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游离DNA (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是指游离于细胞外的核酸片段。肿瘤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比例的cfDNA来源于肿瘤细胞,称之为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其中包含了来源于肿瘤的突变和基因变异信息。而新的、更加高效的检测技术的开发使得ctDNA发展成为新的标志物。本文就ctDNA在肿瘤早期诊断、预后、疗效评估及跟踪新的突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重点概述其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患者循环血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DNA是一种无细胞状态的胞外DNA,存在于血液(血清或血浆)、滑膜液和脑脊液等体液中,其主要是由单链或双链DNA以及单链与双链DNA的混合物组成,以DNA一蛋白质复合物或游离DNA两种形式存在。早在1947年Mandel和Metais就发现了循环核酸;30年后Leon等人的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外周血清DNA水平大大高于正常人;1989年Stroun等发现血液游离DNA具有肿瘤细胞DNA的一些特征;5年后研究者在肿瘤患者的血浆和血清中检测到了癌基因突变,并且与原发肿瘤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循环DNA是存在于血浆/血清中的游离DNA。已有研究证实肿瘤患者循环DNA来源于肿瘤细胞。因此,检测肿瘤患者循环DNA质和量的改变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分析具有较大价值。循环DNA检测具有微创性、标本获取方便、可连续动态检测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前景的肿瘤标志物。有关肝癌患者循环DNA的研究不多,本文就循环DNA检测在肝癌诊断和预后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儿童白血病患者血浆循环DNA定量检测,分析血浆循环DNA含量用于儿童白血病诊断的价值。方法:用血液微量DNA抽提试剂盒提取血浆循环DNA,以SYBR GreenⅠ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4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20例健康对照标本血浆循环DNA含量;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循环DNA对儿童白血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儿童白血病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为(30.04±15.13)ng/mL,高于对照组(12.22±7.10)n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DNA含量16.3l ng/mL为诊断儿童白血病最佳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86.96%和75.00%,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结论:血浆循环DNA定量检测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用于儿童白血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来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方法:分别收集健康人和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血浆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血浆循环DNA。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血浆循环DNA的CT值为25.22±1.26,明显低于健康人30.66±1.5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循环DNA可以成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建立血浆循环DNA的提取及检测方法,探讨其在煤工尘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煤工尘肺组(31例)、接尘工人组(38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3组研究对象,采用磁珠法提取血浆循环DNA,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循环DNA的相对水平,并根据Ct值绘出ROC曲线。结果:煤工尘肺组、接尘工人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循环DNA的Ct值分别为18.00±1.07、19.20±0.58和19.80±1.57,煤工尘肺组血浆循环DNA的平均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煤工尘肺组与对照组数据所得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煤工尘肺组与接尘工人组为0.859。结论:该方法能够方便快速的检测血浆循环DNA水平,血浆循环DNA水平的增高在煤工尘肺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DNA抽提方法在乳腺癌血清循环DNA提取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荣  张小蕾 《吉林医学》2010,31(16):2368-2369
目的:探讨不同DNA抽提方法在乳腺癌血清循环DNA提取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QIAgene、OMEGA、磁珠法、酚/氯仿法对乳腺癌患者血清循环DNA的提取效果。结果:四种DNA提取方法中,磁珠法具有最高的提取效率(72.5%)和最低的CV值(23.1%)。结论:磁珠法对乳腺癌患者血清循环DNA的提取效果最好,尤其适用于小片断D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手足口病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方法分别收集健康人和手足口病患者的血浆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血浆循环DNA。结果手足口病患者的血浆循环DNA的CT值为(23.58±1.1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5.66±1.32)(P<0.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循环DNA可以作为诊断手足口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病人血浆循环DNA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定量检测肝细胞癌 (HCC)病人血浆循环DNA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 79例肝功能正常的HCC病人术前血浆样本以及 2 0例健康志愿者、2 0例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和 2 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浆样本 ,抽提血浆循环DNA。