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纵横比算法对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风险的价值差异,探索具有最佳诊断效能的纵横比数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超声检查及病理确诊的342个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通过二维超声测量结节最大头足径(TL)、最大左右径(TC)及最大前后径(A),分别计算长轴纵横比(前后径/头足径,A/TL)与短轴纵横比(前后径/左右径,A/TC),分析两者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价两种纵横比在判别良恶性结节时的准确度,比较两者有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 恶性结节的A/TC和A/TL分别为1.00(0.83,1.17)和0.81(0.65,1.00),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的0.81(0.67,0.93)(Z=-6.567,P=0.000)和0.63(0.52,0.75)(Z=-7.239,P=0.000)。A/TL和A/T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和0.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积差异:0.0210,标准误:0.0213,95%CI:-0.0207~0.0627,Z=0.987,P=0.3235)。A/TL和A/TC预测恶性结节时的界值分别为0.784 161 5和0.985 714 5。结论 两种纵横比算法A/TL和A/TC对判别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但用于判断恶性风险时所用的数值不同,A/TL>0.78时和/或A/TC>0.99结节恶性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和参数图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5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定量分析,选取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峰值强度(Imax)及曲线下面积(AUC)5个定量参数和动态血管模型(DVP)曲线图描述其灌注特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的Imax明显低于周围甲状腺组织(Z=-7.08,P=0.01),甲状腺良性结节的Imax明显高于周围甲状腺组织(Z=-1.35,P=0.02),良恶性结节间的I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6,P=0.00);甲状腺恶性结节的AUC明显小于周围甲状腺组织(Z=-2.03,P=0.04),甲状腺良性结节的AUC明显大于周围甲状腺组织(Z=-0.21,P=0.02),良恶性结节间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P=0.01)。RT(Z=-0.28,P=0.62)、TTP(Z=-0.10,P=0.89)和mTT(Z=-0.79,P=0.05)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DVP曲线图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和参数图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Imax和AUC两项定量指标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肺磨玻璃结节(GGN)的多层螺旋CT特征表现及预后。方法 选取的58例GGN患者均在2020年1—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集,并进行CT检查,分析良恶性结节CT影像特征,比较良恶性结节CT值和血管密度。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两组,即预后良好组(n=48,生存者)和预后不佳组(n=10,死亡或病情进展者),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后预测效能。结果 细支气管肺泡癌(BAC)患者结节≥1.0 cm,边缘毛刺征、毛糙、光整,密度为Ⅱ~Ⅲ型;腺癌患者结节≥1.0 cm,呈分叶征,不规则为主,密度为Ⅱ~Ⅲ型;炎症患者结节以≤0.9 cm、斑块状为主,密度为Ⅰ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患者边缘光整,密度为Ⅰ型。恶性结节者CT值、血管密度高于良性结节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CT值、血管密度诊断GGN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0、0.884。预后不佳者CT值、血管密度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CT值、血管密度预测GGN恶性结节预后的AUC分别为0.950、0.900。结论 CT在GGN良恶性结节分辨以及预后预测中均具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和筛选多层螺旋CT(MS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特征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43个结节的MSCT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MSCT影像学特征。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数目、形态、边界、钙化、囊变、强化特点、边缘中断征及淋巴结肿大等征象上有统计学差异;在结节部位、最大直径上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边界、钙化、强化特点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边界、钙化、强化特点是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特征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6(TRPC6)与SGC-7901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以是否加入TGF-β1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根据实验组是否加入SKF96365抑制剂分为TGF-β1和TGF-β1+SKF96365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RPC6在对照和TGF-β1组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PC6和增殖指标在对照组、TGF-β1组和TGF-β1+SKF96365组中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RPC6蛋白在TGF-β1组中表达升高(P<0.05)。抑制TRPC6蛋白表达,增殖指标在TGF-β1+SKF96365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抑制TRPC6蛋白表达可降低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 217例接受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 GGN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穿刺为恶性的病例判断为阳性,对于穿刺为良性的患者结合随访结果做出临床诊断,将穿刺病理与临床最终诊断作对比。根据临床特点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每组穿刺活检的准确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17例患者总体准确率93.5%(203/217),灵敏度92.2%(165/179),阴性预测值为73.1%(38/52)。并发症总体发生率35.5%,以咯血和气胸为主。结论 CT引导下对GGN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但需要警惕假阴性的结果,妥善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病理学确诊的121例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患者的临床特点、CT征象的研究,探讨肺GGN良、恶性鉴别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确诊的肺GGN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针对主要影响肺GGN良、恶性的危险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21例患者中恶性GGN71例,良性GGN 50例。