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西泮对氟虫睛急性中毒大鼠毒性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氟虫腈染毒组、地西泮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观察各组大鼠急性中毒症状及脑电图变化。结果氟虫腈染毒组大鼠在染毒后(0.20±0.01)h开始出现兴奋症状,表现为姿势失衡、肢体痉挛,后呈阵发性抽搐发作,程度逐渐加重,5只大鼠均死亡,死亡时间为(30.80±19.25)h。地西泮干预组大鼠在染毒后(3.34±0.32)h出现兴奋症状,表现为小抽搐、肢体痉挛,抽搐程度未见加重,5只大鼠均死亡,死亡时间为(61.40±10.45)h,地西泮干预组的抽搐发生和死亡时间较染毒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虫腈染毒组染毒前脑电图各导联为α和β波为主的基础波;染毒10 min左右出现癫痫样波发放,呈阵发性棘波,后出现棘波、棘-慢波、慢波等波形,以棘波为主。地西泮干预组3~8 h出现癫痫样波,放电波形较单一,呈棘波。所有大鼠死亡前均出现尖波。结论地西泮能明显延长氟虫腈急性中毒大鼠抽搐发作时间和死亡时间,减轻抽搐等症状;地西泮对氟虫腈急性毒性及脑电图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氟虫腈原药的毒性。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氟虫腈高(25mg/kg)、中(10mg/kg)、低剂量组(4mg/kg)和对照组(2%吐温80水溶液),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10ml/kg,每日1次,连续染毒90d。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中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高剂量组动物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被毛蓬松等症状;中、低剂量组动物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各组大鼠体重、血常规(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尿常规(尿蛋白、尿糖、酮体、红细胞、白细胞、胆红素、比重、pH值、亚硝酸盐、尿胆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雄性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系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高、中剂量组肝细胞点、灶状坏死;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体积增大明显,浊肿,胞浆疏松或变空,少数肝细胞明显变大近气球样变。低剂量组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结论氟虫腈原药具有肝毒性,最大无作用剂量为4mg/(kg·d)。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氟虫腈对黑胸散白蚁的药效。方法采用滤纸法了解接触毒性,采用滤纸法和木块法了解驱避性,采用木块法了解选择取食和强迫取食毒性。结果氟虫腈对黑胸散白蚁有一定的致死作用。同时,在较高浓度下,氟虫睛对黑胸散白蚁具有一定的驱避性。结论可使用50mg/L及以下浓度的氟虫腈防治黑胸散白蚁。  相似文献   

4.
张芳芳  洪雅青  张幸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211-2213
氟虫腈是以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为靶标的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果业和家庭卫生。该文从动物实验、人类健康及环境危害3个方面就氟虫腈的毒性研究作一综述,探讨氟虫腈的毒作用机制,并提出目前评价氟虫腈对人类危害存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研究氟虫腈粉剂对散白蚁的毒性传递性。方法采用NY/T 11532-2006测定强制接触条件下的毒性传递性,采用模拟现场试验测定选择接触条件下的毒性传递性。结果强制性接触时,0.02%、0.06%、0.10%、0.25%、0.50%氟虫腈粉剂的毒性传递级数分别为1、1、2、2、3;选择性接触时,喷粉处理白蚁的数量占群体的比例≥4%,且氟虫腈粉剂浓度为0.1%~0.5%时,毒性能有效传递到2 m外的个体。结论氟虫腈具有一定的毒性传递性,强制性接触时,浓度越高,毒性传递的级数越高;选择性接触时,氟虫腈粉剂的最佳浓度在0.1%~0.5%之间,且喷粉处理的白蚁数量不宜低于群体数量的4%。  相似文献   

6.
