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估游离腓骨瓣结合下颌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应用下颌重建钛板塑形、腓骨瓣游离移植作下颌骨缺损一期修复的患者3例,对咬合关系、面部形态的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等进行评价.结果 3例患者颌关系均在短期内得到恢复,面形恢复满意,术区、供区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下颌重建钛板与腓骨瓣相结合可以互补优缺点,系下颌骨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侧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下颌骨形态及髁突位置变化,为下一步建立下颌骨定量分析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下颌骨缺损腓骨重建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锥形束CT检查,上颌骨定点匹配重叠后定量分析术前与术后下颌骨形态、髁突位置的变化。结果:单侧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健侧下颌骨形态及髁突位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骨缺损不累及髁突的患者,重建术后患侧下颌骨形态及髁突位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骨缺损累及髁突的患者,重建术后患侧下颌骨的形态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髁突位置表现为向外向下移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单侧下颌骨缺损腓骨重建术可以健侧下颌骨作为匹配区域分析患侧下颌骨形态及位置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下颌骨定量分析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虚拟手术及3D打印导板用于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实现下颌骨缺损的个性化精确修复,并探讨3D打印导板在提高下颌骨缺损修复精确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方法:10例下颌骨病变患者在术前模拟完成病变切除及腓骨移植重建,设计制作3D打印导板,术中应用导板重建下颌骨。术后使用图像融合技术对比实际手术与模拟手术的差异大小,对其差异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D打印导板术中就位顺利,患者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测量结果显示10例患者实际手术与模拟手术最大截骨误差为(1.57±0.80) mm。结论:数字化3D打印导板应用于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能获得较好的精准度。使用髁突定位导板固定下颌残端,能有效稳定患侧髁突位置,提高重建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3D数字化技术辅助下游离腓骨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成釉细胞瘤切除术后3D数字化技术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的15例应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青少年(年龄≤30岁)患者。采用数字化3D技术对肿瘤的切除及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进行术前模拟设计,包括模拟肿瘤及下颌骨的切除范围,计算腓骨瓣的截骨长度及分段塑形角度,对相关的统计数据、术前模拟效果、术后恢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入组患者游离皮瓣术后成活情况良好,平均随访(15.0±6.4)(10~19)个月没有感染、移植骨溶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腓骨瓣与下颌骨缺损准确吻合,面容恢复理想。结论数字化3D技术能够准确地提供肿瘤切除边界范围,为腓骨瓣的取骨长度及分段成角塑形提供准确的设计方案。数字化辅助技术下的游离腓骨瓣用于下颌修复重建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可接受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于下颌升支恶性肿瘤、成釉细胞瘤、下颌骨囊肿等疾病导致不能保留下颌升支与髁状突的病例,需行下颌升支及髁状突切除,为避免面下1/3畸形和咀嚼、吞咽、语言等功能异常,需做下颌关节成形术.目前,多以口外骨如髋骨、肋骨等重建为多,近年又有用带腓骨小头的游离腓骨肌瓣修复[1].我科近几年采用钛人工关节进行重建16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化髂骨瓣解剖重建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再附着、修复一侧下颌骨缺损,恢复下颌骨外形、颞下颌关节和咀嚼功能。