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部脑刺激治疗病人持续植物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部脑刺激是一种治疗持续植物状态的较新技术,在各种保守治疗不能促醒的基础上,及在病人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深部脑刺激可作为一种尝试性且有一定前途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术前检查、手术方法、术后调试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取得一些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 6例帕金森病 (PD)进行了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 (DBS)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5 6~ 72岁 ,平均 6 7 3岁。病史 4~ 14年 ,平均 8 8年。以肢体、头面部震颤、肢体僵硬为主要症状 5例 ,均服用美多巴、安坦、息宁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理想或无明显疗效。其中 3例在 6~ 18个月前曾在本院进行一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 ,毁损术后一侧肢体症状缓解 ,因另一侧肢体症状加重而入院手术。2 .MRI解剖定位 ,坐标计算确定靶点。3.微电极记录 :在局麻下额部中线旁 2c…  相似文献   

3.
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临床研究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 tion,DBS)治疗PD近期效果与毁损术相近,疗效持久,手术安全.我院已采用DBS治疗3例PD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后脑脓肿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植物状态行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发生脑脓肿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后26 d确诊脑脓肿,根据伤口引流液培养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复方新诺明治疗,3个月后脓肿消失。结合文献报道,脑深部电刺激术后感染的预后与致病菌种类等因素有关。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手术部位感染一经发现,应尽早取得病原学证据,部分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局部清创等措施可避免植入物移除。  相似文献   

5.
慢性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治疗仍然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丘脑切开术(thalamotomy)跨手术和左旋多巴队(L-Dopa)等药物的疗效均不够满意。近年来PD的慢性深部脑刺激(chronicdeePbrainstimulation,CDBS)疗法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出良好前景,成为了PD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6.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从2002年到2005年共完成了13例帕金森病的双侧丘脑底核DBS,根据STN解剖学定位,靶点的理论坐标值是X=11-13mm,Y=0-2mm,Z=0-4mm,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在双侧丘脑底核植入刺激电极,并于锁骨下方植入脑深部电刺激器。结果 随访时间为6个月到3年,3例震颤为主病人的症状完全缓解,即震颤完全消失;僵直和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者的症状缓解程度达90%以上,其中以四肢肌肉僵直的效果较好,运动迟缓也有明显缓解,但是有1例病人双侧肢运动协调性差。所有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症状有较明显改善,如便秘、流涎、出汗和浮肿等均有改善。结论 DBS治疗帕金森病,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似的进步。它可以明显地缓解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对运动迟缓、僵直和震颤等均有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3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在本中心接受双侧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3年以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随访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以前接受双侧DBS手术的32例PD患者分别在手术后3、12、36个月进行随访,结合是否同时服用左旋多巴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中1例术后出血,2例患者经过二次手术调整电极位置,其它并发症包括眼肌痉挛、体重增加、发音障碍、肌肉痉挛;手术3年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UPDRS)改善率分别为48.7%(不用药)、50.6%(用药);左旋多巴用药量减少46%。结论本组资料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大部分可以通过手术或调整电极参数解决,DBS对PD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在3年之后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8.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深部电刺激为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这项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有逐步取代毁损术的趋势.但其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文综述了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优缺点、病例选择、靶点选择及并发症,把重点放在作用机制的探讨上,并展望了脑深部电刺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 STN - DBS)治疗3例Meige综合征患者的术后长期疗效.方法 3例Meige综合征患者接受双侧脑深部电极刺激术,术中微电极记录确定准确靶点定位,术后进行参数程控.术后1、3、6、12、24个月及最后一次复诊时进行随访,采用BFMDRS评价治疗效果,观察参数变化.结果 3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时3例患者BFMDRS总评分、运动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有下降,术后3-6个月3例患者BFMDRS总评分、运动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改善最明显,改善率达到90%以上,6个月后疗效稳定.结论 STN- DBS治疗3例Meige综合征患者效果理想,可以成为治疗Meige综合征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 (Parkinson sdisease,PD)是一种以多巴胺能黑质纹状体神经元凋亡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变。 2 0世纪 80年代 ,法国Grenoble的Ben abid及其同事向世人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脑深部刺激术 (deepbrianstimulation ,DBS) ,本文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一、可能的机制在帕金森病病人中 ,来自黑质的兴奋性神经元失去了抑制 ,导致苍白球内侧部 (GPi)过度兴奋 ,从而增加了丘脑和皮质的兴奋性 ,并进一步导致运动神经元亢进 ,出现临床症状。DBS技术是将电极植入深部神经…  相似文献   

