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头汗一症,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早有详细论述,后世医家多有补充。论述了各医家对鼻汗、额汗、颈汗、半边头汗、蒸笼头、饮食汗、但头汗出等的认识和分析,系统归纳出头汗症分为实证、虚证、里虚表实证,且头汗症与心、胃、脾、肺、肾等脏腑亦有辨证关系,为头汗症的临床辨证论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手足汗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导师对于手足汗症治疗有独特的见解,临床多从湿热瘀阻论治,本文主要阐述手足汗出的病因病机,并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3.
产后汗症是产后常见症之一,在鄂西、湘西等地有此称谓,有的也称为“产后多汗”、“盗汗”。中医的“产后自汗”、“产后盗汗”,西医的“产后席汉氏综合征”可参此辨证。主要病症为,产妇于产后出现汗自出:持续不止者称为产后自汗,若睡着了汗出湿衣,醒来汗止者称为“产后盗汗”。两者合称为“产后汗症”。本人在2005年至2007年10月以来收治25例产后汗症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更年期汗症是指女性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以汗出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属于中医的汗症范畴,包括自汗和盗汗,往往可同时伴有月经周期紊乱、月经经期及经量的改变及其它兼证。笔者临床上从瘀论治更年期汗症,以中药汤剂活血化瘀为主,加减化裁,配合针灸复溜、阴郄、血海、三阴交、内关等穴,加之膈俞刺络放血为主要手段,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宗文汇 《北京中医》1998,17(1):59-59
临床中,许多疾病都以汗出为主症或兼症出现,在辨证过程中,能分清“汗证”的寒热虚实,往往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关键环节。所以临床医生对有汗(如自盗汗、冷汗、黄汗、绝汗等)的鉴别治疗普遍关注,而对无汗与疾病的关系则重视不够。临床常提“无汗”之症,首选太阳伤寒...  相似文献   

6.
手足汗症,临床并不少见,其证见别处无汗,手足经常潮湿多汗。乃阳明热盛,或脾胃湿热,或心肾阴虚,或脾胃虚寒而致手足汗出。治疗上辨证论治,治宜清阳明实热、清脾胃湿热、滋阴清热、温补中阳等。  相似文献   

7.
以手掌部自主性汗出增多为主症的手汗症困扰着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文系统的阐述了临床上针灸治疗手汗症的诊疗思路,并结合病例介绍了针灸疗法对手汗症的诊治方法,以期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汗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调补阴阳法治疗小儿汗症64例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王爱蓉主题词汗证/中医药疗法,补阴,补阳,儿童小儿汗症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病证,诸多患儿常以汗出为主证而就诊。现代医学的小儿肺门淋巴结核、佝偻病、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等是引起小儿汗出症的...  相似文献   

9.
所谓“汗症” ,是指人体不正常的出汗现象 ,如在安静状态下 ,不因气温过高或厚衣叠被所致 ,全身或人体某些部位汗甚多 ,或湿透衣衫 ,或如水洗则为病态。经多年临床 ,我们对汗症辨治总结出了一点经验 ,浅谈如下。1 辨证治疗治疗汗症 ,我们认为首先应明辨阴阳虚实 ,阳虚者 ,益气温阳固表 ,阴虚者 ,养阴敛汗 ,湿热汗出者 ,宜清化湿热 ,邪去则汗自止 ,切忌见汗止汗 ,以防闭门留寇。1 1 表虚不固证 :多为自汗 ,动则尤甚 ,汗出以头颈、肩、背明显 ,汗后乏力 ,神疲畏寒 ,肢端欠温 ,面色无华或白 ,易感受风寒 ,唇甲色淡 ,苔薄白 ,脉细弱。治以 …  相似文献   

10.
李佩珊  老膺荣 《新中医》2023,55(8):214-217
<正>汗症是由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的以汗液外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在对汗症进行分证论治时,以营卫不和、肺卫不固、湿热蕴蒸、阴虚火旺、心血亏虚为常见证型。顽固性多汗症是中医临床中的一个疑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与特征,可归属汗症范畴。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五运六气理论辨治顽固性汗症,发现运用三因司天方效果比较理想。现将2则医案记录如下,以期初步阐述运气思维辨治过程。1医案例1:患者,男,56岁,2018年12月4日(戊戌岁终之气)初诊。主诉:汗多14年。患者于2004年起出现汗多,2005年12月30日21点车祸,当时脑部出血,后遗左侧肢体欠灵活,此后汗出更甚。  相似文献   

