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ICU44例意外伤害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意外伤害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ICU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意外伤害患儿44例,占PICU收治患儿总数的6.7%,其中男27例(61.4%),女17例(38.6%),男女比例为1.58:1。其中婴幼儿组25例(56.8%),学龄前儿童组10例(22.7%),学龄期儿童组9例(20.45%)。意外伤害种类依次为异物、中毒、交通伤、咬伤、跌落伤、溺水。各年龄段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不同,婴幼儿期主要伤害类型是异物11例(44.0%),其余年龄组主要是中毒、交通伤、咬伤。结论儿童意外伤害不仅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建立完善的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急救系统十分重要,而制定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干预措施时应考虑年龄、性别及伤害类型等因素,切实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PYLL)指标对广西伤害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3.69/10万、标化死亡率44.56/10万,男性高于女性(2.33倍)。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溺水、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前5位死因。0~14岁年龄组伤害首位死因是溺水,15~64岁人群为道路交通事故,65岁以上人群主要死于意外跌落。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其他意外伤害、意外跌落、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死亡前5位PYLL。伤害导致的PYLL为29.60年/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但平均到个人后,溺水成为广西居民“早死”的最大威胁。结论 伤害是导致广西居民早死的重要疾病负担,应根据性别、城乡和年龄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海口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口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学现状及特点。方法以1997~1999年间居住海口市1年以上的0~14岁儿童为调查对象,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意外伤害的分类及诊断。结果受调查的海南省海口市1997~1999年2万名0~14岁儿童中,严重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10/10万,死亡率为20/10万,残疾发生率为30/10万。意外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为40%,居死亡顺位的第一位,意外死亡的原因为外伤(车祸、跌落)、溺水、中毒。严重意外伤害的原因依次为外伤(跌落、切割伤、交通事故)、溺水、烧伤和腐蚀伤、中毒、异物、电击伤、中暑。意外死亡及严重意外伤害均男童多见,7~14岁学龄儿童占大多数。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及学校多见。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依次为男童、7~14岁学龄儿童、环境因素(缺乏交通管理和安全意识、建筑工地缺乏安全措施)、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收入及父母文化程度)、儿童气质。结论意外伤害是海口市1997~1999年间0~14岁受调查儿童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我们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奉贤区奉城医院178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规律和特点,以提高院前及医院急诊抢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178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户口所在地(本市或外省市)等。结果40~59岁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男性(142例)死亡数明显多于女性(36例)。6:00-10:00和18:00-22:00时间段的死亡病例相对较多。院前死亡52例,占同期死亡总数的29.21%。急诊死亡原因中,心源性猝死、各种创伤和脑血管疾病分列第1、2、3位,创伤以车祸为主,儿童死亡以意外伤害为主。40~59岁年龄段患者的急诊死亡原因以各种创伤(42.31%)和心源性猝死(38.46%)为主,其中因创伤死亡的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多于本市人员。结论急诊死亡病例的年龄、死亡时间段、死亡原因已发生明显变化。要重视院前死亡。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成为意外死亡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昆明市2008年院前医疗急救中意外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昆明市居民院前意外伤害死亡的原因、分布特点。方法对我中心2008年院前医疗急救中意外伤害死亡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院前死亡1360例,意外伤害死亡289例,占21.25%,前五位的死亡原因顺序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吸毒、刀伤、自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昆明市居民院前意外伤害死亡的原因、分布特点. 方法对我中心2008年院前医疗急救中意外伤害死亡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院前死亡1360例,意外伤害死亡289例,占21.25%,前五位的死亡原因顺序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吸毒、刀伤、自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海珠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及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儿童保健常规报表收集的627例儿童意外伤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0~6岁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前5位依次是跌伤(77.99%)、烫伤(6.06%)、器械伤(6.06%)、道路交通伤(3.99%)、动物伤害(1.59%);学龄前期儿童所占比例最高,为79.11%;伤害的性别分布为男∶女=2.17∶1.00倍;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玩耍/娱乐活动为主,占54.38%;59.65%的儿童发生伤害后能被及时送到医院就诊;发生伤害的儿童98.88%治愈,1.12%的儿童致残或死亡。