单因素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年龄、吸烟指数、GGN大小、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及HU值等9项影响因素对于临床鉴别肺GGN的性质具有意义(P<0.05)。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及HU值7项因素对于良、恶性GGN鉴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良性GGN,详细阅读胸部CT能更准确地识别肺恶性GGN(P<0.05)。结论 对于年龄偏大的患者且胸部CT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和HU值增高等表现时,应高度怀疑肺GGN的恶性可能;而判别肺良性GGN需进一步结合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检查表现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VTQ技术对102例共107个乳腺肿块内部、肿块边缘及周围乳腺组织行剪切波速度(SWV)测量,分别记为SWVi、SWVb、SWVg。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乳腺良性组与恶性组SWV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判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最佳界值。 结果 所有肿块的SWVi值明显高于SWVb和SWVg,SWVb值明显高于SWV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恶性组SWVi、SWVb分别为(6.70±1.75)、(4.58±1.38)m/s,良性组分别为(3.52±1.52)、(2.80±0.97)m/s,两组参数恶性组均高于良性组(P<0.01)。以SWVi值5.06m/s为界值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85.9%;以SWVb值3.51m/s为界值诊断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81.2%。 结论 乳腺肿块内部与肿块边缘的SWV均有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GGN)的高分辨率CT征象对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具有GGN高分辨率CT征象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手术或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44例)与恶性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肺部GGN的高分辨率CT征象的特点差异,主要包括病灶的大小、形态指标、边缘(分叶征、毛刺征)、瘤体与周围肺组织间的界面(模糊、清楚光整、清楚毛糙)、密度(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内部结构(囊状透亮影、空泡征、支气管征)及邻近结构的改变(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结果良性组病灶的分叶征、毛刺征、瘤体与周围肺组织间的界面、囊状透亮影以及密度与恶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两组之间的形状、大小、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分叶征诊断恶性GGN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较高,依次为71. 15%、86. 36%、86. 05%、71. 70%,而模糊的边界诊断恶性GGN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较低,依次为15. 38%、36. 36%、22. 22%、26. 67%。结论肺部GGN的高分辨率CT征象(分叶征、毛刺征、瘤体与周围肺组织间的界面、囊状透亮影以及密度)对肺结节良、恶性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助力式弹性成像(EI)与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VTIQ)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对拟行甲状腺结节手术的62例患者行常规超声、EI及VTIQ检查,EI模式下对应变图进行弹性评分,测量结节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应变率,计算应变指数(SI),VTIQ模式下获取病灶内剪切波速度。结果 62例患者中,40例为恶性,22例为良性。应变图评分≥3分视为恶性时,EI评分法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31.82%,准确度为69.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I-SI及VTIQ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7.8%(95%CI:0.64~0.91)(P=0.000)和74.3%(95%CI:0.62~0.87)(P=0.002)。EI评分法诊断的准确性受甲状腺结节大小(P=0.04)及位置(P=0.02)影响,SI法及VTIQ结果的准确性不受结节特征(P>0.05)影响。结论 EI评分法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率与结节特征相关,与半定量SI及定量VTIQ相互补充可有效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双期增强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75例182枚甲状腺结节CT资料,其中良性结节60例,恶性结节122例.观察结节形态、密度、位置、ΔCT值(甲状腺与结节的CT差值)及强化方式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人工智能学习CT密度定量对肺内孤立性亚实性及实性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73例肺内孤立性亚实性及实性肺结节患者,利用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分析软件对肺结节患者胸部CT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肺磨玻璃结节(GGN)与邻近血管及支气管的关系及分型,探讨其对GGN良恶性鉴别诊断及评估恶性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172例共计187个GGN病灶,其中浸润性腺癌组88个、浸润前病变组70个、良性结节组29个.应用CT图像横轴位并结合MPR及VR等后处理图像进行多维度分析,比较不同组间GGN与血管及支气管的关系、类型分布及相关性,评价不同分型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在CT上对GGN的磨玻璃成分进行量化,分析不同组间磨玻璃成分的分布及相关性.结果 GGN的血管及支气管关系分型在3组不同性质GGN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恶性GGN中血管与支气管分型关系存在负相关(r=-0.569,P<0.01).浸润性腺癌组GGN的血管分型以Ⅲ、Ⅳ型为主,支气管分型以Ⅱ、Ⅲ型多见;浸润前病变组GGN的血管分型以Ⅱ型、支气管分型以Ⅳ型多见;良性病变组GGN中血管分型以Ⅰ、Ⅱ型多见,支气管分型以Ⅳ、Ⅴ型为主.血管与支气管征象同时存在对GGN良恶性鉴别尤其是对恶性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出现.CT图像上GGN的磨玻璃成分比例与血管、支气管分型间存在相关性(r=0.550,P<0.01;r=-0.571,P<0.01).结论 GGN与邻近血管与支气管的关系及其分型对鉴别良恶性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两种征象及分型并结合GGN内磨玻璃成分量化分析,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以期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的多层螺旋CT仪引 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GGN患者84例,研究其CT检查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其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并分析三种类型结节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6例,使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CT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对病理类型已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的区别和联系。