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凝剂和离心条件对凝血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在室温条件下2h内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抗凝剂与血液之比为1:6、1:7时,PT、APTT、TT、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8、1:10、1:11时,PT、APTT和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离心速度、不同离心时间,PT、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和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不同离心速度,PT、TT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Fbg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杜绝凝血功能检测的外界因素,保证检测结果具有最佳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 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 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 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和4 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 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 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溶血和脂血标本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本院I临床溶血标本40例、脂血标本32例,进行血浆血凝测定。以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溶血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以检测血浆甘油三脂每升高3mmol/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PT、APTT、TT、Fbg。对溶血和脂血的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溶血组PT、Fbg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溶血组P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血组PT、APT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检测中溶血标本对APT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对于PT、TT、Fbg干扰较大,建议临床重抽复测。(2)临床检测中脂血标本对PT、APTT、TT、Fbg测定结果有影响,均建议患者禁食12h后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体检人员静脉血,在20min内上机测定9项血细胞参数。而后将标本分为两组,一组置于室温(18~25℃)保存,另一组置于低温(2~4℃)保存。分别于标本放置2h、4h、6h、8h、10h时间点再进行测定。以20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所有时间点测定结果与之比较。结果室温下,2h、4h、6h组9项血细胞参数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8h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血细胞比容(HCT)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10h组PLT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温下,8h、10h组PLT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其余各组各测定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用该仪器进行血细胞参数测定,应在6h内完成,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随机留取正常凝血血浆标本及其混合血浆标本,加入常规剂量及各浓度梯度GSH,采用凝固法检测加药物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统计分析加药前后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其检测结果与GSH的浓度作线性回归分析;随机抽取常规剂量给药21例患者,采集给药前后血液标本,统计分析给药前后血浆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加入常规剂量(500mg/L)GSH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结果与加药前检测结果之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加入的GSH浓度分别达2.5、2.5、10、1280mg/L时,FIB、APTT、PT及TT、的测定结果与加药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项测定结果与血浆中加入的GSH浓度存在线性关系;21例试验患者用药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值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共19例FIB、20例FT、20例TF和21例APTT检测结果高于用药前。结论:在体内外实验中,GSH可以影响凝血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凝标本流转时间对出凝血检查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设置合理的时间节点和监控临床出凝血检查标本。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每人抽取5管枸橼酸钠抗凝血,以即时离心测定、室温放置2 h、3 h、4 h、5 h 以及离心后再放置相应的时间分别测定出凝血检查项目。结果流转时间超过6 h 抗凝管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与即时测定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流转时间超过3 h 抗凝管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即时测定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其流转时间不超过5 h 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纤维蛋白原(Fbg)与凝血酶时间(TT)在本实验设计的流转时间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流转超过3 h 的临床出凝血检查标本行优先处理,超过5 h 的标本予以退回或者“让步检验”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静脉血不同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静脉血各2ml,EDTA-K2抗凝,分别放置0min、5min、10min、30min、60min后,通过仪器上机检测血常规结果。结果:RBC和 HGB标本放置时间不同,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WBC在标本放置10min内检测结果呈不规则递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10min之后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 PLT在标本放置30min内检测结果呈不规则递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30min后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经 EDTA-K2抗凝的静脉血标本,在采血30min 后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PT和APTT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凝血标本全血放置以及离心后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取 PT和APTT正常值标本180例(PT在10.5~14.0 s之间,APTT在22.0~36.0 s之间),异常值(高值)标本120例(PT>14.0s,APTT>36.0s),用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仅及其配套试剂,分别检测抗凝血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及离心后在室温及冰箱(4℃)保存条件下0,2,4,6,8,12,24 h时PT,APlvr的结果 ,并将所得到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 进行处理.结果 全血室温放置时,正常值标本PT在4 h内,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室温下,正常值标本PT在6 h内,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冰葙保存条件下,正常值及异常值标本PT,APTT在6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标本采集后,如果不能即刻测定,最好离心后置于冰箱保存,并保证在6h内完成测定;如果不离心室温放置,应在2 h内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血清在不同的保存温度及放置时间条件下对胰岛素检测的影响,方法:使用胰岛素(INS)定量测定化学发光法(CLIA)分别对即时、室温、4℃冷藏、-20℃冷冻保存一定时间后血清中胰岛素含量测定,并与即时测得胰岛素含量进行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水平的差别比对,即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结果:室温放置条件下胰岛素降解非常快,仅1小时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已发生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2小时后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4℃冷藏12小时P〈0.05,4℃冷藏24小时后P〈0.01;-20%冷冻保存4周时P〈0.05,说明血清在4℃冷藏不超过12小时及-20%冷冻不超过4周时不会影响胰岛素检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下肢止血带使用时间对血流动力学及组织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使用气压止血带的不同时间对血流动力学和组织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下肢使用气压止血带时间较长的手术病人,每次充气60min后放气10min,于术前、每次止血带放气后10min监测病人血压、心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统计分析病人使用止血带1h、2h、3h、〉3h的局部表现和感觉情况。