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9例CVST合并脑出血病人病例资料,血管内介入治疗(抗凝+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局部溶栓) 14例,单纯抗凝治疗15例,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介入治疗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预后良好情况均优于单纯抗凝治疗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应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CVST合并脑出血能有效缓解病人临床症状,改善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其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33例(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22例(对照组)。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认为血管再通;术后24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4.8%,2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4.5%,12/22;P<0.05)。术后24 h,观察组NIHSS评分[(11.6±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8±0.5)分;P<0.0]。术后90 d,观察组mRS评分[(1.22±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0±0.33)分;P<0.05]。结论 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率高,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器械取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再通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取栓前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比,术后90 d使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临床愈后。结果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器械取栓后血管再通8例,术后发生脑内出血2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死亡3例;术后NIHSS评分均值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90 d生存率66.7%,其中mRS为0~2分的良好率为33.3%。结论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能提高患者抢救生存率及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国产RECO支架应用于急性后循环梗死血管内治疗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铁岭市中心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48例使用国产RECO支架以及Solitaire支架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观察使用两种不同取栓支架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并统计患者3个月后的mRS评分。将3个月后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归纳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为3~6分的患者归纳为预后不良组。对比使用国产RECO支架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比同期使用其他支架进行急诊后循环取栓的临床效果。结果 使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98例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中再通患者为90例,未再通8例,3个月后mRS评分为预后良好组为60例,mRS评分为预后不良组为38例。使用Solitaire取栓支架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为50例,再通患者为45例,未再通5例,术后死亡的患者为3例,3个月后mRS评分预后良好组为31例,预后不良组为19例,国产RECO支架应用于急性后循环梗死血管内治疗的近期疗效与Solitaire支架相比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治疗的25例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术后即刻造影评估血管再通,TICI分级≥2b级为血管再通。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TICI分级≥2b级23例,2a级1例,0级1例;取栓成功率为92.0%(23/25)。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总发生率为12.0%(3/25)。出院时,mRS评分≤2分12例,3~5分11例,6分2例。结论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血管内介入治疗(EVT)的疗效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72例ABAO的临床资料。102例先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内容栓治疗,其中89例溶栓失败再行Solitaire TM支架取栓术治疗;70例直接采用Solitaire TM支架取栓术治疗。结果 172例EVT后,153例获得满意前向血流,血管再通成功率为88.95%;病死率为11.05%。术后90 d,98例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74例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0分、术前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7分、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评分0~1级血流及血管未再通是EVT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VT治疗ABAO疗效确切,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很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超时间窗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超时间窗Solitaire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的8例基底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经Solitaire 支架机械取栓后均成功获得再通。术前NIHSS评分为(24.83±2.71)分,术后30 d为(14.12±2.48)分,术后90 d为(8.12±2.48)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 评分1分1例,2分1例,3分2例,4分2例,5分2例。MRA或CTA复查显示,1例血管闭塞(左侧大脑后动脉),余7例无开通血管再闭塞。结论 超时间窗Solitaire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是有效的、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例重症CV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保守治疗好转;1例保守治疗无改善,行去骨瓣减压术,但术中急性脑膨出合并严重静脉性出血,术后脑干功能迅速衰竭而死亡;6例抗凝治疗未见明显缓解,行介入治疗,术后1例病情仍无改善、GCS评分3分、家属放弃治疗而要求出院,5例症状明显改善,闭塞静脉窦再通,出院时GCS评分15分。术后随访1年,存活6例无血栓再形成及新发神经系统症状。结论 重症CVST病人常存在严重静脉窦堵塞或多个静脉窦血栓及脑实质损害,若应用抗凝治疗效果不理想,应及时实施血管介入取栓、接触性溶栓治疗,以更好地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年龄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行支架取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0岁的患者30例,70岁的患者3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术后24 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率,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率。