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标本采集的参与者包括采集者,被采集者,针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本文就献血者和采集者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检测结果影响的探讨,规范血站血液标本采集以得到最准确的血液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西双版纳州2003年以来无偿献血传染性指标情况。方法对我州200342008年以来无偿献血者18303人进行了HIV、HBsAg、HCV、梅毒抗体指标的检测。结果抗-HCV不合格率为O.29%,抗-HIV不合格率为0.06%,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93%;总检测不合格率5.80%。结论检测无偿献血者的传染性指标,在输血性传染病的防治和确保输血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8年至2011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不合格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阳性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梅毒螺旋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加强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人群的自我防范意识,降低人群的感染率,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提高检测水平,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Ag、TP快速筛查,合格后再献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人员梅毒的阳性率.方法:所有标本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用TRUST法进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TRUST阳性者用倍比稀释法测其滴度.结果: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人员的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8.42%.结论:要重点加强对高危性行为人员的梅毒检测及宣传教育,有效控制梅毒的扩散.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的发展,为了疾病的诊断及完善治疗方案,需要对血液进行准确的检测。现代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部分。分析中和分析后检验质量控制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相当重视。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往往受到忽视,尤其是标本采集上的缺陷常给后续的检测工作带来直接的影响,笔者结合多年的血液检测工作,就不合格血液标本的采集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效的预防,杜绝不合格标本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解答不合格献血者的咨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卫生部对血站此岗位的设立作了相关的规定。本人从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让献血者了解标准的问题血液筛查合格的标准与献血员的健康标准不一样,血站对血液的检测某项目不合格,并不代表献血员在某一方面有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影响因素、结果解释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仪器法对10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预防性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低切粘度41~60岁年龄组及61~70岁年龄组与18~40岁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各年龄段的全血高切粘度和中切粘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血细胞数量、体积及结构[1]。ATP含量、Ca2+/Mg2+及胆固醇/磷脂对红细胞膜的变形能力有重要影响。各种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都决定着血浆粘度,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浓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9年4432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人群特征及求询原因,为有效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为每位求询者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填写《咨询个案登记表》,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进行免费HIV抗体检测。结果:4432例求询者中以男性为主,年龄以20-45岁为主;3860名求询者接受HIV抗体检测,发现106例HIV感染者,阳性率为2.75%。结论:是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应广泛宣传VCT的相关内容,更加全面深入开展VCT服务。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指通过求询者和咨询员之间的保密性谈话,目的是帮助求询者应付HIV感染带来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以便求询者能自己做出明智抉择。我院于2004年8月份设立艾滋病咨询室,为门诊及住院求询者开展规范的VCT工作。通过几年来对3240人次面对面的艾滋病咨询工作,笔者谈几点体会并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献血前开展ALT检测对降低血液报废率,确保有限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的作用分析.方法:我站2010年1月~2010年11月在献血者采血前实施ALT检测,对条件合格者方可进行采血.将采血后血液用不同两厂家试剂进行复检.统计2009年1月~2009年12月血液报废率.结果:2010年实施献血者采血前AIT检测,其血液不合格率大幅度降低,与2009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献血前开展ALT检测对降低血液报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确保有限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告知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从2012年2月门诊输液治疗室护理人员分别于输液前后实施护理告知,对比分析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护理前后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治疗配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实施告知,显著提高护理水平,和谐护患关系,有利于提高护理水平,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和时间等因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名健康的志愿者,抽静脉血10管,每管2ml。分别进行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参数等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结果三项参数指标在6h与10h、24h平均变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并在6h以内操作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护理工作中正兴起人文关怀观念,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要、病人的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在临床实践中,对血液透析治疗知情同意书内容的不完全理解加重了病人的紧张恐惧感,不稳定情绪及心理负担重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为了让病人全面了解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和配合方法以及存在的风险,我科对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在知情同意告知过程中进行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模式,强调了人性化、个性化在血液透析治疗告知中的应用,使患者积极配合,使患者权利得到充分行使和保护,创建了一个和谐、诚信、安全的沟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家属互助献血与单位无偿献血血液初筛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深入实施,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进入了有法可依,蓬勃发展的 新时期。目前我院临床用血的大部分无偿献血来自单位无偿、家属互助献血。笔者对我院血站家属互助和单位无偿献血的血液初筛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家属互助献血血液初筛检测不合格率明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量实验结果和相关文献证实,血液标本检验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标本状态(溶血、黄疸和脂血)直接影响各项指标,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诊,对这些干扰因素的分析和排除,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临床诊断、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献血者情况与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街头设立采血点及采血车的流动宣传采血,完全取代了以往的有组织有计划到单位采血,针对目前这种采血环境的改变及无偿献血员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临床的安全输血和献血员的身体健康,将本单位2003-2006年献血员情况及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宜宾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保障输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宜宾市无偿献血者资料17400例,并对ALT、HBsAg、抗-TP、抗-HCV、及抗-HIV5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宜宾市2009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为5.21%,17400名无偿献血公民ALT、抗-TP、HBsAg、抗-HCV和抗-HI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6%、0.57%、0.51%、0.44%和0.14%。不同年份间HBsAg阳性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抗-HIV则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加强献血招募前教育和筛查,是确保血液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血液检测可分为血液一般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可以检测出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持征。血液检测可以检测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检验科人员的工作方式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检验人员在接触血液标本时容易出现感染的隐患。芳法:通过观察检验人员的操作方式和易发事故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增加保护措施。结果:提高了检验人员的操作安全性,避免了因为操作不当问题引发的感染。结论: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可以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分析临床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如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及方法、采血体位、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及溶血,提出改正方法。结果:不同的采血方法及多种因素对结果的准确性都可能产生影响。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不同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应注意采取正确的采血方法,以减少试验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