结论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生命的严重威胁,应全社会参与,加强安全立法、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周丽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2992-2993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学龄期儿童佝偻病的发生情况,探讨学龄期儿童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普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北京中生公司的NBAP试剂盒检测了佛山市禅城区389例6岁学龄期儿童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水平.结果:389例6岁学龄期儿童的BAP处于正常水平(BAP<200 U/L)者占57.58%,处于预防水平(200 U/L≤BAP≤250 U/L)者占30.33%,处于治疗水平(BAP>250 U/L)占12.08%;男性组与女性组在正常、预防、治疗水平的三个区间的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学龄期儿童采用NBAP试剂盒进行BAP普查,对于防治晚发性佝偻病、指导学龄期儿童科学补钙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发病年龄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南方医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93例,分为年轻组(≤35岁)和中老年组(>35岁),进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细胞分化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分期、组织学上有统计学差异。≤35岁组:≤Ⅱa期占82.61%,≥Ⅱb期占17.39%,磷癌占86.67%,腺癌占13.39%;而>35岁组:≤Ⅱa期占便51.43%,≥Ⅱb期占48.73%,磷癌占82.98%,腺癌占17.02%。细胞分化程度分析,≤35岁组和>35岁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35岁组宫颈癌患者具有临床期别较高、腺癌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2005至2009年苏州市沧浪区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沧浪区2005至2009年居民病伤死因资料统一分类编码,利用构成比、顺位等指标对伤害死亡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沧浪区居民伤害年均粗死亡率37.01/10万,占全死因6.53%,位居死因谱顺位第五.在伤害死亡的外部原因中,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淹溺、意外中毒,该五类外部原因占72.50%.15岁以下少年儿童伤害死亡中以淹溺、交通事故居多,15~60岁人群中则以交通事故居多,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意外跌落是伤害死亡的主要死因.尽管男女伤害死亡的顺位都为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但是经过分析,意外跌落死亡女性高于男性,交通事故死亡男性高于女性,自杀死亡男女无显著差别.结论 伤害是沧浪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  相似文献   

11.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Hospital Kuala Lumpur to determine the proportion of accidental head injury among children and the circumstances of injury.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November 1993 to January 1994 on all children below 14 years who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accidental head injury. Accidental head injury made up (4.75%) of all cases seen at the Casualty Department. The ratio of boys to girls was 2:1. The mean age of head injured children was 5.2 (S.D. 3.63) years. The leading cause of head injury was fall (63%) followed by road traffic accidents (RTA) in (30.7%) while the rest were due to 'impact' (injury caused by flying object or missiles) injuries. More than half (54.4%) of those injured in RTA were pedestrians. Pedestrian injury wa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5-< 14 years age group, where adult supervision was lacking in two thirds of the children. None of the patients who were involved in vehicle-related injuries had used a suitable protective or restraining device. All three patients who died were from this group. This study emphasises the need for stricter enforcement of laws related to the use of protective devices and measures to decrease child pedestrian injury. The issues of lack of adult supervision, both in and outside the home need to b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2.
