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对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对象为1997—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6轮调查中膳食及腰围数据完整的7~17岁的儿童青少年。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标准判定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关系。结果  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脂肪供能比 < 25%组相比,≥30%组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OR=1.29, 95% CI: 1.12~1.48);与蛋白质供能比 < 10%组相比,≥15%组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OR=1.47, 95% CI: 1.19~1.82);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 55%组相比,55%~ < 65%组(OR=0.75, 95% CI: 0.64~0.87)与≥65%组(OR=0.68, 95% CI: 0.58~0.80)都降低了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男生蛋白质供能比≥15%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风险与女生相比更大(OR=1.78, 95% CI: 1.31~2.41, 交互作用P=0.012)。 结论  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中,脂肪和蛋白质供能比越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低会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为制定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6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推荐的分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分年龄、性别的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其中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0%(男生:12.8%,女生:9.0%)和7.7%(男生:9.7%,女生:5.5%),农村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4%(男生:9.3%,女生:7.4%)和5.2%(男生:6.2%,女生:4.1%)。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分,高、中和低家庭收入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分别为12.3%、10.7%和8.2%,肥胖率分别为8.6%、7.2%和5.7%。结论 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定成都市7 ~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BMI界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7 ~17岁儿童青少年6 396人,测量生长发育指标,作为建立BMI界值的数据库;以身高标准体重法为参照标准,绘制成ROC曲线,从中确立最佳界值点。结果运用ROC曲线法对成都市7 ~17岁男女童超重、肥胖的BMI界值点分析, 7 ~17岁男童超重最佳界值点的灵敏度在91% ~100%之间,平均97.5%,特异度在86% ~100%之间,平均94.7%;男童肥胖最佳界值点的灵敏度在90% ~100%之间,平均97.6%,特异度在92% ~100%之间,平均97.0%。7 ~17岁女童超重最佳界值点的灵敏度在94% ~100%之间,平均97.2%,特异度在88% ~100%之间,平均95.8%;女童肥胖最佳界值点的灵敏度各年龄组均为100%,特异度在96% ~100%之间,平均98.7%。结论据ROC曲线法对成都市7 ~17岁男童超重的BMI界值点参考值分别在17.40至22.71之间,肥胖在18.69至25.02之间; 7 ~17岁女童超重的BMI参考值分别在16.77至23.58之间,肥胖在18.48至26.24之间。男女童最佳界值点不同,随年龄增大,界值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家庭相关因素与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筛选6~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父母体重、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等家庭相关因素进行匹配后获得6 343名研究样本,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家庭相关因素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在调整年龄、性别、城乡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父母BMI越高(母亲:OR=1.83,95%CI:1.63~2.05;父亲:OR=1.74,95%CI:1.57~1.94)、家庭年人均收入越高(OR=1.30,95%CI:1.15~1.46)、母亲的文化水平越高(OR=1.24,95%CI:1.12~1.37),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越高。结论 父母超重肥胖、母亲文化水平高、家庭年人均收入高等相关因素与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含糖饮料摄入与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公开数据库中1997—2011年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分析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与中心性肥胖的关系。根据腰围划分为正常组和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组,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含糖饮料对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的影响。结果  1 916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中,含糖饮料摄入频率≥3次/周、1~2次/周、1~3次/月和<1次/月分别为389人(20.3%)、712人(37.2%)、563人(29.4%)和252人(13.2%)。共计731例(38.2%)发生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摄入含糖饮料<1次/月组相比,≥3次/周组增加68.0%的肥胖风险(95% CI:1.194~2.346,P=0.003);年龄、性别对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和中心性肥胖的关系无统计学影响。结论  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增高会增加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河南省7~18岁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有效控制超重肥胖提供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随机抽取河南省内8个市18 82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中,正常组有11 185人,超重有4 415人,肥胖有3 223人。男生有10 073人,女生有8 750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11.6±4.1)岁,平均睡眠时长为(8.19±1.27)h/d,不同体重3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及睡眠时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男生和女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随着睡眠时长的减少而增加(均有P趋势<0.05),且在不同睡眠时长下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均有P<0.05)。在小学、初中及高中人群分别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睡眠时间的减少,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均有P<0.05)。 