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瑞红  王银虹  梁强 《安徽医学》2017,38(2):229-232
目的 观察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GEVB)患者行内镜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对患者再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行内镜术的GEVB患者10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所有行内镜治疗患者12 h后进食.治疗组于内镜治疗后12 h进食常规流质饮食,同时口服补充营养液,对照组常规流质饮食无营养液补充,内镜治疗后14天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率、营养不良情况、感染情况以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观察期14 d内无出血情况发生,对照组有7例患者再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两组患者在观察期内感染情况,包括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及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两组患者肝生化指标比较,治疗组中前清蛋白和清蛋白高于对照组[(161.5±27.6)mg/mL vs(150.1±29.9)mg/mL,(31.6±4.9)g/mL vs(27.2±4.7)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20.1±4.6)μmol/L vs(26.9±4.9)μmol/L,(41.8±5.9)U/L vs(54.7±5.4)U/L;P<0.05)],治疗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结论 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可降低行内镜治疗的GEVB患者早期再出血的风险,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促进其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精准断流术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内镜序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精准断流术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1个月两组治疗效果、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曲张消失率及3个月内内镜治疗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功止血率均为100.0%;术后3个月观察组再出血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对照组为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曲张消失率为53.3%,高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观察组内镜治疗(1.20±0.48)次,少于对照组的(1.37±0.67)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和再出血率高,而控制出血是治疗的关键。我们于1996年1月至2004年5月采用急诊内镜下多环套扎术治疗EV破裂出血1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内镜下结扎术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组患者性别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年龄、Child-Pugh评分、曲张静脉内径、凝血酶原时间及静脉曲张血管数量、腹水发生率(34.00%)、乙型肝炎病毒检测阳性率(82.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危险因素,及时发现此类疾病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此类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我科从1988年1月~1997年10月行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9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内镜下结扎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年龄、Child-Pugh评分、曲张静脉内径、凝血酶原时间及静脉曲张血管数量、腹水发生率(34.00%)、乙型肝炎病毒检测阳性率(82.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准确掌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危险因素,及时发现此类疾病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此类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12年12月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单纯EVL治疗患者320例的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肝硬化原因、合并症、是否患肝癌、相关手术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胃镜结果等因素对术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和患者预后的影响,寻找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量至大量腹水(OR=60.21,95%CI 10.10~415.35,P<0.01)、结扎点数(OR=16.28,95%CI 5.05~76.28,P<0.01)、静脉曲张程度(OR=14.96,95%CI 3.84~77.49,P<0.05)和凝血酶原时间(PT)>18 s(OR=12.26,95%CI 1.85~67.65,P<0.05)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予积极的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的安全性、止血效果以及临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食管静脉套扎术(EVL)对150例食管静脉曲出血(EVB)患者进行内镜介入治疗。结果:EV消失者为46例(30.6%),EV减轻104例(69.4%),无效者为0,止血成功率达98.6%,术中无并发症发生。近期再出血5例。肝硬化患者135例随访3~30个月。死亡16例,病死率11.8%。结论:EVL是减轻或消除曲张的食管静脉,防止EVB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治疗肝硬化EV破裂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运用内镜下联合方案展开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5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75例运用生长抑素给药方案,观察组75例运用内镜下联合给药方案,就两组总有效率、止血及住院时间、肝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3%,相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2,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肝硬化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运用内镜下联合方案施以治疗,可提高总有效率,缩短止血及住院时间,增强肝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且具更高安全性,开展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内镜套扎术和(或)硬化剂注射结合组织胶黏合剂联合普萘洛尔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VB)患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因、Child-Pugh评分、静脉曲张严重程度、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肝酶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电解质)和影像学检查(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门静脉流速)等基线资料均一致。研究组给予内镜下套扎术和(或)硬化剂注射结合组织胶黏合剂联合普奈洛尔治疗,而对照组长期口服普奈洛尔,根据最大耐受量调整剂量,术后随访24个月。评价患者的死亡率、再出血率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日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Child-Pugh评分、PT、血钠水平、炎症指标CRP、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改善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肝酶、血钾水平和门静脉流速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8个月和24个月,研究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hild-Pugh评分、P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血钠水平、静脉曲径直径大小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lid-Pugh评分、PT、血钠水平、静脉曲径直径大小可能是肝硬化静脉曲张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内镜干预联合普萘洛尔治疗方案用于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999-2000)年本科收治的34例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病人行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其中肝功能Child A组10级,B级18例,C级6例.