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ofkappaB ,NF κB)是一种多极性核转录因子 ,参与调控多种与免疫反应、凋亡、炎症、肿瘤形成和转移有关的基因表达。近年来 ,NF κB在肿瘤发生、耐药、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NF κB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抗凋亡诱发肿瘤的机制 ,NF κB调控的前列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NF κB参与前列腺癌浸润与转移的机制及其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能策略等。  相似文献   

2.
Ets家族是一个数量有限,但十分重要的基因家族,其包含有与血管形成有关的激活因子,因此某些Ets蛋白可促进肿瘤血管新生,进而促进肿瘤恶化。又由于许多控制转移和浸润的基因具有Ets的反应性,故某些Ets蛋白可有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的作用。如果大多数类型的肿瘤细胞是由于Ets蛋白的表达而获得浸润和转移的能力,那么通过使用核糖体酶抑制剂、反义寡核苷酸或者显性非正常功能的Ets突变体,将可能有助于改进目前广泛使用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FOXM1(Forkhead box M1),Forkhead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有3个亚型,即FOXM1a、FOXM1b、FOXM1c,目前的研究集中在FOXM1b、FOXM1c.FOXM1通过调节细胞增生相关基因的转录,在胚胎发育、组织再生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功能.近来研究证明,FOXM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OXM1高表达的肿瘤往往呈低分化、高度恶性、远处转移,临床预后不佳.FOXM1通过对其下游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涉及肿瘤的增生、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目前,以FOXM1为靶点的抗肿瘤化学物质的合成及研究,为FOXM1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可能.FOXM1在肿瘤治疗中价值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现对FOXM1在肿瘤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摘要:结直肠癌转移与肿瘤细胞能动性、能动性因子及其受体、转移信号的传导、肿瘤细胞的遗传性缺陷、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肿瘤抑制基因等都有密切关系。即转移促进基因的表达可以促进肿瘤转移,转移抑制基因的表答可以抑制肿瘤转移。笔者就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核转录因子K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是参与调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相关基因,二者均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实验通过研究NF-κB抑制剂对EGF诱导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按转录因子κB(muclear facter of kappa B,NF-κB)是一种多极性核转录因子,参与调控多种与免疫反应、凋亡、炎症、肿瘤形成和转移有关的基因表达。近年,NF-κB在肿瘤发生、耐药、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在肺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术中取19例肺癌患者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提取组织总核糖核酸(RNA),用逆转录共扩增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肺癌患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呈负相关(r=-0.467,P<0.05);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在阻止肺癌的浸润、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肿瘤抑制基因甲基化与胃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甲基化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对近年来关于肿瘤抑制基因甲基化与胃癌关系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胃癌中,细胞周期调控基因、有丝分裂检测点基因、凋亡相关基因、错配修复基因、转移相关基因等多种肿瘤抑制基因发生甲基化而失活。结论 肿瘤抑制基因甲基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有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判断转移和评价预后的分子标记物,去甲基化干预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erofkappaB ,NF κB)是一种多极性核转录因子 ,参与调控多种与免疫反应、凋亡、炎症、肿瘤形成和转移有关的基因表达。近年 ,NF κB在肿瘤发生、耐药、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收集49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包括肺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相关组织中Runx2蛋白的表达,对Runx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Runx2蛋白在肺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unx2蛋白高表达与浸润性腺癌(26/34,76.47%)、有淋巴结转移(13/15,86.67%)、低分化(14/14,100%)、随访期内出现复发转移(8/8,100%)显著相关(P<0.001,P=0.006,P=0.006,P=0.007)。 结论肺腺癌组织中Runx2蛋白高表达,且与肿瘤的低分化、高侵袭转移特性及复发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nm23是一种转移抑制基因,人类nm23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17q22),分两个亚型nm23-H1和nm23-H2,其编码产生的蛋白质即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nm23基因通过NDPK调节细胞信号传递和分化。大量实验表明,nm23基因与肿瘤转移明显相关,本文综述了nm23基因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及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TIP30/CC3基因和肿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Tat作用蛋白30(TIP30/CC3)基因是近年来由国外学者首先发现的一种与肿瘤转移抑制相关的基因,该蛋白编码产物TIP30/CC3(Tat interacting protein 30)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30kDa的转录共分子,其本质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以细胞辅助因子为个体的具有活化并增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转录,可特异性地提高HIV-1增殖调节蛋白Tat的转录。TIP30基因具有抑制肿瘤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等作用。TIP30基因在评价肿瘤的预后及基因的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其术后5年、10年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伴有远处转移的病人临床预后仍然较差。肿瘤转移有其特定的靶器官,称为靶向性转移。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靶器官是骨髓、肺、肝、脑。肿瘤转移是一种多基因共同参与、多阶段演进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迄今为止,肿瘤转移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随着大量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发现与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转移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证实,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P^53与人类多种肿瘤有关。而近年来许多学指出,P^53基因与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及其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自70年代人们从逆转录病毒中发现癌基因(ontogene)及80年代初从人膀胱癌细胞株中找到人癌基因以来,在肿瘤研究领域内接连实现重大突破。本就近年来国外对P^53基因的研究以及它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述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在抑制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目前国内、外有关BRMS1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状况加以分析与综述。结果BRMS1与其他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一样,主要抑制肿瘤的转移,并不影响肿瘤的生长,在乳腺癌中主要通过调节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及其他转移抑制基因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的转移。结论对BRMS1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乳腺癌转移的认识,为肿瘤转移的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RNA干扰(RNAi)是同源性双链RNA诱发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它可以通过抑制蛋白表达模拟基因敲除技术。RNAi可以由外源性途径导入,对相应的基因进行表达抑制。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脏肿瘤的治疗和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与nm23-H1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浸润生长及转移的必要条件 ,肿瘤组织中MVD反映了肿瘤细胞生长微环境的改变。nm2 3基因是人类肿瘤转移表型抑制相关的基因 ,与多种人类肿瘤的转移抑制相关。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原位杂交技术 ,进一步研究了PHC病人中MVD及nm2 3 H1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1.资料 :取自我院 1997.7~ 1999.11手术切除肝癌标本 5 8例 ,男性 4 5例 ,女性 13例 ,平均年龄4 8 2岁 (2 1~ 6 9岁 )。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其中有门静脉癌栓或肝内转移者 2 8例 (48 3%)。按…  相似文献   

18.
Ets家族是一个数量有限 ,但十分重要的基因家族 ,其包含有与血管形成有关的激活因子 ,因此某些Ets蛋白可促进肿瘤血管新生 ,进而促进肿瘤恶化。又由于许多控制转移和浸润的基因具有Ets的反应性 ,故某些Ets蛋白可有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的作用。如果大多数类型的肿瘤细胞是由于Ets蛋白的表达而获得浸润和转移的能力 ,那么通过使用核糖体酶抑制剂、反义寡核苷酸或者显性非正常功能的Ets突变体 ,将可能有助于改进目前广泛使用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调节细胞内氧代谢的关键因子之一,它能与缺氧反应基因上的HIF-1结合位点相结合,启动靶基因的转录,使细胞适应缺氧的环境。肿瘤细胞的失控性生长、高代谢状态使绝大多数肿瘤均存在缺氧因素,因此HIF-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HIF-1的结构、功能、分布、调节因素、在肿瘤中的表达和作用以及HIF-1在泌尿系统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相关的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DLC-1(frequently deleted in liver cancer 1)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是从肝癌细胞系中首先分离报道的.DLC一1基因在许多肿瘤,如肝癌、非小细胞性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中均表达缺失或下调,而其表达的恢复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和转移,证实该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就DLC-1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