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就沙门菌耐药质粒和毒力质粒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医院内感染关系进行探讨 ,以求为预防和控制沙门菌病提供依据。1.调查对象与方法 :①三起食物中毒事件总计 5 7例病例 ,中毒病例均有食酱牛肉史。从病例粪便和剩余酱牛肉中分离出 8株菌 ,经过鉴定均为肠炎沙门菌 ,血清学鉴定为 1,9,12 :g ,m :- ,编号为 31~ 38。②院内感染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1年内多起院内感染病例 ,患儿年龄 2月龄~ 14岁 ,平均年龄 4 .5岁 ,对腹泻患儿的 2 17份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 ,分离出 2 8株肠炎沙门菌 ,编号为 1~ 2 8。③质粒提取与质粒消除 :采用碱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基于TaqMan探针三重荧光PCR检测沙门菌(salmonella,Sa)、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和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aceA基因、肠炎沙门菌特异序列(GenBank:AF370707.1)、鼠伤寒沙门菌的STM4599序列(GenBank:AERV01000023.1),分别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在探针的5′端分别标记FAM、VIC、cy5,建立基于TaqMan探针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沙门菌的方法。结果 29种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均扩增出aceA基因,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的引物和探针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15株肠炎沙门菌和11株鼠伤寒沙门菌,而其他血清型沙门菌和17株非沙门菌扩增结果阴性。aceA、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的三重荧光PCR扩增效率分别为89%、87%、90%,最低检测浓度分别达到280cfu/ml、260cfu/ml、300cfu/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食品中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的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3.
传统检测沙门氏菌的培养基以SS、HE为主,但柠檬酸杆菌,变形杆菌在上述培养基上与沙门菌不易区分,若用沙门菌显色培养基成本太高,不适宜基层防疫站在健康体检沙门菌检测中的大量应用,此次采用可疑菌接种三糖铁并同时点种沙门氏显色培养基的大量应用,此次采用可凝菌落接种三糖铁并同时点种沙门菌显色培养基的方法,不仅减少工作量,还提高检出率,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将近几年收集665株疑似沙门菌进行了系统鉴定,现将其中己定型584株沙门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沙门菌毒力岛1(SPI-1)和3(SPI-3)部分基因在不同血清型和分离株中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与毒力进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法对分属于6个不同血清型的40株沙门菌毒力岛1上和3上的20个基因进行检测。结果鼠伤寒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20个基因全部为阳性;猪霍乱沙门菌和山夫顿堡沙门菌缺失SPI-3的sugR和rhu M基因。同一血清型、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区的沙门菌分离株,其毒力岛基因分布完全相同。结论沙门菌毒力岛基因在不同血清型沙门菌中的变异,说明沙门菌的毒力岛是分阶段进化而来;同一血清型不同菌株的相似性,又说明其毒力基因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沙门菌属 (Salmonella )是一群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肠道中 ,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该属细菌有 2 0 0 0多种 ,但对人致病的只是少数 ,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有些对动物致病的沙门菌偶可传染给人 ,引起食物中毒或败血症 ,如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十余种。因此 ,对该病菌的检测和对该病的有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对沙门菌进行快速检测 ,及早发现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是最有效地防治沙门菌病的手段。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对本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 生化检测法1 1 四管五项生化…  相似文献   

7.
沙门菌是全球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感染人类引起食源性疾病,同时也可将沙门菌的耐药性传递给人类。近年来,沙门菌耐药性呈不断增强趋势,耐药性沙门菌的暴发流行及其耐药谱和耐药机制的变化发展,对公共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国际上已认识到它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影响。本文对食品中分离的沙门菌耐药状况和耐药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9.
Li YH  Xu XB  Hu QH  Shi XL  Lin YM  Qiu YQ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0):899-903
目的 研究沙门菌毒力岛1( SPI-1)缺失山夫登堡沙门菌的特性。方法 于2006年从上海10例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得到10株山夫登堡沙门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PCR、毒力基因测序及细胞侵袭试验对其进行分子分型、侵袭基因及细胞侵袭能力检测,并与2002年深圳分离株( C02013)进行比较。结果 10...  相似文献   

10.
沙门菌检测技术现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门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肠道传染病病原菌,经粪一口途径传播,少数介水传播,大多数由食物传播。近年来,因来源于动物源性生物制剂的化妆品日益增多,沙门菌亦被列入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控制指标。因此,沙门菌病的防治备受公共卫生、畜牧兽医和检疫商检等有关部门的关注,均将沙门菌列为重要的监测和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11.
