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估我国≥35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方法 2010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8岁成年人98712名,抽取其中≥35岁无缺血性心血管病史者共计67214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体格测量和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测,以及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吸烟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病情况。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预测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结果 我国≥35岁无缺血性心血管病史人群的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预测得分为5.1(95%CI:4.9~5.2),平均危险度为4.2%(95%CI:4.0%~4.4%)。其中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为高危者占8.5%(95%CI:7.8%~9.2%),男性(12.1%,95%CI:11.1%~13.0%)明显高于女性(4.9%,95%CI:4.4%~5.5%)(P<0.05),农村人群(8.8%,95%CI:7.8%~9.7%)高于城市人群(8.1%,95%CI:7.2%~8.9%)(P<0.05);10年发病风险为中危和低危者比例分别为19.1% (95%CI:18.2%~20.0%)和72.4%(95%CI:70.9%~73.9%)。随着教育水平提高或收入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为高危和中危者的比例均有所下降(P<0.05),而低危者的比例上升(P<0.05)。结论 我国≥35岁人群中有8.5%在未来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可能性超过10%,其中尤为应关注男性、农村、教育水平较低、收入较低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江苏省35~75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方法 2015-2019年,在江苏省8个项目点开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共115435名35~75岁常住居民纳入本研究.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生化指标检测,获取研究对象的ICVD危险因素暴露情况,采用"国人ICVD 1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电网职工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评估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为不同风险类型群体的健康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5—9月在山东电力中心医院体检的35~59岁电网职工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吸烟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指标,采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预测ICVD 10年发病危险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研究3 049名电网职工,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层(除BMI外)各主要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的总中位数[1.50%(P25,P75:0.80%,2.90%)]明显高于女性[0.50%(P25,P75:0.30%,0.80%)](P<0.01)。发病绝对危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不同年龄组的绝对危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55~59岁或女性50~59岁人群的绝对危险高于该性别同年龄段人群的平均危险,男性低危组(绝对危险:5%~10%)与中高危组(绝对危险:≥10%)的比例均高于女性(均P<0.01)。结论 男性55~59岁、女性50~59岁人群是ICVD发病的高危人群。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开展个性化健康干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福建省35~75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为人群心血管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在福建省6个县区开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通过方便抽样方法,进行体格、实验室检查和问卷调查;收集血压、血糖、血脂、吸烟、身高体重、腰围等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在剔除不合格及缺失数据后,共有69 880名筛查对象纳入研究。结果福建省35~75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平均预测得分为(4.98±3.61)分,绝对危险度中位数为2.1(0.5~3.9)。绝对危险度10%以上的高危者占11.4%,其中男性(12.6%)高于女性(10.7%);中危者占41.6%,其中男性(45.2%)高于女性(39.2%);低危者占(47.0%),其中女性(50.2%)高于男性(42.2%);随着年龄增大高危率呈迅速增加趋势;在低收入、低学历、农村人群中高危构成比更大。结论福建省35~75岁人群中有11.4%的人在未来10年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风险超过10%,应关注男性、高龄、低收入、低学历人群,实施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和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non-HDL-C)与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从2017―2020年度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队列研究中,筛选出安徽省年龄≥35岁人群100 893例,记录其基本信息、血压、血脂等,并计算血清non-HDL-C值。利用中国人10年ICVD发病危险度的简易评估模型预测入选者10年内ICVD患病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趋势分析方法探究non-HDL-C对ICVD发病风险的意义,同时绘制森林图。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7.52±9.94)岁,其中男性40 931人占40.57%,女性59 962人占59.43%。男性高危发病风险人群占16.94%,高于女性(8.45%),且发病风险随non-HDL-C值、年龄的增加而上升,随教育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P<0.001)。non-HDL-C为未来10年ICVD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01)。结论  相比传统指标,non-HDL-C对预测未来10年ICVD发病风险有一定意义,且由于其无须考虑禁食状态等独特优势,non-HDL-C在一定程度上优于LDL、TG等传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 "在某单位人群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为该人群心血管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体检的35~59岁人员,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评价,分析结果。结果该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体重异常除外)平均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男性高于女性;危险因素暴露率以血脂异常和体重异常为主,男性分别为58.2%、70.3%,女性分别为36.9%、32.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各年龄组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平均水平男性(55~59岁组除外)均低于参考平均危险,女性均高于参考平均危险;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几乎均为极低危(95.3%),无高危和极高危。结论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 "方法简便,能较准确地反映群体危险度,检出高危个体,为心血管病群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郑州市中年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危险,为进一步改善该人群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郑州市3561名35~59岁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资料,以"国人ICVD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简易模型进行ICVD十年发病危险评估。结果 ICVD十年发病绝对危险度〈10%(低危)者,男性为96.2%,女性为98.2%;发病危险度≥10%(中危)者,男性为3.8%,女性为1.8%;发病危险度≥20%(高危)者,男性为0.8%,女性为0.3%。ICVD各主要危险因素发生情况在不同绝对危险度(≥10%和〈10%)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郑州市中年人ICVD发病危险处于较高水平。ICVD绝对危险度评估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高危人群的简单筛检,在以后ICVD及危险因素的改善和防治工作中应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8.
