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长沙市社区50岁以上城市居民卒中危险因素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积分的关系。方法 2008年在长沙市进行50岁以上社区居民的随机抽样,进行卒中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的基线调查,同时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erebralvascular hemodynamics index,CVHI)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积分。根据有无卒中危险因素将队列人群分为对照组、单一危险因素和多个危险因素组。研究卒中危险因素与CVHI积分的关系。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和多个危险因素组的CVHI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高血压组和多个危险因素组中高危人群(CVHI积分50~75分)和极高危人群(CVHI积分≤50分)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随着危险因素暴露的增加,CVHI积分呈下降趋势,高危人群和极高危人群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高血压病史和多个危险因素的聚集会明显降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积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 ligand 16,CXCL16)181A >V多态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中国汉族人群的分布,探讨其基因及血清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ve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24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卒中组)和204例对照者(对照组)CXCL16 181A >V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特点,同时比较该多态性位点在中国对照组人群、德国人群与瑞典人群间的分布差异。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卒中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XCL16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卒中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清CXCL16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对照组(P <0.01)。CXCL16181A >V等位基因(P <0.01)及基因型分布(P =0.004)在中国组、德国组和瑞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卒中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74,0.692)。结论 血清CXCL16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发生相关;CXCL16 181A >V位点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社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干预措施提 供依据。 方法 在北京市石景山社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知情同意的社区居民统一进行问卷调查和一般 体格检查,获得人口学、行为生活方式、疾病史、用药史、收缩压及舒张压等信息,将资料完整者纳 入研究,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性别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情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有3854例社区居民资料完整,女性2562例,男性1292例。高血压患病率为47.90% (1846/3854),知晓率78.49%(1449/1846),治疗率67.77%(1251/1846),控制率48.75% (900/1846)。男性高血压患病率54.33%(702/1292),知晓率75.64%(531/702),治疗率63.11% (443/702),控制率45.30%(318/702);女性高血压患病率44.65%(1144/2562),知晓率80.24% (918/1144),治疗率70.63%(808/1144),控制率50.87%(582/1144)。女性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在 40~<50岁组最低,控制率在70~≤81岁组最低,男性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随年龄增加逐 渐增加,最低是40~<50岁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家族史和体重指数是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共同影响因素。 结论 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水平仍需要进一步增强;女性高血 压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综合性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和人群脑卒中发病、死亡的影响.方法1997~2000年对长沙市35岁以上社区人群中的部分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防治,并监测1996~2000年干预和对照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人均下降了4.25mmHg、舒张压人均下降了1.16mmHg(P<0.01),且不论男女,人均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综合干预使干预社区脑卒中发病率下降约50%.结论综合性干预能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为脑卒中社区防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知识、信念、行为效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社区人群(年龄≥50岁)脑卒中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崇文与石景山两个城区约10万自然人群中,按年龄性别构成整群随机抽取1350例年龄≥50岁的非卒中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并由培训合格的社区医生填写统一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脑卒中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等相关资料。结果 脑卒中防治知识评分与信念和行为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76(P =0.005)和0.245(P <0.01),信念评分与行为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208(P <0.01)。知识评分与文化程度相关,信念、行为评分与性别和年龄相关。结论 脑卒中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三项评分呈相互一致性。同时信念和行为评分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而与文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某农村社区≥35岁人群血压水平进行普查,分析其中无高血压病史者血压水平在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的特点,为高血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某农村社区抽取10000自然人群,选择其中≥35岁者进行高血压病普查,剔除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后对目标人群进行年龄、性别与血压的情况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172名对象,其中男性2454名,女性2718名;平均年龄(53.3±12.7)岁。