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海某社区老年人干眼的患病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调查某社区老年干眼的患病情况,采用36条目简明量表(SF-36)和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SQOL-DVI)对600例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QL)进行评价。结果在被抽取的600人中,诊断干眼的患者413人,占68.8%。干眼患者的全面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下降, 尤其在生理功能(PF)、社会功能(SF)、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E)、精神健康(MH)、活力(VT)方面较为突出。上述结果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该社区老年干眼患病率高,干眼对老年人生存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重视干眼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及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制订合理治疗方案以使其得到最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以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为数据来源,借鉴文献回顾的方法[1]对大学生吸烟问题的报道进行分析,以期掌握目前大学生吸烟大体情况,为开展相关的干预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1不同地区大学生吸烟状况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大学生逐渐走向成熟阶段[2],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3],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基于中医理论的恶性肿瘤生活质量评价体系之胃癌量表QLASTCM-Ga并对其测量学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程序化决策方式(议题小组和核心小组)和量表开发理论分别研制共性模块与特异模块,二者结合形成量表,并通过240例胃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对量表的测量学特性(信度、效度、反应度)进行评价,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及配对t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量表及各领域的重测信度在为0.90~0.94间,各领域内部一致性α值为0.86~0.93;相关分析与因子分析显示较好的结构效度;与QLQ-STO 52为效标的效标关联效度较好;已知组比较显示较好的临床效度;治疗后各领域及总量表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标准化反应均数SRM与QLQ-STO 52接近。结论 QLASTCM-Ga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及一定的反应度,可用于胃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验吸烟利弊权衡量表(decisional balance scale, DBS)在我国大陆青少年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 共选取青少年1195名,其中603名(样本1)用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592名(样本2)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一个月后,从样本2中选取214名进行重测信度检验。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Pros(利)和Cons(弊)2个因素,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7.41%。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数据拟合良好;Pros和Cons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和0.88,重测信度分别为0.79和0.80。相关分析表明,兴奋与冒险寻求、去抑制与Cons均呈显著负相关(r=-0.15、-0.21,Ps<0.05P<0.01),与Pros均呈显著正相关(r=0.23、0.36,Ps<0.01),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结论 DBS中文版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测量我国大陆青少年群体吸烟利弊权衡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吸烟对精液质量常规指标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方法 于2004-2006年在河北、山西、贵州、浙江和山东省选择727例合格的研究对象,其中42l例为吸烟者,306例为非吸烟者。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暴露情况以及可能的混杂因素,同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精液标本。精液分析统一按照WHO推荐的检测方法;采用SAS8.0软件分析吸烟指标(是否吸烟、每F1吸烟支数、吸娴年数及总吸烟量)对5个精液常规检测指标(精液量及精子密度、存活率、前向运动率和正常形态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结果以精液常规指标是否正常为应变量,在调整可能的6个混杂因素(地区、年龄、禁欲时间.文化程度、饮酒和接触农药)后,分别接降序拟合多因素togistic回归的4个模型。多因素调整后.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精子存活率异常的比例明显提高(OR=1.77,95%CI:1.12—2.80);吸烟组精了活力和形态异常的比例也显著增加。OR值分别为1.51(95%CI:1.00-2.27)、2、55(95%CI:1.68—3,88):每日吸娴量≥20支(OR=1.70,95%CI:1.05—2.76)以及总吸烟量≥15万支{OR=1.84,95%CI:1.03—3.29)时,可引起精子密度显著下降。结论吸烟对精液质量有不良影响.大量或长期吸烟者对精液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中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吸烟行为的关联,以及社会人口学特征对这种关联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使用CHARLS2011年与2015年的调查数据,选取基线不吸烟的7 722例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0项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 - D10)评估抑郁症状,运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症状对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 随访4年后,有7.17%(554例)的中老年人出现吸烟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抑郁症状的中老年人出现吸烟行为的风险是无抑郁症状者的1.35倍(OR = 1.35,95%CI:1.09~1.68)。分层分析发现,与无抑郁症状者相比,有抑郁症状的女性(OR = 1.67,95%CI:1.11~2.52)、45~59岁(OR = 1.52,95%CI:1.11~2.09)、居住地在农村者(OR = 1.55, 95%CI:1.17~2.06)吸烟行为风险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与吸烟行为显著相关,且在女性、45~59岁和居住在农村的人中更为显著。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中老年人临床抑郁与吸烟行为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及其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 (stroke)作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的残疾 ,常常还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在工业化国家 ,脑卒中居于成人伤残的首位 〔1〕。在我国 ,其发病率为 0 .3%~ 1.0 % ,致残率为70 %~ 80 %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近年来尽管随着治疗技术的提高 ,死亡率已大为减少 ,但是病人中 86 %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QOL ) ,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3〕。传统的测量脑卒中结局的指标主要是如死亡率、复发率以及残疾水平等负性健康指标 ,这些指标均不能全面…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研制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制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中的高血压量表(QLICD-HY),并对其进行测评.方法 采用程序化决策方式,结合我国语言和文化背景进行量表开发和研制,并通过157例高血压患者的测定对量表进行效度、信度、反应度等考核评价.采用统计描述、相关分析、因子分析、配对t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HY),包括慢性病共性模块30个条目和高血压特异模块17个条目.