将血浆循环DNA与荧光染料SYBRgreenⅠ按比例稀释并充分混匀后通过紫外与可见光成像分析系统定量。结果 HCC、肝硬化和肝炎病人血浆循环DNA浓度分别为 (47.1± 4 3.7)ng/mL、(30 .0± 1 3.3)ng/mL和 (6 5 .3± 71 .6 )ng/mL ,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血浆循环DNA浓度 (1 7.6± 9.5 )ng/mL ,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 (P =0 .0 0 0 ;P =0 .0 0 2 ;P =0 .0 0 1 ) ,而HCC和肝硬化病人以及病毒性肝炎病人两组之间的血浆循环DNA浓度无明显差异 (P =0 .1 91 ;P =0 .6 85 )。伴肝内播散灶或脉管癌栓的 4 1例HCC病人的血浆循环DNA浓度 (5 4 .3± 4 1 .6 )ng/mL明显高于不伴肝内播散灶或脉管癌栓的 38例病人 (39.3± 4 5 .0 )ng/mL(P=0 .0 0 2 )。血浆循环DNA浓度与HCC病人肿瘤大小、TNM分期、2年无瘤生存率、1年和 2年总体生存率密切相关 (P =0 .0 0 8;P =0 .0 4 0 ;P =0 .0 1 0 ;P =0 .0 1 6 ;P =0 .0 0 1 ) ,而与肿瘤数目、肿瘤包膜、肿瘤分化、血清AFP浓度及 1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关系。多因素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循环DNA与肺癌复发转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提取血浆循环DNA并进行定量检测,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血浆循环DNA的差异。结果:肺癌患者血浆循环DN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肺癌复发转移患者在复发转移前、后血浆循环DNA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浆循环DNA有可能作为肺癌复发转移的一种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循环DNA水平定量检测在诊断肝组织损伤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30例,采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中循环DNA的含量。结果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外周循环DNA水平分别为(21±9、29±8、38±8和81±16)μg/L,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外周循环DNA水平逐渐升高,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外周循环DN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循环DNA水平与ALT和AST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2和0.632,P值均<0.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循环DNA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68μg/L±14μg/L vs 23μg/L±12μg/L,P<0.05)。结论外周循环DNA的含量可反映肝脏的炎性反应程度,有可能作为肝脏炎性反应活动程度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死因。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包括手术和化疗在内的治疗方法的进步,其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治疗后出现复发。循环肿瘤DNA(ctDNA)是来自肿瘤细胞的循环游离DNA(cfDNA)片段,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监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放化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与传统的生物标志物相比,ctDNA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并且可以在患者的血清中稳定存在。通过检测ctDNA的水平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估,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结直肠癌的诊疗过程中,ctDN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ctDNA水平,可以较早期判断患者是否可能患有结直肠癌。同时,通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tDNA水平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在结直肠癌的随访中,ctDNA同样具有很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ctDNA水平,可以有效地判断患者的复发情况。若患者血清ctDNA水平持续升高,则表明患者可能出现了复发,需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干预。总之,ctDN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具有...  相似文献   

13.
循环肿瘤DNA作为一种可以检测和量化肿瘤突变的观察指标在肿瘤的临床诊疗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卵巢癌的组织学分型中,上皮性卵巢癌占绝大多数。随着肿瘤的演进,肿瘤细胞内的DNA片段可进入血液循环,形成循环肿瘤DNA,其在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手术及辅助治疗的疗效判定、肿瘤负荷的评价、随访期的动态监测及预后分析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26-31
目的初步探究浙江地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的突变特征并为患者提供临床靶向用药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79例浙江籍贯的NSCLC患者的ctDNA样本进行基因靶向捕获深度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EGFR基因的突变频率最高,达到56.5%,发现的高频突变还包括存在于TP53(33.3%)、KRAS(30.4%)、ERBB2(23.2%)、FGFR1(18.8%)、PTEN(15.9%)等基因的致病位点。EGFR突变更容易出现在女性、不吸烟、肺腺癌患者(P0.05),KRAS突变更容易出现在年轻、吸烟患者(P0.05),ERBB2突变容易出现在不吸烟的患者(P0.05)。在44例(44/79,55.7%)中共发现了存在于8个基因的29个靶向用药位点突变,在22例(22/44,50.0%)中检测到同时存在多个用药位点的现象,9例以往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治疗的复发患者均检测到T790M突变。结论 NSCLC具有十分复杂的突变特征,基于ctDNA的高通量测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全面反映肿瘤的分子特征,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靶向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夏吉荣  陈宏楚 《重庆医学》2004,33(3):457-459
