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系统和可吸收挤压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4SHG)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5月间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24例患者以自体4股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股骨侧应用Rigidfix系统、胫骨侧应用可吸收挤压钉进行固定,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在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olm、Tegner、IKDC评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时患膝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其后逐步提高,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期内患者3种膝关节功能评分都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系统与可吸收挤压钉固定重建ACL术后24个月随访临床效果满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吴仁森  喻德富 《当代医学》2021,27(28):11-13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张力带法和空心钉固定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1例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空心钉组(n=13)和带线锚钉组(n=18),空心钉组采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带线锚钉组采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张力带法治疗.比较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手术前后国际膝部文件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结果 空心钉组和锚钉组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88.38±6.53)分、(87.67±3.8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空心钉组和锚钉组IKDC评分分别为(34.00±3.34)分、(32.11±6.3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的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张力带法与空心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均能达到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空心钉、带线锚钉双联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后内侧小切口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4.2个月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显示优15例,良2例。结论  空心钉和带线锚钉双联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学习曲线短,操作容易,术后能更早康复锻炼,获得更好的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双带线锚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行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的23例病例,全部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双带线锚钉内固定术。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行Lysholm评分及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估,Lachman实验进行客观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达0~120°;Lysholm评分、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Lachman实验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双带线锚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有利于实现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解剖重建,对于恢复前交叉韧带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刚健  靳嘉昌  吕青  柴晟  伍业雄 《医学文选》2013,(6):706-707,70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使用Smith & Nephew TwinFix 缝合锚钉带线锚钉固定.术后积极康复锻炼,随访8~28个月.结果 所有骨折均完全愈合,患者没有不适症状,膝关节活动度正常.Lachman试验阴性,与健侧相同,Lysholm评分平均96.3分,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分数、膝关节活动范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24例,屈膝活动受限者2例,但均>100°.结论 关节镜配合下运用带线锚钉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骨折断端复位简单、固定可靠,方法简便、易行,膝关节镜视下手术有助于关节内其他如半月板等合并伤的诊断和处理,创伤较小,早期即可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微创小切口带线锚钉或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对16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微创小切口人路,带线锚钉或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果 16例获得随访6~12个月,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优10例,良4例,可2例.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微创小切口带线锚钉或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人路简单,固定牢固,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了临床疗效.方法:完成手术30例.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结果:本组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内固定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INTRAFIX联合FEMORAL 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肌腱(4SHG)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应用INTRAFIX联合FEMORAL 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肌腱(4SHG)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33例?术后以膝关节的活动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参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术前Lachman试验、前抽屉实验均为阳性?术后所有患者前抽屉实验为阴性?Lachman试验32例阴性?1例Ⅰ度阳性?术后与术前相比阳性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Lysholm评分(36.76±3.69)分、膝关节IKDC评分(27.67±4.43)分?术后Lysholm评分(91.28±4.75)分、膝关节IKDC评分(82.16±3.13)分?术后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RAFIX联合FEMORAL 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操作简易?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带线锚钉修复内侧副韧带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11月对38例(男22例、女16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III度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探查,定位,带线锚钉固定缝合。结果术后随访38例,时间2~2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优良率92.3%;Lysholm评分各项指标治疗后均较手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关节镜下探查、定位,带线锚钉固定修复内侧副韧带,具有诊断明确,手术创伤小,操作方法简单,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时,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与Endobutton固定股骨侧止点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8年7月-2012年6月对35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重建,16例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19例采用Endobutton固。术前、术后进行以日常活动、膝关节疼痛、肿胀等情况观察,以及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用Lysholm评分法评价膝关节功能,Tegner评分评价运动水平。[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获得6~48个月的随访。挤压螺钉系统组:随访中6例膝关节活动时仍有轻度疼痛,Lachman征Ⅰ度阳性;2例关节疼痛明显,Lachman征Ⅱ度阳性。Endobutton组:随访中3例,膝关节活动时仍有轻度疼痛,无严重疼痛者,4例患者Lachman征Ⅰ度阳性。两组患者中无关节内感染发生。两组术前、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Tegner运动水平评分比较(P〈0.05),两者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可吸收挤压螺钉与Endobutton均可使股骨侧达到初始稳定。Endobutton系统骨隧道扩大效应较挤压螺钉固定明显,但Endobutton技术,操作更单,固定更持久,远期疗效良好,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高强线领带结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19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儿均进行关节镜下高强线领带结捆绑固定.术后复查X线、CT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根据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19例患儿均获得6~24个月、平均12.8个月随访;均无切口及关节感染、关节僵硬、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出现.术后3个月所有患儿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所有患儿膝关节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好于术前(P<0.05).结论 关节镜下高强线领带结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对骺板影响小,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横穿钉固定(Transfix)+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56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取自体腘绳肌腱作移植物,关节镜下应用股骨端横穿钉固定(Transfix),胫骨端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行ACL单束重建,通过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ADT)、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单腿跳跃试验、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动度仪KT1000对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3~24个月(平均15.6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57.71±7.4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2.34±3.84)分(P〈0.001);IKDC 2000评分由术前(69.86±8.9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0.23±5.14)分(P〈0.001);膝关节动度仪KT1000由术前的(6.38±2.31)mm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72±1.12)mm(P〈0.