量表各领域及亚领域(facet)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值基本在0.6以上、重测相关系数(r值)大多在0.8以上;各条目与所属亚领域及其领域的相关均大于与其他亚领域及领域的相关,相关系数(r值)在0.7以上者占56.52%;量表能够反映出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的变化.结论 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HY)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反应度和临床可行性,可以作为我国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算子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为临床实践中子宫颈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子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76名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采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评价子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结果:子宫颈癌CIN2及以下患者量表指数(Index)评分为(0.916 5±0.013 3)分、视觉模拟尺度(VAS)评分为(86.23±11.13)分,接近正常女性人群评分。但随着子宫颈癌病理和临床分期的提高,Index评分逐渐降低,分别由0.916 5分降至0.872 3分和由0.913 8分降至0.868 9分;VAS评分亦逐渐降低,分别由83.09分降至64.97分和86.23分降至65.37分。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亦有差异。Index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子宫颈癌根治术+化疗、单纯化疗、子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全切术、子宫颈锥切术。VAS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子宫颈癌根治术+化疗、子宫颈癌根治术、单纯化疗、子宫全切术、子宫颈锥切术。除子宫颈癌根治术与单纯化疗略有交叉外,其他治疗方案得分顺序相同。结论:随着子宫颈癌患者病情的加重,生命质量不断降低,提示子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的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不同,提示患者生命质量也应作为临床实践中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烟对24~36岁男子精液各项参数的影响,以促进男性生殖保健和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方法:按照《WHO人类精液及精子一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标准,应用(2ASAS-QH-Ⅲ系统(精子、微生物动静态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对青岛市吸烟与不吸烟24~36岁男子共1000名精液进行分析。结果:吸烟主要对体积、a级、a b级活动精子百分率精子密度、总精子计数、精子存活率、正常精子形态率、白细胞计数有明显影响,但对精液液化时间、粘稠度、凝集反应,pH值、生精细胞计数方面无明显影响。结论:吸烟对24~36岁男子精液质量有明显损害,应当戒除吸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2001-2010年我国公开发表的伤害预防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文献的质量。方法文献来源于四个主要的中文数据库和两个英文数据库。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NOS)工具分别对纳入的伤害预防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2001-2010年我国伤害预防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文献分别有84篇和13篇。病例对照研究中,职业人员和儿童青少年分别占45.2%和36.9%,伤害类型中,多种伤害占71.4%。队列研究中,儿童青少年占46.2%,伤害类型中,多种伤害占92.3%。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得分均在5分及以上,平均(6.1±0.7)分;但研究在"暴露因素的确定"、"无应答率"以及"病例的确定是否恰当"条目上得分较低。队列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得分以6分和7分为主,平均(6.3±0.9)分;但研究在"结局指标的评价"条目上得分较低。结论我国的伤害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数量较少,研究人群以儿童青少年和职业人员为主,伤害类型以多种伤害为主,质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拒烟自我效能在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影响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642例男性自发性戒烟成功者为病例组,700例男性自发性戒烟失败者为对照组。吸烟危害认知水平由12个评分项目的总分评估,拒烟自我效能由拒烟自我效能问卷评估。总效应被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通过基于KHB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效应。结果 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包括年龄、开始吸烟年龄、职业、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后,拒烟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仅占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影响总效应的6.03%,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影响的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93.97%;在3种拒烟自我效能情境(包括积极、消极、习惯情境)下的中介效应占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6.80%、3.08%和2.32%。结论 拒烟自我效能在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提高吸烟者的危害认知水平可直接促使其戒烟成功,并可通过增大拒烟自我效能促使其成功戒烟。  相似文献   

13.
14.
职业接触粉尘及吸烟对死亡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接尘和吸烟对死亡的影响。方法 以1989-1992年广州实施并建立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为基础资料,选年龄≥30岁的接尘工人和无任何粉尘及其他有害物质接触的职工(对照组)61648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 (1)队列失访28例,死亡1186例,以恶性肿瘤死亡为主;(2)本队列男性多于女性,年龄35-44岁,主要为工人,中学文化,已婚,率42.2%,饮酒率32.8%;(3)调整相应混杂因素后,全死因、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疾病死亡接尘者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24、1.34和1.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吸烟者RR分别为1.16、1.37和1.63,与不吸烟者比,前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既接尘又吸烟者上述相应死因死亡1RR分别为1.48、1.85和3.12,明显高于单纯接尘或单纯吸烟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4)接尘对死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职业接触矽尘和木尘。结论 接尘与吸烟均可致死亡危险性增加,并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区中老年男性吸烟状况与肥胖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上海市区中老年男性吸烟状况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2-2006年开展的上海市男性健康队列基线调查资料,分析61 491名40~74岁研究对象的吸烟情况与身体测量数据、体重变化等的关联.吸烟状况和体重变化数据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收集,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由调查员面访时对被访者进行测量而得.多元回归模型用于估计吸烟与肥胖间的关联强度,并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结果 调整年龄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吸烟组的体质指数(BMI)(23.4±3.1)和成人期体重增加值[(11.6±9.7)kg]均低于从未吸烟者组的BMI(24.0±2.9)和成人期体重增加值[(12.7±8.9)kg],两组平均BMI相差0.60(95%CI:-O.67~-0.54),体重增加相差1.46 kg(95%CI:-1.65~-1.27).吸烟组腰围臀围比(WHO)高于不吸烟组,平均差值达0.006 08(95%CI:0.005 08~0.007 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始吸烟年龄越早,日吸烟支数越多,吸烟年数越长,总吸烟包年数越高,两组WHR的差值越大(趋势检验,P<0.05).戒烟者的BMI、WHR和体重增加z值在戒烟的头几年均高于从未吸烟者,但随后可恢复至未吸烟者的水平.结论 吸烟与体重呈负相关,但可能加重中心性肥胖.戒烟虽伴暂时的体重上升,但随戒烟时间的延长,该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16.
