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评估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进行卵巢组织冻存患者的特征及冻存效果。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卵巢组织冻存患者数据库里面的217例女性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初步了解这部分人群所患疾病类型、年龄分布、所在城市、冻存前是否接受了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等情况。对其中的46位患者,每位患者取直径2 mm的标本共4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其中2个用于新鲜卵巢组织的卵泡计数,剩余2个标本进行程序化冷冻/复苏,对比两组之间卵泡活性计数的差异。结果 进行卵巢组织冻存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宫颈癌患者为主,占49.31%;年龄段主要在31~35岁,占总人数的36.4%,其次是26~30岁,占总人数的25.3%。新鲜卵巢组织组与冻存/复苏后卵巢组织组间卵泡活性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进行卵巢组织冻存患者的主要疾病类型是宫颈癌,人卵巢组织冻存/复苏技术能够有效保存患者生殖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复苏后常温存放不同时间段的卵巢组织活性进行测定,评估常温条件下存放时间对复苏卵巢组织活性的影响,进而探索短程转运复苏后卵巢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13位患者,每位患者取直径2 mm的标本共9个,其中一个用于新鲜卵巢组织卵泡计数,剩余8个标本进行程序化冷冻/复苏,根据复苏后常温存放时间的不同分为4组,即组1(0 min)、组2(20 min)、组3(40 min)和组4(60 min)。对比新鲜组织组与复苏后4组样本的卵泡计数,以及复苏后4组间雌激素、乳酸和葡萄糖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 新鲜组织组和复苏后组1之间,复苏后4组之间卵泡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4组之间雌激素浓度、乳酸以及葡萄糖代谢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苏后常温条件下1 h内卵巢组织活性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卵巢组织冻存移植防治乳腺癌患者医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方法 患者35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T1CN2M0,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ERα)(-),孕激素受体(progest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部分卵巢组织冻存,冻存后开始乳腺癌规范的个体化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靶向治疗。治疗结束1年后,患者闭经1年多、绝经症状明显,经乳腺专家会诊评估,患者处于无瘤存活状态,且患者卵巢功能检测: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101.83 IU/L,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0.06 ng/mL,以上检测结果证明患者的卵巢功能已彻底衰退,需要进行冻存卵巢组织移植,患者自身条件也允许,随后进行了移植。 结果 移植后2个月,患者绝经症状消失,FSH 7.29 IU/L,经阴道B超检测,移植的卵巢有卵泡发育并可自行排卵。移植后3个月,患者月经来潮,证明患者卵巢功能恢复正常,冻存卵巢组织移植成功。现患者移植近3年,卵巢功能正常。结论 这是中国首例乳腺癌患者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成功的报道,卵巢组织冻存移植为防治医源性POI保护生育力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新技术,本文就此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及其经低氧预处理后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脐带中分离、培养出hUCMSCs,利用白消安和环磷酰胺诱导形成小鼠POI模型,分别使用正常hUCMSCs和经低氧预处理的hUCMSCs对POI小鼠进行治疗。实验结束时,测量各组(n=15)小鼠血浆中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及抗苗勒管激素(anti Mullerian hormone,AMH)浓度,对卵巢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计数卵泡数量。结果 经过hUCMSCs和低氧预处理hUCMSCs治疗的小鼠血浆E2及AMH浓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呈升高趋势;且AMH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UCMSCs和低氧预处理hUCMSCs治疗组小鼠卵巢组织中生长卵泡明显增多、闭锁卵泡明显减少(P<0.05);卵巢颜色红润,尺寸增大,几乎没有坏死点,卵泡大、透明度好,整体来看与正常对照组卵巢状态相似;且经低氧预处理hUCMSCs治疗的小鼠,其生长卵泡和闭锁卵泡数量更趋于正常。结论 hUCMSCs移植及hUCMSCs低氧预处理后移植治疗均能够有效恢复POI小鼠的激素浓度,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大鼠卵巢发育过程中Smad4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TGF-βs)在调节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模式,以探讨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卵巢中Smad4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 选择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卵巢,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中Smad4蛋白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mad4mRNA在卵巢中的表达,以GAPDH作为内对照与特异性Smad4同时进行扩增,并计算Smad4和GAPDH的RT-PCR产物积分吸光度比值来表示Smad4mRNA的含量。