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针对口腔颌面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多、面广、层次不一的特点,本文介绍了一套以“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和评价体系,并通过问卷的方式完成了初步评价。方法: 针对不同胜任力要求,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动态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临床实习中的病例和病种数量;静态考核在理论考核基础上,依据专业不同增加了放射防护知识、系统综述和病例汇报等。调查问卷主要对培训和考核方式以及是否有必要参加规范化培训等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 轮转医师对病例汇报作用、临床出科考核方式和临床诊断能力提高与否的非常满意率超过94%;97%的医师认为阅片诊断能力比培训前有了显著提高。结论: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对规范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考核指标,客观公正地评价培训效果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口腔全科病例库联合案例学习,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更好地相结合,并能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具体病例时分析问题的能力。方法: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提交病例建立口腔全科病例库,将病例分类归纳管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教学案例和考题。结果:口腔全科病例库初步建立,涵盖多专业特色病例120份,及全科考题50余题,为住院医师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提供了临床案例,也为教学提供了临床素材。结论:口腔全科病例库在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等多方面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下不同阶段研究生教学的应急管理措施,为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与探讨。方法:从加强疫情防控工作、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保证“停课不停学”、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准备全面返校复学、制定后疫情时代培养方案等方面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下,不同阶段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研究生教学的管理工作。结果:疫情期间,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研究生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生,研究生培养工作进展顺利,并以本次疫情为契机加强院感培训,提高口腔医学研究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结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院采取对研究生精准分类,及时调整培养方案;重视线上教学,弥补不能线下教学的不足;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为全面复学做准备;后疫情时代,提高对口腔医学研究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多缺乏临床经验,医患沟通时自信心不足。研究目的:以小组讨论结合案例教学法,探索住院医师喜闻乐见的医患沟通教学方式。方法:围绕医疗纠纷实例设计课程,以分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全程录像,分析学员的真实学习状态,课后以问卷调查收集学员反馈。结果:在参课的27名规培住院医师中,92.59%的学员对课程内容感兴趣,并喜欢小组讨论的课堂组织形式;96.3%的学员认为此课程对医患沟通能力提升有帮助。结论:小组讨论形式能够较充分地调动学员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老师的现场把控能力是课堂成功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某三甲口腔专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满意度情况,了解培训实施现状,发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良住院医师培养模式、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北京某三甲口腔专科医院142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医师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为(4.68±0.51)分;学员普遍认为“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专业理论知识”、“医患沟通与交流”、“职业精神”等能力在培训中得到提高;个别学员提出可“适当提高培训待遇”、“强化住院医师归属感”等建议。结论:加强科研与英语能力训练,进而提高住院医师综合素质;提高学员待遇和归属感,以进一步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和学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戴明环,又称PDCA循环,应用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前后满意度的变化情况,探讨PDCA循环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2019年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73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节点分为两组: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接受PDCA循环教学管理模式的为研究组,比较PDCA循环法应用前后的住院医师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 住院医师2016~2019年总体满意度及对带教教师的教学方法、培训环境及整体安排、主管部门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主管部门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相关信息传达及时性、医院对规范化培训授课工作的重视程度等方面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2019年满意度显著提高;PDCA循环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后,住院医师总体满意度有逐季增高的趋势。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可以提高住院医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有助于培养口腔全科住院医师综合诊疗能力和独立医学思辨能力的病例思辨制度。方法 基于反思性实践理论,于2016年建立了针对临床病例的反思表制度,经过近7年的实践,并对2016~2020年间的规培住院医师及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对反思表制度进行评价。