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建立的评价和显微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鼠穿透性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客观评价模型制作中影响手术成功的显微手术技巧,异体移植排斥率的注意事项,并探讨CTLA4-Ig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42只远交系Wister大鼠和SD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模型。其中治疗组26只术前将供体角膜植片在含10μg/mg CTLA4-Ig的Optisol液中孵育24 h,而对照组16只术前角膜植片只浸泡Optisol液24 h,浸泡后的植片移植到SD大鼠右眼角膜上。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比较两组间角膜植片的存活情况。结果术后1 d检查术眼,将出现手术并发症的用药组及对照组各4只排除于实验组外,治疗组的角膜植片混浊及血管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模型适用于模拟人类角膜移植排斥现象进行深入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CT- LA4-Ig能够减轻角膜植片的急性排斥反应率,良好的显微手术操作技术和麻醉是动物模型建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羊膜移植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液联合应用对兔角膜碱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羊膜移植联合bFGF滴眼液点眼组(A组),羊膜移植组(B组),bFGF滴眼液点眼组(C组)及对照组(D组)。用1 mol/L NaOH烧伤兔右眼,术后2 ~28 d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生长,角膜上皮修复及羊膜植片的变化。结果 所有烧伤角膜都能完全愈合,但在抑制炎症反应、抗新生血管的生长及角膜上皮修复等方面,羊膜移植联合bFGF滴眼液点眼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也好于其他两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羊膜移植联合bFGF滴眼液点眼对治疗角膜碱烧伤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玉  罗媛媛  景明 《中国美容医学》2013,(20):2027-2030
目的:远交系Wistar大鼠与SD大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评价其作为角膜移植排斥模型的可行性,并总结操作体会、技术特征。方法:Wistar大鼠右眼作为受体,SD大鼠双眼作为供体,行穿透性角膜移植,供体角膜植片靠近角膜缘取材,受体术后保留缝线,观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进程。结果:异体角膜移植组排斥反应在术后(9.65±0.77)天出现,排斥反应发生率100%;自体角膜移植组无排斥反应发生。两组80例模型术后并发症:瞳孔不圆9例,虹膜前粘连6例,白内障4例,眼内感染3例,虹膜脱出3例。结论:远交系Wistar大鼠和SD大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可作为角膜移植排斥模型用于模拟人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进行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选择MHC抗原差异大的品系、偏中心植片及保留缝线等方法可增加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锐利的手术器械、术前充分散瞳及术后前房形成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对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我院2005-2010年期间收治严重角膜碱烧伤(角膜缘干细胞缺陷)17例24眼,其中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9例11眼,羊膜移植8例13眼.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及手术后均行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上皮、组织浸润、新生血管情况,对两组患者角膜新生血管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减少(P〈0.05).在术后第21天,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和羊膜移植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分别为(1.410±0.765)分和(2.500±0.961)分,术后第60天分别为(1.770±0.832)分和(2.820±0.947)分.在术后两个评价时间点,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组均较羊膜移植组角膜新生血管显著减少,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组和羊膜移植组术后第60天新生血管评分均较术后第21天稍高,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明两组角膜新生血管在移植3周后基本保持稳定.结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对严重的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明显好于羊膜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7同源物1(B7-H1)分子在同种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赦免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供者,Balb/c小鼠为受者,制备同种小鼠角膜移植.实验分为3组,(1)存活组为术后移植角膜长期存活(>50d)的受鼠,术后满8周(术后56 d)时取受鼠的移植角膜样本,备检;(2)排斥组为术后50d内发生排斥反应的小鼠,排斥组在判定发生排斥反应时取移植角膜样本,备检;(3)以正常C57BL/6小鼠的角膜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对各组受鼠移植角膜组织内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对B7-H1 mRNA的表达与移植角膜的存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组和存活组小鼠的移植角膜上皮和内皮层均高度表达B7-H1蛋白,排斥组小鼠移植角膜上皮和内皮层B7-H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存活组、正常组和排斥组受鼠移植角膜组织内B7 H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0.0±11.5、44.7±10.8和6.9±12.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1.164,P<0.01).