男性平均收缩压为(123.88±11.99)mmHg(1mmHg=0.133kPa),平均舒张压为(77.38±6.66)mmHg;女性平均收缩压为(120.12±12.72)mmHg,平均舒张压为(75.04±4.45)mmHg;男女性别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除男性〉75岁年龄组外,血压水平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高血压的总检出率为12.7%,除男性〉75岁年龄组外,高血压筛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结论:在非高血压病人群中,男性各年龄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女性为高;除男性〉75岁年龄组外,血压水平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并且高血压筛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 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PSD提供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19年10 月有关PSD与神经功能评分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 献、提取有效数据资料,并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 对各研究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根据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 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共计3050例研究对象,其中PSD组1157例,非PSD组1893例。整体meta分析 结果显示: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0.92,95%CI 0.48~1.37,P<0.01)。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①以地域分组,在中国人群中,PSD组NI 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MD 0.81,95%CI 0.36~1.27,P<0.01);②以卒中是否首发分组,首发卒中人群中,PSD组NIHSS评 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1.24,95%CI 0.82~1.67,P<0.01),再发卒中两组间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0.25,95%CI -1.53~1.03,P =0.70);③以卒中类型分组,缺血性卒中 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0.83,95%CI 0.38~1.29,P<0.01);④以PSD 诊断时间分组,卒中1个月内诊断PSD的研究中,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0.64,95%CI 0.01~1.28,P =0.05),卒中1个月以上诊断PSD的研究中,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MD 1.29,95%CI 0.78~1.81,P<0.01);⑤根据NIHSS评估时间分组,在卒中后2周内进行 NIHSS测评的研究中,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1.01,95%CI 0.62~1.41, P<0.01),在卒中后3~4周进行NIHSS测评的研究中,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1.00, 95%CI -0.96~2.96,P =0.32)。 结论 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与PSD的发生显著相关,NIHSS评分是影响PS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特 别是在中国人群、首发卒中、缺血性卒中、卒中1个月后PSD及卒中发病2周内评估NIHSS的患者人群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连续选取自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于卫生部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09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卒中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卒中组和2型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血糖、血脂、血尿酸等代谢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的危险因素。性别不同相应的危险因素略有差异,进一步按照性别进行分层,分别比较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209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212例(10.1%)合并卒中,年龄、腰臀比、糖尿病病程、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收缩压、尿酸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在糖尿病合并卒中组均高于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均较无相应并发症者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P均<0.01)。在男性患者中,合并卒中者130例(10.9%)。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胰岛素、2小时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收缩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合并卒中组均高于不合并卒中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均较无相应并发症者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P均<0.01)。在女性患者中,合并卒中者82例(9.04%)。年龄、腰臀比、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合并卒中组均高于不合并卒中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男性及女性患者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或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的均较无相应并发症者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为1.06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21~1.115,P=0.004]、股动脉内中膜厚度(OR 1.590,95%CI 1.041~2.431,P=0.032)、收缩压(OR 1.026,95%CI 1.008~1.044,P=0.00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OR 2.342,95%CI 1.081~5.070,P=0.031)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具有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腰臀比、糖尿病病程、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收缩压和尿酸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的危险因素略有差异。合并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增加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活性、抗凝活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静脉血,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抗凝血酶Ⅲ活性(Antithrombin Ⅲ:α,AT-Ⅲ:α),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对比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缺血性卒中后急性期Fib(4.3±1.6g/L)高于对照组(2.9±1.4g/L),有统计学差异(P<0.01),全血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T-Ⅲ:α在急性期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Fib升高,血液黏度增加,凝血活性增强及抗凝血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特点及程度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的病史及控制水平的 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且并发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 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年限组(病史>5年)和低年限组(病史≤5年),血压 控制良好组和不良组;将糖尿病患者也分为高年限组(病史>5年)和低年限组(病史≤5年),血糖 控制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不同组间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情况、血管狭窄程度。 结果 共入组2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57例颅外动脉狭窄,105例颅内动脉狭窄,54例颅内 外动脉均狭窄。轻度狭窄发生73例,中度狭窄发生101例,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42例。