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椎弓根钉徒手置入技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徒手置钉要点和手术体会.方法 对21例颈椎疾病徒手施行了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96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1年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及变形.结论 熟悉颈椎的椎弓根解剖,术中规范操作,徒手置入椎弓根钉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重建颈椎不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3例颈椎骨折脱位,1例颈椎病不稳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术后摄片、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颈生理曲度。结果颈椎椎弓根钉总计置入68枚:螺钉位置不良6枚,螺钉松动拔出1枚。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无断钉断棒。结论颈椎椎弓根钉系统是一种重建颈椎稳定最为牢固的固定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比较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Iso-C 3D导航系统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在Iso-C 3D导航系统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共31例,观察临床疗效及置钉的准确性。[结果]本组31例中,共置入13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术后CT显示,13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穿透皮质率4.4%,但均未造成脊髓、神经、血管压迫等。经随访,X线显示所有病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无1例出现断钉及内置物松动现象。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为颈椎骨折脱位行后路内固定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Iso-C 3D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在三维平板透视系统引导下应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技术治疗上颈椎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3-10我科收治的11例上颈椎骨折脱位病例,均在术中三维平板透视系统引导下采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颈椎稳定性均得到即刻恢复,44枚螺钉均在位良好,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任何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无螺钉断裂、松动。结论 在三维平板透视系统引导下经上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技术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螺钉置入准确性高,有效防止置钉并发症,力学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是上颈椎骨折后路固定术中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上颈椎失稳并脊髓不全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评价上颈椎失稳并脊髓不全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不同原因的上颈椎不稳并脊髓不全损伤行手术治疗,采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系统固定寰枢融合10例,枕颈融合2例,一期前路减压或病灶清除3例,后路减压或枕骨大孔扩大2例。结果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2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24枚,枕骨上用椎弓根螺钉固定2枚,其他螺钉4枚,随访中均获骨性愈合,无螺钉松动、退钉、螺钉钢板断裂,神经症状改善率为82.8%。结论前柱结构基本完整者,后路手术能满足减压和稳定目的;对仅有寰枢椎不稳而C1、2结构完整者,应作寰枢融合;经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是首选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置钉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 方法利用20具颈椎尸体标本,模拟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椎后弓后缘表面,经枢椎下关节突中心点纵垂线与寰椎后弓上缘下方3 mm水平线的交点作为进钉点,按内斜10度、上斜5度钻孔,经寰椎椎弓根置入直径3.5 mm的皮质骨螺钉.测量进钉点与寰椎椎弓根中线平面的距离、螺钉最大进钉深度、螺钉内斜角度和螺钉上斜角度等解剖指标,观察螺钉是否突破椎弓根和侧块骨皮质,以及椎动脉、硬膜、脊髓是否损伤等. 结果共放置4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测得进钉点与寰椎椎弓根中线的平均距离为(2.20±0.42) mm,螺钉最大进钉深度平均(30.51±1.59) mm,螺钉内斜角度平均(9.70±0.67)度,上斜角(4.60±0.59)度.其中1枚螺钉因上斜角度过大穿破椎弓根上缘,8枚因后弓高度过小而突破椎弓根下缘,5枚进钉过深突破寰椎侧块前缘皮质,但均未对脊髓和椎动脉造成损伤. 结论经后路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注意进钉角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7.
