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00例肝硬化相关因素分析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100091)刘燕玲陈立华关键词肝硬化;病因病机;乙肝病毒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是由于多种有害因素长期、反复损害肝脏的结果。我们对近5年门诊治疗的100例肝硬化病例进行了相关因素统计,现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化瘀软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肝硬化的效果。方法 以随机样本抽样法于仪征市中医院门诊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HBV肝硬化患者中,抽取78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瘀软肝汤,对比2组治疗效果、肝脏功能、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P <0.05。治疗前,2组肝脏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对比,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P <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 <0.05。结论 对HBV肝硬化患者,采用化瘀软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肝脏功能,缓解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6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69例分析阜阳市妇幼保健医院公疗科吴颖马洪方(236003)阜阳市颍灵医学研究所叶潮兴收稿日期:97-08-10肝硬化腹水是肝脏功能失代偿后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中医“臌胀”范围,而难治性腹水是指少数肝硬化患者经过严格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的临床特点。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黄疸升高、A/C降低明显,并发症特别是合并多项并发症(MOF)多。病死率高.结论:老年肝硬化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临床上及早预防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8年以来 ,我们运用自拟“柔肝利水汤”结合西医传统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 6 9例 ,并与西医传统疗法 6 8例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选 137例肝硬化腹水均为内科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6 9例 ,其中男 38例 ,女 31例 ;年龄 2 1~ 6 3岁 ,平均 49.5岁 ;病程6个月~ 15 a,平均 6 .7a。对照组 6 8例 ,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 ,与治疗组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中药用自拟柔肝利水汤。药用党参 15 g,黄芪 2 0 g,当归 15 g,丹参 2 0 g,赤芍 15 g,郁金 15 g,桃仁 15 g,鳖甲 30 g,茯苓 30 g,白术 2 0 g,泽泻 15 g,生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mL/d,静脉点滴,1次/d,同时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综合疗法,不使用与复方甘草酸苷相关的任何药物,60天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HBV—DNA和HCV—RNA的情况、胃镜、B超,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方甘草酸苷在抑制病毒增殖、提高免疫力、改善肝细胞损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为治疗肝炎肝硬化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刘繁荣  高慧 《陕西中医》2009,30(5):553-554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用西医常规治疗加服中药(丹参、谷芽、大腹皮、红花籽、车前子等),对照组33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总有效率78.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比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血钠降低的病例数逐渐增高。血钠水平愈低,发生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难治性腹水等并发症的病例愈多。结论: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应尽量避免有引起低钠血症的诱因。加强对血清电解质的监测,以减少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措施,并进一步探讨补充钠盐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治疗的1例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结果: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减轻,腹水消失时间为22d,血pH值趋于正常,无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患者的24h尿量明显增多,肌酐明显减少,血钠恢复正常,治疗前后疗效显著。结论:血钠浓度可作为一种反映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防治低钠血症,对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及降低肝硬化的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3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14):2027-2028
  相似文献   

14.
李学冬  李有清 《河北中医》2010,32(9):1336-1337
2003—03--2009—12,我们采用自拟理气化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90例,并与益肝灵治疗9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软肝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振平  王新颖  吕志民 《河北中医》2009,31(8):1146-114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目前多采用抗病毒、保肝及调节免疫等综合治疗,但往往忽视抗纤维化治疗,易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进而出现各种并发症,西医仅限于对症治疗,疗效不能令人满意。2005—06-2007—12,我们采用软肝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0例,并与益肝灵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治疗方案、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8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根据病情、腹水性质等,尽早给予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的第三代头孢素。结果:治愈率和好转率有明显提高(有效率达70%)。结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应结合病情,尽早给予广谱,抗菌强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朱军  帅国华 《光明中医》1999,14(5):39-41
肝硬化是以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常是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性肝病、血吸虫病、脂肪肝的最后转归。其主症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肝区胀痛、肝脾肿大、倦怠乏力、下肢肿胀,甚或腹部膨胀,并可见蜘蛛痣和肝掌。中医归属于“积聚”、“蛊胀”、“单腹胀”等等。为中医内科四大难证(风、劳、臌、膈)之一。正因为治疗困难,笔者参悟诸多古方,根据民间流传验方和历代经验效方并掺入自己数十年治疗体会,自拟铁马汤(铁扫帚、马鞭草)为主治疗肝硬化并收集106例进行临床分析,以供同道参考和进一…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低钠血症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低钠血症常促使或加重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并影响腹水的治疗及预后,防治低钠血症的发生是临床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院共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78例,其中并发低钠血症患者36例,现将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等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意义和对策。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46例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的并发症、治疗过程、预后。结果轻、中、重度低钠血症的病死率分别为7.7%,16.7%和71.4%,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5.8%,9.1%和42.9%,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9%,22.7%和64.3%。结论低钠血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预后恶劣,适度补钠有利于减少腹水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随着急诊胃镜检查的开展 ,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不断增加 ,并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笔者就 5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胃镜资料加以分析。1 临床资料5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均为经临床、实验室、 B超或 CT检查确诊 ,并以呕血和 /或黑便为主诉而行急诊胃镜检查 ,其中男 4 4例 ,女 12例 ,年龄 2 8~ 72岁 ,平均 56岁 ,病程 1.5~ 14年 ,平均 10 .2年 ,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 2 4~ 4 8h内行胃镜检查 ,确定出血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采用 级分类法[1] 。2 结  果内镜所见 5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