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张旭冉  张亚芬  高润芳 《实用医技杂志》2023,(9):609-613+685-686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12年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5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资料。325例患者分为纯合型微乳头状癌及微乳头状癌伴浸润性导管癌(IDC) 2组进行比较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T分期为3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分期为2~3、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为无病生存(DFS)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Ki-67为DFS预后相关因素(P<0.05)。总生存(OS)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块大小、淋巴结及ER阳性影响总生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淋巴结转移(N分期)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分期(N2以上)及高表达Ki-67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及淋巴结转移分期影响患者OS。  相似文献   

2.
陈勇  许正  丁锦华 《浙江医学》2024,46(4):360-368
目的分析典型乳腺髓样癌(TMBC)与不典型乳腺髓样癌(AMCB)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构建乳腺髓样癌(MBC)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及结局项目(SEER)数据库中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学诊断为TMBC(2017例)和AMCB(157例)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的总生存期(OS)和乳腺癌特异生存期(BCSS),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MBC患者OS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危险因素的OS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两组患者OS和BC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cm的亚组中AMCB患者OS较差。Cox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婚姻状况、原发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淋巴结状态、孕激素受体、放化疗、肿瘤大小是MBC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婚姻状况、AJCC分期、淋巴结状态、化疗、肿瘤大小是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MBC1、3、5年OS的预后模型。ROC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均显示该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TMBC与AMCB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似,构建MBC预后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MBC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胰岛素水平对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28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经排除后,216例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设为乳腺癌组,按1∶2比例匹配年龄、血脂、体质指数的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血糖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乳腺癌组血清胰岛素的截断值,按最佳节点值分为高低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有196例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采用Cox回归模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空腹血糖、胰岛素、HOMA-IRI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确定血清胰岛素为10.3 m U/L作为乳腺癌患者疾病进展的最佳截断点;Kaplan-Meier分析10.3 m U/L及<10.3 m U/L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胰岛素≥10.3 m U/L组预后差;Cox单因素分析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有肿瘤分级(HR=1.43,95%CI 1.05~1.95)、肿瘤分期(HR=1.52,95%CI 1.16~1.98)、空腹胰岛素(HR=1.79,95%CI 1.07~2.98)(P<0.05);Cox多因素分析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的有肿瘤分级(HR=1.38,95%CI 1.03~1.85)、肿瘤分期(HR=1.83,95%CI 1.12~2.98)、空腹胰岛素(HR=2.02,95%CI 1.90~3.78)(P<0.05)。结论术前血清胰岛素水平对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的预测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诊断时的婚姻状态与乳腺癌特异生存(breast cancer specific survival,BCSS)的关系。方法:提取美国癌症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4年病理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诊断时婚姻状态(已婚、未婚、离婚、分居和丧偶)与BCSS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婚姻状态对乳腺癌及不同亚型患者BCSS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42 007例患者,中位随访28个月(IQR:2~59个月),乳腺癌特异死亡6 685例。不同婚姻状态患者间的年龄、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2,HER2)、分子分型及手术、化疗、放疗分布不均衡(P<0.001)。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相比已婚患者,未婚(HR=1.26,95%CI=1.18~1.35,P<0.001)、离婚(HR=1.11,95%CI=1.07~1.16,P<0.001)、分居(HR=1.18,95%CI=1.16~1.20,P<0.001)和丧偶(HR=1.10,95%CI=1.03~1.18,P<0.001)是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根据分子分型进行亚组分析,分居不影响HR-/HER2+、HR+/HER2+和HR-/HER2-患者的预后(P>0.05),离婚不影响HR-/HER2-患者的预后(P>0.05)。经年龄段校正,未婚是各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离婚是60~69岁年龄段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HR=1.18,95%CI=1.10~1.27,P<0.001);分居影响49岁以下及60~69岁年龄段患者的预后(P<0.05);丧偶是≥70岁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HR=1.10,95%CI=1.07~1.13,P<0.001)。结论:诊断时婚姻状态与乳腺癌预后显著相关,未婚、离婚、分居和丧偶是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婚姻状态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不甚相同。  相似文献   

5.