多轴螺钉-棒系统在颈椎后路固定中的应用与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轴螺钉-棒系统行颈椎后路固定的疗效.方法 本组18例,颈椎及椎管肿瘤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不稳2例,高危颈椎并外伤性颈髓损伤不稳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4例.17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害表现,JOA评分平均为9.8分.12例采用后路固定,6例采用前后联合手术.椎弓根固定2例,侧块固定11例,椎弓根与侧块混合固定5例.结果 本组共植入102枚多轴螺钉,2枚螺钉位置欠佳,1例根性神经痛.本组无硬膜撕裂、椎动脉损伤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16例获得平均22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固定满意,无螺钉拔出、内固定松动、复位丢失.均获得坚固融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改善率为69.4%.结论 多轴螺钉一棒系统后路固定颈椎安全可靠,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下颈椎经颈后正中入路应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治疗的固定效果.方法 2003年2月至2007年10月,对22例患者通过后路应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治疗,男14例,女8例;年龄24~73岁,平均43岁.其中下颈椎创伤性骨折脱位13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例,颈椎管狭窄伴Ⅱ型齿突骨折1例,颈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4例.结果 共置入经关节螺钉45枚,其中C4,5 2枚,C5,639枚,C6,74枚;共置入侧块螺钉12枚,C3、C4各6枚;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1枚,其中C24枚,C32枚,C46枚,C721枚,T18枚.术中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未出现椎动脉、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等置钉相关并发症.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3年8个月,平均17个月.植骨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发现1例患者的2枚经关节螺钉松动,部分脱出.经加强颈托制动,术后4个月获得融合.结论 通过后路固定下颈椎时,采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均可取得较好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螺钉因其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临床疗效在治疗脊柱侧凸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内固定相比,后路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更大,并能有效地矫正侧凸和椎体的旋转。但由于脊柱侧凸患者存在椎体旋转及椎弓根变形,使得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存在一定风险,误置入椎管可引起脊髓、神经损伤[1]。文献报道胸椎椎弓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钉道设计在颈椎椎弓根固定中的应用.[方法]2006~2009年16例患者在本院接受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前采用颈椎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该组患者颈椎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以此为指导行术中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半月内采用与术前程序一致的螺旋CT三维重建及钉道扫描,观察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各壁的关系.[结果]颈椎弓根变异较大.本组共置钉66枚,57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壁,其中5枚穿破距离为1 mm,4枚螺钉穿破距离为2~3 mm,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发生,置钉准确率为93%.[结论]钉道设计对术中个体化置入颈椎弓根螺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目前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力学优越性已被广泛接受;近年来,有关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手术方法也不断改进,从传统的手法置钉到利用最新科技的计算机辅助置钉,每种方法均有各自优缺点,本文将对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对需要行颈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22例下颈椎患者术前行CT扫描,根据CT扫描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采用Mimics 16.0和Imageware 12.0软件,制作颈椎三维模型,并设计出个体化的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术后复查颈椎CT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按照Lee et al的评定方法将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分为4级:0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25%;2级,螺钉直径的25%~50%穿破椎弓根;3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50%。0级和1级认为置钉满意,2级和3级认为螺钉误置。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22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13枚,改为侧块螺钉固定3枚。术后复查CT提示椎弓根螺钉位置107枚为0级,4枚为1级,2枚为2级。仅2例发生误置,置钉准确率达98.2%。其中1级和2级共6枚椎弓根螺钉均穿破椎弓根外侧壁,无椎弓根内侧壁及上、下壁穿破情况。对螺钉穿破外侧壁的患者行椎动脉MRA检查,未见椎动脉损伤。患者均未出现螺钉误置导致的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准确性高,相关并发症少,为下颈椎椎弓根的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一期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男22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1岁;C4,5骨折伴脱位8例,C5,6骨折伴脱位12例,C6,7骨折伴脱位10例.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8例,B级12例,C级5例,D级3例,E级2例.结果 所有颈椎骨折脱位均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共成功置入140枚颈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及CT三维重建示螺钉位于椎弓根内.术后随访3~23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ASIA脊髓损伤分级,8例仍为A级,但截瘫平面下降,运动感觉好转;10例B级提高至C级;其余患者保持或提高至E级.所有病例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无一例发生脱钉、断钉、断棒等并发症.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颈椎MRI均未见颈椎间盘后移、突出及压迫脊髓.