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对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对象为1997—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6轮调查中膳食及腰围数据完整的7~17岁的儿童青少年。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标准判定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关系。  结果  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脂肪供能比 < 25%组相比,≥30%组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OR=1.29, 95% CI: 1.12~1.48);与蛋白质供能比 < 10%组相比,≥15%组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OR=1.47, 95% CI: 1.19~1.82);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 55%组相比,55%~ < 65%组(OR=0.75, 95% CI: 0.64~0.87)与≥65%组(OR=0.68, 95% CI: 0.58~0.80)都降低了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男生蛋白质供能比≥15%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风险与女生相比更大(OR=1.78, 95% CI: 1.31~2.41, 交互作用P=0.012)。   结论  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中,脂肪和蛋白质供能比越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低会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安徽省中小学生含糖饮料摄入情况及不同类型含糖饮料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相关部门制定适宜的防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0—11月,在安徽省34个县区内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1 069名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含糖饮料的偏好模式,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含糖饮料偏好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联。  结果  调查的学生中,67.75%报告在过去1周曾摄入含糖饮料,含乳饮料为学生摄入最频繁的饮料,39.91%的学生摄入≥1次/周。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4种含糖饮料摄入偏好模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后模式1(碳酸饮料、茶饮料和功能性饮料)、模式4(咖啡饮料)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OR模式1=1.09,95%CI=1.07~1.11;OR模式4=1.04, 95%CI=1.02~1.05)、模式3(含乳饮料)与风险降低相关(OR=0.97,95%CI=0.95~0.99)(P值均 < 0.05)。  结论  安徽省中小学生含糖饮料摄入频率较高,多种类型含糖饮料与超重肥胖风险增加相关。建议相关部门采取适宜的有效措施减少中小学生含糖饮料的摄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江苏省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为制定肥胖及高血压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年1月22日―2019年4月8日对江苏省8个项目点117 691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  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57.79%,标化后患病率为26.79%。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超重和肥胖、中心性肥胖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与既无超重肥胖又无中心性肥胖人群相比,单纯超重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90.7%(OR=1.907,95% CI: 1.849~1.968),单纯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69.2%(OR=1.692,95% CI: 1.566~1.828),既有超重肥胖又有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2.171倍(OR=3.171,95% CI: 3.075~3.270)。  结论  江苏省≥35岁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7~17岁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方法  1997—2011年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6轮调查数据,纳入膳食及BMI数据完整的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依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摄入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6 360名研究对象,其中7~<12岁儿童青少年3 529人(55.5%),男生3 360人(52.8%),超重肥胖1 060人(16.7%)。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脂肪供能比 < 25%组相比,≥30%组增加20%肥胖风险(OR=1.20, 95% CI:1.03~1.41, P=0.023);与蛋白质供能比 < 10%组相比,≥15%组增加61%肥胖风险(OR=1.61, 95% CI:1.25~2.04, P < 0.001);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 55%组相比,55%~ < 65%组降低20%肥胖风险(OR=0.80, 95% CI:0.68~0.95, P=0.011),≥65%组降低21%肥胖风险(OR=0.79, 95% CI:0.66~0.94, P=0.010);脂肪及蛋白质供能比越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低,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越高(P < 0.05);男生摄入过量蛋白质更可能发生肥胖(P=0.034)。  结论  儿童青少年摄入过量脂肪和蛋白质可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探讨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对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4,2006,2009和2011年4轮调查中儿童青少年部分的调查数据,分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随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11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频率由2004年的76.5%增加到2011年的91.5% (P<0.01).调整性别、年龄、地区、调查年份以及BMI等因素后,SBP和DBP水平随含糖饮料摄入频率的增加而升高(P值分别为0.026和0.012).与含糖饮料低摄入组(<1次/周)相比,高摄入组(>3次/周)儿童青少年的SBP和DBP分别升高1.1和0.8 mmHg.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呈上升趋势,降低含糖饮料摄入对降低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双  王迪  高爱钰  李钦  刘峥  王海俊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1618-1621
