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80例,根据滴鼻药物分为4组(n=20),即对照组(C组)和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D2组、D3组)。手术结束前30 min,D1、D2、D3组用右美托咪定0.6、1.0、1.4 μg/kg滴鼻,C组用生理盐水滴鼻。记录入室时(T0)、滴鼻前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苏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 min(T5)、5 min(T6)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记录术后恢复指标(包括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D1组T3~T5、D2和D3组T2~T6 MAP、RPP、HR均明显降低(P<0.05);D2组和D3组拔管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Ramsay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D3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与D1组比较,D2和D3组T3~T6 MAP、RPP、HR均明显降低(P<0.05),D3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RamaSay评分明显增高(P<0.05),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与D2组比较,D3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D2和D3组HR、MAP、RPP、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滴鼻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同时不影响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53例Hunt-Hess分级Ⅰ或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择期手术。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治疗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微量泵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入约20 min;对照组持续泵入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拔管前(T1)、拔管时(T2)和拔管后5 min(T3)、平均动脉压(MAP)、血压(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唤醒、呼吸恢复和拔管时间进行记录对比,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5 min、30 min、60 min、120 min躁动情况、躁动程度、镇痛、镇静状况,采取Riker sedation and agitation score (SAS)镇静、躁动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Sp O2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在T2、T3两个时间点,治疗组患者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对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躁动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抑制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降低躁动程度,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12月全麻下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60例,根据滴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30 min,观察组经鼻腔滴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滴鼻;麻醉诱导后脑电双频谱指数值在40~60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滴鼻30 min(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MCA)、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搏动指数(PI)。结果 与T0比较,对照组T1~3 MAP、Vp-MCA、Vm-MCA均明显升高(P<0.05),HR均明显增快(P<0.05),PI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T1~4 MAP、Vp-MCA、Vm-MCA、HR、PI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3 MAP、Vp-MCA、Vm-MCA均明显降低(P<0.05)、HR均明显减慢(P<0.05)、PI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30 min右美托咪定0.5 μg/kg滴鼻能抑制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插管期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和脑血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脑血管造影术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局麻下择期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P—D组)、异丙酚(P组)和氟哌利多一芬太尼合剂(C组)镇静。观察并记录镇静给药前(R)、给药后5min(T1)、给药后15min(T2)、给药后30min(T3)、术后5min(T4)、术后30min(T5)等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Ramsey镇静评分及SpO2值。结果三组患者T1~T4时MAP、HR均明显低于T0时(P〈0.05);C组T2~T3时、P组T1~T3时SpO2明显低于T0(P〈0.05);三组患者T1~T3时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R时(P〈0.05)。组间比较,P—D组、P组在T1-T4时MAP和HR明显低于C组(P〈0.05),P—D组患者R~B时SpO2显著高于C组(P〈0.05)。T2-T4时P—D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C组并发症显著多于P组和P—D组(P〈0.01),C组和P组术中的总干预次数明显多于P~D组(P〈0.05)。结论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脑血管造影术中镇静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患者根据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调整全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指标和脑血管痉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七氟醚消耗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T1~T5各时间点A组MAP和HR明显低于B组(P 0.05);七氟醚消耗量A组明显少于B组(P 0.05);术后躁动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 0.05);术后皮质醇和肾上腺素A组明显少于B组(P 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 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1~3分A组明显低于B组(P 0.05)。结论 BIS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应用,可以减少七氟醚用量,抑制交感系统,用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可以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预后不良风险,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将93例ASAⅠ~Ⅱ级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1例,均给予右美托咪定+生理盐水至4μg/mL静脉恒速泵入,3mL/min,A、B、C3组右美托咪定总剂量分别为0.3、0.5、1.0μg/mL。对比3组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3组T1~T3时点SAS评分均显著低于T0(P0.05),尤以B、C组显著;拔管时,3组血压、心率均上升,B、C组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0.5μg/kg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减少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然后进行单孔钻孔引流术。观察2组患者术中的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 T1、T2、T3及T4时间点的MAP均高于对照组,而HR则慢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MAP、HR在T2和T3比T1时间点有所升高(P<0.05);实验组术中躁动、心动过速、低血压以及呼吸抑制和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和手术结束前30min单次静注舒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全麻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组、舒芬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全麻诱导及术中维持相同,其中右美组诱导后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至手术结束前30min停药。