虫螨腈中毒无特效解毒药,死亡率极高.优化胃肠道去污染,尽早行血液净化清除毒物,是我科成功救治1例甲维虫螨腈中毒病例的关键.呼吁农药生产厂家将虫螨腈含量限制在5%以内,同时应严格限制虫螨腈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滞留喷洒杀虫剂多以含氰基菊酯类杀虫剂为有效成分,其活性高,但一般刺激性气味较大,同时由于类似药物长期反复使用,其抗性水平不断增高。为此,研发新型杀虫剂交替应用很有必要。近年,氟虫腈制剂的开发具有代表意义,氟虫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与菊酯类杀虫剂作用机制不同,现将氟虫腈理化性质及其喷射制剂对蟑螂的药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白蚁诱杀盒(含氟虫腈)防治香榧树白蚁后,检测氟虫腈在香榧中的残留量。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对香榧样品中的氟虫腈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氟虫腈及其3种代谢物在香榧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66.5%~115.8%之间,相对标准差介于2.2%~15.6%之间,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而香榧样品中氟虫腈残留量检出浓度低于0.001 mg/kg。结论使用诱杀盒防治白蚁后,香榧果实无毒、无氟虫腈残留,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氟虫腈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神经毒作用机制.方法 设3.13×10~(-6)、1.25×10~(-5)、5.00×10~(-5)mol/L 3个氟虫腈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各组PC12细胞凋亡荧光强度并用流式细胞仪对凋亡率进行测定,并对3个染毒组Bcl-2蛋白表达进行荧光强度检测.结果 细胞凋亡荧光强度检测发现,3.13×10~(-6)mol/L染毒组细胞凋亡率为17.00%±0.57%,5.00×10~(-5)mol/L染毒组细胞坏死率为13.95%±1.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80%±0.30%、3.1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Bcl-2蛋白表达含量进行定性检测,结果显示,3.13×10~(-6)mol/L染毒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染毒组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氟虫腈在较低剂量时可能是通过影响Bcl-2蛋白表达来诱导PCI2细胞凋亡,而在较高剂量时可能通过其他非细胞凋亡途径直接致细胞坏死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虫螨腈中毒在临床中逐渐增多,但病死率居高不下。虫螨腈中毒机制及临床诊治的相关研究有限,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为总结虫螨腈中毒的临床特点,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本文报道了急性虫螨腈中毒病例2例并文献复习21例,归纳虫螨腈中毒的临床特点。虫螨腈中毒后大多出现消化道症状、大汗、高热、意识改变等表现,且迟发性加重常见,可累及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AOPP)致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ntermediate symdrome,IM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至2011年收住我院急诊科的AOPP并发IMS综合征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80例,其中血液灌流治疗组36例,非血液灌流治疗组4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 与入院首次比较,入院后24、72 h血液灌流组和入院后72 h非血液灌流组患者血液胆碱酯酶活力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 h时,血液灌流组患者血液胆碱酯酶活力明显高于非血液灌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组患者使用阿托品总剂量、呼吸机使用天数、入住ICU时间、昏迷至清醒时间均明显低于非血液灌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因呼吸衰竭死亡的比例较非血液灌流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可以缩短IMS患者的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肟类药物对氨基甲酸酯(CB)类农药与有机磷杀虫剂(OP)混配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11例急性单纯CB(灭多威)及其与OP等其他农药混配中毒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 包括全血胆碱酯酶(ChE)活力测定]及治疗。患者入院后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或洗胃,并给予阿托品(At)和肟类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根据病情轻重,At首剂用量为1-10mg,总用量为6.4-101.0mg;肟类药物除2例用碘解磷定外,其余均给予氯解磷定治疗,用量0.5-30.0g。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急性胆碱能兴奋或危象的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和消失,用肟类药物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5例中、重度中毒患者在给予氯解磷定治疗后3-24h内肌束震颤消失。绝大多数患者全血ChE活力恢复到正常水平(87%-101%)。全部患者住院2-8d,痊愈出院。结论 急性灭多威与OP混配中毒,可用足量At并谨慎使用肟类ChE复能剂治疗。氯解磷定对急性中、重度OP与CB混配中毒患者出现的烟碱样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院前系统救治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患者服毒至救治时间(无治疗期)的长短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过院前系统救治后接回医院的174例SAOPP患者作为治疗组,自行前往医院或拒绝院前洗胃者160例为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为洗胃、应用氯磷定、阿托品及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统计患者无治疗期的长短与死亡、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症状消失时间、全血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恢复至正常时间、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用量、氯磷定用量、纳洛酮用量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无治疗期时间为(1.2±0.3)h,而对照组为(2.8±0.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死亡11例(死亡率6.32%),对照组死亡36例(死亡率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呼吸衰竭、心脏损害、脑损害、阿托品中毒、中间综合征、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2.64%、5.75%、8.62%、1.72%、4.60%、5.17%,与对照组(25.63%、13.75%、17.50%、6.25%、7.50%、9.3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的中毒症状消失时间、阿托品化时间、AChE恢复至正常时间、阿托品用量、氯磷定用量、纳络酮用量、住院天数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院前系统救治可改善SAOPP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生大黄、蒙脱石散联合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用生大黄、蒙脱石散联合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为联合治疗组,18例同期收治的因经济困难或家属意愿等原因仅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常规治疗组,均为口服中毒.