吴文霞  张萌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6):3316-3322
背景 血脂异常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研究发现血脂代谢水平还可能与乳腺癌分期、病理特点、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紧密相关,但多项研究结果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基线血脂代谢水平对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3月检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电子病历系统中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02例,均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病史。收集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高血压史、体质指数(BMI)〕;空腹血标本检验血糖、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病理结果包括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组织分级。将患者按照肿瘤分期进行分组,即乳腺癌分期Ⅰ~Ⅱ期为组1,Ⅲ期为组2。记录患者DFS和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DFS和OS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血脂对乳腺癌OS及DFS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 组2 TG水平高于组1,而HDL-C水平低于组1(P<0.05)。TG和HDL-C预测肿瘤分期Ⅲ期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9 mmo/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6,95%CI(0.562,0.690)〕和1.14 mmol/L〔AUC为0.599,95%CI(0.531,0.668)〕。TG≥1.39 mmol/L和HDL-C<1.14 mmol/L患者Ⅲ期比例高于TG<1.39 mmol/L和HDL-C≥1.14 mmol/L者(P<0.05)。TG≥1.39 mmol/L患者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TG<1.39 mmol/L者(P<0.05)。HDL-C<1.14 mmol/L患者肿瘤T分期高于HDL-C≥1.14 mmol/L者(P<0.05)。HDL-C≥1.14 mmol/L患者总生存率(98.1%)高于HDL-C<1.14 mmol/L患者(90.9%)(χ2=4.669,P=0.031);HDL-C<1.14 mmol/L患者无病生存率(77.4%)低于HDL-C≥1.14 mmol/L患者(89.8%)(χ2=3.859,P=0.049)。矫正绝经状态、BMI、血压和血糖水平后,基线HDL-C<1.14 mmol/L为复发转移〔HR=2.907,95%CI(1.024,8.255),P=0.045〕和死亡〔HR=8.718,95%CI(1.148,66.198),P=0.036〕的影响因素。结论 HDL-C<1.14 mmol/L是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预后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应用Cox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N分期、术前有无肠梗阻或穿孔、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对无瘤生存时间(DFS)有显著影响(P<0.05),TNM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对总生存时间(OS)有显著影响(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分期(P<0.01,HR=2.303)、术前CEA水平(P<0.05,HR=2.630)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TNM分期(P<0.01,HR=3.035)、分化程度(P<0.05,HR=1.798)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Ⅲ期患者辅助化疗对DFS和OS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N分期和术前CEA水平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TNM分期、分化程度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早诊早治、对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应加强术后辅助化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购买乳腺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54例乳腺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D-L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22.7%,PD-L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T分期、N分期、ER受体、PR受体相关(P<0.05)。 PD-L1阳性患者T、N分期高,且以ER、PR受体阴性为主。PD-L1阳性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P=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L1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 P=0.038)。结论 PD-L1与乳腺癌分期、生存时间、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胡美雪  陈进  权毅   《四川医学》2023,44(3):248-256
目的 本研究旨在确定p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的预后危险因素,并讨论可能省略术后放疗的患者的选择,以期提供临床决策。方法 对SEER数据库中2010~2017年诊断的11351例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将7928例匹配患者分为放疗组(n=3964)和未放疗组(n=3964),采用单因素成组x2检验、t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总生存(OS)及BCSS的预后因素,并使用Kaplan-Meier进行亚组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80个月,PSM后放疗对pT1-2N1M0期乳腺癌总人群OS及BCSS均有显著获益,OS放疗组(86.6%)与未放疗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0.001);BCSS放疗组(91.3%)与未放疗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CSS=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在HER-2+(HR?),HER-2+(HR+)及三阴性(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手术切除的260例HER-2+(HR+),HER-2+(HR?)和三阴性乳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AR在三个分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显示AR在三个分型乳腺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结果 AR的表达与组织分级、组织学类型、组织是否存在坏死相关(P<0.05),与ER、PR、HER-2、p53的表达有密切联系(P<0.01)。AR在HER-2+(HR?),HER-2+(HR+)和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71%(66/77),74.03%(57/77)和29.25%(31/106),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曲线显示,AR阳性无病生存率高于AR阴性(P<0.05),AR阳性和AR阴性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的表达与HER-2+(HR?),HER-2+(HR+)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分级、组织学类型、组织坏死以及预后等临床病理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ERα36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ERα36和HER2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确诊的61例乳腺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及临床病例资料,采用qPCR检测标本中ERα36 mRNA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及FISH方法检测标本HER2表达。分析ERα36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ERα36和HER2不同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ERα36 mRNA的表达量增高(P<0.05)。根据ERα36 mRNA表达量值,将61例乳腺癌患者分为ERα36高表达组42例(表达量值≥1)和ERα36低表达组19例(表达量值<1)。ERα36高表达组中已绝经者占83.33%,高于ERα36低表达组的16.67%; ERα36高表达组淋巴结转移(N1~3)者占81.82%,高于ERα36低表达组的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生育史、家族史、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乳头大导管浸润、T分期、M分期在ERα36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前乳腺癌仍然是全球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的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后的首要致死原因。