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滋阴补阳方序贯法联合氯米芬(CC)/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日节律紊乱兼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日节律紊乱兼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114个促排卵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患者予滋阴补阳方序贯法联合CC/HMG/HCG 61个促排卵周期治疗,对照组患者予CC/HMG/HCG 53个促排卵周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周期排卵率、单卵泡排卵率、卵泡输出率、促排卵天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各组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率、周期妊娠率、周期流产率、周期双胎妊娠率。结果试验组的卵泡输出率、注射HCG日内膜厚度以及周期妊娠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周期排卵率、单卵泡排卵率、促排卵天数、LUFS率、OHSS率、周期流产率、注射HCG日A级内膜率、周期双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日节律紊乱兼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选择滋阴补阳序贯法联合CC/HMG/HCG促排卵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排卵障碍性(未破裂卵泡黄素化)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6月1日-2011年5月31日不孕不育门诊收治的排卵障碍性(未破裂卵泡黄素华)不孕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对观察组进行促排卵疗效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3周期排卵率98,8%,妊娠率76,7%;对照组排卵率80,5%,妊娠率5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排卵障碍性(未破裂卵泡黄素华)不孕症大大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治疗周期,提高了受孕率,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阐述黄连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PCOS-HA)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借助TCMSP收集黄连的化合物及有效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合并GeneCards、OMIM及CTD三库数据筛选的疾病靶点,与药物的有效靶点进行韦恩分析,确定交集靶点;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获得11个活性化合物,药物靶点111个,疾病靶点370个,交集靶点37个。蛋白互作网络(PPI)涉及30个蛋白节点,关键靶点包括FOS、JUN、IL-6、MAPK1、NCOA2、CCL2、ESR1、PPARA、CYP1A1、ESR2等。GO功能分析主要与转录调控、药物反应、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调控、老化、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等相关。KEGG通路46条,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证实了单方中药黄连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预测了黄连治疗PCOS-HA的可能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其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八珍益智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TCMSP、BATMAN-TCM、TCMID、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八珍益智方8味组方药材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查询AD的相关靶点;利用R语言3.6.3得到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 1.5.6、AutoDock vina 1.1.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八珍益智方共收集到200个化学成分和226个靶点,Cytoscape 3.7.2软件筛选出包括AKT1、MAPK3、IL-6、VEGFA、CASP3等37个核心靶点,槲皮素、山柰酚、柚皮苷、豆甾醇、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等15个核心化合物。GO富集分析得到1 331个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得到相关通路65条(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5个核心化合物和AKT1、MAPK3、IL-6、VEGFA、CASP3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八珍益智方治疗AD的通路主要涉及癌症的途径、MAPK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研究结果为八珍益智方治疗AD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扳机日卵泡大小与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不孕症患者161例307个治疗周期,根据扳机日卵泡最大平均直径分为:A组9个周期(16.0~16.9 mm),B组59个周期(17.0~17.9 mm),C组103个周期(18.0~18.9 mm),D组82个周期(19.0~19.9 mm),E组32个周期(20.0~20.9 mm),F组17个周期(21.0~21.9 mm),G组5个周期(≥22.0 mm),研究扳机日主导卵泡大小与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结果:A~G组的排卵率分别为55.6%、71.2%、95.1%、82.9%、87.5%、88.2%、80.0%,C组最高,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B~F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6.9%、14.6%、18.3%、12.5%、11.8%,A组及G组无1例妊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过程中,在卵泡大小为17.0-20.0 mm间行扳机能获得较高的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来曲唑联合坤泰胶囊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妇科收治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住院后均采用来曲唑联合坤泰胶囊进行治疗,且对全部患者排卵级妊娠情况进行统计,分别比较患者在临床症状、促排卵疗效、妊娠疗效以及性激素调节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分析得出:52例患者随之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患者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以及排卵率不断增加,且妊娠数以及妊娠率也明显增高;且患者治疗后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激素(PRL)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坤泰胶囊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排卵,提高妊娠率,且对性激素调节有较好的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雅杰 《中外医疗》2012,31(7):88-88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结合HCG,辅以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克罗米芬常规方法促排卵,如无排卵改用中药补肾或活血补肾法治疗。如卵泡发育成熟。给予HCG10000IU肌注,促排卵。结果 13例48个治疗周期中,表现有排卵反应33个(占总周期58.3%),获得妊娠周期5个(占有排卵周期17.8%),妊娠率达38.4%。结论克罗米酚结合HCG并辅以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角药葛根-鹿衔草-羌活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葛根、鹿衔草、羌活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采用CTD、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获取颈椎病的相关基因靶点,并将其与角药的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行交集,获取共同靶点。针对共同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以及蛋白质-蛋白质互相作用(PPI)网络,同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葛根-鹿衔草-羌活的有效活性成分28个及其靶点86个,与12 097个颈椎病相关基因靶点取交集后得到共同靶点72个。根据PPI网络筛选出白细胞介素6(IL-6)、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雌激素受体1(ESR1)等关键靶点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同靶点主要涉及核受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直接配体调节的序列特异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生物过程或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葛根-鹿衔草-羌活治疗颈椎病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  相似文献   

9.