谷城县0~14岁儿童意外死亡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谷城县 0~ 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在全死因中的构成。方法 :对湖北省谷城县1990~ 1992年 6月间 0~ 14岁儿童死因进行全面的回顾性调查。结果 :谷城县 0~ 14岁儿童全死因死亡率为2 0 7.0 5 / 10万 ,意外伤害死亡率为 81.84/ 10万 ,占全死因的 39.5 % (2 83/ 716 ) ,为 0~ 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男、女儿童意外死亡的前 3位死因均为溺死 (男 5 0 .6 % ,女 5 1.2 % )、机械窒息 (男 2 1.6 % ,女 2 5 .6 % )和车祸 (男 8.6 % ,女 9.1% )。结论 :意外伤害是谷城县 0~ 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应加强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意外伤害的防范措施,为永州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有效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PICU救治的85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统计分析儿童意外伤害的不同影响因素及分布特点。结果儿童意外伤害病例中男童多于女童,农村多于城市;年龄分组中以幼儿期组最多见;种类分布以中毒(43.53%),尤其是以药物中毒最常见(28.24%);不同年龄组意外伤害种类分布不同。因意外伤害死亡的病例占同期死亡病例的41.38%。结论重症监护室意外伤害儿童死亡率高,具有性别、年龄及分布特点,对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儿童,尤其是男童,要有侧重地采取防范措施、加强监护、提高安全意识,可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庆市居民意外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保障生命安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对从重庆市某国家一级殡仪馆收集到的1999-2004年共5106例居民意外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类,并对意外死亡的构成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意外伤害致死占全死因的比例维持在11%左右,其中青壮年占意外死亡的64.66%,车祸、溺水、高坠和自杀是主要的伤害死因。各项意外死亡发生发展与年龄和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结论 意外伤害致死已成为威胁我市居民健康与生命的主要死因之一,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提高人群的自我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掌握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年至2003年郑州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报告卡进行汇总、整理并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1.5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3598例,死亡率为1.667%;其中新生儿死亡2393人,死亡率为1.109%;婴儿死亡3099例,死亡率1.436%。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7.23%,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6.14%。2003年较200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22.82%。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意外窒息和先天性心脏病。结论: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在于控制新生儿死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产科和儿科诊疗能力,预防出生窒息、肺炎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5~24岁人群伤害死亡率情况,为预防伤害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提供的中国5~24岁人群伤害死亡数据,描述伤害死亡率在1990—2019年间的变化情况,并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道路交通伤害、溺水、自伤等原因导致死亡率变化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5~24岁人群总体伤害死亡率从46.22[95%不确定性区间(uncertainty interval, UI):40.88~52.12]/10万下降至20.36(95%UI:17.58~23.38)/10万,各亚组变化趋势与总体基本一致。溺水由该人群首位伤害死因下降为第二位,道路交通伤害则成为首位伤害死因,自伤处于伤害死因第三位。各亚组前三位死因与总体基本一致,但排序有所不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结果表明,道路交通伤害、溺水和自伤的死亡率均随着时期的推移和队列年份的增加而下降,其中道路交通伤害死亡风险随年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溺水死亡风险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自伤死亡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 中国5~24岁人群伤害死亡情况在过去30年中整体得到改善,但具体原因导致的伤害死亡在不同亚组中表现有所差异。未来应针对不同亚组伤害的死亡特点,提出针对性政策和干预手段,减少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洛阳市 1 986~ 1 995年间 0~ 4岁儿童死因监测资料。结果显示 :1 0年来婴儿死亡率平均为 1 548.86/ 1 0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 2 1 2 1 .39/ 1 0万。 1 0年间该人群死因顺位几乎没有变化 ,<1岁组前 3位是 :肺炎、先天畸形、产伤、窒息。 1~ 4岁组为意外死亡、肺炎、传染病、寄生虫病。主要死因城市与农村相比 ,除先天畸形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外 ,其他各死因死亡率均是农村高于城市。提示降低该人群死亡率重点应放在农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5年间连云港市连云区5岁以内死亡患儿,分析其死亡原因,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2013年有记录的死亡儿童进行总结。结果:69例死亡儿童中,新生儿45例、占65.2%,男性婴幼儿死亡率高;先天性疾病及早产儿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意外伤害逐年增加,2013年因意外死亡的患儿4例,占总意外死亡例数的30.8%。结论:先天性疾病、早产及意外伤害应该引起家庭、社会、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以期减少儿童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情况,为制订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07-2009年监测点收集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根据ICD-10做疾病分类,输入Death Reg2002、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标化减寿年数、标化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07-2009年居民伤害年均死亡率40.41/10万,居全死因第3位;男女性死亡率分别是59.05/10万和19.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主要伤害死因不同;交通事故居伤害死因之首,其潜在寿命损失占伤害的59.39%;标化潜在减寿年从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中毒、触电、自杀、溺死、跌落。平均减寿年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溺死、触电、跌落、交通事故、中毒、自杀。结论交通事故对石家庄市居民潜在减寿年影响最大,溺死、触电和跌落多发于低年龄组人群;减少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控制伤害死亡的发生势在必行,应针对不同年龄的主要死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男性人群是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