结果 ≥70岁组患者中,支架取栓术后成功血运重建者28例,其中血管完全再通者18例,24 h NIHSS评分改善者12例,90 d mRS评分改善者15例。70岁组患者中,支架取栓术后成功血运重建者30例,其中血管完全再通者17例,24 h NIHSS评分改善者13例,90 d mRS评分改善者21例。≥70岁组与70岁组患者的成功血运重建率、血管完全再通率和90 d mRS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和完全血运重建是对术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术后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基线NIHSS评分和完全血运重建,而不是年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Navien导引导管辅助下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使用Navien导引导管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的36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支架取栓24例,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桥接+支架取栓12例;取栓次数1次10例,2次18例,≥3次8例。血管成功再通33例(91.7%),未通3例(8.3%);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257.6±35.43)min。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5.7±4.31)分]较术前[(28.8±5.78)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21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58.3%),预后不良15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41.7%,其中死亡4例)。结论 Navien导引导管辅助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再通率高,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静脉溶栓禁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受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19例静脉溶栓禁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30~82岁,静脉溶栓禁忌的因素为超过最佳溶栓时间窗(6 h)和(或)NIHSS评分较高(>22)。采用t检验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分级)、术前和术后1 w的NIHSS评分的变化评价疗效,采用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结果 19例患者中的18例责任血管均成功获得再通,再通率94.7%。从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颈内动脉系统为(6.8±1.5)h,椎动脉系统为(10.0±2.9)h,其中从穿刺到再通时间为(83.3±39.9)min。术前NIHSS评分为(27.3±9.0)分,术后7 d时NIHSS评分为(9.71±7.98)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90 d随访,预后良好者11例(mRS 0~2),预后良好率为57.89%,死亡3例,死亡率为15.79%。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静脉溶栓禁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血管再通率高,可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探讨应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溶栓联合抗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CVS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观察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22例患者接受血管内机械取栓+溶栓联合抗凝治疗(联合治疗组),另20例患者仅行持续抗凝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抗凝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0~1分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例评分为3分的患者出现瘫痪但达到出院条件。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血栓再通率40.00%,治疗组为86.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ST患者多存在脑实质损害,临床表现以头痛、瘫痪位置,采取血管内取栓+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治疗方式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1例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记录围手术期栓塞事件以及术后3个月内颅内出血或死亡。结果 31例患者共使用33枚Solitaire AB支架,其中19例首次机械取栓即实现血管再通;11例进一步行支架植入术,9例实现血管再通,最终总体血管再通率为90.32%(28/31)。术后1周NIHSS评分(8.81±3.40)分,低于术前的(16.06±4.82)分(t=-7.104,P=0.000)。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16例(51.61%)。围手术期发生栓塞事件3例,随访期间发生颅内出血4例,共死亡6例。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机械取栓安全、有效,首次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失败可以联合支架植入术作为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中等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6例颅内中等血管急性闭塞的临床资料。颅内中等血管包括大脑中动脉M2/3段、大脑前动脉A2/3段和大脑后动脉P2/3段。结果 16例中,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9例、M3段闭塞2例,大脑前动脉A2段闭塞2例,大脑后动脉P2段闭塞3例;8例符合静脉溶栓标准,行静脉溶栓后桥接血管内治疗。13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2例动脉溶栓,1例直接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即刻TICI分级3级13例,2b级2例,血管再通率为93.7%(15/16);另1例出现无症状性出血转化。术后90 d随访,预后良好率(mRS评分0~2分)为87.5%(14/16)。结论 对于颅内中等管径动脉急性闭塞,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采用可回收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血管开通率高,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支架样取栓装置对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的临 床效果。 方法 连续纳入采用支架样取栓装置治疗的前循环急性颅内大动脉近端闭塞患者。分析纳入患 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治疗及术后90 d临床随访结果。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主要指标评估治疗有效性,以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术后90 d死亡率评估治疗 的安全性。 结果 共纳入30例患者,29例应用Solitaire,1例应用Trevo。平均年龄(65.97±11.67)岁。入院时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位数13.50(9.75, 18.00)。