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孕妇对PM2.5风险感知和防护行为的个体差异及感知与防护行为的关联性。 方法 选取457名妊娠期女性。采用自编问卷调研孕妇对PM2.5的感知和防护情况,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孕妇年龄越大,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越高,其对PM2.5关注度越高(χ2=14.19,P=0.007; χ2=19.61,P<0.001; χ2=8.93,P=0.030)。同时,对PM2.5完全不关注的孕妇和低收入(<4 000元/月)孕妇在应对PM2.5污染时的措施采取度更低(OR=0.30,95%CI 0.15~0.60,P=0.001;OR=0.37,95%CI: 0.20~0.69,P=0.002)结论 低收入孕妇更容易受到PM2.5的影响,需要提高这类群体对PM2.5的关注度,增强其抵御PM2.5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及特点,探讨肺功能检查对哮喘诊断、疗效判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18年入住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确诊为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检查资料,共计122例,根据FEV1/FVC%分为肺功能正常组(30例)及气流受限组(92例),其中气流受限组根据一秒量FEV1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63例、中重度组16例、重度组13例),分析各组肺功能及舒张试验数据。 结果 正常组、轻度组、中重度组、重度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6.7%、58.7%、81.3%、1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 P=0.001);在正常组,FEV1和FVC的改善量、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 P=0.14);在气流受限组,中重度组及重度组一秒率试验前、试验后数值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前:χ2=52.16, P<0.001;试验后2=49.49, P<0.001);各组的试验后一秒率均较试验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张试验后,解除气流受限者仅占9.8%,且均为轻度组。 结论 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提示,随阻塞程度加重,呈现阳性率渐增趋势。肺功能正常也可行舒张试验,阳性病例呈特殊流速-容量环表现。哮喘治疗与控制是终生的、个体化的,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全程哮喘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分析其5年生存率、复发和死亡原因以及影响生存预后的因素,为改善cSLE的预后、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SLE患儿188例的临床资料,并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使用非参数乘积法分析生存率,采用时序检验、比例风险模型行预后因素分析。 结果 188例SLE患儿,男40例,女148例,平均发病年龄(10.64±2.12)岁,发病到确诊中位病程30(15,60)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皮疹。患儿确诊时最常见合并肾脏损害及血液系统损害。随访期间,73例(38.8%)患儿病情复发,主要原因是依从性差、感染。16例患儿死亡,主要原因是依从性差、多脏器损害、感染、肾功能不全。患儿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1%、92.9%、91.7%。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血管系统损害(χ2=4.464,P=0.035)、神经系统损害2=6.545,P=0.011)、血液系统损害2=3.888,P=0.049)、大量蛋白尿2=5.641,P=0.018)、初诊疾病重度活动2=4.679,P=0.031)、诱导治疗疾病无活动2=7.561,P=0.006)、复发2=13.786,P≤0.001)与SLE预后相关,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系统损害(HR=3.361,95%CI:1.251~9.029,P=0.016)、神经系统损害(HR=2.997,95%CI:1.076~8.349,P=0.036)、大量蛋白尿(HR=2.162,95%CI:1.079~4.334,P=0.030)、复发(HR=4.663,95%CI:1.666~13.049,P=0.003)是导致SLE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本研究SLE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最为多见,系统损害以肾脏损害、血液系统损害最为多见。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大量蛋白尿、疾病复发的SLE患儿5年总体预后不佳,治疗时积极控制脏器损害、及时降低蛋白尿、预防疾病复发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围生期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伤(MODS)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产科有窒息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65例,根据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Apgar评分判断有无围生期窒息,将其分为早产窒息组、足月窒息组、早产对照组、足月对照组,比较各组MODS的发生率。165例中发生围生期窒息的新生儿有79例,根据胎龄将其分为早期早产窒息组、晚期早产窒息组、足月窒息组,比较各组窒息后MODS的严重程度;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比较两组MOD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结果 早产窒息组MODS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窒息组(χ2=5.37, P<0.05)。窒息后MODS严重程度:早期早产窒息组、晚期早产窒息组、足月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 P<0.05),胎龄与MOD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性(r=0.29),胎龄与窒息后MODS程度呈正相关性(r=0.35);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MO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30, P<0.05),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MODS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80, P<0.05)。 结论 早产儿围生期窒息后发生MODS的风险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窒息后MODS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围生期窒息越重,MODS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对预后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山东省立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的ALL患者57例,统计原发病基本情况、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复发生存等情况,分析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危险因素。 结果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全相合移植37例,HLA全相合移植20例,2例非血缘全相合移植。供受者血型相合24例,血型不相合33例;同性别移植30例,非同性别移植27例。巨核系中位植入时间13 d(9~47 d),粒系中位植入时间12 d(6~20 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累积发生率53.4%,其中Ⅰ~Ⅱ度为42.8%,Ⅲ~Ⅳ度为10.8%。