方法对11例下颌骨肿瘤患者行一侧髁状突、升支及部分下颌骨体切除,即刻应用血管化髂骨瓣重建下颌骨、髁状突、咀嚼肌再附着,术后义齿修复。结果11例髂骨肌皮瓣均成活,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开口型无偏歪,正常开口度,颞关节两侧活动度基本对称,咬合运动,咬肌附着效果佳,义齿获得良好固位,咀嚼咬合力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化髂骨瓣是同期即刻修复一侧下颌骨包括髁状突、升支、部分下颌骨体及咀嚼肌群再附着的理想复合组织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下颌侧方偏位对成长期大鼠髁突及下颌骨形态的影响,阐明下颌侧方偏位与下颌骨不对称畸形的关系。方法:选用健康雄性4周龄Wistar大鼠48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24只。于实验组大鼠上颌切牙上黏固有侧方诱导斜面的超硬树脂冠,并于下颌切牙上黏固自制的金属冠,大鼠咬合时下颌被诱导向左侧约2 mm(偏位侧)。于实验开始2、4、8和12周后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游离大鼠双侧下颌骨。用游标卡尺测量髁突的长度和宽度,通过软X线片定点进行下颌骨形态的测量。结果:实验组大鼠偏位侧髁突软骨长度明显大于对侧(P<0.05),而髁突软骨宽度两侧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大鼠下颌骨不对称,偏位侧下颌骨长度明显小于非偏位侧,高度大于非偏位侧(P<0.05)。实验组大鼠下颌骨的生长方向也受到影响,偏位侧更向前上方生长。结论:下颌侧方偏位导致双侧髁突形状及生长方向的不同,进而导致下颌骨不对称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下颌骨大部缺损患者应用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整复。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切取腓骨瓣,根据下颌骨缺损的形态特点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行血管蒂吻合,微型钛板进行移植骨坚固内固定。结果12例腓骨瓣移植均获得成功,成活率100%,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面型恢复良好,开口度达到三横指,无语言功能障碍,咀嚼功能基本正常,供区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腓骨瓣是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血管化腓骨瓣移植是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大鼠髁突颈部骨折模型,研究髁突骨折对大鼠下颌骨及髁突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眼科剪造成雄性SD大鼠单侧髁突颈部横形骨折,以其对侧、非手术组及假手术组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1、3、5、9周处死SD大鼠,行下颌骨及髁突的测量和影像学观察.结果骨折后患侧下颌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下颌体宽度及髁突均较健侧及非手术侧小,髁突形态改变.结论 动物模型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髁突颈骨折后,应力改变对下颌骨和髁突的生长具有影响,可导致健、患侧下颌骨及髁突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化腓骨瓣功能性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灭菌红蜡片术中制作下颌骨缺损三维原型实体模型,根据模型塑形腓骨即刻重建升支及部分下颌骨体切除7例。结果 7例腓骨肌瓣均成活,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移植骨无吸收,骨断端愈合良好,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开口型无偏歪,正常开口度,颞下颌关节两侧活动度对称,所有患者均行走正常。结论血管化腓骨瓣是同期即刻修复升支、部分下颌骨体的理想复合组织瓣,再结合三维原型模拟技术,节省了腓骨塑形时间,提高了骨重建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改良游离腓骨瓣塑形方法修复双侧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瓣修复双侧下颌骨巨大缺损的改良方法.[方法]对7例因不同原因造成的跨中线的双侧下颌骨巨大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在腓骨瓣的制备、塑形和定位固定等方面进行改良.[结果]移植腓骨瓣全部成活,固位稳定.随访6个月至2年,面下部外形恢复良好,上下颌相对位置正常,接受活动义齿修复后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较满意.[结论]改良的腓骨复合组织瓣克服了常规方法的缺陷,对腓骨瓣的损伤更轻微,对血供损害更小.  相似文献   

12.