结果 Smad4广泛表达于卵巢组织,但主要表达在卵泡中,其表达部位和强度随卵巢的成熟度不同而变化;在卵巢发育早期,Smad4主要在原始卵泡和窦前卵泡中表达,而在间质中的表达较弱;随着卵巢的发育成熟,Smad4在间质中的表达逐渐增强,性成熟后,在窦状及成熟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的表达与间质细胞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mad4在卵泡中的表达强度也发生了变化,即随着卵泡的发育,Smad4在窦状及成熟卵泡卵母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弱,与窦前卵泡卵母细胞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与窦前卵泡比较,Smad4在卵泡膜细胞的表达逐渐增强(P<0.01),而在各级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各阶段卵巢均有mRNA的表达,从第3周起Smad4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Smad4和GAPDH积分吸光度比值与出生后1 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内存在Smad4,提示TGF-β家族对卵泡发育的调节是通过Smad信号转导模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玻璃化冷冻对成人卵巢组织中原始卵泡与初级卵泡的形态学及细胞增殖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液氮直接覆盖玻璃化冷冻(direct cover vitrification,DCV)方法冻存成人卵巢组织块,液氮保存2周后复苏组织.观察和比较冻融前后人卵巢组织中原始卵泡与初级卵泡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经体外培养48 h后新鲜和冻融卵巢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冻融前后人卵巢组织内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卵巢组织中,形态异常的原始卵泡比例与初级卵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卵巢组织中,形态异常的原始卵泡比例低于形态异常的初级卵泡比例(P<0.05);新鲜组、新鲜及冻融后培养组均有PCNA的阳性表达,PCNA 阳性表达可见于中间型卵泡和初级卵泡的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卵巢组织间质细胞.结论 利用DCV方法对人卵巢组织进行冻存能够保存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冻融过程对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形态结构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冻融后组织内卵泡有体外生长发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卵巢中卵泡膜间质细胞表达的NR4A1在此治疗过程中的机制。方法 选用5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OI组、POI+UCMSCs组,POI组腹腔注射顺铂(CP),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注射7 d。POI+UCMSCs组待注射顺铂后,观察1周,尾静脉注射UCMSCs悬液。注射1 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 组大鼠血清中 E2、FSH 水平,HE 染色观察卵巢的形态学改变,TUNEL检测大鼠卵巢中颗粒细胞的凋亡情况。体外培养大鼠卵泡膜间质细胞(TICs),并进行鉴定及检测NR4A1的表达,随机分组给予顺铂及UCMSCs处理,western blot检测NR4A1的表达变化,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OI组大鼠卵巢中各级卵泡的数目明显减少(P<0.05),而“类黄体样”结构明显增多(P<0.05),UCMSCs处理后卵巢中卵泡的数目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POI组血清中E2水平明显下降(P<0.01)、FSH水平升高(P<0.05)。与POI组相比,POI+UCMSCs组血清中E2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POI组大鼠卵巢中凋亡的颗粒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OI+UCMSCs组颗粒细胞凋亡的数目明显减少(P<0.01)。体外培养的TICs呈梭形,并且表达Cyp17a1和NR4A1,不表达FSHR。CP处理后,TICs表达的NR4A1水平降低,而CP+UCMSCs组NR4A1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5)。CP处理后能够增加TICs的凋亡情况,而CP+UCMSCs组凋亡比例明显下降(P<0.01)。结论 UCMSCs通过调节TICs表达的NR4A1水平,增加TICs对颗粒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改善POI卵巢的功能,这为临床上应用UCMSCs治疗POI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3~4月龄C57BL/6J小鼠54只随机分为3组(n=18),分别为对照组、手术组、手术+NAC组。在异氟醚吸入麻醉下,手术组和手术+NAC组小鼠行左下肢胫骨骨折内固定术。手术+NAC组分别于麻醉前30 min、术后3 h和6 h腹腔内注射NAC 150 mg/kg,对照组和手术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术后第3天利用随机数字表法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空间认知和记忆功能,术后第7天完成测试。术后第1、3天取小鼠海马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浓度,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和HO-1的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 3组小鼠的游泳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35,P=0.114);与对照组和手术+NAC组小鼠相比,手术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和手术+NAC组术后1 d海马组织IL-6和MDA含量均明显增高(P均=0.000),术后第3天手术组仍高于对照组(P=0.000),手术+NAC组IL-6(P=0.251)和MDA(P=0.103)含量降至对照组水平;与手术组相比,手术+NAC组术后第1、3天海马组织IL-6和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00)。