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立华  王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947-3947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7例VAP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病原菌333株,其中G-菌230株;G+菌93株,真菌10株;G-菌对头孢菌素等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G+菌除了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其他抗生素耐药严重。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呈多药耐药,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耐药性监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14例VAP患者的发病年龄、基础疾病、病原菌分布、耐药率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4例VAP患者培养出病原菌29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203株,占69.3%,革兰氏阳性(G+)球菌62株,占21.2%,真菌28株,占9.5%。其中铜绿假单孢菌居首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分离率为39.6%;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的54.8%;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VAP的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其耐药率不断增加,应严密动态监测病原菌,合理选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以达到有效防治VAP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应用机械通气≥48h的21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将患者分为VAP组(n=72)和非VAP组(n=145),筛选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呼吸机连接方式、住RICU天数、机械通气(MV)天数、留置胃管、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置管、输血史、血糖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ALB)<30g/L、吸烟史、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是VAP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胃管、输血史、血糖值、ALB、吸烟史、上机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抑酸剂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危险因素的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呼吸机管道的污染,尽可能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控制VAP发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胃腔定植菌迁移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or,MV)治疗呼吸衰竭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造成撤机困难,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通常认为口咽部定植菌吸入是发生VAP最主要的发病机制,但对口咽部定植菌来源不甚了解.近年来国外研究显示,胃腔内细菌的逆向定植可能是口咽部致病菌定植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胃腔定植菌迁移与VAP发生的相关性,为减少胃食管反流、误吸及减少H2受体阻断剂或胃酸抑制剂应用,减少细菌的繁殖,降低VAP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因素和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ICU科2003—01-2006—01机械通气患者106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2例,对其感染因素和护理干预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MV)48小时以上并发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48小时后又发生了新的肺部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者。VAP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原菌变异性大,对抗生素耐药率高,是影响MV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因素,也是其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对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行MV的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其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情况,探讨P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易患因素及防治措施,为提高VAP治愈率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永虹  杨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33-2335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94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52%,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鼻饲、抑酸剂及气管插管方式有关;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68%,前三位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革兰阳性菌15株,占25%;真菌5株,占8%。结论:VAP的发生与危险因素的存在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后气囊上液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学相关关系。方法:我院2003年2月~2006年7月行呼吸机治疗者中127例发生VAP,均用气囊封闭气管,对每例气囊上液与下呼吸道分泌物采样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学结果。结果:气囊上液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株呈正相关,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气囊上液细菌感染是引发气管插管患者VAP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中,重视清除气囊上液,可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廖移满  徐陆  陶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80-3581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探讨降低VAP的临床策略和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007-06-2010-06浏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机械通气大于48 h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VAP发生率51.6%;VAP的发生率与上机时间、胎龄、体重有明显的相关性;致病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结论 VAP发病率高,新生儿VAP的发生受上呼吸机时间、出生体重、胎龄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采用综合预防措施防止VAP的发生.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且有多重耐药现象,治疗难度大,因此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群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284-2285
【目的】探讨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将9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改良的口咽部护理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口腔溃疡和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以及VAP发生时间。【结果】实验组VAP、口腔真菌和口腔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VAP发生时间明显早于实验组(P〈0.01)。【结论】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加强口咽部护理对预防VAP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张大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092-809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是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研究表明VAP发病率为6%~52%,特殊情况下可达到76%,病死率为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b>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b>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b>共调查该院59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VAP患者56例,VAP的发生率为9.49%,VAP的千日感染率为5.7例/1 000通气日。经多因素分析得出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长期卧床等因素为影响机械通气患者VAP的独立因素。在手术室内由麻醉师实施气管插管操作更有利于患者VAP的防控。结论 <\b>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获得VAP的危险因素较多,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加强消毒隔离等基础护理措施是有效控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栋  吴琼  聂署萍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0):1416-14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老年VAP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进行病案调查;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32型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并进行体外耐药监测.[结果]146例老年VAP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插管方式为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69.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20.5%);铜绿假单胞菌次之(15.8%).G^+菌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总株数的9.6%;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8.9%.体外耐药监测表明:5种居前列的G^-菌均呈现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应重视对老年VAP的病原学监测,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王水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771+773-771,77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VAP患病率和病死率由于诊断手段不同,各家报道不一.国外报道的VAP发病率为9.0%~69%,病死率为24%~76%;国内报道的VAP发病率均为60%,病死率为32.0%~39.1%[2].一旦发生VAP,会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显著增加病死率.因此,明确VAP的危险因素,积极寻找对策成为ICU危重患者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分析VAP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氨溴索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军华  吴莹  李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24-2325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ICU内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中心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均行气管插管切开,应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氨溴索注射液60 mg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在化痰排痰、抗炎抑菌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氨溴索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良好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病原体分布及其药敏情况、患者转归,为ICU的VAP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我院ICU2003-2005年应用呼吸机治疗137例患者为对象,分析VAP的发生率,归纳其中的病原体分布及其药敏情况,研究致死主要原因。结果:随着呼吸机通气治疗时间的延长,VAP的发生率有进行性加速上升的趋势;VAP主要病原体随呼吸机治疗时间推移而改变;混合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为患者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尽可能缩短呼吸机通气治疗时间有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控制混合感染对于降低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诊断及常见病原菌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求具备病原学诊断。只有可靠的病原学诊断才能实施合理和有效的抗茵治疗。但迄今关于VAP的病原学诊断在实践中仍存在很大争议,各种技术临床意义的评价也不一致。通常将肺组织病理学显示炎症反应和微生物学发现病原微生物且二者相一致认为是VAP诊断的“金标准”,VAP患者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获得组织学标本,且研究发现微生物感染的组织学改变与肺炎之间的相关性不高,特别是普通细菌感染的组织学征象缺少特异性,使VAP诊断“金标准”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在积极抗感染等抢救治疗基础上,加强病房管理、人工气道管理、体位护理等方面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48例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占患者总数80%,死亡5例。结论:虽然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呼吸机肺炎的发生率,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比较多,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冯涛 《临床荟萃》2004,19(22):1289-1290
近年来机械通气作为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呼吸机应用过程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成为机械通气主要并发症。在VAP治疗中,如何准确培养出致病菌,避免口腔杂菌污染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我们对近5年我科28例VAP患者应用纤支镜防污染毛刷(protected specimen brush,PSB)采样培养,并与普通吸痰管痰培养结果对照,探讨经纤支镜PSB采样在呼吸机相关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入住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将患者按相关危险因素自然分组,比较VAP发病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VAP发病率为48.8%(42/86)。原发病主要以肺部疾患为主、机械通气≥5d、仰卧位、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进行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g/L,是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原发病主要以慢性肺部疾患为主、较长时间机械通气、仰卧位、是否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制酸剂)、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g/L,是影响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