包括颈内动脉闭塞9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20例,大脑前动脉A1段闭塞1例。术后90 d随访, 56.7%(17/30)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3.3%(4/30),术后 90 d死亡率20%(6/30)。 结论 支架样取栓装置在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治疗中临床效果较好,其有效 性、安全性能够在真实世界中得到体现,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35例CVST伴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27例接受抗凝治疗,其中单纯抗凝治疗13例,术后抗凝治疗9例,介入治疗后抗凝治疗5例;8例未接受抗凝治疗。治疗4周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手术并抗凝治疗的9例中,5例GOS评分4~5分,2例2~3分,2例死亡;接受介入机械取栓及溶栓治疗并抗凝治疗的5例中,4例GOS评分4~5分,1例2分;单纯抗凝治疗的13例中,9例GOS评分4~5分,4例2~3分;未接受抗凝治疗的8例中,3例死亡,3例GOS评分2~3分,1例4分,1例5分。结论 伴颅内出血的CVST临床表现多样且无明显特征性,抗凝为治疗基础,部分病人可根据情况选择介入治疗,出血较多及脑疝病人可考虑开颅手术减压,大多病人预后尚可,出血较多、广泛静脉窦血栓形成及脑疝形成病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单纯抗凝和机械取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颅内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例CVST伴颅内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抗凝组(12例)和机械取栓组(机械取栓+局部溶栓+抗凝组16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再通情况及预后。结果 机械取栓组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及预后均优于单纯抗凝组(P均<0.05),单纯抗凝组治疗后均未发现新发出血灶,机械取栓组仅有1例术后出现阴道出血。结论 对于合并有颅内出血的CVST患者,机械取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能有效促进静脉血流的恢复,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例,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后采用Solitaire AB取栓装置进行支架取栓术,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4例,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串联病变2例,颈内动脉末端T型病变2例,分析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治疗及术后3月临床随访结果。以支架取栓后再通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病死率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8例患者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均成功实现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分级2b或3级。出院时NIHSS评分中位数6(0,12)分,较术前16.5(12,24)分明显下降(P<0.05),未发生操作相关永久性并发症。6例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2分),1例因梗死后出血残疾(mRS评分为3~4分);1例患者因大面积脑梗死而死亡。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与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Tandem ICA/MCA,TIM)患者能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临床预后较好,但对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采用RECO支架与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及 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行血管内支架取 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选用的支架类型将其分为 RECO支架治疗组和Solitaire支架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有效性指标(血管成功再通 率、首次取栓再通率、穿刺至手术结束时间及90 d良好预后率),以及安全性指标(术后24 h症状性颅 内出血,术后24 h和90 d的全因死亡率)的差异。 结果 最终纳入81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4.0±12.0岁,男性57 例(70.4%);RECO支架治疗组42例,Solitaire支架治疗组3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基线NIHSS 评分、ASPECTS评分,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缺血性卒中或TIA病史比例,随机血糖、血小板计 数、入院时Hcy、收缩压水平,以及闭塞部位、串联病变、桥接治疗比例和全身麻醉比例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RECO支架治疗组与Solitaire支架治疗组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88.1% vs. 82.1%)、首次 取栓再通率(28.6% vs . 38.5%)、穿刺至手术结束时间(95.6±12.3 min vs . 92.5±14.2 mi n)、术中 血栓逃逸率(11.9% vs . 15.4%)、夹层样病变发生率(4.8% vs . 2.6%)及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 (14.3% vs. 10.3%)、24 h全因死亡率(7.1% vs. 5.1%)、90 d全因死亡率(19.0% vs. 17.9%)及90 d良好 预后率(57.1% vs. 4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RECO支架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与 Solitaire支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采用Solumbra技术取栓17例,采用单纯支架取栓13例。评价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技术可行性、血管再通率、90 d时的预后良好率及手术并发症等。分析术后24 h的神经功能变化、不同技术手段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及卒中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中,50%(15例)的患者为心源性栓塞型。支架机械取栓术后有87%(26/30)的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2b/3级];术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3分]为67%(20/30)。支架取栓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中位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3分、25分,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olumbra技术组一次取栓血管再通达到mTICI 2b/3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分别为69%、30%,P=0.033);心源性栓塞型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分别为87%、45%,P=0.038)。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包括异位栓塞、出血转化、无效再灌注、再闭塞等。术后90 d随访的病死率为10%(3/30)。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安全可行;选择适宜的支架取拴技术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心源性栓塞型可能是预测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