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累积发生率20.3%,其中广泛型cGVHD为5.3%,局限型cGVHD为15.1%。生存分析显示Ⅲ~Ⅳ度aGVHD患者3年生存(OS)率、无白血病生存(LFS)率较无aGVHD及Ⅰ~Ⅱ度aGVHD患者减低(20% vs 69.8%、66.7%, χ2=17.243,P<0.001; 20% vs 60.8%、71%, χ2=9.463,P=0.009),且复发率(RR)及非复发死亡(NRM)升高(60% vs 33.7%、23.9%, χ2=1.788,P=0.409;50% vs 0.71%、0.59%, χ2=21.344,P<0.001)。cGVHD较无cGVHD患者3年OS、LFS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4% vs 67.6%, χ2=0.142,P=0.706; 50% vs 62.4%, χ2=0.236,P=0.627)。多因素分析显示,HLA配型不合为aGV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LA不全相合较HLA全相合移植aGVHD发生率增加。供受者性别不同为cGVHD的边缘性独立影响因素,非同性别移植较同性别移植cGVHD发生率增加。 结论 GVHD是ALL患者行allo-HSCT的重要并发症,Ⅲ~Ⅳ度aGVHD预后不良,HLA配型不合为发生aGV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核转运蛋白α2(KPNA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以及KPNA2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方法 收集脑星形胶质细胞瘤Ⅱ、Ⅲ、Ⅳ级各30例,癌周相对正常脑组织15例,qRT-PCR及免疫组化分析KPNA2的表达;制备KPNA2干扰质粒,并以慢病毒为载体转染进入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CCK8、EdU法检测KPNA2敲除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KPNA2对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结果 KPAN2在胶质瘤中表达升高,表达量与胶质瘤WHO分级呈正相关(rs=0.559, P<0.001),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总生存率: χ2=21.39, P<0.001;无进展生存率: χ2=8.057, P=0.004)。KPNA2敲除后胶质瘤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 结论 KPNA2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新的临床诊治的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乌苯美司对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以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CCK-8实验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APN、AKT、p-AKT、LC3B、p62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1)乌苯美司能够抑制A2780细胞的增殖(F浓度=812.56,P<0.001;F时间=8.58,P=0.010;F交互=4.00,P=0.027)、迁移(t=56.9,P<0.001)和侵袭(t=11.8,P<0.001)、导致G2/M期细胞比例增高(t=7.9,P=0.016),G1期细胞比例减少(t=14.8,P=0.005),发生G2/M细胞周期阻滞。(2)乌苯美司能够诱导A2780细胞凋亡(P=0.002),且联合应用AKT抑制剂后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P=0.007)。(3)乌苯美司可以导致APN表达降低,p-AKT、LC3-B和p62表达增加。 结论 乌苯美司可能是卵巢癌的一种治疗方法或者辅助治疗方法,与AKT抑制剂联用能够增强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定期超声检查在中心静脉置入设备相关深静脉血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应用中心静脉置入设备(CVAD)肿瘤患者4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21)和对照组(n=219)。观察组每隔3周超声检查记录是否出现中心静脉置入设备相关深静脉血栓(CRDVT),对照组则在出现临床症状后行超声检查诊断是否存在CRDVT,对两组确诊的CRDVT患者,进行不少于90 d的超声评估直至CVAD去除,记录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血栓复发。比较两组间CRDVT诊断率、非计划CVAD去除率、血栓复发率以及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 结果 两组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DVT诊断率为9.5%(21例),对照组CRDVT诊断率为4.6%(10例),两组间CRDVT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43);观察组CVAD非计划去除率为0.9%(2例),对照组CVAD非计划去除率为4.1%(9例),两组CVAD非计划去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P=0.031);观察组和对照组CRDVT患者90d的累积血栓复发率分别为15.3%和10.0%,两组累积血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0.003,P=0.953);观察组和对照组CRDVT患者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7%和40%,两组间PT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6,P=0.049)。 结论 定期超声检查可以提高CRDVT的诊断率,减少非计划CVAD去除率及PTS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年龄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登陆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SEER)登记系统,查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所有SCLC病例(n=17 237)。青年组定义为年龄≤49岁的患者(n=733),中年组定义为50~64岁的患者(n=6 332),老年组定义为年龄≥65岁的患者(n=10 172)。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获取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等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CSS缩短(χ2=342.08, P<0.001),其中青年组患者的OS(χ2=203.90, P<0.001)和CSS(χ2=160.50, P<0.001)均提高。中年组风险比(HR)为1.177(95%CI:1.068~1.296, P=0.001),老年组HR为1.643(95%CI:1.495~1.807, P<0.001)。在Ⅰ期(P=0.015)、Ⅲ期(P<0.001)、Ⅳ期(P<0.001)或接受非手术治疗(P<0.001)的患者中,年龄越小,CSS越具优势。 结论 年龄≤49岁的SCLC患者较更年长患者具有生存优势;在Ⅲ期及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具有较明确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与感恩、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方法 采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量表(MSSN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感恩量表(GQ-6)对566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诊断疾病将患者分为恶性血液病组、其他恶性肿瘤组和非肿瘤组。 