李继杰 《药物与人》2014,(12):342-343
目的:对西安市某企业高处作业人员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找出高危人群,提出相应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在西安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35~59岁高处作业男性职工,收集整理体检资料,按每五年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根据“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各个年龄组进行评估.结果:⑴该企业高处作业男职工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⑵45-49岁三个年龄组10年发生ICVD 绝对危险度平均值均高于其对应年龄组的平均危险度参考值.结论:西安市某企业高处作业男职工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特别是45~59岁年龄组,因此要加强体检后的健康管理和促进,从而降低ICVD发病的危险因素,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段兰兰  陈梅  王梦同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1):1430-1432
目的 评估宿州市体检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宿州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该人群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重、血脂、吸烟和血糖情况,按照《2013年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健康体检者3 056名,男女性别比为1∶0.95,年龄23~74岁,以45~59岁为主,占47.51%。肥胖559例,吸烟802例,高血压240例,高血脂192例,糖尿病217例,发生率分别为18.29%、26.24%、7.85%、6.28%、7.10%。其中男性肥胖发生率、吸烟率均高于女性(P<0.05或P<0.01),不同年龄段健康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宿州市健康体检者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极低危者占90.01%,其中高危和极高危者占1.21%。不同年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情况的健康体检者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高危及极高危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宿州市体检人群中以≥60岁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最高,需针对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和干预,积极开展戒烟、降压、降糖及调脂健康宣教,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35~59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为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35~59岁无ICVD病史的常住居民11 459人作为调查对象,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和慢性病患病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等内容,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等,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胆固醇水平。采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预测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两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M-W检验)、多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K-W检验)、趋势χ~2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有效样本11 426人。总胆固醇、收缩压和体质指数平均水平分别为4.84 mmol/L、129.5mm Hg和25.4 kg/m~2;吸烟率为24.8%;糖尿病患病率为5.8%。ICVD 10年发病危险预测总分为3.99分(95%CI:3.93~4.05分);发病绝对危险中位数为1.2%(P25~P75:0.5%~2.9%),男性(2.1%)明显高于女性(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绝对危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不同文化程度者的发病绝对危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绝对危险最低;高血压患者的绝对危险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和郊区间绝对危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40~59岁、女性45~59岁人群的绝对危险高于同年龄段人群的平均危险。ICVD 10年发病危险为中危和高危者比例分别为10.0%和3.8%;男性中危和高危的比例均高于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危和高危的比例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随文化程度增加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中危和低危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北京市35~59岁人群未来10年ICVD发病危险大,应综合控制危险因素,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开展个性化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东省内,采用四阶段不等概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69岁的15350人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得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和身高、体重等指标。结果本次调查共发现3776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3.40%,人群患病知晓率34.45%(95%CI:29.76~39.15),其中男性为31.53%,女性为38.07%。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年龄组高血压知晓率分别为19.80%、37.57%和51.81%,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35.59%和24.5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组、超重或肥胖、戒烟、不饮酒和经常锻炼者的高血压知晓率高于其他人群。结论山东省成年人高血压知晓率较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广州市社区居民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及聚集情况。方法 本研究基于“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于2017年5 - 12月针对广州市某社区35~75岁常住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3部分,对3 821例调查对象的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进行描述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广州市数据的年龄、性别结构对率进行校正。