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调查与分析方法,归纳并分析80例MS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MS女性发病人数居多,主要是急性和亚急性起病;视力障碍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还有感觉障碍、肢体无力等。结论综合分析临床、影像学等相关资料,可以使MS诊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MS多见于青壮年,起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多数无明显诱因,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及视觉障碍为主要表现,全部症状和体征以肢体无力及感觉障碍为主,颅脑MRI及诱发电位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结论根据临床特点,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能大大提高临床确诊率,其中诱发电位、磁共振成像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MS的临床资料。结果 MS的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63.0%)、感觉障碍(56.3%)及视觉损害(37.8%)为多见,其次是走路不稳(23.5%)、大小便障碍(18.4%)及精神异常(12.6%)等。MS患者首次发病后容易误诊为其他的疾病,其中以病毒性脑炎(12.6%)和脑梗死(16.8%)多见,癫痫(3.3%)及精神疾病(6.7%)也不少。结论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充分认识MS临床特殊性,结合多项辅助检查以提高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2009年至2011年我院的8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来进行分析。结果:全部82例患者共有30例男性和52例女性患者,女性患者数量比较多,年龄处于30至40岁之间,临床均属于急性和亚急性发病,患者的症状类型比较复杂,多数是肌无力和视神经损伤。结论:临床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症状进行了解和分析,能够帮助精确的诊断,尽早的为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有人报道最小年龄24个月,10岁以前发病极少见,不足MS总数的3‰[1]。因其危害性较大,在儿科领域已引起重视。本文总结了20例小儿MS的临床及MRI资料,并对其特点及MRI早期诊断价值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为1990年1月~1998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MS患儿,全部病例符合赵葆洵[2]、Poser[3]制定的MS诊断标准。男11例,女9例。年龄25~12岁,其中~4岁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3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一般资料、临床定位、重要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MS多见于青壮年女性,起病较急,病程多可缓解,上呼吸道病变感染是其主要诱因之一,脊髓、视神经受累多见,电生理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帮助,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根据临床特点,结合免疫学、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能提高临床确诊率,磁共振成像较CT意义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有辅助意义.脑脊髓胶金试验呈麻痹曲线、华氏反应阴性;脑脊液寡克隆IgG区带出现及γ-球蛋白增高;诱发电位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的躯体感觉、视觉、听觉等传导通路上可能病变;头颅CT及磁共振可见脑室周围有病变影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苏州地区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McDonald诊断标准确诊的99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病变部位、病程分型、治疗预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99例MS患者中,男45例,女54例,首次发病年龄12~67岁,发病高峰年龄在25~50岁。9例(9.1%)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31例(31.3%)患者发病前有明确诱因,以感染和发热多见。首发症状以视力减退(31.3%)、运动障碍(30.3%)及感觉障碍(19.2%)多见。病变累及部位以脊髓(63.6%)最常见,其次为大脑(54.5%)和视神经(53.5%)。复发-缓解型最多,共57例(57.6%)。2例(2.0%)患者有MS家族史。结论苏州地区MS的临床特征与亚洲其他国家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候分布,探讨MS的发病机制。方法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261例MS患者的临床特点、舌苔脉象和中医证型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女性与男性患者之比为1.8:1,患者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151例(58%),80.2%的患者无明显的诱因,以急性起病、复发-缓解多见,平均复发2.1次,大多数患者以感觉、视觉和运动障碍为首发和就诊即时症状,中医辨证有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脾气不足、痰热瘀阻等,主要涉及肾、肝、脾3种脏器。结论本组病例证候要素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血瘀、湿、热为最多。因此,MS本虚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邪实以痰、血瘀、湿、热合而为病为主。其中肝肾阴虚和痰瘀内阻的病理机制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这一特点从患者的舌象和脉象上也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13.
14.