治疗前钡餐或胃镜检查确诊.结果有14例行非手术外科治疗,2例经药物治疗止血;4例行胃镜下食道静脉套扎(EVL)止血,效果较好;6例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脉硬化剂注射,2例行三腔二囊管止血,疗效不确切,再出血率62.5%(5/8).20便行手术治疗,9例行肠腔分流,2例(2/9)术后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术中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缝扎1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2例,术后均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贲门血管再次离断2例,改良食管下段横断术3例,术后近远期疗效均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肠腔分流水2例,术后有1例上消化道再出血.结论胃镜下食道静脉套扎术在非手术止血中效果较好,适合于不不宜手术的病人.手术治疗常选肠腔分流.对前次断流不彻底需再次断流,再次断流门静脉压仍高,则考虑行断流加分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食管静脉曲张快速结扎术后 (EVL)早期再发出血原因及减少其发生的方法。方法 对 84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进行择期内镜下结扎 ,结扎后口服磷酸铝、凝血酶 ,静脉滴注奥曲肽或垂体后叶素、奥美拉唑。结果 并发早期再发大出血 7例 ,占 8.3 3 % ,发生于术后第 6~ 16天 ,出血死亡 1例。结论 EVL术后发生早期再发大出血的原因是被结扎的曲张静脉坏死脱落 ,尚未形成有效的继发性血栓。酒精性肝硬化患者EVL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EVL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MELD评分分析与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进行MELD评分,并随访再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随着MELD评分的增高,再出血率和病死率随之增高。再出血患者MELD评分高于未再出血患者,分别为46.78和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高于未死亡患者,分别为39.14和1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评分有助于评判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潘仁红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91-292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近期死亡率为6.3%,近期止血率为100%,随访患者中肝功能改善率89.4%,再出血率为15.6%。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曾庆贵  彭鹏  潘越 《重庆医学》2011,40(30):3071-3072
目的探索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方法采用国产结扎器对43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内镜下密集套扎。结果 43例中,无一例发生术中和术后出血,25例接受2次套扎,18例接受3次套扎,均达到静脉曲张不明显或消失。结论采用内镜下密集结扎的近期效果是止血效果明显,曲张静脉消失快,套扎治疗次数减少,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改良三明治注射治疗2型胃食管静脉曲张(GOV2)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为传统组织胶三明治治疗(碘油-组织胶-碘油),共 53例;改良组为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改良三明治治疗(聚桂醇-组织胶-聚桂醇),共92例,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胃静脉曲张改善情况、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5.13±7.5)月、(14.75±7.31)月,两组止血成功率均为100 %,术后静脉消失率分别为18.9%、34.8%,有效率分别为43.4%、43.5%,总体有效率分别为62.3%、78.3%,再出血率分别为39.6%、33.7%,其中总体有效率和静脉消失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静脉发生消失与缓解时间有明显差异 (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肺栓塞,改良组未出现异位栓塞,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改良三明治治疗GOV2的疗效优于传统组织胶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Shen M  Zhu KS  Meng XC  Zhang JS  Liu LY  Shan 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11-2915
目的 以内镜为标准,前瞻性评价320排CT诊断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EV)的能力,并预测EV发生破裂出血风险.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3至11月69例经临床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上腹部320排CT动态增强扫描,在CT检查1周内,均进行内镜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观察者1、2)独立CT阅片,对EV进行诊断并分级为大EV(≥5 mm)和小EV(<5 mm).应用kappa(κ)检验比较2位观察者间以及观察者与内镜间诊断EV分级的一致性;并以内镜为标准,计算2位观察者诊断EV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应用相关性分析评价CT测量的EV直径与内镜所见"红色征"的相关性.结果 69例患者,内镜诊断EV56例,其中大EV41例、小EV15例.两位观察者诊断EV的一致性较好,κ值为0.94.2位观察者与内镜诊断EV分级的一致性也较好,κ值均为0.77.观察者1诊断EV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9%、87%、93%和75%;观察者2诊断EV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7%、87%、95%和71%.但CT诊断大EV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2位观察者均分别达到95%、100%、97%、100%和93%.2位观察者CT诊断的大EV与内镜"红色征"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1(P<0.01)和0.718(P<0.01).结论 320排CT可明确诊断EV的严重程度,预测EV发生破裂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EVL)联合内镜下硬化剂注射(EVS)治疗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止血成功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EVL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EVS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静脉曲张消失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再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低热、溃疡出血、吞咽梗阻以及胸骨后疼痛发生率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与EVS连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静脉曲张复发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急诊内镜下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出血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统计患者再出血率,按照是否出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门静脉右支直径(RVD)<8.5 mm]患者的百分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总胆红素(TB)高于对照组(χ2=6.693和21.827,P =0.028和0.000;t =7.217、32.041、11.674和7.554,P =0.026、0.000、0.000、0.000和0.026),而血钠、血白蛋白低于对照组(t =16.043和15.271,均P =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NR>1.5、MELD评分、FIB4评分及PT为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VD>8.5 mm、血钠、血白蛋白是预后保护因素。结论  肝功能进一步恶化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再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