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婧悦  何敬东 《医学综述》2014,(23):4267-4268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是由多因素参与的多阶段病理过程。近年来,随着对胃癌研究的不断深入,表观遗传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表观遗传学改变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变体、基因组印记的缺失等,其中胃癌相关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最为重要,其改变能使抑癌基因失活、原癌基因激活,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存在广泛的基因组低甲基化,本研究检查了DNA甲基化转移酶3B (DNA methyltransferase 3B,DMNT3B)是否在这种肿瘤中的表达和突变情况,以期寻找肿瘤基因组低甲基化发生的原因。方法用RNA抽提试剂盒从 25例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提取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 DNMT3B 的cDNA,然后测序,所得序列经DNASTAR软件与NCBI发表的正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从2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样本中的成功扩增了全长 DNMT3B c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 DNMT3B 基因在该肿瘤样本中差异性存在多种剪接变异体,以 DNMT3B-V1、DNMT3B-V3、DNMT3B-V7 为主。没有发现改变氨基酸序列的点突变。结论 DNMT3B 基因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没有点突变,但存在多种剪接变异体(以 DNMT3B-V3、DNMT3B-V7 为主),其是否为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广泛基因组低甲基化的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颈部肿瘤中Dnmt-1(DNA甲基化转移酶-1)表达和P16/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MS—PCR.(Methylation Specific—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Dnmt-1蛋白和P16/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117例子宫颈部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意义。结果 Dnmt-1在浸润性鳞状上皮癌和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P16/MGMT基因启动区在慢性宫颈炎中全部表现为非甲基化,而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浸润性鳞状上皮癌和腺癌中则表现为很高的异常甲基化水平。在子宫颈腺癌中,P16/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Dnmt-1表达阳性组明显高于Dnmt-1表达阴性组。结论 Dnmt-1蛋白表达和P16/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宫颈癌进展过程中的早期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Dnmt-1蛋白表达和P16/MGMT甲基化检测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有着重要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有丝分裂相关基因ASPM(abnormal spindle microtubule assembly)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讨ASPM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Oncomine数据库检测ASPM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GSE3494数据集和Kaplan-Meier在线分析ASPM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关系,并结合TCGA数据库分析ASPM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利用GSE3494数据集进行基因富集分析 (GSEA)预测ASPM相关通路。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ASPM相关的蛋白并通过TIMER数据库验证。利用RT-qPCR验证在13对乳腺癌组织与配对的癌旁组织中ASPM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ASPM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高表达组具有较短的总生存期 (HR=1.71, P=0.000)。GSE3494和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ASPM表达与ER、PR水平显著相关(P=0.000),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ASPM表达还跟年龄 (P=0.002)以及TNM分期中的T分期 (P=0.000)和N分期 (P=0.030)显著相关。ASPM高表达样本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氧化磷酸化、DNA修复、错配修复、剪接体和蛋白酶体等基因集 (P<0.01),结合String以及TIMER的结果,ASPM可能与BUB1、CCNA2、TTK、CDC20、CDK1相互结合作用,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RT-qPCR结果显示,ASPM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结论 ASPM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高度表达,并与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胃癌患者的高死亡率主要因为缺乏胃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胃癌特异性的基因组DNA序列的改变上,如基因易位、反转、缺失、突变等[1],但在相当一部分胃癌患者的癌细胞中,抑癌基因沉默并非基因水平改变所致,而是由于基因启动子区发生了甲基化.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肿瘤发生发展中,DNA甲基化起着重要作用.胃癌的DNA甲基化研究对于胃癌的发病机制、细胞免疫和防御、细胞分化和预防治疗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S-P法检测116例胃癌和53例胃癌前病变的GST-π表达和限制性内切酶及PPCR,Southern印迹方法检测了14例胃癌及其相应正常胃粘膜GST-πDNA5′端调控区CCGG特定位点的甲基化水平,GST-π阳性率,正常胃粘膜10%(4/39),胃癌77%(89/116),肠上皮化生76%(19/25),不典型增生89%(25/28),GST-π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较正常胃粘膜增高(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l)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NMT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级化学方法检测DNM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织和胃癌组织中均表达DNMT1 mRNA,胃癌组织中的相对含量为0.76±0.11,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0.45±0.14(P<0.05)。高、中分化胃癌组织中的DNMT1 mRNA相对含量为0.58±0.14,显著低于低、未分化胃癌组织的0.94±0.16(P<0.05)。不同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分期、不同肿瘤大小的胃癌组织间DNMT1 mRNA相对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胃癌组织的DNMT1蛋白的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x~2= 7.760,P<0.01)。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癌组织DNMT1蛋白表达程度显著高于分化程度高的癌组织(x~2=4.500,P<0.05)。不同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分期、不同肿瘤大小的胃癌组织间DNMT1蛋白表达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9、1.270、1.830、0.30,P值均>0.05)。结论DNMT1的高表达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是胃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Runx3表达及其甲基化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Runx3 mRNA的表达,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Runx3甲基化状况。结果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 mRNA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569±0.131、0.609±0.141、0.871±0.237,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Runx3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71.4%、62.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癌旁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Runx3甲基化。