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血栓与止血分子标志物检测方法近10余年来发展很快,其内容与方法颇多.并且大多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特点;主要分为内皮细胞受损标志物、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抗凝和纤溶活化分子标志物。检测血栓与止血分子标志物对血栓性与出血性疾病,特别是临床各类疾病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前DIC(Pre-DIC)状态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循环损伤,以致红髓被脂肪髓代替,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再障时血小板除计数减少外,其功能也有异常;血中抗凝物质及抗凝活性增高,微血管也有缺陷,由于具备以上病理生理特点,因此,出血是再障主要症状之一,尤以鼻出血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血栓相关的血液学指标及其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Virchow将血液淤积、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作为血栓发生的三联征。血栓形成是血管壁 (包括内皮细胞 )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瀑布反应与抗凝、纤溶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凝血、抗凝、血栓 ,纤溶、抗纤溶之间存在相互激活和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反应。正常情况下体内促栓与抗栓处于动态平衡 ,维持血液在血管内呈流动状态 ,一旦这种平衡破坏 ,就会引起血栓形成或出血。涉及凝血、纤溶的检查包括抗凝和纤溶活性的监测 ,凝血、纤溶物质抗原和活性的检测 ,和与凝血、纤溶有关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三个层次。监测或检测指标应根据患者的…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使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广泛应用于血细胞的分析检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是指全血加入EDTA抗凝后,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数量时,出现假性减少的现象,容易导致误诊、误治。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报道增多,已引起广泛关注,笔者对1例EDTA和枸橼酸钠抗凝同时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鉴别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上消化道出血1例EDTA-PT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恶心、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伴反复晕厥、心悸5 d入院。既往多次住院及此次入院急诊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急查血小板均正常,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在治疗过程中继续用EDTA抗凝管常规查血小板数量呈进行性下降,考虑药物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给予停止相关药物、输注血小板,后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未发现血小板生成异常,考虑EDTA-PTCP可能并经改用枸橼酸钠抗凝管复查血小板证实。结论对于应用EDTA抗凝管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出现血小板减少而临床无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征象者,无论既往检验是否正常,均应考虑到EDTA-PTCP,要进一步行人工血小板计数和周围血涂片复查,或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复查血小板,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雅琴 《现代护理》2006,12(30):2858-2859
低分子肝素(LMWH)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抗凝新药,其作用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抗凝血酶Ⅲ对Xa因子的灭活而起抗血栓的作用。它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室检测,每天2次,每12小时皮下注射给药1次,即可完全发挥抑制血栓、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药理学上和临床上的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1-2]。但在临床应用中皮下出血仍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据国内文献报道,在传统规范操作下LMWH皮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糖尿病(DM)易发生各种血管并发症。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能是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关键因素。P-选择素主要由活化的血小板及内皮细胞表达分泌,并作为这些细胞的活化标志物。本文通过对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 临床确诊的型糖尿病患者28例,其中有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等血管病变者17例。正常对照为20名正常献血员,检查前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空腹采血,EDTANa2抗凝。2.检测方法 血浆P-选择素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严格…  相似文献   

8.