于2005年8~10月间在从业人员肛拭体检中分离到3株非A—F群沙门菌,经CHROMagar^TM沙门菌显色平板分离培养和特征菌落、形态、生化、O-I噬菌体裂解试验、血清学试验证实均为沙门菌普顿血清型(Salmonella ser putten,13,23:d:1,W),为本地区首次检出。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二重PCR对沙门菌属和肠炎沙门菌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肠炎沙门菌的检测方法。[方法]以属特异性引物ST11、ST15和肠炎沙门菌的特异性引物Sefl167、Sef478构建二重PCR反应体系,对样本进行沙门菌属的鉴定同时对肠炎沙门菌进行检测。[结果]实验证明本方法可以准确的对沙门菌属进行鉴定,同时也能比较准确的对肠炎沙门菌进行鉴定。[结论]为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鉴定提供更加快捷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一起因沙门菌污染面包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和监管提供依据。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患者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呕吐等。患者肛拭子培养、剩余面包残留物以及面包屋内的成品面包均检出沙门菌,其检出率分别为26.7%、83.3%和33.3%。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该事件是由食用了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中毒。结论应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落实预防性监督和日常性监督。同时,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伤寒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 ,伤寒的早期诊断对伤寒病的及时治疗和传染源的控制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应用AmpliSensor技术建立了一种高特异、高敏感的伤寒沙门菌定量分析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 伤寒沙门菌H90 1、O90 1、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氏菌ATCC2 5 92 ,购自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铜绿假单胞菌、弗劳地氏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福氏志贺氏菌、产气肠杆菌、司氏普罗威登期菌、潘氏变形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小肠耶尔森氏菌、格高非肠杆菌等均为临床分离菌株。1.2 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0):774-780
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TaqMan探针三重荧光PCR 检测沙门菌(狊犪犾犿狅狀犲犾犾犪,Sa)、肠炎沙门菌(SE)和鼠伤寒沙门菌(ST) 的方法。方法 根据沙门菌犪犮犲犃基因、肠炎沙门菌特异序列(GenBank:AF370707.1)、鼠伤寒沙门菌的STM4599 序列(GenBank:AERV01000023.1),分别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在探针的5′端分别标记FAM、VIC、cy5,建立基于TaqMan探针三重实时荧光PCR 检测沙门菌的方法。结果 29 种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均扩增出犪犮犲犃基因,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的引物和探针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15株肠炎沙门菌和11株鼠伤寒沙门菌,而其他血清型沙门菌和17株非沙门菌扩增结果阴性。犪犮犲犃、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的三重荧光PCR 扩增效率分别为89%、87%、90%,最低检测浓度分别达到280cfu/ml、260cfu/ml、300cfu/ml。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食品中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的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16.
从业人员粪便中沙门菌、志贺菌检验鉴定是一项任务重、难度大的工作,各实验室检验鉴定方法不一,致使一些如枸橼杆菌和不活动不产气的大肠杆菌混入其中,给沙门菌、志贺菌的正确鉴定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7.
沙门菌感染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沙门菌不仅感染人、畜、家禽而且还污染食品.因此,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搞清沙门菌菌型的分布情况,对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兽医学以及预防食物中毒等都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将自1990年以来分离的沙门菌分型鉴定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4年-2018年温州市伦敦沙门菌和德尔卑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和分子型别特征。方法 对2014年-2018年食源性疾病腹泻患者分离得到的25株伦敦沙门菌和20株德尔卑沙门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实验菌株除对3种抗生素敏感外,对其余12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有34株多重耐药(占75. 56%)。四环素耐药率最高(占91. 11%); 25株伦敦沙门菌用XbaⅠ酶切获得16种带型,相似度为66. 5%~100%。20株德尔卑沙门菌用XbaⅠ酶切获得10种带型,相似度为75. 4%~100%。结论 温州市食源性沙门菌耐药状况严重,PFGE带型呈现出多样性的同时又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带型特点。部分带型与其对应的耐药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江苏省13个设区市哨点医院检测分离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检测,对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感染的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江苏省从68 656份标本中检测分离出1 920株沙门菌,覆盖124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25.10%)和肠炎沙门菌(23.49%)为主;2种血清型检出率均在5—6月份达到最高(0.90%~0.95%、0.95%~1.00%);2种血清型在无锡(1.20%、1.46%)、徐州(2.06%、1.39%)、镇江(1.19%、0.82%)3个设区市的检出率均较高;2种血清型男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7、0.73,P值均>0.05);鼠伤寒沙门菌在<1岁(1.13%)、1~3岁(2.07%)、≥85岁(1.47%)人群中检出率较高,肠炎沙门菌在4~6岁(1.47%)、7~13岁(1.22%)人群中检出率较高。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是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的主导血清型,均以夏秋季节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一起宴席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控制此类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个案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同时采集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检测,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在就餐的150人中发现食物中毒29例,罹患率为19.33%;从病例肛拭子标本中检出沙门菌D群,检出率为41.81%。病例以多次腹泻伴发热、恶心、呕吐等相关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平均潜伏期18.5小时。现场卫生状况差且仅有15.62%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环境、餐具等大肠菌群检出阳性率达67.57%(25/37)。结论本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于食物在加工及菜品传递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导致的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提示今后应重视食品加工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学习,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