结果 本研究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暴露率及现在吸烟率的校正率分别为31.14%、12.52%、58.18%、46.97%、25.36%;具有≥1个、≥2个、≥3个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的校正率为82.98%、53.39%、27.44%;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的危险因素聚集程度高于女性,OR(95%CI)为2.11(1.86~2.39);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呈上升的趋势,以35~44岁年龄组为参照,45~54岁、55~64岁、65~75岁年龄组OR(95%CI)分别为1.89(1.44~2.47)、3.03(2.34~3.92)、3.92(2.99~5.15);随着文化水平的提升,危险因素聚集呈下降趋势,以小学及以下组为参照,初中组、高中及中专组、大专及以上组OR(95%CI)分别为0.81(0.65~0.997)、0.70(0.57~0.87)、0.55(0.42~0.71);家庭年收入5.1~ 10万元组危险因素聚集程度高于≤5万元组,OR(95%CI)为1.14(1.01~1.30)。结论 广州市社区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较高,随着年龄增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增加,尤其应以较低文化水平的老年男性群体作为干预的重点,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广西城乡≥18岁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聚集性情况。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广西调查点资料,选取广西5市、县≥18岁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风险比值。结果 被调查者超重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血脂异常率(标化率)分别为23.5%、23.7%、8.0%、40.1%。63.4%的人群至少有1种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1种、2种、≥3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比例分别为34.2%、19.7%、9.5%;男性1种、2种、≥3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风险分别是女性的1.281倍、1.536倍和1.600倍;>65岁人群1种、2种、≥3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风险分别是18~34岁年龄组的3.714倍、10.366倍和26.662倍;汉族人群2种、≥3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风险分别是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1.267倍和1.620倍;城镇居民2种、≥3种聚集风险是农村居民的1.366倍和2.587倍。结论 广西城乡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较高,特别是血脂异常率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的贡献率较大,应加强血脂异常率高危人群管理和防治,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海口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3—6月在海口市某医院对进行健康体检的海口市≥40岁人群调查其人口学特征以及心血管病高危因素(血压升高、总胆固醇升高、血糖升高、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不健康膳食、缺乏体育锻炼),分析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特点。结果 纳入1 319名≥40岁健康体检人群,男性692名,女性627名。检出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人群673例,检出率为51.02%。其中检出1种高危因素者469例(69.69%),检出2种高危因素者119例(17.68%),检出≥3种高危因素者85例(12.63%)。男性、70~78岁、居住地为村镇、初中及以下学历、无业或退休人员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比例更高(P<0.05或P<0.01)。血压升高者97例(14.41%),总胆固醇升高92例(13.67%),血糖升高82例(12.18%),超重或肥胖120例(17.83%),吸烟136例(20.21%),饮酒158例(23.48%),不健康膳食109例(16.20%),缺乏体育锻炼197例(29.27%)。结论 海口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广泛流行,部分人群不同危险因素共同存在。  相似文献   

15.
邢丽丽  常春  王威  杨勇 《中国健康教育》2011,(4):254-256,260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居民心血管病(CVD)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及评估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发病危险度,为不同风险类型个体或群体实施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5~59岁常驻居民1076人,进行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人群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评估其10年ICVD的发病危险性。结果在35~59岁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体重异常、早发家族史和吸烟暴露率分别为36.8%、13.1%、69.9%、62.2%、53.3%和23.5%;超过半数的个体具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且男性大于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1),危险因素的个数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调查对象10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度处于中危及以上的检出率为3.2%;男女不同年龄组发病平均危险度除35~39岁组,其余各组均显著高于评估表提出的各年龄段绝对平均危险度参考标准。结论北京市东城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35~59岁人群10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较大,提示应积极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 35岁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在新疆地区对3644名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指标的检测。采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NCEP-ATP Ⅲ)诊断亚裔人群修订的版本作为MS的诊断标准,并通过2010年的人口学情况对其进行标化,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的MS患病率为26.40%(标化率为25.46%)。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24.66%(标化率为24.49%),女性为28.00%(标化率为26.18%)。在患有MS人群中,同时有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和血脂异常三因素者占34.95%。维吾尔族的患病率最高,为41.18%。相对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有高血压家族史人群患MS的风险更高(OR(95%CI):1.230(1.037~1.459),P=0.017)。结论 新疆成年人MS患病率较高,高血压家族史是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0岁成年人身体活动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通过宁波市2015年具有人群代表性的成年人慢性病监测调查获得身体活动和人口特征基线数据,利用2015-2019年宁波市慢性病监测信息协同管理系统获得脑卒中发病数据,将数据库进行匹配形成队列。身体活动按照每周身体活动量(METs)分为低、中等和高强度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