高血压病患者 共140例,高年限组动脉狭窄最常见于颅内动脉(54.5%),低年限组血管狭窄的部位多见于颅外动脉 (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共 76例,高年限组发生动脉狭窄最常见于颅内动脉(72.2%),低年限组血管狭窄的部位多见于颅外动脉 (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控制不良组发生重度 狭窄或闭塞的概率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组(20.7% vs 8.6%);血糖控制情况不良组发生重度狭窄或闭 塞的概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40.9% vs 6.3%)。 结论 随着高血压病年限的增长,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增高,其中以中度狭 窄程度多见;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发生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比率高。随着糖尿病年限的增长,颅内动 脉狭窄的发生率增高,其中以中度狭窄程度多见,血糖控制不良者发生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长沙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对老年痴呆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长沙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10 026例,进行老年期痴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问卷为9 529例,对老年期痴呆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45.06%。其中城市与农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个人收入、不同职业人群知晓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就业状况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 长沙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对老年期痴呆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水平较低,需进一步加强相应的科普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卒中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方法 2018年5-6月由孝感市中心医院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孝感市城乡各1个社区居民 进行筛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筛选卒中高危人群纳入研究。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卒中高危人群分为非斑块组和斑块组(颈动脉)。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 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并根据年龄(60岁)、BM(I 24 kg/m2)、是 否有高血压对研究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研究不同特征的卒中高危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 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卒中高危人群629例,男性338例(53.74%),平均54.85±8.97岁,糖化血红蛋白平 均浓度为4.70%±1.02%。其中斑块组患者215例(34.18%),非斑块组患者414例(65.82%)。与非斑 块组患者相比,斑块组患者男性、卒中、TIA、高血压、超重患者比例更高,年龄更大,BMI、血压、空 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水平更高(均P<0.01)。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糖化血红蛋白是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每升高1%,OR 1.16,95%CI 1.01~1.31,P =0.018)。分层分析显 示,年龄≥60岁(OR 1.48,95%CI 1.09~2.01,P =0.016)、BMI≥24 kg/m2(OR 1.97,95%CI 1.07~3.64, P =0.030)、高血压人群(OR 1.31,95%CI 1.06~1.62,P =0.013)中糖化血红蛋白均是颈动脉斑块发生 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卒中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年龄≥6 0岁、 BMI≥24 kg/m2和高血压人群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下社区老年常见心脏疾病与抑郁症状共患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共调查771名社区老年患者,采用流调研究用抑郁量表(CES-D)调查抑郁症状,追踪老年患者的门诊或住院病历记录调查其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绞痛、冠心病和高血压。结果心血管疾病(不包括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2.7%,其中冠心病为20.5%,心绞痛为10.9%;高血压患病率为49.3%。抑郁症状在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是20.9%。伴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33.1%)高于无心血管疾病者(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9,P〈0.001);有冠心病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34.8%)高于无冠心病者(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5,P〈0.001);有心绞痛疾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34.5%)高于无心绞痛疾病者(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P=0.002);有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25.0%)高于无高血压者(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26)。结论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高,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症状的检出率比无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需加强双心医学模式下对伴心血管疾患老年人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青海省城乡中老年人群卒中患病率及卒中的人群和城乡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发病的 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青海省西宁市中庄社区和民和县官亭镇40岁以上人群进 行卒中患病率和发病高危因素调查。收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化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头部影像检查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 法分析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筛查40岁以上人群4100例,其中卒中患者314例,总患病率7.65%,其中城市居民的卒中患 病率明显高于农村(10.33% vs 4.85%,P =0.007)。城市居民男性卒中患病率高于女性(12.21% vs 8.00%,P =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和增龄是本组研究人群卒中的危险 因素;其中城市居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增龄、高血压、高血脂;农村居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 保护因素为体力劳动。 结论 青海省城乡社区卒中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城乡居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西壮、汉民族长寿地区长寿老人高血压及卒中患病情况。方法对广西壮族长寿地区巴马县和汉族长寿地区永福县≥90岁的长寿老人(长寿老人组)进行系统调查,并以非长寿地区老人(对照组)为对照,测量血压水平,并调查脑卒中患病情况。结果 (1)巴马和永福县长寿老人高血压患病粗率均较高,分别为67.5%和66.4%;永福老人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巴马老人(P<0.05)。(2)两地长寿老人脑卒中患病粗率为3.3%(巴马和永福分别为3.8%和2.8%)。