结果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性为85.00%;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的走势存在差异;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强化峰值(PH)、孤立性肺结节强化峰值和主动脉强化值之比(SPH/PPH)与良性结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的PH、SPH/PPH与炎性结节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有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的确诊率。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腺癌磨玻璃结节(GGN)术前薄层胸部CT 图像中,不同窗宽窗位下测得的GGN 大小对其病理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18 年3 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 分院手术证实为肺腺癌的47 例患者,共49 个GGN 术前薄层胸部CT 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测量GGN 在肺 窗(窗宽1 500 HU,窗位-400 HU)、纵隔窗(窗宽350 HU,窗位50 HU)及调整窗(窗宽1 300 HU,窗位 50 HU)的平均直径并结合术后病理分析。结果 49 个GGN 中浸润性腺癌(IAC)32 个,非浸润性腺癌17 个;后者含13 个微润浸腺癌(MIA),2 个原位癌(AIS),2 个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肺窗上GGN 平均直径以 15 mm 为临界值,调整窗和纵隔窗上GGN 平均直径以5 mm 为临界值区分IAC 和非IAC ;GGN 平均直径≥ 临界值组的肺腺癌为浸润性腺癌的比例升高(P <0.05)。以肺窗上测得的GGN 平均直径≥ 15 mm 诊断的肺 腺癌为IAC 的敏感性为62.50%,特异性为88.24%。以调整窗和纵隔窗上测得的GGN 平均直径≥ 5 mm 诊断 的肺腺癌为IAC 的敏感性分别为75.00% 和31.25%、特异性分别为94.12%、100.0%。结论 不同窗宽窗位下 测得的GGN 大小与浸润性相关。综合考虑不同窗宽窗位测得的GGN 大小对GGN 肺腺癌是否浸润有预测 价值,为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飞  王国杰  陈晓波  叶颖  王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0):3770-3775
目的 参照超声检查的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尝试建立以结节CT征象为基础的甲状腺结节CT量化评分分类系统,并探讨其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行CT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10月—2015年8月诊治的8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34个结节)为训练组,2015年9月—2016年6月诊治的2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61个结节)为验证组。分析训练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11项CT征象的差异,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T征象的OR值并赋值评分,算出每个结节赋值评分后绘制其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最佳诊断界值,构建甲状腺结节CT量化评分分类系统。分析该分类系统对验证组甲状腺结节的分类诊断价值。结果 11项CT征象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结节数目、结节形态、结节边界、结节边缘、结构成分、钙化类型、强化方式、甲状腺包膜完整性、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赋值评分诊断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95%CI(0.871,0.971)〕,最佳诊断界值为9分。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甲状腺结节CT量化评分分类系统中1、2、3类为良性结节,4、5类为恶性结节为标准,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6.67%(13/15)、89.13%(41/46)、72.22%(13/18)、95.35%(41/43)、88.52%(54/61),AUC为0.872〔95%CI(0.742,1.000)〕。结论 基于结节CT征象构建的甲状腺结节CT量化评分分类系统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CT定量分析对肺部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肺部结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双源CT对患者进行平行扫描及增强扫描,根据CT影像数据观察分析患者肺部结节病灶检出情况(敏感度、特异度)、结节影像学特征、病灶强化情况及肺部结节谱曲线斜率(K)、病灶钙含量(Ca)、标准化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Eff-Z)值变化。结果CT扫描技术诊断肺部结节良、恶性敏感度为96.88%,特异度为97.37%,准确率97.13%;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肺部结节圆形及类圆形、形态不规则、磨玻璃结节、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征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央可见空腔和细胞坏死,肺细胞癌影像图边界清晰,伴分叶征,腺癌影像图表现为分叶状或圆形的孤立结节,且边缘呈毛刺状;结节病灶矢状位CT平扫图显示,右肺上尖叶存在小块清晰均匀阴影,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肺部病灶轻、中度强化;恶性结节组K、NIC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结节组Ca、Eff-Z值明显低于良性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CT定量分析对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可进一步鉴别肺内小病灶,对肺部结节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肺部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恶性病变的数学预测模型,探讨有效检出恶性病变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指标、以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部恶性小结节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数学预测模型.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灶位置(OR=4.218,P=0.042)、病灶类型为磨玻璃结节(GGN)(OR=24.625,P=0.000)、病灶类型为部分实性结节(PSN)(OR=6.228,P=0.052)、血管穿行征(OR=10.646,P=0.036)、分叶征(OR=18.162,P=0.027)及毛刺征(OR=8.054,P=0.018)为肺部恶性小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恶性预测值(P)=ez/(1+ez),Z=-2.761+(3.204×GGN)+(1.829×PSN)+(1.439×位置)+(2.086×毛刺征)+(2.899×分叶征)+(2.365×血管穿行征).根据ROC曲线,选取预测概率0.64作为良恶性判断的临界值,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87.0%,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54.2%,阳性预测值87.1%,阴性预测值为86.7%.结论 肺部病灶位于上叶,CT影像特征表现为GGN、PSN、血管穿行征、毛刺征和分叶征的小结节,恶性概率较高.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预测肺部小结节恶性概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