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Trans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与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2月在本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50例,其中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患者24例,应用异体胫前肌腱患者26例,术后随访指标包括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髌上10cm大腿周径、主动屈膝角度、有无膝前痛、局部压痛、感觉减退;同时,采用Lysholm评分表、Tegner评分表、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表评价患者主观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髌上10cm大腿周径、有无膝前痛、局部压痛、感觉减退、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别(P<0.05),而异体胫前肌腱组在主动屈膝角度上大于自体腘绳肌腱组(P<0.05),受伤前后患者Tegner评分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和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止点原位缝合袢钢板悬吊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患者38例,均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止点原位缝合袢钢板悬吊固定术治疗。术前后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采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级评分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 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65.08±13.67)min。各组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5.6年,平均(3.10±0.89)年。末次随访时,患者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前抽屉试验阴性2例,其余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阴性。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患者满意度评价获非常满意16例,比较满意20例,一般2例,总体满意度94.7%。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止点原位缝合袢钢板悬吊固定修复ACL...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取该院探讨关节镜下实施规避骺板“8”字法缝线固定术治疗急性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内、外侧及辅助正中入路,采用“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急性儿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2年(14~32个月,平均26个月),对其进行临床评价,包括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根据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Tegner评分来术后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后骨折部位X线及CT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 X线及CT片示骨折均为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均达到骨性愈合。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均为阴性,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86~96分)(94.7±3.3)分、IKDC评分为(72.2~94.1分)(84.6±3.2)分,Tegner评分7~9分(8.35±1.4)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检步态均正常,测量双小腿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规避骺板“8”字法缝线固定术治疗急性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确切、创伤小、固定可靠、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好,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左金增  史福东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0):3718-372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术治疗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重建术的老年急性ACL断裂患者8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关节镜下行自体腓骨长肌腱双股单束移植重建术;对照组(40例),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四股单束移植重建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6、12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随访12个月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和前抽屉试验结果。结果 组别与时间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均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6、12个月治疗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116.3°±21.5°)与(102.7°±22.1°),P<0.05〕;两组前抽屉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248,P=0.041)。结论 老年急性ACL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术,能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且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患者,对比分析股骨骨道分别采用锁扣带袢钛板TightRope、可吸收界面螺钉2种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患者63例,其中股骨骨道采用TightRope固定32例(TightRope组)、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31例(界面螺钉组),胫骨骨道均使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加门型钉固定。重建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定期随访,评估各项指标进行对比,评价Tightrope与可吸收界面螺钉股骨端内固定在ACL重建中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21个月,平均13.4个月。2组重建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末次随访彩像检查均有较高的骨道扩大发生率,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重建前比较,末次随访时TightRope组和界面螺钉组的Lysholm评分、前抽屉试验阳性率、Lachman征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TightRope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疗效相当,但其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体胭绳肌肌腱与同种异体移植物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10年6月收治入院的自体胭绳肌肌腱与同种异体移植物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患者30例临床资料,均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Rigidfix及Intrafix系统固定,评价项目包括手术时间、发热天数、大腿周径患健侧比值、Lachman试验、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D)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及Tegner评分。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均得到明显好转;手术前后大腿周径患健侧比值、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5±2.3)个月,膝前区疼痛5例,手术感染性关节炎1例,给予抗生素及激素治疗1个月后痊愈。术后随访发现肌腱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结论自体胭绳肌肌腱与同种异体移植物联合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应用多股腘绳肌腱双束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ACL损伤患者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5.4(17~50)岁,全部经膝关节镜最后确诊。并在关节镜下分别于ACL股骨胫骨附着处建立两骨隧道,重建ACL的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股骨侧以带袢钢板(Endo-buttons)悬吊固定,胫骨侧以生物型阻滞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5.8(13~23)月。术前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均为阳性,Lachman试验19例阳性。术后屈膝90°时前抽屉试验20例阴性,1例阳性;Lachman试验19例阴性,1例弱阳性,1例阳性。Lysholm评分术前36~58分,术后71~95分,术后总优良率95.2%。结论:双隧道多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能更好地有效恢复膝关节动态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膝关节脱位(KD)失稳性的临床诊治方法 及效果.方法选择东莞市石碣医院骨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患者30例,给予一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有限切开修复/重建内侧副韧带(MCL)、外侧副韧带(LCL),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以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且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前抽屉试验、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反Lachman试验、内翻应力试验、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Lysholm评分分别为(121.1±6.2)°与(88.45±5.2)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的(57.4±5.3)°与(37.4±5.3)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3周内手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Lysholm评分分别为(127.1±4.1)°与(89.8±6.2)分,均显著优于伤后3周后手术患者的(117.4±3.2)°与(79.1±5.3)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一期关节镜下ACL、PCL重建+有限切开修复/重建MCL、LCL并早期系统功能锻炼在KD患者的治疗中创伤小、固定牢、并发症少、康复快、关节功能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