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胃管内灌入生大黄、蒙脱石散,同时进行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昏迷至清醒时间[(8.4±2.4)d]机械通气时间[(10.7±2.9)d],住院时间[(16.5±3.7)d]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6.5±1.3)d]、机械通气时间[(7.9±2.0)d]、住院时间[(13.1±3.2)d]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6、7天,联合治疗组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ChE)活力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阿托品使用总量、使用时间、氯解磷定使用总量、使用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病死率为19.0%(4/2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病死率(4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大黄、蒙脱石散联合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度AOPP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elephone calls concerning poisoning due to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attended by the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in Seville (Spain), is presented. The years 1993 and 1994 were analized. Demographic data including the age and sex of the patient, route of exposure, cause, type of poisoning and the therapeutic group, was obtained. The great majority were cases of acute poisoning due to domestic accident, attempted suicide took second place. Ingestion was the principal route of entry, and more males than females were affected. 35.2% were children under two. In general, the medicines most frequently involved were those affecting the nervous system (28.1%) – principally analgesics, anxiolytics and antidepressants – followed by dermatological agents (13.7%) – such as antiseptics and disinfectants – and those affecting the respiratory (medicines to treat common cold, bronchodilators, antitussives) and digestive systems (laxatives, antiacids). It is hoped that with knowledge of data from as many poisons centres as possible, an improvement may gradually be seen in the prevention of the such poisoning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在重症监护室(ICU)的综合抢救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近3年52例ASOPP患者救治经过。除常规治疗外,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辅以其他治疗。结果52例中毒患者治愈48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病情复杂,中毒症状明显,后果严重,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最适舍患者的治疗方案和严密监测,以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有机氟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氟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机理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报告急性有机氟中毒性脑病11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急救治疗对策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抽搐和意识障碍,早期症状为头痛、头昏、烦燥不安、恶心、呕吐及上腹部疼痛等。治疗原则为解毒、洗胃、导泻、吸氧、补液、镇静及预防和控制继发性感染等综合性对症、支持疗法。11例中。治愈8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应用特效解毒药乙酰胺和控制脑水肿为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混配农药中毒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查明混配农药中毒的发病水平和农药中毒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和山东省的3个乡随机抽取25个行政村,按大约l:l的人数比例分为研究组(12个行政村)与对照组(13个行政村)。研究组施药员使用有机磷与菊酯类的混配农药,对照组施药员使用单一有机磷农药。在观察期内喷洒过农药的施药员均为调查对象。中毒病例经高年资职业病医师讨论核实后加以确认。结果 研究组2179名施药员,中毒率为10.1‰;对照组2615名施药员,中毒率为2.29‰,研究组中毒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非常显性。调整其他中毒危险因素后,使用混配农药的中毒危险是使用单一农药的3.45倍。农药中毒的其他危险因素还有:工间吸烟或进食、喷雾器发生故障或滴漏、施药后不能尽快清洗全身、个人防护不严密、长时间施药、女性施药和喷洒棉花。结论 如果单剂农药混配后毒性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则混配用药发生农药中毒的危险增大。应加强对施药员的健康教育和用药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患者神经精神损害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筛选山东省农药中毒高发区4家县医院观察期内25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于治愈后2个月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发现有机磷诱导的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OPIDP)患者9例,发病率为3.5%,均发生在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OPIDP的发生与抢救时是否需要人工呼吸和中毒农药种类有关.患者中毒后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阳性率、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阳性率、各种精神症状阳性率(除幻听幻视外)均高于中毒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毒后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工作状况均不如中毒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部分患者可发生迟发性神经系统损害或精神障碍,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下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一起由呋喃丹引起的酥油茶急性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处置过程,为今后类似事件的调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8年丹巴县梭坡乡发生的一起急性中毒事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和实验室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有病例26例,涉及3个村的村民,总罹患率为41.27%,无死亡病例。26例病例均于饮用酥油茶后数分钟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头晕、瞳孔缩小、恶心等。现场1只犬饮用样品酥油茶后发病。实验室在所采集的样品酥油茶、呕吐物、糌粑中同时检出呋喃丹。结论 本起疫情是呋喃丹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为点源传播模式。应急处置中有效流行病学调查,简易的动物实验可为快速采样检测、病例救治提供方向;病例及时送医救治,严格落实源头控制措施是降低伤亡,防止事件扩大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