长寿老人卒中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粗率明显高于无卒中组(P<0.01),且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无卒中组(P<0.01)。(3)永福长寿老人腰围和血糖高于巴马长寿老人(P<0.01),但TC和HDL水平低于巴马老人。结论无论壮、汉民族长寿地区长寿老人高血压患病粗率较高,但脑卒中患病粗率较低。高血压是壮、汉民族长寿老人卒中患病最常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北京与京外地区18~45岁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发病情况及两组人群对卒中的认识情况,达到提高一级预防青年卒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6年北京21所三甲医院卒中住院患者1214例,同期京外地区12所三甲医院卒中住院患者1056例。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生活习惯、常规危险因素、对卒中的认识、临床诊断及转归等。结果 (1)在所调查的人群中,北京地区青年卒中的比例低于京外(4.5%vs7.9%,P<0.05)。居住市区、在职人员、男性等在青年卒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北京地区分别为:60.0%,65.5%,81.8%;京外地区分别为:63.8%,59.0%,69.9%,P <0.05)。(2)北京地区青年卒中亚型的各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京外地区为: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3)北京和京外地区青年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前3位均为:高血压、吸烟、大量饮酒。(4)两组超过一半的患者发病当时即治疗(北京72.7%,京外56.6%,P >0.05)。两组患者接受溶栓、超过溶栓时间的比例、高危个体的知晓无统计学差异(北京地区分别为9.1%,29.1%,29.1%;京外地区分别为 4.8%,31.3%,16.9%,P >0.05)。北京地区和京外地区青年卒中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 vs 1.2%,P >0.05)。结论 (1)北京和京外地区居住市区的在职男性青年卒中在卒中中所占的比例较高。(2)高血压、吸烟和大量饮酒是两组青年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两组青年卒中的发病类型均以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为主。(4)两组青年卒中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均较低。(5)两组患者对卒中知识的了解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北京城区中老年人群吸烟与卒中发病率及卒中类型的关系,以及吸烟对于群体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城区2万自然社区人群,随机整群抽样调查5441例(年龄≥35岁),限于人群随访困难,仅进行间隔10年的两次横断面调查。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吸烟与卒中的发病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人群卒中发病率高达668.15/10万人年。总卒中发病率排序为:吸烟组(798.56/10万人年)>戒烟组(754.71/10万人年)>非吸烟组(591.38/10万人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与缺血性卒中和总卒中发生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吸烟组生存时间明显降低。结论 吸烟已构成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卒中的发病率高于非吸烟人群,群体生存曲线降低,影响到群体的生存寿命;此外,中老年人群既是卒中的高危人群,也可能是戒烟的最大受益群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右臂血压的差异。方法入选健康体检者11 693例。应用日本Colin公司生产的动脉硬化检测仪,同时测量仰卧位左右臂血压。结果 (1)男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为左臂高于右臂,脉压为右臂高于左臂(P〈0.05)。按年龄分组后,各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女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为右臂高于左臂(P〈0.01)。按年龄分组后,舒张压在60岁以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岁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总体组受男女性别血压差异的影响,统计结果无临床意义。结论左右臂血压的差异依性别而异。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在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探讨晨峰高血压与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入组120例经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诊断为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利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彩超分别监测晨峰血压及颈动脉溃疡斑块。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晨峰血压与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相关性。 结果 1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6±12.8)岁,女性占36.8%。晨峰高血压组(n=48)溃疡斑块的检出率与无晨峰高血压组(n=7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31.3% vs 30.6%,P=0.84)。进一步将溃疡斑块按照检出部位(出现在卒中病灶同侧颈动脉或对侧颈动脉)进行分类发现,晨峰高血压组病灶同侧溃疡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晨峰高血压组(27.1% vs 19.4%,P=0.008)。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之后,晨峰高血压与病灶同侧溃疡斑块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dds ratio,OR):1.4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4.22)];进一步校正其他危险因素之后,两者相关性仍存在(OR 1.23;95%CI 1.02~3.46)。 结论 在动脉-动脉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晨峰高血压与卒中病灶同侧颈动脉溃疡斑块的检出率具有相关性,提示过高的晨峰血压可能是颈动脉溃疡斑块脱落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型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北京市社区伴或不伴抑郁、焦虑症状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差异,分析抑郁、焦 虑发病状况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取方法,2017 年10 月—2018 年1 月在北京市6 家 社区中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9 项患者健康问卷(PHQ- 9)、7 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及认知觉察缺陷问卷(PDQ-5),调查老年人群抑郁、焦虑状况及认 知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共纳入622 名研究对象,抑郁症状检出率为8.36%(52/622),焦虑症状检出率 为12.54%(78/622),抑郁伴焦虑症状检出率为5.95%(37/622),认知功能损害检出率为43.73%(272/622)。 老年女性认知功能损害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 0.01)。抑郁症状阳性者认知功能 损害比例(44/52,84.61%)高于阴性者(228/57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5,P < 0.01);焦 虑症状阳性者认知功能损害比例(67/78,85.90%)高于阴性者(205/544,3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44,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老年人群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为女性(OR=1.98, 95%CI=1.21~3.25,P < 0.01)、焦虑症状(OR=27.89,95%CI=3.54~219.45,P < 0.01)。结论 PHQ-9、 GAD-7 可有效检出老年人抑郁、焦虑症状,PDQ-5 可尽早发现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老年女性伴有焦虑 症状的人群认知功能损害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