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优选损伤复元颗粒的最佳醇提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阿魏酸、浸出物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乙醇量、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四个因素,对损伤复元颗粒的最佳醇提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醇提工艺为加饮片总量15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得到的最佳醇提工艺稳定、合理。  相似文献   

2.
温胃胶囊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出温胃胶囊挥发油提取和醇提工艺的最佳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3因素3水平,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加醇量、提取时间3因素3水平,以醇浸膏得率和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醇提工艺。结果与结论温胃胶囊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2h,加10倍量水,水蒸气蒸馏8h;醇提最佳工艺参数为加6倍量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2h。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清肝利胆胶囊醇提工艺。方法:以大黄总蒽醌含量、乙醇浸出物量、三氯甲烷萃取物量和正丁醇萃取物量为综合指标,乙醇提取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清肝利胆胶囊最佳醇提工艺。结果:最佳醇提工艺为加8倍量8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简单可行,可为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优选疗筋涂膜剂醇提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得堂  唐洪梅  黄樱华  丘振文 《中国药房》2008,19(18):1379-1381
目的:优选疗筋涂膜剂的醇提工艺。方法:以醇浸膏得率和大黄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查乙醇浓度、加醇量及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醇提工艺为A2B2C2,即药材加6倍量70%乙醇提取2次,第1次提取1.5h,第2次提取1h。结论:优选的疗筋涂膜剂的醇提工艺简便、快速、准确,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明宏  安晔  王丹  王常丽  吴琼 《中国药房》2011,(27):2539-2540
目的:优选地补更年安颗粒中五味子药材的醇提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溶媒用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五味子醇甲含量和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制剂中五味子药材醇提最佳工艺。结果:最佳醇提工艺为五味子加10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h。结论:优选工艺简单、可行,可为该制剂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盆炎康栓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绿原酸、丹酚酸B及干膏收率作为水提评价指标,以延胡索乙素和干膏收率为醇提评价指标,优选盆炎康栓提取工艺。结果:水提工艺中,提取次数对水提效果有显著影响,而加水量和提取时间无显著影响。最佳水提工艺为:8倍加水量,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醇提工艺中,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有较大影响,而提取时间、加醇量无显著影响。醇提最佳工艺为:60%乙醇,6倍量,每次1.5 h,提取2次。结论:优选的提取方法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张俊姐  王今 《安徽医药》2015,36(2):222-224
目的:优选枇杷清肺颗粒的最佳醇提工艺。方法醇提工艺以盐酸小檗碱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枇杷清肺颗粒最佳醇提工艺。结果醇提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主要有效成分转移率高,为枇杷清肺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选吴茱萸的乙醇提取工艺。方法 以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和回流次数进行优选。结果 吴茱萸最佳乙醇提工艺为,药材以12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 h。结论 优选的吴茱萸醇提工艺合理可行,可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枇杷清肺颗粒的最佳醇提工艺。方法醇提工艺以盐酸小檗碱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枇杷清肺颗粒最佳醇提工艺。结果醇提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主要有效成分转移率高,为枇杷清肺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选醒脑益智颗粒的醇提工艺。方法:以丹参总酮及浸膏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醇提工艺条件,确定醒脑益智颗粒的最佳醇提工艺。结果:影响醇提工艺的因素次序为:提取时间(B)>乙醇浓度(A)>提取次数(C)>加醇倍量(D),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B3C2D2,即处方药材加10倍量85%乙醇,浸渍提取2次,每次9d。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鼻渊枢滴鼻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阿魏酸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系统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醇沉浓度以及提取次数对阿魏酸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提取条件。结果鼻渊枢滴鼻剂的最佳提取工艺系用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以95%的乙醇醇沉至60%。结论提取次数对阿魏酸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优选出的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稀醇提取法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条件。方法用稀醇提取法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用正交设计选取最佳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45%乙醇,调pH值至8,75℃水浴浸泡,回流2.5h。影响绿原酸含量的因素顺序是:乙醇浓度>乙醇倍量>pH值>回流时间>浸泡温度。结论稀醇提取法为金银花提取绿原酸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丹参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静 《中国药业》2009,18(3):27-28
目的筛选丹参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最优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乙醇量、回流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次数为因素,以煎液中丹酚酸B含量和收膏率为指标,对提取条件进行筛选。结果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的30%乙醇,提取3次,每次60min。结论优选的工艺可行,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朱三甫  李成网  张洁 《安徽医药》2011,15(12):1488-1490
目的优选四味生津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水提工艺及醇沉工艺都以芍药苷和甘草酸的总量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实验。结果四味生津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水10倍量,煎煮3次,每次2 h;最佳醇沉工艺为:水提液浓缩至清膏相对密度为1.05,醇浓度为70%,静置24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法优选川芎中阿魏酸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丽娟  刘玉明 《齐鲁药事》2005,24(9):560-561
目的研究川芎中阿魏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提取液中阿魏酸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将醇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与结论加8倍量70%乙醇提取两次,1.5h/次为醇提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交试验法优选新藤黄酸的醇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可  周娟  周安  周晶  王效山 《安徽医药》2009,13(1):15-16
目的优选藤黄中新藤黄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新藤黄酸为考察指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条件。结果最佳醇提条件为先以甲醇(pH=7)常温浸提,时间为20min,再回流提取5h,共2次。结论醇提的次数对新藤黄酸的提取影响最大,该研究确定的新藤黄酸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优选益气固脱颗粒醇提工艺。方法: 以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对组方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阿魏酸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选取L9(34)正交表,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益气固脱颗粒提取量的影响。结果:方差分析表明,乙醇浓度与提取次数对浸出物的含量及阿魏酸的提取有显著影响。最佳醇提工艺即加10倍量的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适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正交优选长青胶囊提取工艺。方法以组方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和黄芪甲苷为定量分析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确定最佳醇提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是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加液总量为18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1.5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适于生产。  相似文献   

19.
复方雪莲风湿凝胶膏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优选复方雪莲风湿凝胶膏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蛇床子素含量、姜黄素含量和浸膏收率为指标,优化雪莲等7味药材的提取工艺;以没食子酸含量和浸膏收率为指标,优选土元和五倍子2味药的提取工艺。结果 7味药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2味药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5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优选侧柏叶中莽草酸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新  马廉举  林於  卓玉娟  张桂萍  姜展  郭虎 《中国药房》2010,(43):4076-4078
目的:优选侧柏叶中莽草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莽草酸含量和杂质量(干膏量-莽草酸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其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工艺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80min、10倍量的水提取1次,醇沉等方法分离莽草酸,莽草酸纯度达96%,收率为0.83%。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可为侧柏叶中莽草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