舒芬组手术结束前30min单次静注舒芬太尼0.15μg/kg。对照组诱导后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mL/h至手术结束前30min停药。记录不同时间点MAP、HR、SpO2及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5min躁动程度、躁动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组和舒芬组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min的血压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减慢,术后躁动程度及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和舒芬太尼手术结束前30min单次静注均能稳定全麻苏醒期患者血压、心率,降低躁动发生率,且不延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有效预防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脑膜瘤患者术后血浆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6月120例脑膜瘤患者展开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右美(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60例; 记录2组患者拔管时间,比较2组患者拔管10 min后(T3)、拔管1 h后(T4)、拔管6 h后(T5)、拔管12 h后(T6)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 saturation,SPO2)、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amsay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拔管即刻(T2)至拔管12 h后(T6)内躁动发生率; 观察2组患者插管20 min后(T1),T3,T4,T5,T6 BDNF水平变化,利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scale,MoCA)评分评估2组患者术前(T0)、拔管24 h后(T7)、拔管48 h后(T8)、拔管3 d后(T9)、拔管7 d后(T10)、拔管1个月后(T11)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右美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 右美组T3,T4,T5,T6 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SPO2、呼吸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右美组的T2躁动发生率20.00%与对照组的26.67%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6躁动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与T1比较,2组患者T4,T5 BDNF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右美组患者T6 BDNF水平同样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T6 BDNF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 右美组T6 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对照组患者T7-T11 MMSE评分、MOCA评分下降(P<0.05),右美组患者T7-T9 MMSE评分、MOCA评分下降(P<0.05),T10,T11 MMSE评分、MOCA评分上升(P<0.05); 右美组T10,T11 MMSE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具有显著的镇静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DNF表达来对患者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对血流动力学、术毕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以及脑保护作用。方法74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先天性脑积水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D组(37例)和对照组N组(37例)。观察组先给予1μg/kg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静脉泵入后再以0.5μg/(kg·h)速度维持给药,对照组使用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比较2组术中MAP和HR的变化,比较2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根据Ramsay评分和FLACC评分评价患儿术后躁动和镇痛情况。结果 D组术中、术后MAP和HR变化均小于对照组N组(P0.05);2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N组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在术后各时间点均高于D组(P0.05);D组Ramsay评分高于N组而FLACC评分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可较好地稳定术中患儿的生命体征,减少苏醒期躁动,提高苏醒质量,且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的临床应用。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2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丙泊酚1.5mg/kg、咪达唑仑0.1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采用异氟醚吸入并微量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注射维库溴铵进行麻醉维持。放置弹簧圈前开始进行控制性降压,D组以右美托咪定0.4μg/(kgh)持续泵注辅助控制性降压,C组持续性泵注生理盐水0.1μg/(kgh)。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颅内动脉瘤栓塞前(T2)、栓塞后(T3)和拔管时(T4)各时间点的HR和MAP;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不良情况。结果 D组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长于C组,血压较C组稳定(P0.05);D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C组明显减少,患者未见体动、寒战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可有效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控制性降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合并瑞芬太尼麻醉下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大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3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esthetists,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依托咪酯、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1%丁卡因行喉头及气管内粘膜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1 μg/kg右美托咪定和等量生理盐水在10 min内静脉注入,术中D组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0.2 μg/(kg.h),C组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唤醒试验开始时两组停用麻醉维持药物(除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外),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10 min(T1)、诱导后即刻(T2)、停药即刻(T3)、唤醒即刻(T4)、加深麻醉5 min后(T5)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记录唤醒时间、唤醒成功率、每分钟呛咳次数和体动次数.结果 两组的唤醒成功率相同,D组唤醒时间比C组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呛咳次数和体动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T1、T5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R、MAP在T3、T4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C组明显高于试验D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有助于脑功能区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及术中唤醒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不延长唤醒时间,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高唤醒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镇静、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符合标准的56例SICH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镇静、镇痛方式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地佐辛治疗。