经相关性分析发现,移植角膜内B7-H1 mRNA表达的高低与移植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 B7-H1分子可能介导了同种小鼠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赦免反应,是维持移植角膜免疫耐受状态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转染基因对兔下颌骨DO过程中牵引区新生骨骨密度与骨强度的影响,探索基因导入的最佳转染时间,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8只,全麻下行双侧下颌骨截骨及牵引器植入后,采用随机区组法分成A、B、C、D4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3d(牵引开始时)、牵引结束时,于双侧牵引区分别注射2 μg(0.1 μg/μl)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A、B、C3组均予电穿孔刺激,D组单纯牵引不行基因转染.各组于术后3d开始以每天0.8 mm、每天1次的速率进行牵引,连续牵引10 d;各组分别于固定期1、2、4、8周处死3只兔子,切取下颌骨行X线片检测、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r tomography,QCT)测量牵引区新生骨组织密度后,将4、8周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各组牵引间隙新生骨骨密度与骨强度,随着固定期的延长逐渐增高;固定1周时,A(83.43 ±9.96)、B(92.29±11.25)、C(89.93±14.15)3组新生骨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D组(70.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2、4、8周时B组骨密度(137.54±7.20、492.93±17.57、790.48±12.19)高于A组(121.44 ±9.27,396.15±15.70,603.39±16.46)、C组(125.06±7.24,464.15±15.45,764.15±17.28)、D(98.86±8.13,336.45±11.95,577.89±1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4、8周时B组生物力学各项指标均高于A、C、D组(P<0.05).结论 在牵引开始时(牵引期)进行基因转染,能够获得最佳的促进新骨生成的效果,提示牵引期是下颌骨基因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鼠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在同种异体异基因股静脉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自体股静脉移植组(A组)、异体股静脉移植组(B组)、异体股静脉移植免疫抑制剂组(C组)、胸腺内注射供体组织相容性(MHC)抗原后移植组(D组).于2周后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免疫学检测.结果 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D组、C组急性排斥反应损伤较轻,B组血管壁的各层结构破坏最重,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受体大鼠血清干扰素(IFN)-γ浓度为(86.707±10.928)ng/L,显著高于A、C、D组[(29.328±4.170)、(69.076±8.059)、(63.355±4.895)ng/L,P<0.05];B组受体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浓度为(23.656±3.369)ng/L,显著低于C、D组[(29.425±4.174)、(31.000±4.659)ng/L,P<0.05].结论 胸腺内注射异基因MHC抗原可诱导大鼠对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羊膜遮盖治疗急性轻、中度眼表烧伤的临床价值及其显微手术技术.方法 将Ⅱ~Ⅲ度角膜烧伤、伴或不伴部分角膜缘Ⅳ度烧伤的病例分别接受羊膜遮盖术(21眼)或药物治疗(13眼).对4例在羊膜部分溶解、眼表面已经上皮化时取下羊膜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羊膜在遮盖术后5~10[平均(11±2)d]局部溶解和脱落.羊膜溶解后暴露的角膜很快上皮化.角膜缘破坏>1/2周的患眼在角膜缘的坏死侧出现少量新生血管或有菲薄的新生纤维血管膜侵入角膜.术后视力提高1至6行,平均(3.3±1.2)行.电镜结果显示:羊膜植片溶解,浸润的多形核细胞较少且发生大比例凋亡.药物治疗组4/13眼角膜表面进行性溶解,其后进行了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其他眼发生不同程度的睑球粘连和角膜表面大量假性胬肉.结论 羊膜遮盖可以减少轻、中度角膜急性烧伤期的炎症反应和角膜深层新生血管形成,阻止眼表的进行性溃烂和融解,甚至还可促进角膜缘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阻断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及其配体(ICOS-ICOSL)或CD28-B7共刺激信号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制备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诱导性共刺激分子融合蛋白(AdICOSIg)和腺病毒介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融合蛋白(AdCTLA4Ig).以DA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进行角膜移植:受者分别接受经Adβ-Gal、AdICOSIg和AdCTLA4Ig转染的角膜移植,分别为局部Adβ-Gal组、局部AdICOSIg组和局部AdCTLA4Ig组;受者分别接受未经处理的角膜移植,并于移植前24 h腹腔注射Adβ-Gal、移植后48 h腹腔注射AdICOSIg或移植前24 h腹腔注射AdCTLA4Ig,分别为全身Adβ-Gal组、全身AdICOSIg组和全身AdCTLA4Ig组;以接受未经处理的角膜移植者为空白对照.术后每日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移植角膜的透明度,以判断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基因转染后7 d,检测受者血清ICOSIg和CTLA4Ig的浓度以及抗腺病毒抗体水平.结果 空白对照组移植角膜存活时间为(13.1±0.3)d,局部AdICOSIg组、局部AdCTLA4Ig组和全身AdCTLA4Ig组移植角膜的存活时间长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4.2±0.8)d(P<0.05)、(15.8±0.6)d(P<0.01)和(22.7±4.3)d(P<0.01),局部AdCTLA4Ig组和全身AdCTLA4Ig组各有1例未发生排斥反应.全身AdCTLA4Ig组受者的血清CTLA4Ig浓度较高,其抗腺病毒载体抗体水平则较低.结论 CD28-B7与ICOS-ICOSL共刺激信号在免疫调节效应上存在差异,阻断CD28-B7信号所获得的延长移植角膜存活时间的效果优于阻断ICOS-ICOSL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