11.
脑深部电刺激 (deepbrainstimulation ,DBS)自 90年代后期作为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治疗特发性震颤及帕金森病 ,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 ,并基本取代了毁损手术。本中心自1999年 11月以来共为 31例患者植入 4 1侧深部电极 ,其中同期双侧丘脑底核 (STN)刺激 10例 ,单侧STN刺激 2 0例 (其中 4例为已作过对侧或同侧Vim毁损术 ) ,单侧苍白球内侧核 (GPi )刺激 1例 ,现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 :(1)观察对象 :31例PD患者中男性 2 2例 ,女性 9例。年龄 37~ 82岁 ,平均年龄 (6 4 2± 7 5 )岁 ,排除各种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自1947年Spiegel等将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PD)的治疗以来,该技术经历了从兴盛~衰退~再兴盛的历史发展过程。其衰退的原因是由于70年代L-多巴等抗PD药物的应用,使该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极大的改善。但遗憾的是长期应用抗PD药物会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并且长期应用抗PD药物后其疗效也逐年减退,即产生耐药性。对这些不能耐受药物或产生耐药性的PD患者,应重新考虑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发于老年人,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徐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晚期常死于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其治疗目前仍以药物与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本文仅就脑深部刺激术(deepbrain stimulation,DBS)的最新研究状况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高龄(>75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高龄PD病例资料,均行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DBS,且双侧STN均植入电极.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长期随访一组采用双侧脑深部电刺激(DBS)丘脑底核(STN)的帕金森(PD)病人,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195例PD病人在我院接受了双侧STN-DBS手术。术中采用微电极记录STN的外放电信号,刺激电极测试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及副反应阈值。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3年和5年采用UPDRS评分评估PD病人开/关两种状态下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术前对照,PD病人术后5年关状态运动评分改善率为60.3%;日常生活评分的改善率为54.2%。语言是运动评分中唯一没有改善的症状。异动症除外,术后1年开状态下运动评分没有显著改善。第1年和第5年开状态下运动迟缓、姿势障碍和步僵症状较术前均有加重。术后第5年异动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PD病人双侧STN-DBS术后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关状态下运动评分和开状态下异动症均明显改善。术后第1年和第5年比较,行动迟缓、语言、姿势异常、步僵和认知功能的障碍均有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微电极导向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0例接受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25例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随访和神经功能评估,分别获得术前、术后和DBS开启后1周、6个月、2年及5年的不同服药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评分资料,采用威尔科克森检验(Wilcoxontest),比较不同术后时间点UPDRS运动评分与术前评分的差异。结果 核团毁损术和DBS在术后1周、6个月及2年随访中均能明显改善术前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减轻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在5年随访时间点上仅DBS治疗组较术前比较仍显示差异性。而且DBS组患者术后左旋多巴服药的剂量较术前减少。核团毁损组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永久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DBS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核团毁损术和DBS两者被证实是中晚期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术前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减轻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STN—DBS较毁损术更具有独特的可控性、安全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17.
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慢性深部脑刺激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53年Heath将脑内深部刺激 (DBS)的方法引入了神经外科 ,首先应用脑内深部刺激方法来治疗精神病。 196 2年Mazars开创了用脑内深部刺激方法来治疗慢性疼痛 ,Bechtereva在 1973年首次应用此技术来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 1982年Zurich观察到有些中风所致的异常运动 ,在刺激丘脑感觉核时其症状能被抑制 ,从而开始进行丘脑刺激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1,2 ] 。法国的Benabid[3~ 5] 在进行丘脑毁损手术、电刺激Vim核配合微电极记录时发现 ,当对Vim核进行低频 (50Hz)刺激导致震颤的幅度增大 ,而用高频…  相似文献   

18.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应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难治性帕金森病(PD),并对其疗效作出评价。方法 对7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及术中电生理验证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丘脑底核,采用同期或分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周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速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面时多巴胺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1例曾接爱双侧丘脑腹中间核及一侧苍白球毁损后的患者只得到了轻度改善。结论 DBS法治疗中晚期PD,具有安全,副作用可逆转的优点,且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及病情发展调节刺激参数达到最佳症状控制,完全控制震颤,明显改善肌张力障碍、步态、资势等运动障碍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另外多巴胺类药物的用量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外科切除性手术是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但仍有不少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接受切除性手术。而深部脑刺激术因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的有效性和相对安全性,正被逐步应用于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本文就脑深部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神经调控机制、治疗靶点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6 1岁 ,面部表情刻板 ,行动缓慢 ,双下肢抖动 ,诊断为帕金森病 ,开始服用美多巴 (Madopa) ,6 2 .5mg/次 ,每日 3次 ,92年 10月因双手抖动加重伴僵硬感 ,碎步 ,将美多巴增加至 12 5mg/次 ,每日 4次 ,L -dopa总量为0 .4g/日 ,8年后出现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