结果 用药后2、6、12、24 h,观察组镇静Ramsay评分、镇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恶心呕吐AV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SpO2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9.86±3.76)d]较对照组[(23.61±5.78)d]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3.57%,1/28)与对照组(10.71%,3/2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能够稳定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脑肿瘤手术切除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拔管之后10 min行OAA/S评级和术后24 h行VAS评分。结果 1在T4~T8时间点,右美托咪啶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在T4~T6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心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的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右美托咪啶组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之后10 min,右美托咪啶组OAA/S评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进行VAS评分,右美托咪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MAP、心率分别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级、VAS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脑肿瘤患者手术过程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对术后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靶控输注清醒镇静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40例Hunt-Hess 0-Ⅱ级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20例。术中分别采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实施靶控输注观察清醒镇静。记录清醒镇静评价(OAA/S)评分不同时相应的MAP、HR、Sp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两种药物的靶浓度(Ct)和效应室浓度(Ce)。结果随着OAA/S评分下降,MAP、HR和SpO2均明显下降(P〈0.05);随着Ct、Ce的增加,镇静逐渐加深,OAA/S评分降低,BIS明显下降(P〈0.05);P组镇静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M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TCI清醒镇静均可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但丙泊酚安全性更高,患者合作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组(D组)和局部麻醉组(L组)。记录患者入室后(T0)、切皮时(T1)、钻孔时(T2)、缝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art rate,HR)、呼吸频率(Rspiratory rate,RR)、呼气末二氧化碳(End-tidal carbon dioxide,ETCO2)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MOAA/S)评分;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和体动反应等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L组比较,D组T1-4时MAP,HR降低(P〈0.05),RR和ETCO2两组无差异;D组体动反应例数减少、MOAA/S评分低,心动过缓、低血压的例数多;麻醉效果、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可较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喉罩麻醉联合舒更葡糖钠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前瞻性收集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104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气管内插管麻醉;观察组接受喉罩麻醉,手术结束时,使用舒更葡糖钠。记录入手术室时(T0)、诱导前(T1)、插管(罩)即刻(T2)、插管(罩)后5 min(T3)、拔管(罩)即刻(T4)、拔管(罩)后5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呛咳、恶心、呕吐、疼痛、呼吸抑制等)。结果 T2~T4,观察组HR和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0~T5时刻SpO2、ETCO2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拔管(罩)时间和苏醒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伤口疼痛和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咳嗽、咽喉疼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应用喉罩麻醉联合舒更葡糖钠,安全且效果确切,可以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苏醒和拔除喉罩时间,同时能减少常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2例。于臂丛神经阻滞10min后,治疗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静脉泵入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2组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10min后(T1)、静脉给药后10min(T2)、30min(T3)、60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T1时,2组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治疗组MAP分别为(70.4±12.2)mmHg、(68.7±10.4)mmHg、(68.9±13.2)mmHg和(75.6±12.4)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2~T5时HR显著降低(65.2±13.1vs 82.4±11.6、62.3±11.6vs84.7±10.2、64.5±10.8vs83.2±13.5和74.2±15.6vs82.5±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5时,2组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辅以右美托咪啶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镇痛、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根据镇痛、镇静方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对照组应用盐酸异丙嗪+盐酸氯丙嗪。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镇痛效果和呕心呕吐程度,采用Ramsay评分评估镇静效果,同时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用药后2、6、12、24 h,观察组镇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6、12、24 h,观察组Ramsa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12、24 h,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24 h,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2、6、12、24 h,观察组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6、12、24 h,观察组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并且可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6-06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2组各32例。2组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不同时间段[麻醉前(T1)、麻醉后(T2)、手术开始时(T3)、术后6 h(T4)]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清MMP-9、NSE、S100β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1时期2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期2组HR、MAP水平均有所变化,但研究组HR、MAP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期2组MMP-9、NSE及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期研究组MMP-9、NSE及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1%(4/32),低于对照组的34.39%(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降低血清MMP-9、NSE及S100β水平,发挥脑保护作用,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