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海市宝山区札如病毒感染所致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规范处置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7—2019年宝山区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汇总每起聚集性疫情的病例基本信息、现场采集样本结果,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宝山区共报告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100起,其中札如病毒所致9起。札如病毒所致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共报告病例120例,平均罹患率为2.37%,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39例。疫情流行时间主要集中在9—11月,场所分布为小学4起,幼儿园5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112/120,93.33%)、腹痛(27/120,22.50%)、腹泻(26/120,21.67%)。与诺如病毒事件相比,札如病毒的阳性率、呕吐、发热的检出率均低于诺如病毒(χ2值分别为8.32,4.52,14.20,P值均 < 0.05)。  结论  在学校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中,札如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仅次于诺如病毒。应制定札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方案,为学校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现场处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成年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特征,为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上海市22家监测点医院的肠道门诊中开展腹泻症状监测,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流行病学资料和主要症状,同时采集患者粪便标本,送至医院所在区CDC检测诺如病毒,分析2013-2018年不同人群和季节的诺如病毒检出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人群感染诺如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12 083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9.28%(2 330/12 083),主要型别为GⅡ群(83.63%)。其中男性检出率(20.78%)高于女性(17.73%),30~44岁组人群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21.51%),2015年检出率最高(23.6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如病毒感染以10月至次年4月为高发季节。诺如病毒阳性患者以水样便居多(75.94%),35.84%患者伴有呕吐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30~44岁组、干部职员、冬季及外出史是感染诺如病毒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成年人腹泻患者诺如病毒感染率高,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高发,在诺如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中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季节采取特异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气象因素对江阴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发病情况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2012-2017年江阴市气象因素对HFMD发病的累计效应及滞后效应。  结果  2012-2017年江阴市共报告HFMD 21 791例,HFMD日发病数与日均气温(rs=0.402,P < 0.001)、日均气压(rs=-0.453,P < 0.001)、日均相对湿度(rs=0.075,P < 0.001)均存在相关性。DLNM拟合结果显示,日均温度11℃时对HFMD发病的累计效应最高(RR=1.473,95% CI:1.099~1.974),并在当天即对HFMD发病产生最大影响(RR=1.090,95% CI:1.045~1.136);日均相对湿度85%时对HFMD发病的累计效应最高(RR=1.346,95% CI:1.154~1.571),对HFMD发病影响在第6 d达到高峰(RR=1.023,95% CI:1.015~1.031);日均气压1 010.0 hpa时对HFMD发病的累计效应最高(RR=1.221,95% CI:1.020~1.463),但在该气压水平并未观察到滞后效应。  结论  气象因素对江阴市HFMD发病存在影响,气温和湿度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南岸区14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及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探索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内收集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8年重庆市南岸区累计报告诺如病毒感染聚集及暴发疫情14起,占全区事件发生总数的63.64%。累计报告发病268例,平均罹患率为2.19%;疫情发生时间主要在11月份(6起);幼儿园报告疫情起数最多(7起),其次是小学(5起);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80 d;14起疫情均由诺如病毒GⅡ型基因组引起,传播途径主要以人传人为主。  结论  学校是诺如病毒疫情发生高发场所,需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呕吐、腹泻症状监测,督促学校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苗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苗子事件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探讨苗子事件监测的价值,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以及苗子事件监测系统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2018年上海市16个区报告的142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苗子事件的相关数据。结果 2018年142起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呈现4和11月2个高峰,98.59%(140/142)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事件规模集中在6~19例/起,占80.28%(114/142)。