本研究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与固有免疫应答物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关系以确定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2005—2007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且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以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进行了分析。 结果 153名(76.50%)患者是无复发转移的,47名(23.50%)为复发或者转移的患者。MyD88和TLR4之间是有着显著的相关性(P<0.001)。高表达MyD88和TLR4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死亡及复发/转移事件(P<0.05)。低表达MyD88及TLR4较二者均高表达的患者表现出更长时间的DFS及OS (log-rank test,P<0.05)。低表达MyD88及TLR4的较二者任一高表达的患者表现出更长时间的DFS及OS (log-rank test,P<0.001)。在多因素分析中,MyD88的高表达是D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adjusted HR为3.322;95%CI:1.663~6.631;P=0.001),同样预示着较低的OS (adjusted HR为4.500;95%CI:1.544~13.098;P=0.005)。 结论 TLR4-MyD88信号通路的活化或者MyD88的活化将会预示着乳腺癌患者不良的预后,二者将会成为乳腺癌新的生物调节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乙醛脱氢酶3B1(ALDH3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其与胃癌病理参数和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分析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01例,治疗时间范围在2013年1月~2016年11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ALDH3B1的表达,统计学分析ALDH3B1与病理组织学参数的关系以及对胃癌术后远期生存的预测评估价值;对MGC-803胃癌细胞系采用慢病毒特异性干扰和过表达ALDH3B1,经免疫印迹法验证基因调控效果,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NC),干扰组(Si-ALDH3B1)和过表达组(LV-ALDH3B1),探究ALDH3B1作用于胃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结果 胃癌组织中ALDH3B1 和Ki67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胃癌组织中ALDH3B1表达量与外周血CEA及CA19-9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ALDH3B1高表达组患者CEA≥5 μg/L、CA19-9≥37 kU/L、T分期为3~4期及N分期为2~3期的比例显著高于ALDH3B1低表达组(P<0.05)。K-M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LDH3B1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经单因素及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得出ALDH3B1高表达(P<0.05,HR=0.231,95% CI:0.064~0.826)、CEA≥5 μg/L(P<0.01,HR=4.478,95% CI:1.530~13.110)、CA19-9≥37 kU/L(P<0.01,HR=3.877,95% CI:1.625~9.247)、T 分期为 3~4 期(P<0.01,HR=4.953,95% CI:1.768~13.880)及N分期为2~3期(P<0.05,HR=2.152,95% CI:1.152~4.022)为影响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以ALDH3B1相对表达量4.66为截点值,预判术后5年死亡的敏感性为76.47%,特异性为76%(P<0.01);细胞学实验证明ALDH3B1高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结论 ALDH3B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病理学参数相关,是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等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1-5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相关基因遗传变异与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8个基因的16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来估计SNPs的风险比和95%置信区间(CI),在多基因风险评分的累积水平评估SNPs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与DFS显著相关的SNPs是MMP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rs243867位点(HR为1.28,95%CI为1.02~1.52,P0.05)和rs243842位点(HR为1.25,95%CI为1.04~1.55,P0.05)。而与OS相关的SNPs为MMP2基因的rs243842位点(HR为1.35,95%CI=1.01~1.74,P0.05)、HMGB1基因的rs4145277位点(HR为1.31,95%CI=1.01~1.68,P0.05)、TLR2基因的rs7656411位点(HR为0.78,95%CI,0.58~0.99,P0.05)和TLR4基因的rs7045953位点(HR为0.51,95%CI=0.27~0.88,P0.05)。DFS和OS患者的多基因风险评分结果显示,其第三个三分位数风险比率分别为1.79(95%CI=1.29~2.41)和2.84(95%CI=1.84~4.51)。结论 HMGB1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476例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的病理、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探讨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2007-2010年本院乳腺癌术后病理分期为Ⅰ~Ⅲ期且行辅助治疗的患者47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0.5个月,采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差异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了解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为94.3%。单因素分析,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脉管癌栓、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情况和分子分型是影响无病生存期(DFS)的因素(P<0.05);其中年龄越小、肿瘤越大、淋巴结转移越多、脉管癌栓越多、激素受体阳性率越低、HER-2表达扩增和分子分型是HER-2过表达型及基底样型,DFS越短。多因素分析,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表达情况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P<0.05)。3年总生存率为97.6%。单因素分析,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癌栓、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表达情况是影响乳腺癌总生存期(OS)的因素(P<0.05);其中肿瘤越大、淋巴结转移越多、脉管癌栓越多、激素受体阳性率越小和HER-2表达扩增,OS越短;多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数目、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表达情况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数目、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表达情况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与预后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二线治疗中多西他赛单药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为NSCLC的二线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二线化疗的15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接受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单药组),其中Ⅲb期16例,Ⅳ期24例;治疗前体力状况(PS)评分0~1分32例,2分8例.112例接受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治疗(联合组),其中Ⅲb期29例,Ⅳ期83例;治疗前PS评分0~1分98例,2分14例.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无疾病进展时间(PFS)、1年生存率及药物毒副反应.