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维持性(2年以上)血液透析患者52例,分为三组:A组为树脂吸附加血液透析组(HP HD);B组为血液透析滤过组(HDF HD);C组为口服活性维生素D组(口服活性维生素D HD).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患者血甲状旁腺素(iPTH)及血磷的变化,以及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相比,BUN、SCr、Hb差别无显著性,三组之间相比差别也无显著性.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A组患者iPTH及血磷明显下降(P<0.05),48周后A组、B组iPTH及血磷均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P<0.01及P<0.05).三组之间相比,治疗48周时A组iPTH及血磷比其他两组更低(P<0.05).A组患者血甲状旁腺素及血磷的清除明显好于B组和C组.结论 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规血透加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方法:将SHPT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应用低钙透析液联合活性维生素B冲击疗法,行常规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接受HA型树脂血液灌流(HP)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全段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皮肤瘙痒等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iPTH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2)治疗后观察组血磷及钙磷乘积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常规血透加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尿毒症继发重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肺功能损害特征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肺功能仪检测40例重症SHPT患者的肺功能,30例同期不伴有严重SHPT的维持性血透(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就SHPT组肺功能指标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PTH)等临床检验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SHPT组和MHD组较健康体检者、SHPT组较MHD组肺功能均明显下降(P<0.05)。 SHPT组患者肺功能多项指标与血iPTH、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透析龄(dialysis age)呈负相关(P<0.05),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白蛋白(albu-min, Alb)呈正相关(P<0.05)。结论重症SHPT患者肺功能明显异常。血iPTH、透析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CRP可能是影响SHPT患者肺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血清骨钙素在高转运型骨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透病人血清骨钙素水平在高转运型骨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2例(平均年龄55.42±14.67岁)维持性血透病人一般临床资料、测定血清钙(Ca)、磷(P)、钙磷乘积(Ca×P)、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骨钙素(BGP)。以iPTH>450 ng/L为标准一(A组)及iPTH>450 ng/L、BGP>8μg/L为标准二(B组)分别预测高转运型骨病。结果两组病人血清Ca、P、Ca×P及ALP无明显差异。标准一预测高转运型骨病病人占纳入病例的50.7%,其中BGP<1.5μg/L占33%。标准二预测高转运型骨病占纳入病例的38.5%。结论血透病人血清BGP及iPTH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血清BGP与iPTH同时用以预测高转运型骨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发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骨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并发肾性骨病的血透患者40例,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并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3次/w,3.5~4 h/次,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1次/d,对照组20例.两组均行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其他并发症,对照组口服醋酸钙胶囊0.6 g,1次/d,治疗组则在醋酸钙治疗的同时加用阿法骨化醇片0.5 μg,口服1次/d,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透析前后的血钙、血磷、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变化及骨痛缓解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钙升高到正常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血磷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的血钙虽然有所上升,血磷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与治疗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骨痛总缓解率为93%,而对照组为36%,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发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肾性骨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控制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之前血液透析时间大于6个月的患者79例,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血清钙、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浓度、年龄、透析龄、Kt/V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9例血透患者平均校正血清钙(1.97±0.21)mmol/L,平均血磷(1.93±0.52)mmol/L,平均钙磷乘积(47.82±12.98)mg^2/dl2,平均甲状旁腺素(iPTH)浓度(398.32±282.34)pg/ml;血清磷达标率为30.4%,血清校正钙达标率为20.5%;血清iPTH达标率为32.9%,血清Ca×P达标率为75.9%;高磷血症发生率为63.3%,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生率为55.7%,低钙血症发生率为76.9%。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磷浓度、年龄、透析龄与iPTH控制水平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和血磷与甲状旁腺水平呈正相关,是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磷、透析龄是影响继发甲状旁腺素异常代谢独立危险因素。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将血磷、校正血清钙维持在KDOQI指南建议的目标范围内,发生继发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的危险才能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碳酸司维拉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合并高磷血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CRF合并高磷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口服醋酸钙治疗,观察组口服碳酸司维拉姆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血红素过氧化酶1(HO-1)、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血管钙化程度,血钙、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HO-1及i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钙磷乘积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血钙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重度钙化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碳酸司维拉姆可有效降低CRF合并高磷血症患者炎性因子、HO-1及iPTH水平,改善钙、磷代谢,减轻血管钙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苓保肾汤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营养不良大鼠的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肾切除大鼠配合低蛋白饮食制作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将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保肾汤组和开同组。用药4周后观察摄食量及体重变化,检测尿素氮、肌酐、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前蛋白及血浆、下丘脑LePtin含量。结果:CRF大鼠在术后8周出现营养不良,与模型组比较,参苓保肾汤组大鼠摄食量、体重显著增高,肾功能明显改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参苓保肾汤可降低血浆、下丘脑LePtin水平。结论:参苓保肾汤可改善CRF营养不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下丘脑LePtin水平从而促进CRF营养不良大鼠摄食,增加体重。  相似文献   

9.
