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静脉联合经胆道超声造影在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增强CT或增强MRI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常规超声、经静脉超声造影与经胆道超声造影表现,比较常规超声、经静脉超声造影、经胆道超声造影、经静脉联合经胆道超声造影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诊断准确率.结果 30例患者中,常规超声、经静脉超声造影、经胆道超声造影、经静脉联合经胆道超声造影的分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3% (22/30)、90.0%(27/30)、86.7%(26/30)及96.7%(29/30).其中,经静脉联合经胆道超声造影的分型准确率优于常规超声(P =0.011),经静脉超声造影或经胆道超声造影单独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和0.197).结论 经静脉联合经胆道超声造影能够全面评估肝门部胆管癌胆管腔内腔外病变情况,提高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和超声造影在多发性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术中超声探头,在4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胆管结石手术中进行超声检查,并行经胆总管插管超声造影/或经肝内胆管穿刺超声造影,且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超声诊断35例为肝内胆管结石,其中5例术前超声未查出,13例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0例合并胆管炎症、胆管壁纤维化。13例肝内外胆管均有结石的患者中,4例合并胆总管下段癌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术中超声检查可对术前超声检查的漏误诊予以纠正。术中肝胆管超声造影,可提高对胆道疾病的检出,同时伴有冲洗胆道结石的作用,可以减少胆道结石的残留。术中超声定位结合术中胆道超声造影,可作为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郭梦安  汤旭涛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348-2349
[目的]探讨胆总管下段结石腹部超声检查的技巧.[方法]对161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术前行腹部超声检查,采用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和改变体位的超声检查手法,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各种超声检查技巧在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61例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其中151例超声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结石,经手术诊断143确诊,误诊8例;10例超声诊断无胆总管下段结石者,经超声造影诊断结石6例,经手术诊断1例为Vater壶腹小结石.超声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灵敏度为99.3%.[结论]应用腹部探头扫查方便、实用、无创、安全,只要熟练掌握胆道解剖、操作技巧,腹部探头同样能达到与腔内探头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瘘管超声造影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4例经手术证实的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经体表常规超声检查,并采用血池造影剂行瘘管超声造影,观察瘘管的内、外口,主管及支管的走行、数量,是否存在脓腔。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常规经体表超声检查及常规超声联合瘘管超声造影2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常规经体表超声联合经瘘管超声造影对内口、支管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86.7%,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分别为33.3%、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3、7.033,P均<0.01),对主管、脓腔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100.0%,均高于常规超声(分别为87.5%、6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经瘘管超声造影为复杂性肛瘘提供丰富的诊断依据,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其最大优势在于显著提高对复杂性肛瘘内口及支管的诊断能力,对提高主管及脓腔的显示率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管内超声造影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因梗阻性黄疸行超声引导下PTCD的患者中,64例患者经PTCD胆道引流管注入超声造影剂(SonoVue)行胆管内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引流管是否位于胆管腔内及引流管末端位置,并与常规超声比较.在胆管内超声造影指导下,判断肝门部梗阻患者需要留置的PTCD胆道引流管数目.所有患者均行X线胆道造影或CT胆道造影证实.结果 胆管内超声造影判断引流管是否在胆管腔内的准确率和引流管末端的显示率均为100%(64/64),均优于常规超声的89.1%(57/64)和54.7%(3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和χ2=37.495,P<0.001).35例肝门部梗阻患者中的17例患者根据胆管内超声造影的结果留置了2条以上的胆道引流管,以达到充分引流效果.结论 胆管内超声造影技术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可以在PTCD术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胆道联合静脉超声造影检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患者经增强CT或MRI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在手术前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并予以常规超声、静脉超声造影和胆道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静脉超声造影、胆道超声造影、胆道联合静脉超声造影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符合率。结果:4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静脉超声造影、胆道超声造影、胆道联合静脉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1%(31/43)、83.7%(36/43)、81.4%(35/43)及93.0%(40/43)。其中胆道联合静脉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常规超声(P=0.021),而单独的静脉或胆道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和0.307)。结论:胆道联合静脉超声造影可全面评估梗阻部位胆管的腔内和腔外的情况,提高超声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符合率,有效判断手术的可切除性,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镜结合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治疗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65例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结合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方法治疗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6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16例发现或证实胆总管内有结石,其中3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13例腔镜手术成功,其中1例胆道镜经胆囊管切开取石术,胆总管未放置T管;12例行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胆总管内放置T管,术后6~8周行纤维胆道镜检查,1例发现残余结石,拔除T管后经窦道取净,11例未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再次行胆道造影后未发现结石,拔除T管,术中出血30~130 mL,手术时间90~220 min,术后住院4~8 d,所有病例均无发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结合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治疗胆囊炎急性发作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创伤小,康复快,胆管结石残留少,安全有效,减少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不能取净胆总管结石者,术后可通过T管窦道行纤维胆道镜取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胃肠水对比超声、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对壶腹周围癌病灶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的显示能力。方法 18例壶腹周围癌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证实,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超声、胃肠水对比超声、双重对比超声造影检查。比较这3种超声检查方法对壶腹周围癌病灶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的显示能力。结果常规超声、胃肠水对比超声、双重对比超声造影的病灶清晰显示率分别为16.7%(3/18)、22.2%(4/18)、94.4%(17/18);十二指肠腔内突出物显示率分别为0(0/18)、38.9%(7/18)、72.2%(13/18)。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对病灶清晰显示率及十二指肠腔内突出物显示率均显著高于前两者(P0.01,P0.05)。同时双重对比超声造影显示2例周围血管侵犯和1例肝内转移灶。结论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可提高壶腹周围癌的显示能力,有望成为诊断壶腹周围癌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申玉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48-7948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手术记录,对比分析超声检查方法与手术结果。结果超声检查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为97.6%(205例),漏诊率为1.8%(4例)误诊率0.6%(1例)。结论采取多种方法检查可以提高胆总管结石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接受器工作特性分析(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分析评价超声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简要介绍ROC的原理和应用。方法:胆囊切除术后怀疑胆管结石的患者4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5例,年龄25—89岁,平均年龄56.3岁,行超声检查,三日内同时行T管造影和胆道镜检查。用SPSSll.0软件进行ROC分析。结果:ROC分析显示,超声诊断胆管结石的ROC曲线下面积=0.910,表明超声诊断胆管结石的准确性较高。T管造影的准确率为91.5%,在超声和T管造影的提示下胆道镜取石成功率95.7%。结论:超声应为诊断胆道结石的首选方法,其他影像方法也是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