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和手术+NAC组海马组织Nrf2和HO-1蛋白表达均增高(P均=0.000);与手术组相比,手术+NAC组海马组织Nrf2和HO-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均=0.000)。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和手术+NAC组Nrf2和HO-1 mRNA表达在术后第1天均明显增加(P均=0.000),手术+NAC组明显高于手术组(P=0.000)。术后第3天,Nrf2和HO-1的 mRNA表达进一步增强。结论 NAC预处理后的POCD小鼠降低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改善认知功能,此作用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屈螺酮炔雌醇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女性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的PCOS患者74 例,比较屈螺酮炔雌醇Ⅱ治疗前后血清AMH浓度、性激素浓度及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根据用药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用药3个周期(A组,n=16)、4~6个周期(B组,n=28)、>6个周期(C组,n=30)。结果 口服屈螺酮炔雌醇Ⅱ后血清AMH的中位数(5.80 ng/mL)较服药前(9.17 ng/mL)显著降低(P<0.001),服药前后AMH差值的中位数为2.53 ng/mL。A、B、C 3组患者用药前血清AMH的中位数分别为9.01、7.79、10.19 ng/mL,用药后血清AMH的中位数分别为7.01、5.06、6.70 ng/mL。3组患者用药后血清AMH均较用药前降低。结论 服用屈螺酮炔雌醇Ⅱ 3个周期及以上可降低PCOS患者的血清AMH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冷冻保护剂中添加槲皮素对羊卵巢组织冷冻复苏后卵泡活性的影响。 方法 将36只性成熟母羊的卵巢皮质组织块随机分配到新鲜对照组(CON组),玻璃化冷冻组(VIT组),添加低、中、高浓度(1、5、10 μmol/L)槲皮素的玻璃化冷冻组(VWQ1组、VWQ2组、VWQ3组),将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后复苏、培养,测定各组雌激素水平,分析各组的卵泡计数及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分析,采用TUNEL法进行组织凋亡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可见光比色法进行组织抗氧化能力检测。 结果 CON组原始卵泡形态正常比例最高、凋亡细胞计数最少(84.1%,P<0.001;13.92±3.88,P<0.001);VWQ1组的原始卵泡正常形态率高于VIT组(76.5% vs 71.7%,P=0.035),凋亡细胞数少于VIT组(50.96±24.28 vs 73.44±35.47,P=0.017),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蛋白表达量、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均高于VIT组[0.54(0.53,0.55)vs 0.32(0.29,0.51),P<0.001;5.60±1.49 vs 3.48±1.21,P=0.008];VWQ3组的原始卵泡正常形态率最低(61.2%,P<0.001),凋亡细胞计数最多(127.12±42.46,P<0.001)。 结论 低浓度槲皮素可以减轻卵巢组织氧化损伤进而保存卵泡活性,但过高浓度的槲皮素对卵泡活性有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下足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并对保肾通络方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肾小球足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高浓度葡萄糖刺激,采用CCK-8法分析足细胞活力以确定最佳模型及给药浓度,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保肾通络方组,采用鬼笔环肽进行细胞骨架染色,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5,ATG5)、ATG7、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共标LC3B及线粒体,观察各组足细胞内线粒体自噬泡的生成情况。结果 30 mmol/L高糖干预48 h可显著降低足细胞活力(P<0.05),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可使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活力明显提升(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足细胞骨架褶皱呈多边形,应力纤维束被破坏,ROS生成显著增多(P<0.01),足细胞nephrin、ATG5、ATG7表达显著降低,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LC3B与线粒体共标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与高糖组相比,保肾通络方组足细胞骨架改善,ROS生成减少(P<0.01),nephrin、ATG5、ATG7表达显著增加(P<0.05),LC3Ⅱ/LC3Ⅰ比值上升(P<0.05),LC3B与线粒体荧光共标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结论 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够减轻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氧化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足细胞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Topping-off手术与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DLD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Topping-off术式治疗的40例患者为Topping-off组,按照组间主要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选择采用PIF术式治疗的60例患者为PIF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腰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进行评分,使用屈伸位腰椎X线片测量L2/3、L3/4及L2-4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使用改良Pfirrmann评分评估术前术后L2/3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 