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取主动筛查,早期发现多重耐药菌(MDRO)的定植患者,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对入住综合ICU的374例患者进行主动监测,其中1—6月的178例患者为对照组;7—12月的196例患者为实验组,进行接触隔离及去定植等组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阳性检出率及感染率。结果对照组与实验者患者在年龄、疾病评分、三管使用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监测的374例住院患者中,实施干预前后,对照组、实验组入ICU患者MDRO检出率分别为24.72%、23.4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ICU的患者MDRO检出率为分别为23.03%、1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感染人次率及感染例次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合理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DL-96朱海迪尔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分离到多药耐药菌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726株,多重耐药菌643株,占37.52%;643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17.41%,革兰阴性杆菌占82.58%;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干二和呼吸内科,分别为16.79%、15.52%和11.19%;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泌尿道。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对老年及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特别要关注泛耐药的产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刘智慧 《吉林医学》2011,(31):6748-6749
<正>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感染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医院感染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各临床科室负责有关多重耐药菌各项控制措施的落实。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  相似文献   

4.
48例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亚利  陈红  周宇 《重庆医学》2011,40(36):3683-368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原因及干预措施,以加强感染的控制。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该院老年病科收治的48例MDRO感染患者分设为两组,设2009年为对照组,采取回顾性调查;2010年为观察组,采取前瞻性监测的方法。结果观察组MDRO医院感染率(6.23%)较对照组(3.15%)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DRO监测中,前瞻性监测优于回顾性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采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MDRO感染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drug resistantbacteriaMDRO)是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病原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抗菌药物种类的增多及其广泛运用成为多重耐药菌泛滥的重要因素。多重耐药菌可引起散发、交叉感染,甚至暴发流行,婴幼儿、免疫缺陷患者和老年人受到极大威胁。医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为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和患者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调查ICU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情况,为MDRO医院感染管理的消毒隔离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海南省农垦总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ICU全部患者中有MDRO感染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ICU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的所有细菌326株,其中MDRO病例为136株,社区获得的MDRO感染数为67株(49.26%),医院获得的MDRO感染数为69株(50.74%),其中以ESBL大肠埃希菌例数最多,41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5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0例。MDRO感染部位中,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是泌尿系统,再次是血液系统及血管相关性感染;产ESBLs较不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舒巴坦、氧哌嗪/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的耐药率均高,且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要预防与控制MDRO在ICU的传播,必须对MDRO进行目标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孙元设  党娜 《广州医药》2023,(12):96-100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并进行病原学特点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的MDROs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16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0例,分离到病原体26株,其中8例样本为MDROs(研究组,其他归为对照组),来源于8例患者,占比5.00%,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株,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E.coli)2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KP)1株、全耐药KP1株、耐碳青霉烯PA1株。研究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置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指标均为导致MDROs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依然比较高,病原菌多为耐甲氧西林MRSA、耐碳青霉烯E.coli...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和管理对医院感染爆发的影响。方法: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严格管理,落实医院感染的督查、质量控制工作,及时收集、分析评估资料。结果:通过方案的实施,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明显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及时发现并控制了2次医院感染暴发和聚集性感染事件。结论:正确实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与管理,对防范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相关预防控制策略,以期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方法:选取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MDRB)的146例纳入研究范围,对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101例,泌尿系统感染2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3例,血液感染7例。在146例MDRB之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泌尿道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血液感染紧跟其后。结论:为了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需要加强对其进行检测,及时进行消毒和隔离,认真完成各项规范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而可有效地对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0.