11.
手汗症患者因手部大量出汗而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手汗症与脾、胃、心、肾、肺、三焦等脏腑关系密切,中医治疗手汗症疗效肯定,大多以内治法为主。对近年来临床治疗手汗症常用的中药外洗方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手汗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伤寒论》叙汗症的条文有60余条之多,约占大论六分之一左右,今试浅释大意,探索幽微。一、对汗症的认识《伤寒论》关于汗症的论述甚详。从汗出的程度来讲,有“汗家”(90条)”、“汗多”(255条)、“汗出多”(236条)、“大汗”(353条)、“大汗出”(71条)、“遂漏不止”(21条)、“汗出濈濈然”(190条);有“汗出少”(247条)、“微汗出”(48条)、  相似文献   

13.
王辉  王垂杰 《新中医》2012,(9):148-149
李玉奇教授为全国首批国医大师之一,在其60余载的从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诸多疑难杂症具有独特的辨证理念。本篇仅就李老在多汗症的辨证特点,中医诊疗等方面的一些学术见解进行阐述,以供同道参详。人体正常汗出,不仅可以起到调和营卫、舒畅经络的功效,还可以驱邪外出,达到自然病愈的目的,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然临床见到汗液妄泄,如水流漓,汗后倍感虚弱疲乏,则是一种病态的汗出,李玉奇教授称其为多汗症。多汗症常属中医学的自汗或盗汗,一以白昼汗出为名,一以寐中汗出,醒来自止称谓。但见症均表现为汗液妄出,排泄失常,故李老统称其为多汗症。.《内经》谓:“汗者心之液,阳加于阴谓之汗”;又云:“劳者耗气,喘且汗出:饮食过饱,汗出于胃。;劳而精夺,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李老认为,汗出可因于五脏为病,然汗者,精气也,故症见汗出必有气耗之证。于临床治疗中从气治,而非单以阴阳辨证,治以调营益卫、敛汗固精之法颇具疗效。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夏季热在每年6~8月较为多见,好发于1~2岁儿童,以农村儿童尤其多见。该病系暑热所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疾病而得名,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其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小儿疰夏”、“暑热症”等。1肺胃实热型主症以入夏后发热,持续不退,气候越热,发热越高  相似文献   

15.
浅述《伤寒论》对"头汗出"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一书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笔者在研读《伤寒论》时,以证为纲总结其治法,颇多感悟,仲师对证之描述细致准确,因证而治灵活机巧,值得效法。仅“汗出”一症,可见于《伤寒论》六经中每一经,涉及条文达三十有余,有“汗自出”、“汗出多”、“大汗出”、“漐漐汗出”、“汗出恶风”、“汗出而渴”、“汗出而喘”、“汗出而厥”(以上为全身汗出)、“手足染染汗出”、“头汗出”等描述,其治因病机不同而各异。笔者仅以“头汗出”为例,略述其不同治法,以彰其旨。  相似文献   

16.
手汗症以手掌皮肤泌汗显著增多为主要表现,中医辨治多责之于心。临证中由于患者多无明显他症,辨证处方疗效不佳,经文献复习、临床总结,提出营卫不和、湿浊内生是其主要病机,运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通阳化湿,渗利小便的治法,能够调整津液代谢,引湿邪从上下而出。  相似文献   

17.
许宝丽 《光明中医》2008,23(2):139-139
现在临床“但头汗出”症的出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对它的认识各抒己见,疗效见佳。笔者多年观察治疗此症,特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仙枣汤治疗小儿汗症,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仙鹤草30~50g,大枣5~10枚,水煎频饮,每天1剂,7天为1疗程。适应症小儿自汗、盗汗。病案举例刘某,女,4岁,2005年10月16日初诊。汗出过多2月余。睡中汗出常浸湿枕巾,白天稍活动汗出亦多。形体偏瘦,食纳欠佳,少言懒动,二便正常,舌淡、苔薄黄,脉沉细。已用生脉饮、玉屏风颗粒等治疗,无效。给予仙鹤草30g,大枣5枚。每天1剂,水煎,频饮。服3剂汗出明显减少,续进3剂,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19.
汗症有盗汗和自汗之分,是机体汗出异常的一种病症。历来多从阳虚阴虚等论治。本文探讨机体气机升降沉浮的生理病理变化,从气机升降沉浮的观点论述了汗证的病理病机,治疗时脱离阴虚,阳虚,气血不足等单一的辨证分型,以调节机体的气机升降为主线,审其有余不足,而"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结论:气机升降失常是汗证的主要病机,以调节气机升降治疗汗症更加灵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陈鸾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8):923-923
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临床以心慌、浮肿、胸中胀满、喘咳上气、面色、唇舌紫绀为主症,严重者可见胸高气促、额汗如珠或冷汗自出、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多由久病肺虚、感受外邪而发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实施辨证施护,密切配合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病情发展。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