结论 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难复性关节突绞锁、椎间盘破裂的患者,单纯后路复位,并以椎弓根螺钉固定能三维固定损伤节段,力学强度足够,安全有效;术中运用正确的纵向牵伸技术,能有效解锁并复位,可防止椎间盘后移及加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侧壁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1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根据寰枢椎椎弓根的下壁或上壁和内侧壁定位置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结果 均成功置钉,影像学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侧壁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寰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16例(神经鞘瘤9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16例在切除肿瘤后均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中行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对脊髓功能进行判断,术前术后行JOA评分。结果本组16例均后路一次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术中脊髓监测均无脊髓损伤发生,平均随访12个月(3~29个月),JOA评分有明显改善,肿瘤无复发,术后无脊髓损伤或症状加重,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固定效果满意,术后复查x线及CT提示相应植骨部位均形成骨性融合。结论颈椎管内肿瘤行后路肿瘤切除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经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技术是一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和接受的上颈椎内固定技术。目前已经与寰椎经"椎弓根"或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一起,成为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的"金标准"。但由于枢椎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对其椎弓根的形态,置钉方法的认识仍有一定分歧。笔者曾于2007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2月至2008年4月,行颈椎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38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男28例,女10例;年龄20-80岁,平均43.5岁;颈椎损伤节段:C22例,C33例,C410例,C513例,C68例,C72例。术后行椎弓根螺钉CT检查并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38例患者C2-7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58枚,其中152枚(96.2%)完全置入椎弓根皮质骨内,6枚(3.8%)置入位置不准确,包括进钉位置偏内经椎板进入椎管2枚,偏外挤穿椎弓根外侧皮质4枚。术后随访36例,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6.8个月;脊髓神经损伤ASIA分类:A级7例、B级15例、C级13例、D级3例,A级的7例患者中5例感觉下降,恢复至B级;2例感觉完全恢复,上肢肌力有改善,但下肢运动功能无改善,分别恢复至C、D级。其余均有1-3级的功能恢复。无1例继发性血管、神经损伤。结论早期行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以保持颈椎损伤阶段的稳定性,对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告使用透视下及无线主动式红外诱导计算机导航引导下进行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的经验 ,分析手术成功的要素。方法 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行颈椎椎弓根螺钉 -AXIS钛板内固定 2 9例 ,男性 18例 ,女性 11例。年龄 2 6岁~ 76岁 ,平均年龄 4 9.4岁。使用C形臂X线透视下螺钉置入 2 5例 ,无线主动式红外诱导计算机导航下椎弓根内固定 4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 174枚。结果  174枚螺钉中有 15 5枚 (89% )位置正确。 19枚螺钉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均为内倾不够 ,1例出现一过性神经根合并症。计算机导航置入螺钉 2 4枚 ,位置正确率 10 0 %。术前颈椎后凸者固定节段曲度平均- 12 .1°术后平均 - 0 .6° ,明显得到纠正。术后 3个月和 6个月的随诊 ,颈椎曲度和固定节段椎体高度均维持 ,没有出现内固定物松动 ,螺钉断裂等情况。结论 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是颈椎获得牢固固定的方法 ,为颈椎后路手术提供了更广的操作空间 ,免去部分同时前路手术的需要 ,而且可以用于颈椎后凸的矫正。但是结构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及周围的神经血管使手术难度加大 ,在透视下可以比较安全地置入螺钉 ,更好的方法是使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这一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上颈椎由于其内容物上承延髓下连脊髓、解剖关系复杂、个体变异性大等特殊性,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内固定手术的高危区域,从而限制了上颈椎疾患外科治疗的开展。近几十年来,随着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使得上颈椎内固定技术日臻完善。本文从解剖学角度对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做一阐述,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是目前种类繁多的后路内固定技术的标准术式。鉴于业内一直存在关于寰椎究竟有没有椎弓根的争论,需要说明的是所谓  相似文献   

20.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并发症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69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术中清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2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上象限处骨皮质,然后用直径2.0mm的手锥沿椎弓根事先确定的方向轻轻钻入,使其自然置入,深约2.0~2.5cm。确定无误后,则安置Axis钛板和置入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完毕后用C形臂X线机作双斜位透视。结果:从C3到C7,术中植入椎弓根螺钉314枚,其中21枚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7枚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但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并无不良结果,其余螺钉置钉一次成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检查有28枚螺钉穿出椎弓根,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1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7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随访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结论:手术前充分了解每个患者颈椎椎弓根影像学解剖结构,术中仔细按原则操作,正确处理则会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