结果 60%的导师认为反思表制度对住院医师规培促进作用很大,40%的导师认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反思表的质量与住院医师的学习态度(93.33%)和逻辑思维能力(86.67%)高度相关。64.58%的学员认为反思表对循证医学思路的培养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反思表汇报受到了普遍欢迎。结论 病例反思表制度以负向学习的方式,提升了住院医师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有力促进了教学相长,是值得在住培临床教学中推广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和总结孕期口腔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为参与孕期口腔诊疗的口腔全科医生提供总结性建议。方法: 使用“产前口腔保健”结合“指南”或“共识声明”等关键词检索在线数据库、专业机构网站和循证实践平台等网站,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已发表的指南或共识声明,使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II(AGREE-II)对入选指南的制定过程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各临床指南间主要临床建议及其一致性进行了总结和评估。结果: 经检索共筛选出15篇孕期口腔诊疗指南或共识声明,全文评估后确定7篇符合纳入标准,随后使用AGREE-II对纳入指南进行分析。这些指南均是由专家组和共识会议在全面审查现有的最佳证据后制定的,并一致提出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修复和牙周治疗以及拔牙在整个孕期都是安全的,并且能有效的改善和维持孕妇及其子代的口腔健康。对妊娠期口腔疾病应及时治疗,并可在怀孕的任何时期进行牙科急诊治疗。为保持孕妇口腔健康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牙周洁治。结论: 已发表的临床指南为口腔医生对孕妇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口腔诊疗提出了清晰和一致的指导建议。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在整个妊娠周期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锥形束CT (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定位疏通下颌第一磨牙近中三根管的能力,并依照Pomeranz的分类标准描述其分型特征。方法 从年龄在14~60岁的患者中选择75颗需要根管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髓腔预备和主根管定位后,所有牙齿均在直视下用牙髓探针探查近中中央根管(MMC)(第一阶段),然后在显微超声技术的帮助下探查寻找(第二阶段),最后CBCT结合使用显微超声技术选择性去除牙本质领和钙化物后探查MMC(第三阶段)。结果 MMC的疏通率在各阶段分别为4.0%、18.7%、22.7%;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显著增加,差异显著(P<0.05);第三阶段较第二阶段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Pomeranz的分类,“融合”解剖型,“歧状”解剖型,“独立”解剖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2.9%、35.3%、11.8%。结论 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的应用会增加临床医生探查疏通MMC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以口腔颌面部肿瘤融合课程为教学内容。2017级本科生为试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2015级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线下授课模式进行教学。对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闭卷考核。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反馈结果。结果:对照组学生60人,考试平均成绩为92.83±11.66分,试验组学生84人,考试平均成绩为92.02±10.27,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371)。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吸引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281);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但混合式教学模式显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增强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学习效率。该教学模式值得在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教育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围绕近年来颌面赝复的发展进行综述与展望,为开创颌面缺损修复的新篇章提供借鉴。方法: 根据28篇代表性中英文文献(近五年文献为18篇)阐述的有关颌面赝复固位技术的发展、颜面缺损的即刻(种植)修复、颌面赝复体的数字化设计及制作三大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颌面赝复是进行颌面缺损修复重建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多种先进技术、新型材料的融合应用,现代颌面修复重建的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结论: 传统的以“替代”为典型代表的颌面缺损赝复已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而以“重建”为标志的新的颌面缺损修复理念和技术成为当今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媒体微课视频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生3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口腔颌面外科学》上相关文字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学习,之后进行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分别对分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理论考试多媒体微课视频教学组成绩优于文字教学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多媒体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学习兴趣。结论:多媒体微课视频教学方式有利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叙事医学教学对提高口腔正畸住规培学生与患者共情能力的有效性。方法: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2018~2019学年口腔住院医生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21人,对对照组做常规学习,对实验组做常规学习以及叙事医学的教学。采用问卷收集学生一般情况,采用杰弗逊同理心量表测量学生共情水平,并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叙事医学教学的认可度。