 ,膀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IPB)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5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和随访结果的36例IPB患者的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同时合并有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1例在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合并有尿路上皮细胞癌成分,术后27例行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9例仅作定期随访,其中1例同时合并有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者术后3年复发.结论 IPB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良性肿瘤,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TURBT是治疗该病的标准方法,术后应行膀胱内灌注化疗及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为一少见的泌尿道良性肿瘤 ,可同时并发泌尿道恶性肿瘤。我们收治了 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并结合复习国外文献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5 2~ 68岁 ,平均 60 .8岁。均以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伴有血凝块而就诊 ,病史 2个月~ 1 .2年。静脉尿路造影( IVU)表现为膀胱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 :瘤体为多个突起、有蒂、灰色实性肿块 ,外观酷似移行细胞癌 ,3例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 ,2例位于膀胱颈部 ,瘤体直径分别为 1 .8、2 .3、2 .8、3.2、3.3cm。2   结果5例术前均诊断为膀胱肿瘤 ,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术前行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或单纯膀胱肿瘤切除术,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均给予正规膀胱灌注化疗1~2年,定期复查膀胱镜,平均随访4年,均无复发或发生膀胱恶性肿瘤。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为罕见的泌尿系良性肿瘤。确诊依靠仔细的术后病理检查。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手术可治愈,复发率低,预后佳,如能明确诊断,术后频繁、长期的随访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6.
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 ,临床少见 ,Potts和Hirst于 196 3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内翻性乳头状瘤。至1983年共报道 10 0余例内翻性乳头状瘤 ,占尿路上皮肿瘤的 2 .2 % [1] 。此病多发于膀胱颈、膀胱三角和尿道前列腺部。发生于上尿路者少见 ,约 30余例[3 ,4 ] ,其中男女比约 5~ 7∶1,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中男性占 90 %以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男性发病年龄平均5 5岁 ,女性 5 6岁 ;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 6 5岁。但亦有小儿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病的报道[5] 。上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在组织学、发生学和治…  相似文献   

7.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少见 ,1988年2月至 2 0 0 1年 10月我院收治 2 2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2 2例。男 18例 ,女 4例。年龄 19~ 73岁 ,平均 47岁。病程 3d~ 8年。以血尿为主要症状者10例 ,排尿困难者 8例 ,尿路刺激症者 3例 ,体检B超发现 1例。肿瘤单发 18例 ,多发 4例 (18% )。肿瘤直径 0 .3~ 5 .0cm。肿瘤位于三角区者 7例 ,膀胱颈者 9例 ,侧壁者 5例 ,顶部者 1例。肿瘤无蒂 1例 ,宽蒂 3例 ,细长蒂 18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膀胱镜检查 ,19例行IVU。B超表现为稍强回声团 ,IVU示膀胱有充盈缺损 ,当肿瘤 <1cm时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瘤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1996年07月至2010年05月间22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诊断主要依据症状、B超、CT及膀胱镜检并病理活检。本组中有9例术前行膀胱镜检查及组织活检。2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 22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22例随访时间为6~168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7月。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良性肿瘤,TURBt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常规膀胱药物灌注化疗及膀胱镜检不太必要,但对诊断有疑问,有伴发恶性肿瘤、多发肿瘤的病例建议按低级别非浸润型尿路上皮癌标准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9.
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1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至2003年9月,我院收治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151例,其中男134例、女17例,平均年龄54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诊断依据泌尿系B超、尿路造影、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查。上尿路7例,除1例行肿瘤局部切除外余行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下尿路14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124例,其中11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电切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5例,膀胱全切术2例。结果118例随访1~12.5年,平均6.3年。5例膀胱内复发,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8,30个月发生恶变,行膀胱全切治疗。结论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良性肿瘤,多见于男性,好发于膀胱,TURBT是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但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瘤(IPB)的临床诊断、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IPB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结果:患者术后生存良好,5例获得随访3个月-8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IPB是一种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是利于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1.