从首发病例发病到事件接报时间平均2 d,事件平均持续时间7 d。是否暴发、地区苗子事件发生率和事件报告及时性是疫情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 2018年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呈现春、秋冬两个高峰,学校和托幼机构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苗子事件防控重点。苗子事件监测系统有助于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一起诺如病毒引发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案例,为防控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年3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湖州师范学院基本情况和患病学生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采集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病例定义、具体检测标准和步骤依据《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 271—2007)和《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  结果  自2019年3月15—20日,疫情共报告13例确诊病例,均为同班学生,男生1例,女生12例,罹患率分别为25.00%(1/4)和37.50%(1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P>0.05)。实验室检测采集10名病例学生肛拭子标本,检测结果均为Ⅱ型诺如病毒阳性,阳性率为100%。  结论  疫情为一起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可能是班级群体活动中存在排泄物污染传染源,经人际传播所致。建议学校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提高师生防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气象因素对曲靖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  方法  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分析2017-2019年曲靖市气象因素与HFMD发病的相关性及滞后效应。  结果  2017-2019年曲靖市共报告25 902例HFMD,HFMD日发病数与日均气温、降雨量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以气温对HFMD发病影响最为明显(r=0.51);DLNM拟合结果显示,日均温度20 ℃左右时对HFMD发病的影响最大(RR=1.408, 95% CI: 1.064~1.864, P=0.017);日均温度在无滞后情况下,对HFMD产生的影响最大,随后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结论  气温是曲靖市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不同温度对不同人群的滞后效应明显不同,高温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诺如病毒肠道排毒规律,找出影响其肠道排毒时间的因素。  方法  采集深圳市龙华区3起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中涉疫人群的肛拭子标本并检测,定期监测并计算排毒期,分析临床症状和基本特征等排毒期的影响。  结果  共监测3起聚集性疫情涉及255名对象,型别均为GII型,纳入研究对象91名。采取停课措施后(疫情发生后3~5 d),病毒感染率达到最高值,幼儿较成人的排毒时间更长(HR=0.235,P<0.001),不同岗位人群排毒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528,P=0.014)。学生病例中未发热感染者较发热病例(HR=2.281,P=0.025)排毒期更长。  结论  诺如病毒隐性感染者和病例在班级复课后仍持续带毒,二者排毒期无差异,但学生群体中隐性感染者较病例排毒期更长,易造成疫情二次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室外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 SO2)和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 NO2)暴露与肺结核风险之间的关联。  方法  收集南通市2014-2018年肺结核的逐日报告病例数,以及同期的空气污染物浓度、气象因素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通过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来探索气态污染物SO2和NO2暴露对肺结核风险的影响。  结果   2014-2018年南通市共报告肺结核15 799例。在此期间,南通市SO2和NO2周平均浓度分别为21.14(16.43, 28.35) μg/m3和35.57(25.07, 46.29) μg/m3。在单污染物模型和双污染物模型中,NO2浓度每增加10 μg/m3,肺结核在滞后24周的累积RR分别为1.41(95% CI: 1.02~1.96, P=0.040)和1.56(95% CI: 1.02~2.39, P=0.042)。  结论  室外NO2暴露会增加肺结核的风险,降低室外NO2的浓度将有利于控制肺结核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8年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对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18年松江区共发生16起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与1起暴发疫情,涉及病例254例,总罹患率1.56%。疫情集中于11月(64.71%)及10月(17.64%),疫情场所以小学(41.18%)、幼儿园(35.29%)为主。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80.31%)、腹泻(44.49%)、腹痛(25.59%)、发热(15.35%)。17起疫情均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疫情主动报告率为94.12%,首发病例发病-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趋势(rs=0.611,P<0.05)。 结论 2018年松江区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均发生于集体单位,高发季节为秋冬季,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及气溶胶传播为主,优势病原型别为诺如病毒GⅡ型。及时发现、报告与正确处置是防控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湖南省日均气温对COVID-19日发病数的滞后影响,为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对2020年1月21日-2020年3月2日湖南省气象因素和空气质量因素与COVID-19日发病数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结果 观察期间,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告新发病例共1018例.