[结果]使用止血带〉3h有23.1%的病人出现止血带局部不适;使用止血带1h放气10rain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PT、TT和FIB与术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止血带2h放气10min后,MAP、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TT和FIB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止血带3h,放气10min后,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PT和FIB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止血带〉3h放气10min后,MAP、心率、FIB、PT、TT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止血带时间越长引起肢体缺血而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的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在妊娠晚期孕妇中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T、APTT、TT、Fg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检测。结果妊娠晚期孕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缩短,Fg含量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凝血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检测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对了解妊娠晚期孕妇血液的凝血状态,预防DIC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病毒灭活冷沉淀在肝硬化大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只健康大鼠为健康对照组,20只肝硬化大鼠为实验组,两组均输入10ml病毒灭活冷沉淀,24h后剪各组存活大鼠尾尖取血2ml,测定血清中Fg和PT、TT、APTT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实验组Fg显著降低,PT、TT、APTT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输入前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输入后凝血结果较输入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灭活冷沉淀对肝硬化大鼠有良好的纠正凝血功能效果,为病毒灭活冷沉淀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与总胆汁酸及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6例,健康对照30例,均检测血清CHE、TBA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以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 肝硬化患者CHE、TBA、PT、APTT、Fbg和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测定CHE、TBA和凝血功能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彩宁 《山西临床医药》2011,(2):137-137,142
目的:探讨CA-510全自动血凝仪应用于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20例患者,抽取新鲜静脉血浆,分别应用日本Sysmex公司CA-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美国IL公司ACL Advanc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两仪器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指标的结果。结果:两台血凝分析仪检测PT,APTT,TT和Fbg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CA-510全自动血凝仪检查患者凝血指标结果可靠,对临床诊断出血、血栓性疾病、正确给予治疗措施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不同预后患者凝血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心搏骤停后CPR患者,依复苏最终结果分为3组.复苏失败组25例,患者初期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72 h,但最终死亡;存活组10例,患者复苏成功,康复出院;死亡组15例, CPR 30 min后无效死亡,或虽复苏成功但ROSC<2 h.于CPR过程中及ROSC 24、48、72 h取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vWF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死亡组CPR过程中PT、APTT、TT、D-二聚体、vWF均高于复苏失败组和存活组,Fg、PLT、ATⅢ均低于复苏失败组和存活组(P均<0.01);而复苏失败组和存活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苏失败组和存活组ROSC 24 h起PT、APTT、TT、D-二聚体、vWF水平升高,Fg、PLT、ATⅢ降低,均于ROSC 48 h达峰值或谷值(P<0.05或P<0.01);ROSC 72 h存活组各项指标较ROSC 48 h明显改善(P均<0.01),而复苏失败组则改善不明显(P均>0.05).复苏失败组ROSC 24、48、72 h PT、APTT、TT、D-二聚体、vWF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Fg、PLT、ATⅢ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或P<0.01).结论 心搏骤停和随后CPR患者存在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内/外源性凝血功能紊乱,纤溶功能紊乱;其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或时间对常规凝血4项检验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选择3种商品化的凝血真空采血管每人随机采集三管标本,及时低温离心分离血浆和检测。BD组凝血真空采血管检测结果分别与另两组检测结果作配对比较;将BD组血浆分装于冰箱和室温下保存,在2h、4h、8h后上机检测,所得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作配对比较。结果①国产A组的PT、APTT、FIB、TT结果与BD组结果无差异P〉0.05,国产B组的PT、APTT、FIB结果与BD组无差异P〉0.05,国产B组的TT结果低于BD组结果P〈0.05。②冰箱保存血浆8h后APTT和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室温保存血浆4h后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8h后PT、AP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冰箱和室温保存后的FIB检测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差异(P〉0.05)。结论①由于凝血真空采血管厂家不同,质量有差异,对检测结果会产生影响,建议根据医院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凝血真空采血管;②凝血标本采集后应控制在2h内完成检测,建议不超过4h,应制定实验室凝血检测影响临床决策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孕妇分娩前的凝血功能,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0例临产孕妇和130例健康非孕妇女的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健康非孕妇女比较,PT、APTT、TT显著降低,Fib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常规4项指标及全血细胞发生生理性变化的状态,探讨其对分娩过程和产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关联及影响。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50自动血凝仪及迈瑞BC-3000plu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16例临产孕妇和1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常规4项及全血细胞检测和分析。结果1)临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b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产孕妇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参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白细胞总数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P〈0.01);血小板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动态监测凝血及血细胞指标,对预防和诊断分娩过程或产后发生的DIC及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