结论  睡眠不足是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有利于减少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7~17岁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流行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7~17岁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中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7~17岁儿童青少年2752人进行分析。采用Cook标准进行代谢综合征判定。结果研究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2%,在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中,MS患病率分别为0.7%、8.0%、23.9%。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MS各组分患病率、MS患病率在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中都成倍增加。较多发生的异常为腹型肥胖(超重、肥胖者:41.6%和77.9%)、高血清甘油三酯(超重、肥胖者:36.4%和50.7%)和高血压(超重、肥胖者:19.6%和39.0%)。在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者中,至少有1项MS组分的分别为40.3%、65.6%和90.6%;肥胖者中有62.9%至少有2项MS异常;3项以上异常聚集者在肥胖者中为23.9%;有4项以上异常聚集的均为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结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多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 116名7~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以李辉制定的中国7~18岁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BMI界值点(kg/m2)标准作为划分超重、肥胖的标准。结果 绵阳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4.24%,肥胖率为6.31%。男生、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4.79%、13.68%,肥胖率分别为7.60%、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7~9岁儿童超重、肥胖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P<0.001)。涪城区、江油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分别为15.77%、12.44%,肥胖率分别为7.63%、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绵阳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有较高的检出率,政府、学校及家庭应采取相关措施来应对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抽取河南省内7个市6~17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共计19 390名儿童青少年纳入研究,超重肥胖检出率为42.3%,其中超重4 415人(22.8%),肥胖3 790人(19.5%)。其中10 390名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0%和20.8%,9 000名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2.5%和18.1%,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生和初中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超重(OR=1.842),母亲超重(OR=2.586),儿童青少年喜爱吃甜食、膨化食品(OR=3.161),进食速度过快(OR=3.268),经常在外就餐(OR=1.882),每天看电视、玩手机时间超过2 h(OR=2.376),每天睡眠时间不足(OR=2.640)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较高,应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2-2017学年北京市通州区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变化趋势,为做好本区中小学肥胖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2012-2017年间5学年学生体检数据,分析超重、肥胖变化趋势。结果 2017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4.90%、18.00%,男生高于女生。5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城镇高于乡村、男生高于女生,二者平均增长速度乡村高于城镇。超重检出率初、高中高于小学,肥胖检出率初中、小学高于高中。高中超重、肥胖平均增长速度最快,分别为1.99%和5.23%。利用社会时间序列建模分析预测,2022年通州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4.42%、14.07%。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2016-2017学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较前四年明显升高,需分析原因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有效降低超重肥胖检出率,控制平均增速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心理困扰的关联及体育锻炼的修饰作用。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汉族儿童青少年, 基于超重/肥胖、心理困扰评估和体育锻炼变量信息完全者, 最终纳入95 280名13~18岁儿童青少年, 使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测量其心理困扰, 以评分≥25判定为高心理困扰, 根据中国《WS/T 586-2018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进行BMI分组, 包括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 采用WHO标准评价个体的BMI Z评分(BMIZ), 并依据人群百分位数分布平均划分为10组, 通过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平均每日体育锻炼时间, 并划分为<1 h组和≥1 h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高心理困扰之间的关联, 以及在不同体育锻炼时间组中的关联差异。结果 2019年13~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5%和7.6%, 高心理困扰率为37.6%, 平均每日体育锻炼的时间≥1 h的比例为17.1%。以BMIZP90组人群高心理困扰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江苏地区4~7岁儿童肥胖和超重与出生体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江苏省4~7岁儿童肥胖和超重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儿童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覆盖13个市区20 488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孕妇妊娠结局卡资料分析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随着出生体重的幅度增加儿童肥胖和超重的发生与出生体重的发生比例呈上升趋势;低出生体重组(LBW〈2 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NBW=2 500~3 999 g)和高出生体重组(HBW≥4 000 g)肥胖和超重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3.0%、20.5%和55.1%.结论 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对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影响显著,应从母亲怀孕期间就开始预防儿童期肥胖和超重,避免高体重儿童出生.  相似文献   

13.