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甘肃省凉州区气象因素对肺心病门诊人数的影响效应。  方法  搜集甘肃省凉州区2014-2016年日气象数据(气温、气压、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等)和每日肺心病门诊就医人数,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气象因子对肺心病门诊就医人数的影响关系及滞后效应。  结果  2014-2016年凉州区肺心病门诊人数合计20 462例,平均日门诊人数为18.67例,肺心病日门诊人数与气温和日照时数均呈正相关,与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其中日均气温对肺心病门诊人数影响最大(r=0.133,P < 0.001)。在日平均温度最高,滞后16 d时,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最高(1.26,95%CI:1.13~1.40),气温每升高1℃,肺心病门诊人数将增加1.26(95%CI:1.13~1.40)。极端低温(-18℃)时不存在发病危险,在极端高温(29℃),滞后0~15 d时对肺心病门诊人数的相对危险度达到最大。  结论  气象因子是影响凉州区肺心病门诊人数的重要因素,肺心病的患病风险会因为气温变化而增加,且影响效应会再当天立即发生。高温效应维持时间较短,相对危险度高,而低温对门诊人数的相对危险度则相对较低,并且滞后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上海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筛查项目实施前后CHD报告发生率和临床分型的变化。方法 基于上海市出生缺陷监测系统2014年1月―2017年12月的报告病例,以出生后42 d内诊断的CH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CHD筛查项目实施日期,将研究分为筛查实施前(2014年1月―2016年5月)和筛查实施后(2016年6月―2017年12月)两个阶段。采用中断时间序列(interrupt time series, ITS)方法分析该筛查项目对不同类型CHD报告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2014―2017年上海市共分娩849 981名活产儿,报告CHD患儿3 571例。筛查实施前,CHD的月均报告发生率为42.97/万(95%CI:41.19~44.82),筛查实施后为40.60/万(95%CI:38.51~42.78)。ITS结果显示,前后两阶段CHD报告发生率分别随时间呈上升趋势(RR=1.013,95%CI:1.005~1.021),但筛查的实施与CHD的报告率呈负相关(RR=0.706,95%CI:0.573~0.869)。按CH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因素对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指数的影响,及其在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上海市宝山区2019年4月-2019年10月白纹伊蚊监测数据资料及同期的气象数据资料,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白纹伊蚊密度指数夏秋季高于冬春季。GAM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与停落指数对数(F=27.64, P < 0.001)、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 BI)对数(F=24.75, P < 0.001)、诱蚊诱卵器指数(mosq-ovitrap index, MOI)对数(F=101.56, P < 0.001)呈线性正相关;日累计雨量与幼蚊MOI对数呈线性正相关(F=14.73, P < 0.001),与成蚊帐诱指数对数呈非线性关系(P < 0.001)。  结论  气温及降雨量为影响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分布的主要气象因素,科学有效的媒介蚊虫监测,利用气象与蚊虫消长之间相关性进行预测,可为白纹伊蚊传播疾病的早期预警、风险评估及科学防控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苏州市PM2.5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苏州市居民人群死亡数据、大气污染物的数据、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分析PM2.5与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计算PM2.5质量浓度每上升一个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  结果  2016-2017年苏州市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人数为30 200人,平均为41例/d。PM2.5的日均中位浓度为37.13 μg/m3,IQR为30.75 μg/m3。在最佳滞后条件下,PM2.5浓度每上升一个IQR,苏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单日死亡效应和平均死亡效应RR值分别为1.017(1.001~1.034)和1.055(1.019~1.09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和>65岁老年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更高。  结论  苏州市PM2.5浓度的升高可能引起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石家庄市正定县空气污染物对湿疹日门诊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正定县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湿疹门诊数据以及同期空气污染物数据(PM10、PM2.5、SO2和NO2)和气象因素数据(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分别建立单污染物模型和双污染物模型,分析空气污染物与湿疹日门诊量之间的关系,并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单污染物模型显示,空气污染物PM10、PM2.5、SO2和NO2浓度每增加10 μg/m3,湿疹日门诊量分别升高0.60%(95% CI:0.16%~1.05%)、0.71%(95% CI:0.04%~1.39%)、4.45%(95% CI:1.51%~7.47%)和2.75%(95% CI:0.24%~5.32%)。拟合双污染物模型后,PM10、PM2.5和NO2对湿疹日门诊量的效应消失,SO2对湿疹日门诊量的效应略微下降。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5岁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群可能对污染物更为敏感。  结论  正定县空气污染物PM10、PM2.5、SO2和NO2浓度升高导致湿疹日门诊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