颅脑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多发性硬化MRI特征表现,提高对颅脑多发性硬化(MS)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2002年2月~2008年3月间经南方医院收治的32例MS病例MRI检查资料.常规扫描TlWI、T2WI、Flair序列,26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分析MS斑块分布的部位、大小、形态、MR信号及强化特点、占位征象、胼胝体改变及脑萎缩.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结果 32例MS患者中,30例MRJ脑部有阳性病灶,敏感性为93.75%.全部为多发病灶,以皮层或皮层下白质、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胼胝体为其好发部位.MS斑块直径大小不等,以圆形、卵圆形占大多数.双侧病灶大部分对称分布.其中"直角脱髓鞘征"20例、"白质变脏征"12例,兼具此二征者11例.T1WI表现为等、稍低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斑块无强化,强化斑块主要表现为结节状强化、环形强化.MS斑块无占位征象或轻度占位征象;矢状位胼胝体检查28例,17例信号异常,占60.71%(17/28),胼胝体萎缩5例.10例MS患者发生不同程度腩萎缩.结论 MS好发于皮层或皮层下白质区、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以圆形、卵圆形占大多数;MS斑块多发,双侧病灶大部分对称,"直角脱髓鞘征"及"白质变脏征"为MS较特异的征象;大多数MS斑块增强扫描可无强化.或出现结节状强化、环状强化;MS斑块无或有轻度占位征象;常侵犯胼胝体,表现为弥漫性、结节状、放射状信号异常及室管膜不规则形增厚,以矢状位Flair序列显示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MRI特征,探讨MRI在脊髓型MS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脊髓型MS 11例,均行MRI检查,对其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共检出病灶27个,病灶分布于颈段脊髓和胸段脊髓。矢状面病灶形态主要表现为与脊髓长轴平行的长条状、梭形或斑片状。T1WI或T1WIR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病变区脊髓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脊髓肿胀,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呈团块状、长条状、边缘环状及斑片状强化,范围明显小于T2WI上所见。结论:脊髓型MS具有一定的MRI特征,但其在影像学诊断上仍需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磁场磁共振成像对颅脑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作用 .[方法 ]用SIEMENS 0 .2TMagnetomOpenViva磁共振成像仪 ,对 2 1例多发性硬化症病人进行自旋回波 (SE)序列T1 WI及T2 WI ,对 4例行磁共振增强扫描 .[结果 ]多发性硬化症斑块多发生于侧脑室体部旁和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 ,胼胝体和脑干也是好发部位 .在自旋回波序列中 ,T2 WI对多发性硬化症的敏感性高于T1 WI.[结论 ]不管磁场大小 ,磁共振成像对诊断多发性硬化症是有效的方法 .T1 WI和T2 WI联合应用对估计多发性硬化症斑块的新旧程度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中医临床诊疗规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8,39(6):833-835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与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中医药治疗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预防复发的作用,但尚无关于MS及NMO的中医诊疗标准及规范。北京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组织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专家讨论,对MS及NMO的中医疾病诊断、证候诊断、辨证治疗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并对具体的治疗方式、用药进行了梳理与规范,形成了MS/NMO诊疗规范。希望通过本诊疗规范的发布,为MS/NMO的中医药临床和研究提供规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和MRI特点,提高MS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MS的临床表现和MRI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MS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急性或亚急性发病。26例病前有诱因,主要与感染有关,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和视力减退为多见,复发-缓解型32例,病变部位中脊髓29例,视神经28例,大脑半球14例,脑干8例,小脑4例,发作性症状14例。MRI检查脑部病灶多位于侧脑室周围和胼胝体,病灶多呈卵圆形,大部分病灶与侧脑室壁切线垂直或相连;脊髓病灶位于颈髓和胸髓,与脊髓长轴一致的长条状或多发非连贯性条索状,位于脊髓后外侧,激素治疗后大部分病灶可缩小或消失。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组均有明显疗效,慢性起病者也有改善。结论:结合MS的临床表现和脑部及脊髓MRI结果,可以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检测诊断多发性硬化 (MS)的价值。方法 应用PAGE法测定已确定MS诊断的 4 6例脑脊液寡克隆区带。结果 4 6例患者标本中寡克隆区带检测阳性者 4 3例 (占 93.4 8% )。结论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检测有助于M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pinal cord of multiple sclerosis,SMS)的磁共振(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SMS的临床特点和MRI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SMS以青壮年女性多见,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复发-缓解或慢性进展病程,病灶分布上以颈髓受累最多,MRI特点为髓内散在的长T1、长T2斑块状病灶,其长度一般小于2个椎体的长度,位于脊髓的后外侧,面积小于脊髓横截面的1/2。应用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对脊髓出现的可疑脱髓鞘病灶者有一定的帮助。结论:诊断SMS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MRI有助于发现病灶位置,是目前诊断SMS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