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扁桃体炎为现代医学病名,属于中医学"喉痹"、"喉蛾"范畴,如《喉科心法》记载":凡红肿无形为痹,有形为蛾"。《张氏医通》记载"乳蛾缠喉两种不同,肿于喉两旁者双蛾,肿于一边者为单蛾"。喉蛾顾名思义即咽喉内突出象蕈类的东西(即现代名为扁桃体),发炎后其上面附着白色脓点。笔者采用中西医对比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在其所著《喉科学》中最早提出了喉源性咳嗽的病名,指因咽喉疾病所致的咳嗽,病程长,不易治愈。喉源性咳嗽属中医学"咽痒"、"风热喉痹"、"慢喉痹"等范畴,其症状特点以阵发性喉头奇痒作咳、不痒不咳为主症。患者自觉咳从喉部而起,呈连续性,甚至呈痉挛性,少痰或无痰或痰黏难咳,咳出为爽,饮水则止;病程可长至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每天发作多次,严重时1 h内可达数次;少数患者伴有音色粗糙,甚至嘶哑。相当于西医学的变应性咽炎。近  相似文献   

3.
急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以咽部红肿疼痛,燥热感、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属风热喉痹。《素问·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痹者,闭塞不通也。历代医家认为由于内外邪  相似文献   

4.
李莉 《河北中医》1989,11(3):22-23
喉痹一证,有虚实之分,初起肝肺火盛,上壅咽喉,多见肿痛,久则胆与三焦之火烁阴,迁延不愈,故《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痹者,闭塞不通也。中医认为咽喉疾病,由于内外邪毒结聚,气滞血瘀,经脉痹阻是其病理变化。喉痹为多种疾病的总称,包括乳蛾、喉痹、咽喉溃烂等病,兹录余师高濯风主任医师治疗顽固性咽喉溃疡验  相似文献   

5.
《内经》所记载的喉痹,是多种咽喉疾患的总称。由于医学不断发展,分科渐细,喉痹与喉风、乳蛾、喉痈、疫喉分门立说。历代医家对痹为闭塞的含义,未予全面和深刻理会,因而把喉痹多描述为咽喉肿痛闭塞不通。殊不知肿痛者固为常见而不肿不痛者亦复不少,至于闭塞不通者,  相似文献   

6.
康国刚 《河北中医》2013,(4):508-509
急性咽炎属中医学喉痹范畴,有风寒喉痹型和风热喉痹型之分,临床中以风热喉痹型常见,其中风热喉痹型又分风热外袭型和肺胃热盛型[1]。2008-03—2012-03,笔者应用清热解毒汤合碘甘油治疗急性咽炎风热喉痹型50例,并与阿莫西林胶囊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全部100例均为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18~60岁,平均39.5岁;病程1.5~2.5 d,平均2.0 d。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18~62岁,平均40.5  相似文献   

7.
虚火喉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除潘诚的《喉科心法》中轻轻一笔谈及阳虚喉痹之外,历来都认为是阴虚火旺之故,常以滋肾降火、养阴润肺或滋肾润肺论治。而干祖望老师则认为临床上“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出于脾虚者,十居八九。”干氏“从脾治喉痹”,其治愈率达89%,有效率达98%。由此可见,有必要对虚火喉痹的观念作一辨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格阳喉痹,为喉痹的一型,证见于《景岳全书·杂证谟》,由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成,证见咽喉微痛、色红紫,口干不欲饮,午后低热,脉沉而紧,或洪大无力,上热下寒。张景岳认为格阳喉痹源于肾阴亏损,水不制火,治疗此证应着眼于"虚",示人治当护养阴液,水足则火自降。现代临床对格阳喉痹研究不多,因症状主要表现为咽喉肿痛,或直接体现为乳蛾,即西医的扁桃体炎,故中医多以乳蛾论治。但格阳喉痹除了咽喉部的症状外,还伴有低热、腰膝酸软、上热下寒等阴虚症状,故不可与乳蛾混为一谈。治疗上要分清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从《内经》以来对喉痹含义的认识,指出《内经》中咽部、喉部的解剖概念与现代的咽部、喉部相近,称咽为"咽""咽喉",称喉为"喉""喉咙";病名喉痹的病位偏向于喉,不是咽,但不能判断喉痹到底是什么疾病。后世医家所论喉痹有三层的含义,分别为:一是咽痛,二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险恶、出现咽喉梗阻的危重证,三是咽喉牙舌诸病症、其中包含现代的咽炎。建国以后的教材为规范病名,喉痹即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理清喉痹历史源流和演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典籍,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喉痹一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谓之喉痹。”历代医家都把咽喉肿痛的各种疾病中凡咽喉阻塞,吞咽不利,甚至吞咽难下者,统称为喉痹。其中慢性虚证的咽病,称之为虚火喉痹,它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其各型的咽部症状大都相似,但常因人而异,一般有咽部不适,如异物感  相似文献   

