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静脉输液时,输注液体的温度均明显低于体温,而且温差较大,常常引起患者的血管痉挛、局部刺激性疼痛和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冬季,对需要快速大量补液者,可能会造成较严重的全身反应。目前多采用热水袋在输液管外加热,以提高输注液体的温度,但效果差,无温度检测,并易引起局部皮肤的烫  相似文献   

2.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从静脉中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或在静脉内放置时间太长、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症反应,也可由于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一根血管反复多次穿刺,引起局部静脉感染。现将我院静脉输液致3例化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与医院感染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静脉输液所致医院感染的环节进行分析。结果主要感染环节是液体污染或变质;配制和输注液体的环境细菌数超标;违反静脉输液操作规程;操作方法不当。结论把好静脉输液的液体关;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减少细菌污染机会;改进输液操作环节,注意静脉输液全程无菌操作,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等,能有效地减少输液反应,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主要的给药途径,入体药量准确,效果明显,而液体外渗是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导致其发生地原因较多:例如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输液外渗;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发生外渗;儿童烦躁、不合作,血管细,也易发生液体外渗。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的肿胀、疼痛,甚至静脉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再次静脉穿刺成功的难度,给临床进一步治疗带来了不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短期胃肠外营养病人,采用输液加温联合液体敷料局部涂抹对外周静脉留置针PN输注病人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进行胃肠外营养的病人15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给予液体敷料涂抹、观察组75例在液体敷料涂抹基础上联合输液恒温器加温,观察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情况和输注过程中置管部位及肢体疼痛程度、平均留置时间。结果 :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输液中置管部位及肢体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及拔针后置管部位疼痛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平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比较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输液加温联合液体敷料涂抹能有效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PN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病人输液安全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刘红娟 《中国校医》2012,26(5):373-374
<正>静脉输液技术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注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静脉输注是临床治疗常用的给药方式。据统计,我国住院患者采用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比例达70%以上,高出国外20%~30%。由于使用频率高,输液反应亦相应增多。输液反应是指临床使用静脉制剂时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包括各种非治疗效应,是输液过程中的理化因素刺激,导致机体产生的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7.
液体疗法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但由于致热原,液体或药物被污染、变质,输液用具不洁或变质(如胶管变质),液体选用不当,药物配伍错误、输液过多、过快等原因,常可在输液过程中引起严重反应,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一、发热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较为常见,而且可致超高热,以夏秋季多见,笔者曾报告11例超高热,其中有4例为输液反应引起。其临床特点为: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畏寒、颤抖、迅速转为高热或超高热,严重者发绀、心跳快、脉细、甚至休克及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治疗对炎症性肠病(IBD)病人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87例IBD病人随机分为限制输液组(n=44)和标准输液组(n=43).限制输液组病人术后连续3d输注液体,20 ml/( kg·d),依据体重、碱缺失、血清乳酸水平、血氧合指标及其额外丢失量;标准输液组术后连续3d输注液体,按照生理需...  相似文献   

9.
肠内营养输注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肠内营养输注泵(enteral feeding pump)是一种由电脑控制的输液装置,可以精确控制肠内营养液的输注[1, 2].以往管饲或经造瘘进行肠内喂养通常以重力为动力或采用注射器推注.然而,一些因素如很细的输液管、高浓度(黏稠)液体等均能影响液体速度;患者体位的改变、输注管的扭曲受压等随时都可能改变滴速;而滴速及营养液黏稠度又可影响液滴的大小,从而影响输液的速度及总输液量.目前,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能提供适当压力以克服阻力保证输液速度[2].  相似文献   

10.
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均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  相似文献   