胃癌组织中Runx3甲基化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与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Runx3甲基化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频繁事件,通过对其检测,可能会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胃癌细胞DNA甲基化与组织病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甲基化酶温育法检测21例胃癌手术标本中各部位粘膜细胞总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发现癌区明显低于癌旁和正常粘膜组织区,而后两者无显著差异。DNA甲基化水平下降之幅度与肿瘤细胞侵及深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大体形态、胃周淋巴结受侵情况及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在胃癌患者胃液脱落细胞中检测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可行性,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SP(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对117例胃癌及165例非胃癌患者胃液脱落细胞P16、DAPK(死亡相关蛋白激酶)、E-cadherin(上皮细胞钙黏蛋白)、hMLH1(错配修复基因)四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并与组织、血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标本四种基因异常甲基化的频率,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16、E-cadherin、DAPK发生甲基化的频率,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胃液脱落细胞各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H.pylori感染无关。结论:通过胃液脱落细胞检测肿瘤相关基因DNA甲基化有望作为检测胃癌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ERCC1与AKT1的表达及不同病理分期术后胃癌中ERCC1、AKT1表达与PFS的关系。方法    用RT-PCR方法检测51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ERCC1与AKT1的表达,观察预后,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ERCC1、AK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1%,ERCC1、AKT1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高于癌组织,ERCC1、AKT1在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表达有统计学差异。ERCC1、AKT1阳性者Ⅰ期预后好于阴性者,在Ⅱ-Ⅳ期表达阳性者预后差。结论    AKT1、ERCC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组织,ERCC1、AKT1在Ⅰ期胃癌术后表达阳性者预后好,而Ⅱ-Ⅳ期相反。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CD44v6, a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and Livin, has anti-apoptotic effect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D44v6 and Livin in gastric cancer tissues and control tissues. Methods Streptavidin-peroxidase (SP) linke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expression of CD44v6 and Livin in gastric cancer tissue and normal gastric tissues adjacent to the cancer tissues from the 59 patients with histo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gastric cancer, and in gastric tissue specimens of 15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s and 15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The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of the relevant factors,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test was applied for relationship am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the proteins. Results The expresion of CD44v6 was positive in 64.41% of th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5.08%, 0%% and 13.33% in the specimens of normal tissues adjacent to the cancer tissues, in gastric tissue specimen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s and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The expression of Livin was positive in 52.54% of specimens of the gastric cancer tissues, 6.78%, 0% and 6.67% in the normal gastric tissue adjacent to cancer tissue, specimen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s and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The expression of CD44v6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pth of invasion,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lymphnode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P<0.05).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Livin protein also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and metastasis to lymphnodes (P<0.05), but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depth of invasion and pathological types (P>0.05). The expression of CD44v6 and Livin in the gastric cancer tissu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rs=0.286, P=0.028). Conclusions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D44v6 and Livin in the gastric cancer tissue may be closely related with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gastric cancer. After vigorous basic and clinical studies, these two proteins may become new biological markers of gastric cancer, and may become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of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筛选与胃癌预后存在关联性的微小RNAs(miRNAs)生物标志物,构建风险评分模型用于患者预后评估。 方法 基于人类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miRNAs表达谱数据及样本相关临床信息,通过“DESeq2”软件包对miRNAs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筛选与预后存在关联性的miRNAs,并将预后miRNAs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用于预后风险评分模型的构建。通过“timeROC”软件包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在线数据库对miRNAs可能结合的信使RNAs(mRNAs)进行预测,并通过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预测其功能。 结果 以log2 | Fold Change |>1,P<0.05为标准,筛选得到248个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筛选到6个与患者总体生存率有关联性的差异表达的miRNAs,随后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成功构建胃癌miRNAs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风险评分=0.048 35×miR-181b-1 +0.112 06×miR-548d-1+0.068 00×miR-675+0.075 87×miR-708+1.175 21×miR-4640+0.089 89×miR-4709。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风险评分高的患者预后较差(P<0.001);模型5年总体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胃癌患者预后风险。GO和KEGG功能分析结果显示,模型miRNAs分子参与多个肿瘤相关代谢通路。 结论 成功构建了miRNAs预后风险评分模型,且该模型对胃癌患者生存状态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4.