某社区居民吸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了解某社区居民的吸烟率 ,吸烟者的原因、戒烟打算及接受劝烟服务情况。  [方法 ] 于 2 0 0 3年 7月对社区 13~ 74岁居民进行整群随机抽样 ,面对面问卷调查 ,共调查了 13 96人。  [结果 ] 该社区 13~ 74岁居民的吸烟率为 2 5 .5 %。其中男性为 60 .8% ,女性为 0 %。 2 0岁及以下未发现吸烟者。吸烟者主要吸烟原因是好奇、社交需要、解乏、时髦。有 76.1%的吸烟者未考虑在未来 6个月内戒烟 ,只有 17.7%的吸烟者考虑在未来 6个月内戒烟。过去 6个月中 ,只有 5 .3 %的吸烟者接受过医务人员的劝烟服务。  [结论 ] 吸烟是本社区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戒烟干预的主要对象是 2 0岁以上的男性 ,采取临床场所戒烟与社区控烟相结合的综合策略 ,以提高吸烟者戒烟意愿、动机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We conducted this study to estimate the association and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 of smoking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based on a general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Japan. A total of 8,129 subjects (3,996 males and 4,133 females) aged 40 or over were analyzed.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from 1986 to 2003. Smoking habit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of never smoker, former smoker, and current smoker.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hazard ratios (H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95% CI). We also estimated the PAR of smoking, and calculated the 95% CI of PAR based on the bootstrap procedure. A total of 112,151 person-years were counted for 8,129 subjects over an average of 13.7 years of follow-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moking increased the risk of dying from all cancers, cardiovascular,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both sexes. For all causes of death, smokers had a HR of 1.30 (95% CI: 1.09, 1.54), PAR of 13.1% (95% CI: 7.6, 22.3) in males, and HR of 1.81 (95% CI: 1.43, 2.29), and PAR of 6.1% (95% CI: 3.1, 9.3) in females compared to never smokers. These results confirm an increased risk of mortality from all causes, as well as from all cancer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espiratory disease in relation to smoking habit. Smoking is responsible for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deaths due to all causes as well as cause-specific deaths. Population-based antismoking program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reduce such avoidable death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伐尼克兰辅助戒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该院戒烟门诊就诊的吸烟者,将使用伐尼克兰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68例做对照分析,观察开始治疗后6个月时持续戒烟率。结果 56例治疗组中1例因出现严重恶心、呕吐,1例出现胸闷、心率增快停止治疗,54例接受伐尼克兰治疗2~3个月,6个月随访结束时,29.6%的吸烟者已经持续戒烟;68例对照组6个月随访结束时,吸烟者持续戒烟率为10.3%。治疗组戒烟率为对照组的2.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P〈0.01)。结论伐尼克兰能显著提高戒烟率,且安全性、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吸烟及戒烟与相关死亡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前瞻性探讨男性老年人吸烟及戒烟与烟草有关疾病死亡的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987年西安市22个军队干休所的全部男性离体干部,共计1268人,基线调查时,388人为不吸烟者,419人为吸烟者,461人为戒烟者。终点指标为全死因和与烟草有关疾病死亡。结果:截止1999年,共观察14163人年,平均随访11年。共死亡299人,943人存活,26人失访。在调整了年龄,血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饮酒,体育锻炼和既往病史等因素后,多元Cox生存分析模型显示:既往吸烟与该人群相关死亡的对危险度(95%CI)分别为总死亡1.34(1.02-1.76)、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23(0.95-10.91),肺癌、2.31(0.95-5.61)、冠心病1.60(0.81-3.19)。其死亡危险性随既吸烟量的增多和吸烟年限的延长而升高,存在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与继续吸烟者相比,戒烟总死亡和冠心病死亡和危险性分别下降56%和93%,但COPD的死亡危险却升高了174%。结论:(1)吸烟是中国男性老年人的主要死因之一,而戒烟降低总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2)戒烟者COPD死亡危险高于继续吸烟者的原因可能与“无病吸烟者作用”和“因病戒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