住院患者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继辉 《海南医学》2012,23(9):105-107
目的调查研究住院患者双重及多种耐药菌感染的状况及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8~10月间入住我院的389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9患者中共有47例患者诊断为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其中31例患者为社区获得性感染,16例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65.96%、34.0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数占住院患者总感染人数的12.08%,其中以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儿科、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室等科室中感染率较高,共25例,占全部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53.19%。结论医院获得性感染是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途径,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并降低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期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耐药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减少多重耐药菌败血症提供参考。方法对阳新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住入院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患儿的耐药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菌株42株。所有多重耐药菌株均对哌拉西林和氨苄青霉素耐药,耐药率为100.0%;对氨曲南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85.0%;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儿童期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早产(P=0.014,OR=2.641)、低出生体质量(P=0.009,OR=2.152)、双胎(P=0.013,OR=1.213)、有创操作(P=0.012,OR=1.878)、围生期窒息史(P=0.010,OR=1.651)和中性粒细胞减少(P=0.023,OR=1.636)。结论儿童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多重耐药现象不容乐观,临床工作中应避免有创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控制其感染提供科学的指导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者,将其按年龄、性别匹配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析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多重耐药菌株列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7例(34.18%)、鲍曼不动杆菌16例(20.25%)、铜绿假单胞菌8例(10.13%)。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及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鲍曼不动杆菌表现为泛耐药,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菌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6.74,95%CI:1.57~20.82)、联合应用抗生素(OR=2.98,95%CI:1.14~7.79)、机械通气(OR=3.60,95%CI:1.29~9.99)以及住院天数(OR=4.34,95%CI:1.01~9.98)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联。结论:糖尿病、抗生素联合用药、机械通气、住院天数可能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效的社区相关性多重耐药菌在院内传播防控措施。方法根据临床常规送检微生物培养结果,对发现的社区相关性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如下院内传播防控措施,①加强监测:由专人负责,每天针对临床常规微生物培养结果进行目标性监控;②临床干预:以“多重耐药临床通知单”内容进行临床干预,同时展开以相关患者为中心的培训;③全程监控: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监测到目标菌后,每天观察患者病情,3d后现场督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该防控措施持续到连续2个送检标本阴性或出院。结果在本防控措施实践17个月期间社区相关性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病例为零。结论本研究的社区相关性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防控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河南省耐多药(MDR)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的突变特征。方法:收集150株MDR结核分枝杆菌,应用PCR扩增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编码区全长并测序,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DNA序列为参比序列,分析菌株的突变特征。结果:MDR菌株rpoB基因编码区存在突变者占97.2%(140/144),突变在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内者占96.5%(139/144),RRDR内和RRDR外同时存在突变者占99.3%(139/140);突变热点依次为rpoB531、rpoB526和rpoB516。发现未被记录的15个突变位点和4个突变类型,其中rpoB1284位点突变可能是多态性位点,与利福平耐药无关。结论:检测河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RRDR内位点的突变可预测MDR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传染病专科医院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并通过对多药耐药菌(MDROs)的控制措施的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有效控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院微生物实验室所有类型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及MDROs,及对每例MDROs控制措施情况的资料,分析病原菌的构成分布及耐药性,对比2年对MDROs控制措施的改进状况。结果:医院检测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属、酵母菌属为主,且耐药情况严重。2年耐药菌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x2=0.131,P>0.05),对MDROs控制措施的改进状况明显(x2=5.815,P<0.05)。