电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4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拟对电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排卵率、治疗后一年的妊娠率以及血清促性腺激素(LH、FSH)、性激素(E2、P)水平的变化,通过B超监测比较患者主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生长的情况。结果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经电针干预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5%,排卵率为45%,一年后妊娠率为22.5%,血清LH、FSH、E2、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和卵泡发育生长的情况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立法的电针方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血清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促进卵泡的发育,达到促排卵的目的 ,对排卵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坤灵丸联合氯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选择坤灵丸配合氯米芬周期性治疗,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厚度,观察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平均8.65mm,排卵率80.22%,妊娠率51.0%。结论:坤灵丸配合氯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诱导排卵效果好,明显提高妊娠率。同时减轻西药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中两种促排卵方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年龄≥35周岁、采用两种不同促排卵方案行体IVF-ET/体外单精子胞内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助孕的2 515个周期患者,分为长方案组(1 545周期)与拮抗剂方案组(970周期)。结合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月经周期天数、体质指数(BMI)、基础内分泌水平、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窦卵泡数(AFC)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取消率、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和流产率等结局相关指标。结果(1)在不同促排卵方案中不孕年限、月经周期天数、BMI、基础内分泌水平、AMH、AF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拮抗剂方案组患者治疗中Gn使用量及使用时间,统计均低于长方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在获卵数、受精率、流产率、有效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拮抗剂方案组患者OHSS发生率明显低于长方案组患者,而有效胚胎数、妊娠率高于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在高龄女性IVF助孕治疗中,可明显降低Gn用量和Gn使用时间的前提下获得更多可移植有效胚胎,提高妊娠率降低OHSS发生率,在条件相当的前提下,为高龄患者推荐选择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不孕症是指一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但是未能成功妊娠者。临床上,将不孕症分为原发性不孕与继发性不孕两种,常见病因有排卵障碍、精液异常、输卵管异常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影响患者健康生活[1]。排卵障碍属于生殖内分泌系统常见病,亦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数据调查结果表明:不孕症患者中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占25.0%~30.0%[2]。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均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远期预后较差,排卵率及妊娠率较低[3]。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促排卵验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辨治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9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观察组则加用促排卵验方内服。对比两组治疗的妊娠率;记录基础体温BBT及激素水平变化;于排卵期监测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直径及成熟卵泡个数。结果观察组的妊娠率高达68.9%,与对照组37.8%的妊娠率相比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BBT改善优于对照组,其BBT正常率高达8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_2)、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其子宫内膜厚于对照组,优势卵泡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成熟卵泡个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促排卵验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肯定,其能显著改善BBT,提高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及卵子的成熟、排出,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等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补肾化痰方中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使用 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相关作用靶点;应用GeneCards、OMIM筛选治疗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通过Uniprot校正后,取交集靶点;结合STRING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并利用Cytoscape3.7.2中的CytoNCA插件对交集靶点进行PPI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对补肾化痰方中的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以动物实验进行验证,24只SPF级雌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 组:对照组[n=8,1 mg/(kg?d)生理盐水灌服35 d],模型组[n=8,1 mg/(kg?d)来曲唑溶于1%羧甲基纤维素(CMC)中,连续灌服35 d,并予高脂饲料喂养],治疗组[n=8,造模后予以1 mg/(kg?d)补肾化痰方颗粒剂溶于5%生理盐水中,连续灌服35 d]。