11.
敬阅《医师进修杂志》1984年第7卷,第2期,路树柏医师报告的“严重输液反应的急救处理”一文之后,颇有收益,但反复阅读后,尚有进一步讨论与商榷之点: 一、文章一开始概述了输液反应的原因。本文提到:“液体疗法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但由于致热原,液体或药物被污染、变质、输液用具不洁或变质(如胶管变质)液体选用不当,药物配伍错误、输液过多、过快等原因,常可在输液过程中引起严重反应。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2.
下面介绍两种简而易行的防止空气污染、安全输液的方法。1.空气净化法输液:常用的输液器是由液体瓶和输液管两部分组成。当操作室的空气如果不洁净,甚至有灰尘和细菌,不经空气净化就可能进入液体瓶,污染药液引起输液反应,危害机体健康。只要在液体瓶上连接一个空气净化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寻找预防措施,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减少病人痛苦和经济损失。方法研究我院2004~2006年3年输液反应病例103例,进行分析、归纳。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输液反应在三季度发生率高、配伍不当以及输注血液制品时发生率高。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输注速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掌握相关的药理知识,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临床输液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其输液反应的发生,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本文就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与污染途径探讨如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供医药护技工作者们参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1 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再探讨临床输液反应大多是由热原引起,但致热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真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1]。微粒异物亦可引起热原样反应,有些异物可引起抗原作用、炎症反应或者引起肿瘤的形成[2]。1.1 液体中的热原与污染…  相似文献   

15.
体温输液的目的是将要输液的液体温度加热至人体温度后,再输入人体。而常规输液由于输入液体温度低于人体血液温度,致使病人出现肢体发冷、发麻、全身发冷等不良反应。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变压器将市电220V电压,变为安全电压,再经STC12C5A60S2单片机自动控制,调节输出电压,通过电加热板,对输液液体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在36.5OC以下,输液液体温度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反馈至单片机,并由显示电路进行温度指示,同时通过单片机改变加热电流的大小,达到自动恒温输液的要求。使用中温度稳定,使用方便。在输液过程中改变液体的流速,加热的温度也能自动限制在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正>甘露醇作为一种消肿、利尿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滴注甘露醇外渗常引起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致局部坏死及功能障碍[1]。为降低静脉输注甘露醇的风险,自2007年1月,我院护理部制订了静脉输注甘露醇流程,降低了输液风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液体外渗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8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液体外渗分为外渗组与无外渗组,对比两组的基础资料,分析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液体外渗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82例患儿中有60例发生液体外渗,占比32.97%。外渗组年龄≤3岁、哭闹、输注刺激性药物、置管血管弹性较差、下肢静脉置管、穿刺技术生疏占比均高于无外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哭闹、输注刺激性药物、置管血管弹性较差、下肢静脉置管、穿刺技术生疏是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液体外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仍存在液体外渗情况,患儿年龄小、哭闹、输注刺激性药物、置管血管弹性较差、下肢静脉置管、穿刺技术生疏均为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社区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是治疗上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但因为输液速度、输注量不恰当,而引起的输液反应和病人不适时有发生。护理人员在按照医嘱用药时,应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调节输液速度,还要查阅药品说明书与教科书,核对具体药物给出的剂量配伍与输液速度。笔者在查阅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肠内营养输注泵(enteral feeding pump)是一种由电脑控制的输液装置,可以精确控制肠内营养液的输注[1,2]。以往管饲或经造瘘进行肠内喂养通常以重力为动力或采用注射器推注。然而,一些因素如很细的输液管、高浓度(黏稠)液体等均能影响液体速度;患者体位的改变、输注管的扭曲受压等随时都可能改变滴速;而滴速及营养液黏稠度又可影响液滴的大小,从而影响输液的速度及总输液量。目前,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能提供适当压力以克服阻力保证输液速度[2]。输液泵的发展经历了由单纯机械泵到机械电脑泵,直至目前的人工智能输液泵的演进过程,其功能也…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护士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输液的过程中经常有一些不合作的患者,如小儿、手术麻醉中、精神病人和危重、昏迷、烦躁不安等人。护士常用纸盒、绷带等配合胶布固定,效果不理想。另外,如遇寒冷季节或液体放置过程中温度较低时,输入冷液体易引起输液肢体血管痉挛,影响了输液治疗的正常进行,护士常用热水袋或液体瓶袋入热水加温,效果不稳定,且操作麻烦。为确保穿刺后输液过程中可靠的固定和提高输入液体的温度,减少冷液体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我们研制了一种多功能输液固定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