结论:医院检出病原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对MDROs的控制措施明显改善,但短时间内(2年)比较,全院耐药菌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变化,尚需持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管,及进一步做好MDROs的各项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神经胶质瘤多药耐药细胞株C6/adr及其原始细胞株C6种植在S-D大鼠脑内的动物模型,对照研究其生物学性质.方法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瘤多药耐药细胞株C6/adr及其原始细胞株C6,在磁共振连续动态监测下,进行大鼠脑内接种,于接种当天、第3天以及接种后每周进行磁共振随访检查,并对同期大鼠进行组织活检,观察接种后肿瘤大小变化、荷瘤大鼠的生存期.结果体外培养的神经胶质瘤多药耐药细胞株接种大鼠4周以后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磁共振阳性结果远早于症状的出现,能更准确地动态显示肿瘤在脑内的生长情况,接种后同期病理结果证实了磁共振影像学表现.C6和C6/adr细胞大鼠动物模型的生长特性相似,两者接种后同期的肿瘤大小、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磁共振对大鼠动物模型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同期的病理切片,能够全面了解活体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可确立大鼠脑内肿瘤生长的早、中、晚分期,为体内实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和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治耐多药肺结核病(MDR-TB)的治疗,为改善其治疗效果与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427例复治MDR-TB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Ⅰ组为常规治疗组,Ⅱ组为耐多药治疗组,Ⅲ组为外科治疗组,对3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治疗组和耐多药治疗组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由39.2%、42.5%和43.8%提高到72.5%、84.3%和80.4%。结论制定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或借助外科手术治疗对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病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人绒毛膜癌鬼臼乙叉甙(VP16)耐药细胞株,检测其生物学特性及耐药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多药耐药性产生与凋亡基因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体外采用VP16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JAR/VP16耐药细胞株,终浓度药物维持培养4个月,MTT法测定多药耐药谱及耐药稳定性;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并结合HE染色探讨耐药细胞在光镜下的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基因芯片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①历经14个月、70多代耐药诱导培养,成功构建人绒毛膜癌JAR细胞耐VP16的耐药细胞株,命名为“JAR/VP16耐药细胞株”,与JAR细胞相比有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其对VP16的耐药性能稳定,耐药指数(RI)为73.67;并且对紫杉醇(TAX)、甲氨蝶呤(MTX)和更生霉素(KSM)具有显著的交叉耐药性,耐药指数分别为26.18、18.67和14.73;对5-氟尿嘧啶(5-FU)和长春新碱(VCR)的耐受性有所增加(RI:2.88;3.45);对阿霉素(ADM)则无明显的交叉耐药(RI:1.39).②基因芯片结果表明,JAR/VP16细胞MRP1、MRP2、MRP6、BCRP、LRP和Rb等耐药基因表达明显高于亲本细胞,并且Bcl-2、Bcl-x、MyD88、TRAF-4、TRAF-6、Trip等凋亡抑制基因表达上调,Bax、BimL、Blk、Caspase-7、-8、-13、-14以及Fas和FasL等凋亡促进基因表达下调.结论:①JAR/VP16细胞呈现多药耐药性且耐药性能稳定,为研究耐药机制及筛选药物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②JAR/VP16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其产生多药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主动监测培养与模拟训练防控干预对高风险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感染防控效果,为降低MDRO医院感染和制定科学有效的MDRO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HTH〗方法〖HTSS〗〖KG*2〗选择2017年2-12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患者222例为试验组,在模拟防控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多重耐药目标菌主动监测培养;另选择2016年2-12月未实施强制干预措施的患者21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MDRO构成比、MDRO感染率、MDRO定植率及接触隔离依从性。 〖HTH〗结果〖HTSS〗〖KG*2〗2组医院感染率、MDRO医院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务人员实施的MDRO隔离措施中,隔离医嘱、床旁隔离、穿隔离衣、贴隔离标识、床旁放置快速手消与科室间告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主动筛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定植率分别为10.10%、5.72%和16.83%。2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均>90%,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均<30%。 〖HTH〗结论〖HTSS〗〖KG*2〗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情况较严重,定植者较易获得医院内感染,实施主动监测培养与模拟防控训练干预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20.
李慧  刘协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116-117,120
目的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现状,为预防控制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室药敏报告中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前瞻性调查,以判定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32例次,其中MDROs感染176例次,占比为33.1%。属于医院感染168例次,其中MDROs医院感染为77例次,占比为45.8%,MDROs医院感染科室以神经外科监护室最高,为62.5%,其次为肿瘤内科、放疗科。在医院感染部位中,以呼吸系统MDROs感染率最高,为57.3%。结论在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工作中,要重点关注神经外科的监护室、肿瘤内科、放疗科及呼吸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