Topping-off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ping-off组术中出血量小于PI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Topping-off组L3/4节段ROM较术前降低(P<0.05),L2/3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而PIF组L2/3节段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L2-4节段术后2年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年,PIF组L2/3节段改良Pfirrmann评分较Topping-off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pping-off术与PIF术均能显著改善DLD预后,但Topping-off手术能预防或延缓邻近节段退变发生,对临床诊疗策略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卵巢储备功能降低(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肥胖及糖脂代谢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38名(包括PCOS合并DOR功能降低患者57名及单纯PCOS患者281名)及同期就诊的正常对照组70名,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月经情况,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测定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测量基础窦卵泡数(baseline antral follicle count,bAFC)。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单纯多囊卵巢综合征及正常对照组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并对各组AMH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单纯PCOS患者、PCOS合并DOR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全身型肥胖(≥ 25 kg/m2)的发生率分别为38.1%、40.4%及22.9%,腹型肥胖[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 0.85]的发生率分别为46.6%、21.1%及28.6%。PCOS合并DOR患者全身型肥胖率与单纯PCOS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型肥胖率低于单纯PCOS患者(P<0.05)。(2)PCOS合并DOR患者FPG、FINS、自我平衡模型分析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ivity,IR)与单纯PCOS患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PG、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单纯PCOS患者、PCOS合并DOR患者TC、HDL-C及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COS合并DOR患者TC、TG、HDL-C及LDL-C与单纯PCOS患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纯PCOS患者,AMH与FPG、HOMA-IR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HDL-C呈正相关关系(P<0.01);PCOS合并DOR患者AMH与肥胖及糖脂代谢指标均无相关关系(P>0.05);正常对照组AMH仅与HDL-C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PCOS合并DOR患者腹型肥胖率低于单纯PCOS患者,其糖脂代谢特征与单纯PCOS患者相似,但AMH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不同于单纯PCOS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环乳晕切口联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实施乳腺癌保乳手术(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BCS)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治疗效果和美容结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BCS,其中46例行环乳晕切口加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与同期52例经肿块表面切口联合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放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等手术观察指标;根据术后6个月以上乳房外观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乳房美容效果。结果 2组病例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肿瘤与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距离、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子分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表面切口组手术时间较短(P<0.05),术中出血、放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容效果比较,环乳晕切口组在质地与弹性、对称性、患侧乳房凹陷程度、皮肤颜色、手术瘢痕及乳房顺应性差值得分高于肿瘤表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分>24分的优良率在环乳晕切口组(78.3%,36/46)明显高于肿瘤表面切口组(51.9%,2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乳晕切口切除肿瘤,能够达到与肿瘤表面切口相同的保乳治疗效果,结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技术,提高了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获得了最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院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单纯内分泌治疗,研究组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最大尿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剩余尿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I(cTnI)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变化,评价曲美他嗪对CK-MB、cTnI及h-FABP的影响。