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其理论特征、养生原则、养生方法都具有现实意义。《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强调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病;确立了养生思想的整体观,认为机体内各脏腑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机体与自然也是统一整体,提出"人与天地相应"观点;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哲学基础并规定其为理论阐释方法;以中医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作为养生学的生理学基础,以六淫七情和饮食劳倦内伤作为病理学基础,以四诊合参作为诊察方法,提出精气神三位一体、预防为主和动静结合的三大养生原则。根据保全真气的养生目标,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方法,并明确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实现养生目标的必备条件。生活习惯包括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重视保养真气,主张顺其自然,体现了自然而然的养生理念。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的基础,其理论特征、养生原则、养生方法都具有现实意义。其在养生理论上汲取了《周易》对立统一的阴阳观、儒家“法先王”的为政观、道家抱朴守真的自然观,确立了顺应自然与强调养神的养生原则。其养生方法可分为养神和养形两个方面。养神包括顺应四时养神、恬淡无为养神、调节情志养神;养形包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及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黄帝内经》注重形神一体,尽管养神和养形有不同的方法,但强调形神一体共养。  相似文献   

3.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所进行的保健活动。笔者认真学习《黄帝内经》原文,结合临床实践,对肝病的养生谈以下几点体会。1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养生的目的就是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所以必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又张仲景《金匮要略》首篇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红  王希利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89-1890
机体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黄帝内经》较系统地阐述了衰老产生的机理以及中医养生防病的原则与方法。《内经》中的养生理念,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养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下称《内经》)作为祖国医学最重要、最古老的典藉 ,是后世各学科的发端。它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年间 ,是众多医家经验著述的汇集。《内经》中关于养生的内容颇多 ,所以后世李中梓著《内经知要》以“道生”开篇。《道德经》(下称《道经》)是春秋晚期大思想家老子学说的实录与发挥 ,其书雏型形成于春秋末年 ,而基本定型于战国初年。老子是春秋晚期楚国人 ,其生活年代基本与孔子相同而稍早 ,被认为是传统养生学的发凡者。从孔子曾向其学“礼” ,并折服其学问而赞其为“龙”看 ,当时的老子已经是极负盛名的大学问家 ,其学说和思想应该…  相似文献   

6.
魏红  王希利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89-1890
机体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黄帝内经》较系统地阐述了衰老产生的机理以及中医养生防病的原则与方法。《内经》中的养生理念 ,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养生就是根据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针对衰老产生的机理,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以达到防病延衰的健身益寿活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较系统地阐述并提出了顺应自然、协调阴阳、保精护肾、调理脾胃,形神共养、动静结合等养生法则。  相似文献   

8.
尹先达 《中医研究》2011,24(7):13-15
养生又称摄生,是保养机体生命的意思,是研究机体寿夭衰老的原因,及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以达到"尽终其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为目的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中医饮食养生方论,奠定了中医饮食养生的理论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明确提出中医养生基本原则和方法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饮食养生在诸多养生方法中居于首位。《黄帝内经》是以“中和”思想为核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理论为根本,以饮食的作用、饮食养生基本原则、饮食养生主要方法及病家饮食禁忌等为框架,构建的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体系,对后世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即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理论和方法。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但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则始于《黄帝内经》。《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还仍然广泛借鉴和发扬其中的许多精华。  相似文献   

11.
从天人相应、形神兼修、同异相参的养身思想和四时养生、调摄情志、导引按摩、吐纳服气、饮食起居调适的养生方法探讨<内经>的养生观,使之能更好地为生命健康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阐述道法自然与《黄帝内经》养生的关系,简要论述"道"的自然属性及道法自然的内涵,《黄帝内经》养生中的道法自然包括"人与天地相参"的养生观点,"因时而养"的养生理念,"形神兼养,标本兼顾"的养生手段.道法自然养生观通过"因时制宜""与天地相参""法天则地,顺应自然"等理论来指导日常生活起居饮食、协调机体使之达到阴阳平衡的...  相似文献   

13.
郑建功 《养生月刊》2006,27(3):201-203
五味是古人对食物与药物从“味”的角度进行概括与分类,以说明其功用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藉此指导人们养生与防病。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五类,实际上还有淡味。《黄帝内经》在叙述五味的功用的同时,常按五行学说将五味分属五脏,进一步说明五味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黄帝内经》中关于五味的论述十分丰富,涉及面也十分广泛,今对其相关论述,尤其是在养生防病方面的论述,作如下探析。《黄帝内经》中关于五味的论述,最先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其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说味相对于气(性),主要作用是…  相似文献   

14.
浅析《黄帝内经》时间养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的养生观 ,是在中医学整体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独特理论 ,它探讨的内容包括了人体衰老及寿天的原因、保养生命的基本原则等诸多方面 ,是《内经》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了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在“天人相应”理论的指导下 ,进一步明确了人与自然是统一整体的对立双方 ,要在不断地求得统一中维持人的生命 ,也就必然观察探索了自然的阴阳时间节律对人体生命的影响。因此 ,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 ,中医学在千余年前率先提出了顺时而动、调整阴阳 ,才能延年益寿的理论 ,并形成了独特的《内经》时间养生观。《内经》的时间养生观是…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它的问世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内经》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强调人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注重精神调摄,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原则和方法。本文从对养生的原则、方法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养生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刊》2004,22(6):1085-1086
  相似文献   

17.
关力 《养生月刊》2005,26(10):875-877
医疗保健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古今中外皆然。《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最为经典的医籍,开篇首重养生,以指导人们获得长寿的法门。针对“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养生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剑 《河南中医》2008,28(4):8-9
《黄帝内经》养生方法分为法于阴阳、饮食养生、情志养生、房室养生四个方面。法于阴阳的养生原则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以预防为主,审因施补,三因制宜,食药并举。情志养生应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避免情志过激。房室养生要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养肾气为重。  相似文献   

19.
"春三月……以使志生,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宁,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志,在中医学中是一个较广泛的概念。它是人体精神活动的表象,也是人体功能活动的重要物质。有关"志"的功能和作用在《黄帝内经》中有很多重要论述,这些观点对指导养生和临床都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基础,有许多养生的观念仍对现代有很多指导意义。顺应自然、畅情志、调阴阳、适劳逸等观念被历代医家推崇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