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 为探讨脑血栓病的甲襞微循环变化,我们对20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了观察,全部病例定位明显并经脑CT证实,按照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来分析讨论。资料与方法:200例患者中,男121例,女79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在51.8岁;病人多在急诊情况下观察,部分病人在治疗中和恢复期中观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3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应用山莨菪碱治疗及其前后甲襞及球结膜微循环变化观察。结果:1.32例治疗组应用山莨菪碱治疗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2%(P<0.05)。山莨菪碱治疗后,患者血流速度增快,动、静脉口径比例好转(P<0.01),使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收到好的效果。2.观察3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微循环异常率为73.49%。治疗后微循环改变率为83.6%(P<0.01),提示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存在脑微循环障碍,应用山莨菪碱治疗能改善微循环障碍。3.通过3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微循环观察,发现观察球结膜比观察甲襞微循环具有更多的信息、更直观,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估价更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新近研制的数显便携式颈总劝脉压迫器的工作原理、电路设计和调试结果,该仪器增强了患侧动脉切术前施行压迫锻炼改善脑侧支循环的效果并为临床实时监测提供客观数据指标。 相似文献
4.
5.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脑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瘫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不同类型的手术效果。方法 88例脑瘫行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根据临床观察及功能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结果 88例中总有效率93.2%,主要表现在患者肢体痉挛减轻、功能改善、流涎减轻或消失、语言功能改善等。结论 该手术治疗脑瘫行之有效,对临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甲襞微循环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早期尿激酶(UK)溶栓治疗甲襞微循环变化,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为临床AMI的治疗及再灌注损伤(RI)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显微电视录像系统结合加权积分法为21例AMI病人甲襞微循环进行研究。结果:再灌注即刻血液流态恶化(P〈0.01);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血液流态积分值有关(P〈0.05)。结论:1、AMI早期UK治疗随冠脉脉再通,甲襞微循环特 相似文献
7.
颈总动脉的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和单核细胞粘附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粘附分子与动脉硬化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等疾病有关。文内采用冷冻切片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比较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具有中风倾向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血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的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及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聚集。 相似文献
8.
9.
动脉粥样硬经病变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机理,对58例尸体颈分叉标本通过大体及辅以苏丹Ⅲ,Ⅳ染色后观察,采用Mitchell点计数法,以动脉粥样硬化病损频率,面积及粥样化参数得到结论是颈动脉叉处动脉粥样硬化病损以及分叉处内,后侧壁高切应力区为好发部位,文内并对切应力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大鼠颈总动脉与脑膜中动脉粘弹性测试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以生物力学的观点研究大鼠颈总动脉与脑膜中动脉应力松弛和蠕变粘弹性行为,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对大鼠颈总动脉与脑膜中动脉进行拉伸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颈总动脉与脑膜中动脉拉伸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和曲线,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大鼠颈总动脉与脑膜中动脉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数据和曲线及两组试样实验数据的回归系数c、d和ab、值。结果表明:脑膜中动脉应力松弛、蠕变7200s应力松弛量、蠕变量显著大于颈总动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早期尿激酶(UK)溶栓治疗甲襞微循环变化,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为临床AMI的治疗及再灌注损伤(RI)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显微电视录像系统结合加权积分法对21例AMI病人甲襞微循环进行研究。结果:再灌注即刻,血液流态恶化(P<0.01);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血液流态积分值有关(P<0.05)。结论;1、AMI早期UK治疗随冠脉再通,甲襞微循环特征性改变为红细胞高度聚集,白微栓大量形成即血流状态的恶化。提示纤溶的同时凝血功能亢进。支持AMI溶栓前后应用ASA、肝素等抗凝治疗。2、微循环异常改变参与AMI及RI发生和发展,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颈总动脉分叉部在不同体位条件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体位条件下,观察了33具成人尸体颈总动脉分叉处的高度及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的位置关系与变化规律,以便为临床上暴露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血管,施行有关血管手术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Lyapunov指数是反映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动力学参数,本文设计了一套采集系统,将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的时问序列数据提取出来并去噪,计算白兔颈总动脉正常时及不同程度狭窄时血流信号的最大Lyapunov指数,利用Lyapunov指数分析方法对白兔颈总动脉血流情况的动态活动状态进行研究,为动脉狭窄的分析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我们在解剖标本中,发现一男尸,约50岁,身高165cm,颈部皮肤未见切口及手术疤痕,见其右侧颈总动脉发出甲状腺上动脉直至甲状腺侧叶上端并伴有甲状腺峡部缺如,现报道如下:该尸体右侧颈总动脉在舌骨体平面才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比左侧颈总动脉分支高2.49cm。而甲状腺上动脉却在甲状软骨右板右上方,距下颌下腺下缘0.67cm处直接由颈总动脉发出,其起始部外径为0.26cm。起始后在胸锁乳突肌深面直接跨过甲状软骨右板沿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深面斜行向下至甲状腺侧叶尖端处分为3条终支,供应甲状腺。而左侧颈总动脉分支及甲状腺上动… 相似文献
17.
脉络宁治疗糖尿病脑血栓形成的球结膜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宁治疗糖尿病脑血栓形成的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冯林美,赵爱婷,宓国伟脑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老年多发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从临床及病理解剖资料中发现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的发病率2~4倍于无糖尿病患者,而且趋于年青化,如不及时治疗,后遗症多,严重者可反复脑梗塞,最... 相似文献
18.
背景:颈总插线法和颈外插线法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是脑缺血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模型,但既往关于2种插线方法在模型制备难易度、缺血性脑损伤中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在模型制备难易度以及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颈总动脉插线组和颈外动脉插线组分别应用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除不结扎血管和插入线栓,其他操作与上述2种方法相同。记录各组大鼠插线时间、插线成功率、模型术后死亡率以及造模成功率。插线后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大鼠缺血90 min内和再灌注90 min内缺血半球脑血流灌注量以及缺血半暗带血管直径的变化;LONGA法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分别评价术后2,24,48,72 h大鼠神经功能缺缺损情况;TTC染色法、干湿质量法以及伊文思蓝染色法分别计算术后72 h大鼠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ELISA法检测大鼠术后72 h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肽、环磷酸腺苷、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颈外动脉插线组相... 相似文献
19.
20.
大白鼠颈总动脉内弹性膜的年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对内弹性膜的年龄变化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发现:随增龄,内弹性膜变薄,管腔面出现放射状变性,内弹性膜断裂、复制;其内弹性纤维的周围部减少甚至消失;内皮细胞、中膜平滑肌细胞穿过内弹性膜的现象增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