方法:将9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37例)及对照组(61例),于PCI术前即刻及术后次日清晨6时分别检测血清CK-MB、cTnI及h-FABP,另选取对照组加测术前即刻、术后3 h、6 h及术后>10h的血清h-FABP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CK-MB及cTnI含量较同组术前明显增高(P<0.05),曲美他嗪组术后CK-MB及cTnI含量较同组术前有所增高(P>0.05),对照组和曲美他嗪组术后>10h测得h-FABP值分别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曲美他嗪组CK-MB、cTnI术前-术后差值分别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FABP术前-术后差值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术前即刻、术后3h及术后6h h-FABP值逐渐增高,术后>10 h降低,但仍高于术前即刻水平(P<0.05)。结论:PCI术治疗对UAP患者术后心肌细胞可造成微小损伤,PCI术前至少24h以上给予曲美他嗪能够减轻UAP患者PCI术后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醛对人嗜酸性粒细胞(EOL-1)的急性损伤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EOL-1细胞,将甲醛室温处理2 h的EOL-1细胞设置为0 mmol组、5 mmol组、10 mmol组、25 mmol组及50 mmol组;同时将3种活性氧(ROS)通路抑制剂(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细胞透性超氧化物清除剂Tiron、谷胱甘肽稳定前体NAC)和 25 mmol甲醛共同处理后的细胞设置为对照组、甲醛组、甲醛+DPI组、甲醛+Trion组和甲醛+NAC组;依据NAC浓度的不同,设置为对照组、甲醛组、甲醛+0.01 mmol NAC组、甲醛+0.1 mmol NAC组和甲醛+1 mmol NAC组。采用碘化丙啶(PI)和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和死亡的表达,采用罗丹明123(Rho-123)荧光标记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损伤信号通路蛋白Bax、Bcl-2的表达。 结果 不同浓度甲醛组(0、5、10、25、50 mmol)细胞死亡率分别为(3.313±2.395)%、(8.205±5.719)%、(20.335±5.167)%、(19.387±6.056)%、(28.043±8.851)%,与0 mmol组比较,5 mmol组细胞凋亡和死亡无增加(P=1.00),但是10 mmol组(P=0.030)、25 mmol组(P=0.033)和50 mmol组(P=0.001)甲醛处理细胞死亡显著增加,其半数效应浓度EC50=25 mmol;甲醛组、甲醛+DPI组、甲醛+Trion组、甲醛+NAC组细胞死亡率分别为(61.430±9.885)%、(57.907±13.619)%、(55.700±18.487)%、(21.837±6.674)%,与甲醛组比较,甲醛+DPI组(P=1.00)、甲醛+Trion组(P=1.00)对甲醛诱导的细胞损伤无影响,但是甲醛+NAC组逆转甲醛诱导的细胞死亡(P=0.01);与甲醛组(52.853±11.338)%对比,随着NAC浓度的不同,细胞死亡率不同[甲醛+0.01 mmol NAC组(10.620±4.483)%,甲醛+0.1 mmol NAC组(6.257±6.265)%,甲醛+1 mmol NAC组(4.002±2.50)%],NAC对甲醛诱导的细胞死亡呈浓度依赖性的逆转作用。Rho-123荧光标记结果显示,与0 mmol组相比, 10 mmol组、25 mmol组、50 mmol组可以降低线粒体功能(P<0.001),而甲醛+NAC组逆转甲醛诱导的线粒体功能损伤(809.339±163.210 vs 675.552±126.993,P=0.02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甲醛25 mmol组能下调Bcl-2蛋白表达(0.401±0.122,P<0.001),上调Bax蛋白表达(2.937±1.388,P=0.006),甲醛+NAC组可明显减轻甲醛诱导的Bax蛋白的表达上调(1.196±0.597,P=0.018)和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0.717±0.246,P=0.018)。 结论 甲醛≥10 mmol通过抑制线粒体功能和调控Bcl-2/Bax信号通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L-1的损伤,而抗氧化剂NAC可减轻甲醛对EOL-1细胞的损伤及其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脏炎症反应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CPB心脏手术患者70例,采用SPSS16.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分为试验组(乌司他丁)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切皮前(T1)、CPB 30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血浆炎症反应因子及心肌酶学指标。结果:T1时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浆IL-6、IL-8、TNF-α、外周血白细胞(WBC)、单核细胞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T2、T3、T4时刻,试验组患者的血浆IL-6、IL-8、TNF-α、外周血WBC、单核细胞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血浆IL-6、IL-8、TNF-α、外周血WBC、单核细胞测定值均高于T1时刻(P< 0.05);T1时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K-MB、cTn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T2、T3、T4时刻,试验组患者的血清CK-MB、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血清CK-MB、cTnI水平均高于T1时刻(P <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减轻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反应水平,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