结果:对照组学生共情评分为(102.38±11.55)分,实验组学生共情评分为(114.19±15.12)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44,P<0.05)。95.2%(20/21)的学生对叙事医学有兴趣并认为应该学习叙事医学,85.7%(18/21)的学生认为应该继续训练平行病例的书写。结论:在口腔正畸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进行叙事医学的教学明显提高学生共情能力,学生对叙事医学教学认同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索CanMEDs指导下的新教学模式在牙体牙髓病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武汉大学口腔医学专业2016、201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牙体牙髓病学理论教学中分别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最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新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明显提高。结论:CanMEDs指导下的新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改良师生团队学习教学法与传统团队学习教学法在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X线头影测量分析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专业住培基地轮转的非正畸专业住培学员随机分成改良师生团队学习教学组和传统TBL教学组两组,分别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教学。轮转结束后,通过理论知识、临床病例分析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学员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师生团队学习教学组学员X线头影测量分析考核成绩高于传统TBL教学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年之间对比,改良师生团队学习教学组教学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传统TBL教学组教学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改良师生团队学习教学法教学能更有效地提高X线头影测量分析教学效果,适用于住培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考评牙本质敏感影响程度量表简化版(DHEQ-15)的三维维度结构。方法 采用DHEQ-15中文版对210名18~70岁牙本质敏感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应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测试构建的量表三维模型的适切性。结果 回收有效量表210份。量表条目中“因牙齿敏感比其他人吃饭时间更长”得分最高。修正模型的主要指标中,卡方/自由度=2.213,拟合指数=0.905,调整拟合指=0.872,标准拟合指数=0.845,增量拟合指数=0.962,塔克-刘易斯指数=0.969,比较拟合指数=0.977,误差平方根近似值=0.068,均达到模型拟合标准。结论 含有三因子的结构模型与数据拟合度较好,证实DHEQ-15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可在国内牙本质敏感患者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在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的44名学生,其中2014级23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15级21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客观题、病例分析及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的模式,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文通过报道Ⅲ期B级牙周炎伴前牙病理性移位(pathological tooth migration, PTM)的治疗过程1例,希望为PTM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诊治经过:患者女性,28岁,哺乳期;因孕期牙缝逐渐变大影响美观,分娩后就诊。对本病例采用牙周序列治疗+多学科联合治疗。结果 牙周序列治疗后,牙周恢复健康稳定,修复治疗后患者对美观和功能较为满意,且修复体设计利于牙周长期稳定。结论 PTM患牙应综合多因素进行病因分析,根据不同的病因制定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推进课程思政理念与专业知识相融合,通过干预提升口腔医学研究生疫情期间知识及心理水平。方法:以南昌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主题思政课,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干预效果评估。运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结果:调查对象干预后知识得分(9.30±1.08)显著高于干预前(6.53±1.90)(P<0.05),不同特征调查对象干预后知识得分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调查对象焦虑、紧张、心烦意乱、意志消沉、居家心情郁闷心理状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知识知晓水平与心理状态得分间呈负相关,93.21%调查对象对此次思政课表示比较满意及以上。结论: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研究生专业知识教育能有效改善口腔医学研究生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相关知识及心理水平,培养单位可设计开发多样化的健康心理教育干预路径,并定期监测效果,作为思政融合专业知识巩固教育效果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数字化正颌手术设计及手术模拟的实操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正颌外科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并评价效果。方法 44名同年级的口腔医学本科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理论组与实操组,各22人/组)均进行数字化正颌外科手术设计与模拟的理论授课及课后实操体验,理论组于理论课后即刻进行问卷测试及课程评价,实操组则于理论与实操课全部完成后进行问卷测试及课程评价,对比分析实操课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帮助作用,以及学生对不同授课类型(理论或理论加实操)的体验反馈。结果 知识点理解掌握方面,实操组的答题得分(76.4±7.3分)显著高于理论组(67.5±8.6分);特别是在与手术截骨设计、方案制定流程等问题上,实操组得分率显著优于理论组(P<0.05)。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方面,实操组78.8%的同学认为授课内容易于掌握,理论组仅为51.5%,差异显著(P<0.05);实操组的授课氛围及参与度的满意率为71.2%,显著高于理论组43.9%(P<0.05);学习兴趣激发方面,实操组稍高于理论组,但无显著差异;总体课程满意度方面,两组均无学生表示不满意,而实操组满意度达到86.4%,显著高于理论组(P<0.05)。结论 数字化手术设计与模拟的实操课结合理论授课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值得作为常规教学方式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