小鼠末次给药后,取卵巢组织于-80 ℃保存,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卵巢组织中核心靶点和核心通路的表达。结果 补肾化痰方中14味中药共筛选出125个潜在活性成分,990个药物靶点,4759个PCOS靶点,药物与PCOS交集靶点434个;核心活性成分主要为β-谷甾醇、山奈酚、槲皮素等,核心靶点主要为PIK3CA、PIK3R1、APP、AKT1、MAPK1等;GO功能富集主要包括药物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KEGG富集通路主要包括癌症通路、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活性成分β-谷甾醇、山奈酚、槲皮素与核心靶点PIK3CA、PIK3R1、APP、AKT1、MAPK1均有强烈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补肾化痰方能明显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症状,并下调PI3K,AKT蛋白表达,上调MAPK1蛋白表达,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的部分预测结果。结论 揭示了补肾化痰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预测并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来曲唑治疗PCOS腹腔镜术后不孕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不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以来曲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术后3个月不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来曲唑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以HCG治疗,来曲唑组在HCG治疗基础上加用来曲唑,记录患者HCG日内膜厚度、卵泡成熟时间、成熟卵泡数、周期排卵率、单卵泡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双胎数(例)。结果30例来曲唑组治疗21个周期,15个周期有排卵,5个周期无优势卵泡发育,1个周期有优势卵泡发育未排卵。而对照组,治疗21个周期,14个周期有排卵,5个周期无优势卵泡发育,2个周期有优势卵泡发育未排卵。两组的HCG日内膜厚度、卵泡成熟时间、成熟卵泡数、单卵泡排卵率及双胎数有显著差异(P〈0.05),周期排卵率及周期妊娠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曲唑能成功诱发术后未孕患者排卵,具有较高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克罗米芬(CC)与来曲唑(LE)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75例PCOS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CC组和LE组,分别纳入病例37例和38例,观察2组促排卵的临床效果.结果 CC组平均完成4.4个(162/37)周期,LE组平均完成5.2个(198/38)周期,CC组有排卵的周期(54.9%,89/162)明显多于LE组(42.4%,8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和雌二醇(E2)激素水平与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随访妊娠率35.1%(13/37),LE组39.4%(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罗米芬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平均促排卵周期少,有排卵的周期比例高,HCG日成熟卵泡数多,但是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和E2激素水平,治疗后临床妊娠率与来曲唑相当.  相似文献   

17.
排卵功能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排卵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应用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功能障碍的近况及临床疗效,说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西药对症治疗是多因素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药物和方法很多,疗效不一。单纯使用西药促排卵,排卵率高,但妊娠率低,疗效不甚理想;中医药配合治疗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优势。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治愈本病意义重大。作者在工作中治疗该病1例,患者经治疗后已孕,现将治疗经过和所学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析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卵巢性不孕的患者共155个周期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周期5~9 d口服克罗米芬50 mg/d。同时服用自拟的促卵泡汤及促排卵汤,用B超测卵泡,当优势卵泡平均直径≥18 mm时,肌内注射HCG 10000 U促排卵。结果 :排卵率79.4%,妊娠率为76%,未破裂卵泡黄素化发生率9.0%。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不孕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体期促排卵方案与GnRH-a 超短方案在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IVF-ET)助孕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探讨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14例高龄患者161个IVF-ET周期过程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GnRH-a 超短方案83 例(A 组)、黄体期促排卵方案31 例(B 组),比较两种方案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与A组相比,B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用量较多、重组促卵泡激素用量较少、促性腺激素(Gn)用量较多、Gn费用较少及受精率较高,优质胚胎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基础雌二醇、Gn天数、扳机日雌二醇水平、平均获卵数、2PN、可利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高龄患者,黄体期促排卵方案与GnRH-a 超短方案相比,在Gn费用较少的情况下有较高的受精率,且两组在总获卵数、可利用胚胎率及妊娠结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可作为高龄IVF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