结果 恶性血液病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孤独得分均高于非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孤独得分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愤怒孤独与感恩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s=-0.37~-0.50, P<0.001)。结构方程模型表明,领悟社会支持通过感恩间接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较非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和孤独,较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更为明显的孤独,感恩在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状态的预测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动脉钙化与脑小血管病(CSVD)MRI总负荷评分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行颈动脉CTA和颅脑MRI检查的282例CSVD患者的相关资料,评估颈动脉钙化情况(有无钙化、数目、位置、形态和环征)和CSVD总负荷评分(包括腔隙、脑白质高信号、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颈动脉钙化与CSVD总负荷的关联性。结果 共125例(44.3%)患者存在颈动脉钙化,随着颈动脉钙化发生率增加,CSVD总负荷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14,P=0.003),不同CSVD总负荷组的钙化数目(χ2=16.754,P=0.010)、钙化位置(χ2=17.776,P=0.007)、钙化形态(χ2=28.943,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环征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67,P=0.182)。CSVD 3+组的多发钙化、表面钙化、厚钙化/混合钙化的发生率较CSVD 0组增加。校正年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枸杞籽油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TM4)衰老模型的抗炎作用及机制。 方法 以不同浓度(50、100、150、200 mmol/L)的D-半乳糖(D-Gal)以不同时间(24、36、48 h)体外作用TM4细胞,通过CCK-8法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筛选最佳时间浓度的D-Gal建立TM4衰老模型,Western blotting 检测衰老因子P16INK4A、P21Waf1/Cip1、γH2A.X以及半乳糖苷酶蛋白的表达。以不同浓度(1%、3%、5%、10%)枸杞籽油含药血清提前干预TM4细胞衰老模型,并用CCK-8筛选枸杞籽油含药血清最佳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以及p-P65/P65的相对表达量;细胞免疫荧光(IF)定位NF-κB表达。 结果 D-Gal建立TM4衰老模型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比较,200 mmol/L浓度的D-Gal干预48 h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14.890±0.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20,P=0.004;t=17.230,P<0.001),同时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比较,细胞蓝染阳性率上升(t=5.243,P<0.001)。P16INK4A(t=2.364, P=0.033)、P21Waf1/Cip1(t=2.908, P=0.011)、γH2A.X(t=2.511, P=0.025)蛋白表达以及半乳糖苷酶(t=2.299, P=0.037)表达在衰老模型组升高。枸杞籽油抗TM4衰老的结果显示,3%浓度的枸杞籽油含药血清干预衰老TM4细胞后活性上升(t=5.399, P<0.001)。与正常细胞比较,TM4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16INK4A(t=7.211, P<0.001)、P21Waf1/Cip1(t=8.248, P<0.001)、γH2A.X(t=4.145, P<0.001)以及半乳糖苷酶(t=7.288, P<0.001)表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3%浓度的枸杞籽油含药血清干预后炎症因子TNF-α(t=4.992, P<0.001)、IL-1β(t=2.921, P=0.011)、IL-6(t=4.985, P<0.001)的表达下调,HO-1 (t=6.047, P<0.001)与IL-10(t=2.315, P=0.036)表达上调;衰老TM4细胞p-P65/P65相对表达量在3%浓度的枸杞籽油含药血清干预后下调(t=24.630, P<0.001)。 结论 3%枸杞籽油含药血清干预,对衰老TM4细胞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核因子κB进而抑制下游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表达,并启动抑炎因子HO-1、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行同步放化疗、且预防使用PEG-rhG-CSF的小细胞肺癌病例80例(观察组),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1∶1匹配了未使用PEG-rhG-CSF的对照组80例。 观察比较两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 结果 同步放化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均减少,但前者(3.15±0.76)×109个/L高于后者(1.82±0.77)×109个/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67,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步放化疗前,两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43,P=0.123),同步放化疗后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至(1.89±0.52)×109个/L,对照组减至(0.77±0.44)×109个/L,观察组绝对值减少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034,P<0.001)。 结论 使用PEG-rhG-CSF对预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降低有作用,可改善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尚待大样本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符合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诊断的患者101例,按是否存在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统计学分析识别CMBs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结果 与CSVD中非CMBs组患者比较,CMBs组患者中高血压所占比例较高(χ2=9.879, P=0.00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2.294, P=0.024)、同型半胱氨酸(Hcy)(t=2.193, P=0.031)、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t=2.160, P=0.034)、脂蛋白a(Lpa)(t=4.247, P<0.001)水平较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3.342, P=0.001)水平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P=0.002, OR=6.706, 95%CI:2.011~22.362)、hs-CRP(P=0.049, OR=1.279,95%CI:1.001~1.635)、Lpa(P=0.001,OR=1.006,95%CI:1.003~1.009)和LDL-c(P=0.039, OR=0.472,95%CI:0.232~0.963)与CMBs独立相关。 结论 高血压、hs-CRP、Lpa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是CMB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