王鸿利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6):571-575,562
血栓病分子标志物包括血管壁、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等多方面的分子标志物。本文仅就与血管相关标志物的检测及应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血栓病分子标志物包括血管壁、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等多方面的分子标志物.本文仅就与血管相关标志物的检测及应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减少症病人体内血小板数量与出血危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从循环中减少有两种机制:衰老和随机减少。机体为了维持血管的完整,每天大约需要7.1×109/L的血小板。这样,临床上病情稳定的病人,如血小板数不≤5×109/L,大量出血通常少见。在血小板计数较高时,出血的危险因素是伴有凝血因子缺乏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管的完整性被破坏的血管损伤和难治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几个大规模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的健康教育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58例因服用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了相关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再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再次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上强化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和家属的依从性,使药物能得到安全有效的应用,减少消化道损伤、再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当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危重病人发生严重出血时,及时确诊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出血是由于抗生素引起的,而不是疾病本身表现之一的话,治疗的方法是根本不同的。继发于抗生素的出血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机制发生:①骨髓抑制与再障造成的血小板减少;②免疫性血小板破坏;③抑制循环中血小板功能;④增强华法令钠的作用;⑤阻断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合成。骨髓抑制及再障最易发生在应用氯霉素的过程中。当再障是一种特异反应的时候,可逆的骨髓抑制是与用药剂量有关的。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仁霞  周泽平 《临床荟萃》2023,(12):1140-1145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1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是ITP的二线治疗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巨核细胞生成从而增加血小板生成。本文就TPO-RA在ITP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以及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总结TPO-RA在ITP中的使用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类药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阿米卡星在多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方法 :采集1例乙二胺四乙酸(edathamil,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及枸橼酸钠抗凝血,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加入阿米卡星,依次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并行血涂片镜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1、CD42b、PAC-1、CD62p的表达率。结果:采血后1 h内在EDTA-K2抗凝血中加入阿米卡星,能在不影响其他血细胞形态和分布的情况下,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同时抑制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活化,且血小板计数能在室温下4 h内维持稳定。枸橼酸钠抗凝血则随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下降。结论:阿米卡星能纠正多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探索1种可靠的检测血小板的方法,为实验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6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全血样本同时用枸橼酸钠和EDTA-K2抗凝,在10min,1h,2h分别检测血小板数量(PLT),并制血液涂片,并用手工法计算PLT,观察样本在不同抗凝剂不同时间中的PLT和血液涂片中的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用枸橼酸钠抗凝的样本在10min内观察血片有20例(76.9%)血小板没有聚集,用仪器检测PLT的平均值是139×109/L,与用手工法检测的平均值146×109/L比较相差4.8%,根据CLIA′88的标准,差异是可接受的。结论对于存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样本,可用枸橼酸钠抗凝样本后在10min内用仪器检测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减少为临床常见症状,表现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当血小板减少时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如皮肤淤血、鼻出血、口腔黏膜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为血液分析的常用抗凝剂,但有时会引起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诊断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赤壁市蒲纺医院(同济赤壁医院)于2019年12月16日收治1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前后两次血常规检测所得血小板计数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使用EDTA-K2抗凝管检测血常规时,患者的血小板数值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26×10^9/L);改用肝素抗凝管检测时,患者的血小板数值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经血小板人工计数及血涂片复片染色检查等手段复检后,均显示患者血小板数值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证实了该例患者为EDTA-PTCP。  相似文献   

17.
<正>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目前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方法,支架植入后可显著减少靶血管的急性闭塞和再狭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是PCI围手术期和术后药物治疗的基础。而血小板是参与血液凝固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因子。血小板数量缺乏、减少或功能不全常导致出血发生率的增加,在合并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时出血发生率更加明显[1,2]。如何预防和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两种抗凝方法对伴有低血小板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 MODS)患者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抗凝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 1 2例低血小板的 MODS患者 3 6人次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 CVVH)治疗中的抗凝方法分为两组 :无肝素组 ( NH组 )和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加盐水冲洗组 ( COM组 ) ,观察各组 1 2 h内的抗凝效果、出血情况、血小板的变化 ,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NH组出血例次较 COM组多 ( P<0 .0 0 5 ) ,两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经 1 2 h治疗后 NH组血小板数下降显著 ( P<0 .0 5 ) ,而肌酐清除率低 ( P>0 .0 5 )。结论 伴有低血小板的 MODS患者CVVH治疗时采用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加盐水冲洗抗凝比无肝素抗凝效果好 ,对血小板影响小 ,不增加出血危险。良好的护理管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LMWH)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抗凝新药,其作用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抗凝血酶Ⅲ对Xa因子的灭活而起抗血栓的作用.它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室检测,每天2次,每12小时皮下注射给药1次,即可完全发挥抑制血栓、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药理学上和临床上的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1-2].但在临床应用中皮下出血仍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据国内文献报道,在传统规范操作下LMWH皮下注射致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34%~42%[3-5].皮下出血可以造成患者局部疼痛,较大面积的出血和血肿使患者产生紧张心理,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还影响药物吸收而影响治疗效果.为减少LMWH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对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的出血原因累积了不少资料。除部分病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外,血小板减少,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某些凝血因子缺损,抗凝物质增多亦是本病常见的凝血象改变。我们认为这些改变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并激活补体系统有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