罗秉庆  郑绍光  唐青梅  龚广  陈琼 《广西医学》2007,29(11):1684-1686
目的 探讨胃癌与细胞核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图象分析仪检测25例正常胃黏膜及55例胃癌DNA含量.结果 胃癌细胞核异倍体占69.1%(38/55),二倍体占30.9%(17/55);正常胃黏膜异倍体占0%(0/25),二倍体占100%(25/25).DNA倍体与胃癌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1),与胃癌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密切相关(P<0.01).结论 采用图象分析仪检测细胞核DNA含量是胃癌诊断及预后的一种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虞炜  蔡善保 《安徽医学》2020,41(2):138-142
目的 探讨人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1(PRDX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21例胃癌与相应癌旁组织中PRD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5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RDX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RDX1在胃癌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PRDX1蛋白水平在胃癌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间PRDX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RDX1蛋白的过表达与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时间较短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RDX1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结论 胃癌组织中PRDX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RDX1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做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型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李革  李林虎  宋永光 《吉林医学》2009,30(3):197-198
目的: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和血管内皮抑素(E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判断预后与治疗的选择有着积极意义,我们对TP和DS在胃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以评估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5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TP和ES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癌组织TP平均浓度为(144.51±13.52)ng/mg,ES平均浓度为(42.36±11.36)ng/mg。癌旁正常组织TP平均浓度为(15.84±3.14)ng/mg,KS平均浓度为(38.25±8.65)ng/mg。癌组织中TP浓度比正常组织高近10倍(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TP的表达远高于癌旁正常组织,ES的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元显著差异,癌组织中TP与ES的比值远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人体胃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分析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患者术后生存曲线,评价B7-H1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5例胃癌组织中癌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以及部分肿瘤组织浸润的淋巴管及淋巴细胞中均有检测到B7-H1的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6.9%。有淋巴结转移或脉管内有癌栓的患者B7-H1阳性率较高(均P<0.05)。B7-H1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25.0%)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56.1%)(P<0.05)。结论B7-H1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B7-H1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和COX-2在胃镜活检的正常胃黏膜(n=17)、浅表性胃炎(n=19)、萎缩性胃炎/肠化生(n=22)、胃黏膜不典型性增生(n=23)和胃癌患者1期(n=1...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UNC5B-AS1在胃癌中差异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胃癌细胞活力和迁徙的影响。从TCGA和GEO数据库中筛选出所有差异表达的mRNAs和lncRNAs,通过qRT-PCR检测mRNA水平UNC5B-AS1在胃癌中的差异表达;CCK-8实验检测UNC5B-AS1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UNC5B-AS1对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癌旁组织,UNC5B-AS1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但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无显著影响,高表达UNC5B-AS1的胃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较差,且相对于Ⅰ期胃癌患者,Ⅱ-Ⅳ期的胃癌患者高表达UNC5B-AS1,异常表达的UNC5B-AS1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然而敲降UNC5B-AS1,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增加;过表达UNC5B-AS1,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抑制。结果推测UNC5B-AS1可作为评价胃癌复发和转移的相关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