11.
干祖望论虚火喉痹中的脾虚阴火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国丰 《中医杂志》1996,37(3):153-154
虚火喉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历代中医除潘诚的《喉科心法》中轻轻一笔谈及阳虚喉痹之外,历来都认为是阴虚火旺之故,常以滋阴降火、养阴润喉或滋肾润肺论治。而干祖望教授则认为临床上“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出于脾虚者,十居八九。”干氏“从脾治喉痹”其治愈率达89%,有效率达98%,因此他提出一个新的证型,即脾虚阴火证。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咽炎辨治法举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瑞丰 《新中医》2005,37(4):80-81
慢性咽炎中医学称之虚火喉痹。多因脏腑亏损,耗伤阴液,虚火上炎于咽喉,或因风热喉痹,风热乳蛾失治或治疗不彻底,令阴液耗损,虚火上炎所致。笔者根据前人经验,结合临床体会将慢性咽炎分为5个证型辨治,伴咽后壁淋巴滤泡增一生者,配合外治烙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喉痹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喉痹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以来别名众多,根据病因病机命名的病名有火证喉痹、阴虚喉痹、阳虚喉痹、格阳喉痹、瘟毒喉痹等,根据发病特点命名的病名有喉风、乳蛾、马痹、马喉痹等。历代医家对喉痹病因病机、治法各有见解,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火热上攻、虚火上炎、阳气虚衰、瘟疫邪气、痰热壅盛、风寒侵袭、风毒所客等,其治法可概括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益气温阳、祛痰消肿等内治法及针灸疗法。整理喉痹病名、因机、治则之源流,可为现代医者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毛冬青治疗急乳蛾急喉痹1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冬青治疗急乳蛾急喉痹186例黄镇才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530021南宁市桃源路35号急乳蛾、急喉痹分别属西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范畴。近8年来笔者用毛冬青治疗这两种病186例,疗效尚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门诊患者186例,男98例...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粘膜和淋巴组织炎症,是小儿常见的咽部疾病。中医认为扁桃体发炎是因邪客喉核(扁桃体),核内血腐肉败所致咽部疾病。以咽痛,喉核红肿或化脓为特征。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祖国医学对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发病机理的认识浅述如下。1病名的探究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无此病名。属于中医学"乳蛾"、"喉痹"、"喉蛾"或"莲房蛾"范畴,如《喉科心  相似文献   

16.
喉咳,即喉源性咳嗽,典型症状为喉痒致咳,属中医学"喉痹"范畴。《内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本文尝试探讨"一阴一阳"的实质,将阴阳具体到"营卫"层面。"阴阳—营卫",前者言属性,后者言物质及功能。课题组认为"营卫气逆"是喉咳的关键病机,治疗上强调横向调营卫、纵向辨经。自拟喉痒止咳方,用法为频服代茶饮及药后自养,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云英 《新中医》2012,(5):151-152
咽喉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包括鼻咽、口咽、喉咽和喉等部位,是一种与酸相关性疾病[1]。咽喉反流的部分患者往往表现为类似慢性咽炎、喉炎的症状,临床上统称为反流性咽炎,属中医学喉痹范畴。笔者在前贤的启发下,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反流性咽炎的治疗重在平衡  相似文献   

18.
喉痹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进步,对喉痹的认识从广义之咽喉病统称发展到狭义之咽喉肿痛及不适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多由于外邪侵袭,邪滞于咽,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或虚火上灼所致咽部红肿疼痛,或以干燥、异物感、咽痒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咽部疾病.喉痹病邪以火邪多见,涉及五脏六腑,又以肺胃为主,治疗当清利咽喉.润喉清咽合剂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由寒水石、竹叶、儿茶组成,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润喉利咽止痛之功效,主治咽干咽痛、反复口腔溃疡、干咳等肺胃热盛之喉痹,对于"虚火"喉痹亦可随症加减使用,经数十年临床验证,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朱愉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302-303
变态反应性咽炎属于中医的喉痹范畴.完善变态反应性咽炎的中医病因学研究,不但是对中医喉痹的补充,也是从中医学角度全面研究变态反应性咽炎的重要内容之一.变态反应性咽炎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疾病,随着认识的深入,对该病的相关性研究也逐渐增多[1],我们曾就变态反应性咽炎的一般情况[2],中药治疗[3],以及诊断标准[4]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报道,本文仅就变态反应性咽炎的中医病因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喉痹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所称喉痹,包括咽喉及口腔多种疾病,后世医家根据病证特点分别独立为喉痹、乳蛾、喉风,喉喑等疾病,不仅是一阴一阳病因病机,也包括阴阳气血虚诸多方面,并从治疗学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