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儿有纯阳之称,纯阳为道教内丹修炼术语,指小儿更接近先天,先天生后天为顺,顺则生人,后天返先天为逆,要使小儿不返归先天,在育儿和临床过程中必须以存阴为第一义,母乳便是滋阴之药,可使小儿适应后天世界。小儿用药应以清滋为原则,慎用苦寒、辛燥,甘寒当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既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一面;又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一面。历代儿科医家根据这一体质学说特点,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学(?)。一种学派认为是“纯阳之体”;另一种学派则认为是“稚阴稚阳”。众医家对“稚阴稚阳”说无可非议,然对“纯阳之体”说却有两种争议:一者认为此说不妥;一者认为“纯阳之体”说就对小儿某些重要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而言,大有独到之处,远较“稚阴稚阳”表达的深刻、广泛、形象。而笔者认为:“纯阳之体”说,首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  相似文献   

3.
依据小儿体质特点及古代文献对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观点进行辨析,认为纯阳之体的观点不能符合实际情况,同时提出小儿为至柔之体,并从柔弱、柔顺,娇柔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供新的理论观点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议“纯阳”     
“纯阳”非孤阳 ,“纯阳”非盛阳 ,“纯阳”是阴平阳秘前提下阳气相对偏旺的生理状态 ,阐明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从“纯阳”分析 ,小儿有内伤疾病少、发热性疾病多、阳热实证多、疾病后期气阴两亏多等病理特点。据此指导儿科疾病的治疗 ,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从医理、文理、哲理论述了“纯阳”说及其与“稚阴稚阳”说、“少阳”说关系异同。  相似文献   

6.
议“纯阳”     
“纯阳”非孤阳,“纯阳”非盛阳,“纯阳”是阴平阳秘前提下阳气,相对偏 生理状态,阐明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从“纯阳”分析,小儿有内伤疾病少、发热性疾病多、阳热实证多、疾病后期气阴两亏多等病理特点。据此指导儿科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内丹修炼理论看小儿纯阳之体宋国绪山东省泰安市中医院(泰安271000)关键词纯阳之体道教儿童自《颅囱经·脉法》指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即形成了小儿“纯阳之体”的概念。“纯阳”从字面上理解是“纯粹为阳”的意思,但“孤阳不生,独阴...  相似文献   

8.
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论述,最早见于《颅囟经》一书,《颅囟经》首先提出:“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关于“纯阳”的概念,古今有别,观点各持,众说纷云,此种混乱的说法,给中医教学和儿科临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甚有必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9.
梳理和分析出土医学简帛资料,从发病部位、表示意义和轻重程度等方面对疕进行考辨,阐明疕并非辞书所言仅指头疡,而是指可以发生于身体各部位、轻重不一的皮肤病。  相似文献   

10.
“五神藏”一词,源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原文为“形藏四,神藏五”。王冰注:“所谓神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也。”就是说神藏于五脏之中,其“神”是指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此言神藏于心,彼言神分属于脏,这种“五神藏”的理论,正是《内  相似文献   

11.
梳理和分析出土医学简帛资料,从发病部位、表示意义和轻重程度等方面对"疕"进行考辨,阐明"疕"并非辞书所言仅指"头疡",而是指可以发生于身体各部位、轻重不一的皮肤病。  相似文献   

12.
从量化阴阳的角度认识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医家把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概括为“纯阳之体”或“体禀纯阳”。又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对稚阴稚阳的观点 ,古今医家认识较一致 ,争议不多。但对纯阳之体概念的认识 ,古代医家争鸣较激烈。通过对古医籍中有关论述的分析及运用量化阴阳的方法注释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 ,试图全面认识和理解以上两个概念。1 古代医家对纯阳之体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纯阳之体”最早见于《颅囟经·脉法》 ,书中说 :“凡孩子三岁以下 ,呼为纯阳 ,元气未散。”因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温煦和激发各…  相似文献   

13.
《后汉书·卷八十二》记载了郭玉与汉和帝的一段对话:"…玉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帝乃令贵人赢服变处,一针即差.召玉诘问其状,对日:‘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这段话说得很妙,千百年来,"医者意也"被无数医家引用,认为是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14.
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理论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科体质理论中,历来存在着“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两种主要观点。“纯阳之体”的理论起于道家阴阳学说,如吴鞠通言:“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破身耳,非盛阳之谓”。纯阳之体理论正式运用于医学则始见于《颅囱经》:“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大体言之,“纯阳之体”的理论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的意义:一则侧重于机体抗病功能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二则象征初生,发育尚  相似文献   

15.
16.
“潜证”之词虽始见于小仓重成之《潜证和显证》一文,但在我国中医界中也有“潜证”及“潜隐证”之称谓。究“潜”字之含义,潜乃隐也、蔽也、秘密也。可见潜乃是泛指一切隐匿在内表面未能窥清而实质存在之物质或现象,“潜证”既作为与“显证”相提并论的证候归类之称谓,显然已非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认识事物发展过程的角度,中医象思维之"象"的含义可分为物态之象、功能之象、共性之象、规律之象等;从人类思维要素的构成角度,可分为客体之象、工具之象、认知之象。象是客体整体信息及其在人大脑中的反映与创造,总体上可分为自然物象与人工意象,后者包括符号意象与观念意象。  相似文献   

18.
后世医家对《金匮要略》妊娠病篇中“则绝之”的注释很多,各抒己见。现结合临床体会谈谈笔者对“则绝之”含义的认识。“则绝之”出自《金匮要略·妊娠病篇》中的第一条:“妇人得平脉……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  相似文献   

19.
20.
痰饮病是体内水液停积于局部的一种病证。“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病总原则。笔者通过学习《金匮》痰饮篇 ,试对“温药和之”论述如下 :1 “温药和之”的含义“温药和之”是张仲景治疗痰饮病的重要原则。所谓温药是指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温运为主 ,温热药能助胃阳、燥脾湿以胜阴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