  目的  评价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肥胖综合干预的成本效果, 为制定并在大规模人群中推广高效、经济的儿童肥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 选取北京市东城区12所小学三至五年级1 889名学生, 随机分为干预组(6所小学930名学生)和对照组(6所小学959名学生)。对干预组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肥胖综合干预, 包括制定肥胖相关的学校政策、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健康饮食。采用社会角度的成本分析方法, 评估干预项目的物资和人力成本。计算学生肥胖相关知识、每周不少于1 h中高等强度身体活动天数、摄入含糖饮料的学生比例的增量成本-效果比率。  结果  干预项目的物资成本为46 376.24元, 人力成本为46 197.32元, 合计为92 573.56元, 每名干预学生的人均成本为99.54元。学生肥胖相关知识的增量成本-效果比率为52.39%, 每周不少于1 h中高等强度身体活动天数的增量成本-效果比率为71.61%, 摄入含糖饮料的学生比例的增量成本-效果比率为2.26%。  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肥胖综合干预项目在增加学生肥胖相关知识及改善学生的饮食运动行为方面, 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市成年居民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8年在深圳市对常住居民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10 046名常住深圳市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分析肥胖与向心性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人群的肥胖率和向心性肥胖率分别为8.65%、38.04%,性别、年龄和吸烟均是影响肥胖率和向心性肥胖的主要因素(均有P<0.05),男性、中老年人和吸烟是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OR=1.411, 95% CI: 1.115~1.725, P=0.001; OR=1.155, 95% CI: 1.010~1.321, P=0.036),中强度职业性体力活动是向心性肥胖的保护因素(OR=0.856, 95% CI: 0.775~0.946, P=0.002)。  结论  虽然深圳市成年居民肥胖、向心性肥胖率略有降低,但仍有改善空间,相关部门应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国儿童人群中SH2B接头蛋白1基因(SH2B adaptor protein 1 gene, SH2B1)rs7498665多态性与肥胖及相关表型的关联, 为探讨生活方式对该多态性与肥胖关系的影响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北京市3 305名7~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测量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利用基质支持的激光释放/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对rs7498665多态性进行分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全部人群及不同饮食、运动水平下该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及相关表型的相关性。  结果  在非健康膳食摄入、不是每天吃早餐、经常摄入含糖饮料、不是每天进行中高强度体育锻炼情况下, rs7498665多态性G等位基因与肥胖存在相关性, 肥胖风险分别升高37%, 101%, 45%和64%(P值均 < 0.05)。对不同生活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rs7498665多态性只在非健康生活方式组的人群中与肥胖发生有关(OR=1.63, 95%CI=1.23~2.17, P < 0.01)。分析肥胖相关表型发现相同趋势的结果, 该位点与综合生活方式存在交互作用(P基因×生活方式 < 0.05)。  结论  SH2B1基因rs7498665多态性与肥胖易感的非健康生活方式对儿童肥胖及相关表型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三年级学生含糖饮料知识知晓和饮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南京市12个行政区随机抽取1个城区和1个远郊地区,每个区随机抽取2所小学,以所有在校三年级学生共1 686名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式问卷收集含糖饮料相关知识及摄入情况。  结果  含糖饮料相关知识答对6题及以上的学生有753名(44.7%),城区(50.2%)高于郊区(40.0%);含乳饮料不能替代牛奶知晓率为46.3%(780名),城区(52.0%)高于郊区(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76,18.99,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喝含糖饮料频率 < 1次/周相比,与小学生喝含糖饮料频率≥4次/周呈正相关的因素有城区(OR=1.55)、父母亲文化程度较低(OR=2.44)、家中经常有含糖饮料储备(OR=1.62),呈负相关的因素有校外体育活动时长 < 120 min/周(OR=0.68)、视屏时间 < 120 min/d(OR=0.50)、含糖饮料知识正确率≥60%(OR=0.75)、父母限制吃高糖零食行为(OR=0.60)。  结论  南京市三年级学生含糖饮料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学生含糖饮料摄入情况受地区、父母亲文化程度、含糖饮料知识知晓及家庭因素影响。应在学校和家庭层面对学生的含糖饮料摄入行为进行干预,营造学校-家庭一体的少喝含糖饮料支持性氛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关联及学段差异。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松岗、石岩、福永、沙井、新安6个街道14所学校30 188名儿童青少年,采用问卷调查中小学生人口特征、是否近视及近1个月含糖饮料摄入频率。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关联。结果 30 188名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49.8%。控制性别、学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近视后,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与几乎不喝含糖饮料相比,每周摄入≥4次含糖碳酸饮料、含糖茶饮料、含糖咖啡饮料的儿童青少年近视OR(95%CI)值分别为1.18(1.07~1.31)、1.16(1.06~1.27)和1.25(1.09~1.42)。按学段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小学1~3年级学生每周摄入≥4次含糖碳酸饮料、含糖茶饮料和含糖咖啡饮料的近视OR(95%CI)值分别为2.32(1.37~3.93)、2.29(1.38~3.80)和6.14(2.75~13.71);小学4~6年级学生每周摄入≥4次含糖碳酸饮料、含糖茶饮料和含糖咖啡饮料的近视OR(95%CI)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超重肥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3—11月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77 780名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20.5%,肥胖检出率为8.4%。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随着学段的上升呈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178.65,389.86),男生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1 061.06,504.21),城区均高于郊县(χ2值分别为56.17,34.14)(P值均<0.01)。不同经济片区中,中片区(23.3%,9.7%)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好片区(21.1%,8.7%)、差片区(18.2%,7.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6.29,143.9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人口学方面,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均为经济片区、居住地、学段和性别;饮食行为方面,超重的影响因素为含糖饮料、甜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食用频率,肥胖的影响因素为甜食、新鲜水果食用频率(P值均<0.05)。  