吻合血管腓骨肌皮瓣修复口腔下颌骨复合缺损1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腓骨肌皮瓣整复口腔下颌骨复合缺损的经验,方法:15例下颌骨肿瘤手术后缺损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肌(皮)瓣进行修复重建,其中9例腓骨肌瓣,6例腓骨肌皮瓣,4例下颌骨颏部缺损,将腓骨截成2-3段修复颏部形态,其中1例伴有口底黏膜和颏部皮肤复合洞穿缺损,应用双皮岛腓骨皮瓣同时修复骨缺损以及口腔衬里和皮肤覆盖;5例下颌体部和升支缺损,将腓骨截成2段形成下颌角;6例下颌体部缺损用1段腓骨修复,其中1例骨整合种植体即刻植入,半年后行Ⅱ期手术,完成种植牙修复,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过程顺利,骨肌皮瓣全部成活,下颌骨外形恢复满意。结论:腓骨肌皮瓣可以提供充足的骨组织以及肌肉和皮肤等软组织,适合修复口腔下颌骨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摘目的:总结应用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对8例因肿瘤切除造成的下颌骨缺损患者,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将腓骨截为2-4段以恢复下颌骨外形,用钛板内固定,皮瓣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或作为观察其血液循环的观察窗。结果:8例患者移植的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颌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可根据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形态对腓骨肌皮瓣进行截骨和塑形。血管化的腓骨肌皮瓣移植是下颌骨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评价其成活率和修复效果。方法:选择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颌骨缺损患者1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5.2岁。患者选择条件为肿瘤破坏颌骨需行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有愿望修复重建下颌骨,且全身状态能够耐受长时间手术者。同时进行原发肿瘤切除及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的切取,根据缺损的部位及大小塑形腓骨,重建钛板固定,修复重建下颌
骨。术后通过观察皮瓣的颜色、质地、皮温等确定皮瓣是否成活,并通过手术前后患者的面像照片及X线片评价修复重建的效果。结果:16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受区无严重并发症,供区主要并发症为皮肤紧张,创口裂开经换药自行愈合;手术前后面像照片及X线片经2人以上双盲评价认为下颌骨修复效果良好。结论:游离腓骨肌皮瓣成活率高、修复下颌骨效果良好,可以满足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需要。
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形态及功能的临床疗效进行随访观察,为修复重建下颌骨提供临床治疗方法。方法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11例,其中创伤7例,肿瘤4例;术后6、12、24和36个月随访观察,评价下颌骨形态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移植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100%),患者下颌骨形态及功能恢复较好。结论腓骨肌皮瓣可提供充足的骨组织和软组织,适合修复口腔下颌骨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整复下颌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例下颌骨大部缺损患者应用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整复.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切取腓骨瓣,根据下颌骨缺损的特点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按照定位钢板定位后的下颌骨缺损形态和长度准确就位,用小钛板进行移植骨坚固内固定.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分别随访半年及2a,2例患者的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较为满意.结论:腓骨瓣是舌建下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其具有骨量充足,外形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Ping FY  Yan FG  Chen J  Yan JL  Chen GF  Ji ZW  Huang J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7):1169-1172
目的探讨三维头颅模型技术指导下的模型外科在血管化自体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对2001—2005年就诊的下颌骨缺损患者24例,采用CT扫描结合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三维头颅模型,在三维头颅模型上进行模型外科,预制个性化下颌医用重建钛板,应用血管化自体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观察疗效。结果三维头颅模型指导的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下颌骨缺损患者修复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半年复诊,面部外形左右对称,开口无受限,健侧咬颌关系无偏斜,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口腔内黏膜及颌下未见瘘管,下肢活动无任何障碍。口腔全景片示,移植的腓骨与下颌骨完全骨性愈合。三维CT扫描示,下颌骨外形恢复良好。结论三维头颅模型能真实体现病灶,为准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为模拟手术提供仿真的平台,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头颈科肿瘤手术治疗的病例共71例进行分组分析,其中修复组应用自体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头颈部组织缺损(33例),对照组未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38例),总结游离组织瓣应用的经验及价值。结果33例自体游离组织瓣中前臂皮瓣修复重建17例(舌缺损12例、口颊粘膜5例),腓骨骨皮瓣修复颌骨缺损9例,股前外侧皮瓣3例(1:3底2例、面部皮肤1例),空肠瓣修复颈段食管2例,足背皮瓣修复口颊粘膜1例,髂骨瓣修复下颌骨1例。其中2例部分坏死,其余31例均获成功。舌切除后应用前臂皮瓣修复的修复组发音清晰度和吞咽功能比对照组好。上下颌骨缺损的修复组面部颌骨外形好于对照组。结论不同自体组织瓣血管化应用头颈肿瘤手术后原发病灶缺损I期重建修复,不仅有助于肿瘤切除彻底,而且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