超重肥胖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行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不统一,逐条评价或自行编写程序容易出错且效率较低。本研究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为例,详细介绍了国际和中国共四种评价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方法和步骤,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其应用方法,同时编制SPSS和SAS程序包和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况,为制定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合肥市区96所幼儿园17 984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根据WHO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用身高别体重评价超重和肥胖,凡身高别体重超过中位数10%-19%者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6岁儿童中,超重儿童占11.89%,肥胖儿童占5.57%,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儿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23.068,P〈0.01);肥胖儿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44.178,P〈0.01),男童和女童的超重分别为12.32%和11.38%,无显著性差异(χ2趋势=3.740,P=0.053);肥胖率分别为6.88%和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29,P〈0.01);超重+肥胖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没有增长或下降趋势(χ2趋势=0.007,P=0.936)。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儿童的构成比分别为68.11%、20.23%、10.48%和1.18%。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超重儿童分别为12.65%和11.67%,无显著性差异(χ2=2.918,P=0.088);肥胖儿童分别为6.73%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5,P〈0.01)。结论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比较高,部分超重儿童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肥胖儿童;预防儿童肥胖应先预防超重,并且年龄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0~5岁儿童超重肥胖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国0~5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现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2013年儿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调查县(区)中0~5岁儿童32 862名。超重肥胖的判定:5岁以下儿童采用WHO 2006年生长发育标准;5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生长发育参考值。结果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加权计算。结果 2013年中国0~5岁儿童超重率为8.4%,男童和女童超重率分别为9.4%和7.2%;城、乡儿童超重率均为8.4%。0~、6~、12~、24~、36~、48~和60~71月龄组超重率分别为13.0%、11.1%、8.3%、6.0%、4.8%、3.9%和15.9%;家庭低、中和高收入水平儿童超重率分别为8.0%、8.8%和8.9%。0~5岁儿童肥胖率为3.1%,男童和女童肥胖率分别为3.6%和2.5%;城市和农村儿童肥胖率分别为3.3%和2.9%。0~、6~、12~、24~、36~、48~和60~71月龄组儿童的肥胖率分别为5.8%、3.8%、2.5%、1.6%、1.2%、1.3%和7.8%;低、中和高收入水平儿童肥胖率分别为2.8%、3.3%和3.5%。结论 中国0~5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增高攀升,及时监测0~5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和实施合理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界值点.方法 在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BMI生长参照值的基础上,根据常用的超重、肥胖筛查界值点选择方法(与成年人界值点接轨法、百分位法或Z分值法),初步分别确定[BMI 24kg/m2 (BMI24)、28 kg/m2(BMI28)]、(P85、P95)和(Z1、Z2)三组界值点,通过对不同界值点进行差值和检出率比较,并与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和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IOTF)的超重、肥胖界值点做对比分析,最后确定适宜界值点.结果 按照不同的超重、肥胖筛查BMI界值点选择方法获得三组界值点,不同界值点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但在超重合并肥胖检出率上差异相对较小.与WGOC相比,男章超重、肥胖及女童肥胖界值点非常接近,女童在8.5~15.5岁其超重界值点比WGOC标准低0.3~1.0 kg/m2,通过筛查"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数据库,女童超重检出率比WGOC标准高约3.4%.结论 采用与成年人界值点接轨法(BMI24、BMI28)获得的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界值点是适宜的,实现了在使用BMI指标上年龄的连贯性和筛查标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刘阳  穆小瑜  杨萌  张钰  张立  朱红 《中国校医》2012,26(8):571-574
目的分析天津市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量超标和肥胖检出率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天津市区以及周边县区选取5所中小学共2 351名学生,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标准(WGOC标准)、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CHS/CDC)标准和国际肥胖工作组标准(IOTF标准)计算体质量超标和肥胖检出率。结果天津市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量超标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1%和13.5%(WGOC标准),13.0%和13.0%(NCHS/CDC标准),16.0%和11.2%(IOTF标准)。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结论天津市约有1/4的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量超标或肥胖,居国内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