应用Kaplan-Meire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各影响因素与预后关系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药组中位PFS(3.0个月)短于联合组(4.2个月,P=0.048),中位OS(17.0个月)、DCR(61.1%)和1年生存率(84.6%)与联合组(18.8个月、69.1%、8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药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5%和0,均明显低于联合组(56.2%,4.5%,均P=0.000).预后因素分析显示既往接受手术[危险比(HR)=0.428,95%可信区间(CI)为0.261~0.701]、治疗前PS评分(HR=1.919,95% CI为0.999~3.685)、肿瘤分期(HR=2.297,95% CI为1.427~3.696)以及二线治疗获益(HR=0.318,95% CI为0.177~0.571)是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二线治疗与多西他赛单药方案相比有助于延长一般情况较好的晚期NSCLC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但未显著增加患者的总生存期,并可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血液学及胃肠道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为mTOR抑制剂靶向治疗乳腺癌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2015年12月24日之前的文献,收集mTOR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主要结局指标包含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以风险比(HR)为效应量,各效应量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项队列研究,共1758例患者。Meta分析,mTOR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发生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是mTOR阴性表达患者的2.05倍(HR = 2.05,95% CI:1.01~4.13,P = 0.003);mTOR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mTOR阴性表达患者的2.63倍(HR = 2.63,95% CI:1.45~4.80,P = 0.736)。结论:mTOR表达阳性明显增加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淋巴结阳性率(LNR)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1例行完全性切除术的N1、N2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8例,女103例;年龄31~78岁,中位年龄59岁.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LNR的相关性,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LNR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合现有N分期对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预后危险组别的划分.结果 高LNR组与低LNR组在年龄、吸烟状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N分期、隆突下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淋巴结阳性个数、清扫个数及阳性淋巴结站数存在明显差异(P<0.05);LNR是独立预后因素,LNR的高低明显影响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P<0.001),LNR越高,死亡(HR=2.507,P<0.001)和复发转移(HR=1.872,P=0.008)的风险性越大;在同一N分期中,LNR高、低亚组间比较OS与DF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随危险组别的增高,5年总生存率(32.8%、20.7%、6.9%)及中位生存时间(MST)(57、30、16个月)、5年无病生存率(28.1%、16.3%、5.5%)及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MST)(38、19、10个月)均逐渐降低(均P<0.001).结论 LNR能更准确判断NSCLC预后、指导术后治疗,有助于完善NSCLC的TNM分期体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 (LNR) and the progn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A total of 301 patients with N1 and N2 NSCLC undergoing curative pulmonectom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re were 103 females and 198 males with a median age of 59 years (range: 31-78).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LNR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were analyzed by χ2 test. The effects of LNR on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univariate Kaplan-Meier and multivat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The risk groups were classified by LNR on the basis of N staging. Results LNR correlated with age, smoking status, pathological type, clinical stage and N stage (P<0.05). And it also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lymph nodes, resected lymph nodes and the number of positive lymph node station (P<0.001).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LNR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the lengths of OS (P<0.001) and DFS (P<0.001).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showed a high LNR was an independent poor prognostic factor for OS (HR=2.507, 95%CI 1.612-3.900, P<0.001) and DFS (HR=1.872, 95%CI 1.182-2.964, P=0.008); and at the same N stage, the low-LNR group was better in OS and DFS than the high-LNR group. After stratification into high-, medium- and low-risk groups, the high- (LNR: >18%, N-status: N2), intermediate- (LNR: >18%, N-status: N1; LNR: <18%, N-status: N2) and low-risk factors (LNR: <18%, N-status: N1) could efficiently predict the outcome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32.8% vs 20.7% vs 6.9%), median survival time (MST) (57 vs 30 vs 16 months), 5-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28.1% vs 16.3% vs 5.5%)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time (38 vs 19 vs 10 months) decreased progressively with the rising risk groups (P<0.001). Conclusion LNR may be used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prognosis, guide the treatment of NSCLC and improve its staging.  相似文献   

18.
方程  龙行华 《重庆医学》2016,(3):383-386
目的:评价PTE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所有已发表的关于乳腺癌患者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表达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并对研究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偏倚评估。结果共28篇研究文献(3172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雌激素受体(OR=3.16,95%CI:2.01~4.97,P<0.01)、孕激素受体(OR=2.27,95% CI:1.70~3.04,P<0.01)、淋巴转移(OR=0.36,95% CI:0.27~0.49, P<0.01)、临床分期(OR=2.59,95% CI:2.04~3.30,P<0.01)和组织学分级(OR=2.19,95% CI:1.74~2.75,P<0.01)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PTEN异常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进展、浸润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是乳腺癌早期诊断和内分泌治疗中较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