正常人循环血中(血清或血桨)有微量的DNA存在,常小于10ng/ml,其来源主要为细胞核DNA和线粒体DNA.肿瘤组织中存在肿瘤特征性DNA物质已有较多研究,而肿瘤患者循环血中是否也存在相应的DNA特征性物质倍受研究者关注.直到1977年Leon等[1]才证实肿瘤患者血清DNA水平大大高于正常人,后来许多[2~17]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循环血中DNA水平不仅远远高于正常人,而且还具有肿瘤特征性的DNA改变,并和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同一基因一致,这些实验证据为循环DNA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发生机制等研究提供了新的简便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循环游离DNA(cfDNA)与肿瘤组织DNA的RAS基因突变检测的一致性,以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7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浆及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多重荧光PCR法检测血浆标本cfDNA的RAS的基因突变状态,并与肿瘤组织标本的相应基因突变状态对比分析.分析血浆RAS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血浆cfDNA的RAS突变率为32.39%,组织DNA的RAS突变率为50.70%,两种标本的RAS突变检测的一致率为76.06%,血浆cfDNA与组织DNA的RAS突变检测结果一致(Kappa=0.523,P=0.000).血浆cfDNA检测的敏感性为58.33%、特异性为94.29%、阳性预测值为91.30%、阴性预测值为68.75%.血浆cfDNA的RAS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分期(Ⅳa与Ⅳb)、原发肿瘤部位、肺转移、CEA水平、CA199水平等无明显相关性,而血浆cfDNA的RAS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肝脏转移有相关性(P=0.045),肝转移患者较未发生肝转移的患者突变率升高.结论 血浆cfDNA可以作为无法获得组织标本的结直肠癌患者的RAS基因检测的替代标本,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且结直肠癌患者肝脏转移cfDNA RAS突变率升高.  相似文献   

17.
李丽  徐克前  周迎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378-2380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稳定的提取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DNA的固相载体法。方法:异硫氰酸胍-硅胶法提取DNA,并利用灵敏度极高的新型低毒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对所提取的DNA进行显示。结果:异硫氰酸胍-硅胶法可用于提取血清DNA,且重复性好,SYBR GreenⅠ染色显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DNA片段大小主要包括完整的基因组DNA、2000bp左右片断或两者兼而有之(而正常者几乎没有)。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较高水平的循环DNA,异硫氰酸胍-硅胶法提取及SYBR GreenⅠ染色显示外周血循环DNA简便实用,具有较大的临床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微卫星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ang JZ  Qin LX  Ren N  Ye QH  Ying WD  Liu YK  Ta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662-166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循环DNA微卫星变异的特点及其与肿瘤组织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位于染色体8p上3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62例肝细胞癌血浆、组织标本的DNA进行了杂合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结果 在联合检测的3个微卫星位点上,39例发生了LOH的组织标本其对应的血浆标本中有33例在相应位点检测到了相同的改变,一致性为84.6%;在19例MSI阳性的组织标本中,其对应的血浆中有14例检测到了相同的MSI,一致性为73.7%;62例HCC血浆DNA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阳性率(58.1%,36/62)明显高于MSI(29.0%,18/62)(P〈0.01);HCC组织、血浆DNA在D8S277位点的MSI阳性率皆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位点(P均〈0.05)。结论 HCC血浆循环DNA与肿瘤组织微卫星变异有较高的一致性变化,血浆循环DNA可以用来反映肿瘤组织的微卫星变异;LOH方式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SI的作用次之;D8S277是HCC中对MSI敏感的一个检测位点。  相似文献   

19.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属于血浆游离DNA(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的一种,是通过凋亡或坏死的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或由肿瘤直接分泌。ctDNA携带肿瘤特异性基因特征和表观遗传学特征,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拷贝数变异和甲基化改变。ctDNA属于液体活检技术,具有操作方便、重复性高、创伤性小等优势。ctDNA可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早期癌症的筛查和诊断、指导治疗、监测治疗效果、分析术后残余病灶及预防疾病复发。本文对ctDNA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慢性HBV感染患者精子中HBVDNA存在研究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outhern Blot方法,我们研究了13份慢性HBV感染患者(8份慢迁旰,5份慢活肝)和2份对照精液标本中HBV DNA存在状况。提取物一半用限制酶HindⅢ消化,各行琼脂电泳,转移到纤维膜上,然后用~(32)P—HBV—DNA探针分子杂交。在4份精子內检出HBV DNA,3份为游离形式,1份为整合形式。结果表明HBV DNA可以存在精于内,游离状态HBV DNA提示有传染性、整合序列HBV DNA的存在提示有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