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本病患者复习文献。结果:3例均行开放手术治疗,并在术中,术后得到病理证实;2例获得随访,疗效确切。结论:对于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较难确诊,单发病灶可行病灶切除术,多发病灶必要时可行肾及输尿管大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因、病理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1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2例行膀胱肿瘤电灼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膀胱灌注预防复发。结果:术后生存良好,随访3个月-10年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预后良好。确诊需行内镜检查及活检。TURBt是其标准治疗方法。术后予免疫制剂膀胱灌注有利于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瘤(IPB)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IPB的临床资料。2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结果患者术后生存良好,20例获得随访3个月~12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IPB是一种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其标准的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4.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治水平。方法:2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均行B超、膀胱镜检查,22例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14例行尿细胞学检查,17例术前行膀胱镜活检。2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4例行开放性手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2例恶变,病理分型:小梁型6例,腺型2例。尿细胞学未找到癌细胞;21例行TURBT的患者,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非浸润性泌尿上皮良性肿瘤,好发于膀胱颈及三角区,肿瘤较小,单发,有蒂,可恶变,很少复发,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IPB)是一种少见的尿路移行上皮良性肿瘤,约占膀胱肿瘤的6%。IPB生物学特征为肿瘤表面被覆一薄层移行上皮,向下呈内生性生长,不浸润肌层。目前,将CEUS运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已较成熟~([1-2]),但鲜见用于IPB诊断的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例IPB的常规超声及CEUS表现,以提高对IPB的  相似文献   

16.
Lee TJ  Huang SF  Huang CC 《Head & neck》2004,26(2):145-153
BACKGROUND: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ailored endoscopic surgery. Tailored endoscopic surgery aims at resecting the inverted papilloma completely with a customized surgical approach, especially when an en-bloc excision cannot be comprehensively or routinely achieved because of the immense extent of the tumor. METHODS: Between November 1991 and March 2002, 43 patients with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 were treated by tailored endoscopic surgery.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follow-up for this population was 25.3 months (range, 9-150 months). A staging system developed by Krouse was adopted for tumor grading. On the basis of tailored endoscopic surgery, 15 localized lesions and 12 smaller extensive lesions (Krouse stages 1 and 2) were treated by ordinary endoscopic resection, whereas 16 larger extensive lesions (Krouse stages 3 and 4) in which the tumors were immense were subjected to sequential segmental endoscopic surgery (SSES). Seven of these 16 larger extensive lesions combined with endoscopic medial maxillectomy because of extensive encroachment of maxillary sinus antrum. RESULTS: Four patients (9.3%) had residual disease, each requiring one revision surgery. All tumors were successfully resected. No patient required lateral rhinotomy or midfacial degloving procedure. No major complications were encountered in any of the patients. 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residual disease at the time of this writing. CONCLUSIONS: Tailored endoscopic surgery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that obviates the need for more extensive surgery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verted papilloma. Prope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s, intraoperative determination of extent and attachment of the tumor, close endoscopic follow-up, and expert application of endoscopic techniques are the keys to the successful use of tailored endoscopic surgery.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治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2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5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9岁。左侧16例,右侧8例。肉眼血尿17例(71%),镜下血尿7例(29%)。尿细胞学检查16例,阳性1例。B超提示肾盂积水19例(79%),提示中下段输尿管低回声占位3例(12%)。IVU提示肾盂积水20例(83%),患侧输尿管充盈缺损3例(12%)。逆行肾盂造影检查21例,插管不成功5例,输尿管充盈缺损16例(76%)。CT检查20例,提示输尿管内软组织肿块14例(70%)。螺旋cT薄层扫描3例均确诊。MRU3例,确诊1例。结果24例均进行手术治疗,18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袖状或膀胱部分切除,6例行肾切除加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后病理报告移行细胞癌23例,腺癌1例。1990—1999年的14例中存活1、2、3、4、5、6年者分别为1、5、3、2、2、1例。2000—2005年的10例中,失访3例,术后存活1、3年者各2例,3例存活未满5年者仍在随访中。结论IVU、逆行肾盂造影检查仍是原发性输尿管癌最常用的基本诊断方法,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可减少漏诊。本组病例由于手术时病理分期偏晚,5年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小儿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和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提高小儿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治效果。方法 总结22例输尿管开口异位患儿临床资料。男1例,女21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4岁。单侧17例,双侧5例。21例女童中,有正常分次排尿伴异常漏尿18例,完全持续性漏尿3例;1例男童有上尿路梗阻及泌尿系感染。异位开口于阴道14例、尿道4例、前庭3例、膀胱颈1例。结果 手术治疗20例,其中肾切除者11例、半肾切除者7例,术后漏尿症状消失,3例合并输尿管残端综合征;1例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仍有尿失禁;1例直肠化膀胱术无漏尿症状。结论 明确诊断,选择合理手术是小儿异位输尿管口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