结论  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形势严峻,应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童年期不同含糖饮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SSBs)摄入模式对儿童肥胖的影响,旨在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或肥胖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证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6年在安徽省蚌埠市2所小学建立儿童随访队列,每年随访1次,共随访3次.基线有1263名儿童参加调查,3次随访后最终有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学生肥胖现状及其与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关系,为制定该地区学生肥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全部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的186 649名学生。按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肥胖有关因素。  结果  学生总体肥胖率为18.54%,男生肥胖率为22.04%,女生为14.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监测点(OR=0.79)、性别(OR=0.61)、每日吃油炸食品次数(OR=1.08)、每周每日运动超过60 min>2 d(OR=0.89)、是否每天吃早餐(OR=0.86)、每日喝饮料次数(OR=1.12)、吸烟(OR=0.87)、饮酒(OR=1.07)、每日吃水果次数(OR=1.07)、每日看电视≥2 h(OR=1.06)、睡眠时间(OR=0.93)以及学段可能与学生肥胖有关(P值均 < 0.05)。  结论  内蒙古地区学生总体肥胖率较高,学生肥胖的发生与饮食运动行为、生活习惯及心理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控制学生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前后苏州市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6—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苏州市2019年完整BMI监测数据的569名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及BMI-Z评分。  结果  疫情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32.0%)与疫情前(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不同性别、学段分组显示了类似结果。BMI-Z评分疫情前(0.37±1.28)与疫情后(0.38±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05),按性别进行分组,疫情前后BMI-Z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按学段分组,小学组疫情后BMI-Z评分(0.45±1.32)较疫情前(0.37±1.35)上升(t=2.57,P=0.01),中学组疫情后BMI-Z评分(0.27±1.17)较疫情前(0.39±1.18)下降(t=-4.29,P < 0.01)。疫情前与疫情后吃甜食、户外活动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的食用行为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时间有所提高[(8.52±1.83)(8.05±1.70)]h(t=4.96,P<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苏州地区儿童青少年BMI水平、超重肥胖率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不同学段稍有差异。仍需针对性加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5.
The objective was to detect geospatial clustering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SSB) intake in Boston adolescents (age?=?16.3?±?1.3 years [range: 13–19]; female?=?56.1%; White?=?10.4%, Black?=?42.6%, Hispanics?=?32.4%, and others?=?14.6%) using spatial scan statistics. We used data on self-reported SSB intake from the 2008 Boston Youth Survey Geospatial Dataset (n?=?1292). Two binary variables were created: consumption of SSB (never versus any) on (1) soda and (2) other sugary drinks (e.g., lemonade). A Bernoulli spatial scan statistic was used to identify geospatial clusters of soda and other sugary drinks in unadjusted models and models adjusted for age, gender, and race/ethnicit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lustering of soda consumption in the unadjusted model. In contrast, a cluster of non-soda SSB consumption emerged in the middle of Boston (relative risk?=?1.20, p?=?.005), indicating that adolescents within the cluster had a 20% higher probability of reporting non-soda SSB intake than outside the cluster. The cluster was no longer significant in the adjusted model, suggesting spatial variation in non-soda SSB drink intake correlates with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 by race/ethnicity, age, and gend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身高增长幅度与超重肥胖联合作用对儿童新发血压偏高的影响,为探索防控儿童血压偏高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厦门市青春期发育队列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基线和2019年随访时身高、体重和血压数据完整的1 313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身高增长幅度与超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评价食品广告对儿童肥胖发生的影响,为中国儿童肥胖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PubMed、Medline、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8个中外文献数据库至2020年11月30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文献,2016年及之后的高质量系统评价研究文献直接采纳,2016年之前的高质量系统评价文献与之后的相关文献进行合并后分析。  结果  共13篇文献被纳入综合评价,包括系统综述、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横断面研究。儿童接触食品广告暴露,可增加其能量摄入。食品电视广告可影响儿童食物选择,增加儿童对甜食、含糖饮料等不健康食品的选择。儿童接触不健康食品广告,可增加其肥胖发生风险。  结论  规范儿童食品广告播放,有利于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