低钙透析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在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骨化三醇小剂量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同时应用低钙透析液进行透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共59例,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用小剂量骨化三醇(罗盖全)口服治疗,每次0.25-0.5μg,1/d,于每晚睡前服用;碳酸钙(钙尔奇)每次1500mg,1/d,午饭时服用。透析采用稀释后浓度为1.25mmol/L的碳酸低钙透析液,观察透析前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PTH。结果:3个月后血钙维持正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血磷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钙磷乘积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PTH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维持性血透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在口服小剂量骨化三醇(罗盖全)治疗过程中,应用低钙透析液进行透析,可以有效避免高钙血症及转移性钙化的出现,同时有效降低血磷、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不同分期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以及不同透析方法对其水平的影响,同时还观察瘦素水平与临床指标(肾功能指标:Scr、BUN;营养指标:TP、Alb、PAB、TRF、CH、TG、HDL-C、LDL-C、RBC、Hb、HCT)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放射免疫法(RIA)检测CRF患者血清瘦素的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胆固醇(CH)等其他有关指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CRF患者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红细胞压积(HCT)、Hb、体重指数(BMI)、转铁蛋白(TRF)均在较低水平。血清瘦素水平为对照组(7.35±0.94μg)、肾功能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组(12.36±6.03μg)、肾功能衰竭期及尿毒症期组(25.27±3.27μg)、维持性血液透析组(7.69±6.61μg)、维持性腹膜透析组(20.72±14.93μg),CRF4个亚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不同阶段的CRF患者血TP、Alb、Hb、PAB、HCT、BMI均在较低水平,提示CRF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不同阶段的CRF患者普遍存在高瘦素血症,且随肾功能损害的进展,血清瘦素成上升趋势。CRF患者血清瘦素升高与Scr及BUN成正相关,提示肾脏是清除瘦素的主要器官。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明显降低,提示血液透析能有效降低血清瘦素水平。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提示腹膜透析不能有效降低血清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常叶  郑敏  谢蠡  李硕  王玲  侯利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0):1620-1623
目的 应用定量动脉硬度(QAS)技术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 应用QAS技术依次检测对照组50例,MHD患者无斑块组46例,有斑块组47例,比较三组间颈动脉弹性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颈动脉有斑块组及无斑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有斑块组体重、LDL及CRP较无斑块组增高;②与对照组相比,MHD无斑块组d、DC、β、PWV差异有显著性;MHD有斑块组d、IMT、DC、CC、α、β、PWV、AIx均有明显差异.MHD有斑块组同无斑块组相比,颈动脉d、IMT、α、β、PWV、AI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d、IMT、DC、α、β、PWV之间相关性明显,CC与IMT、α、β、PWV、DC明显相关,AIx与d、IMT、DC有明显相关性;④Logistic回归分析示,颈动脉直径d、AIx、收缩压、CRP、血钙、白蛋白有统计学意义,随数值增加,颈动脉出现斑块的危险性增大.结论 应用QAS技术能及早发现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为MHD患者大动脉损害的评估提供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碳酸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高磷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05至2018-01陆军总医院MHD合并高磷血症患者共8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碳酸司维拉姆(n=39)和醋酸钙(n=42)进行治疗,观察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血磷、血钙、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1)试验组治疗后2、4、6个月血清磷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4、6个月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对比,试验组在治疗2个月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治疗2、4、6个月时血清钙水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4、6个月时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试验组在治疗6个月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在治疗2、4、6个月后钙磷乘积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后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在治疗6个月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后iPT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5)试验组低密度脂蛋白在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无明显变化。(6)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碳酸司维拉姆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并且在降低钙磷乘积和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和醋酸钙相比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高德  史昌乾  高峰 《武警医学》2014,(5):484-486,490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治疗的腹膜透析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钙磷代谢紊乱的关系,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使用不同钙离子浓度腹膜透析液,将54例CAPD患者分组,A组27例使用PD-2标准钙腹透液(Ca2+ 1.75 mmol/L);B组27例使用PD-4低钙透析液(Ca2+ 1.25 mmol/L).两组均持续透析1年以上,观察组间下肢动脉狭窄与血钙、血磷等各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54例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患者,1年后下肢动脉狭窄者数量均有升高,A组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间:血色素、胆固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值、血磷值、甲状旁腺素值及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血磷水平正相关(P<0.05),与血清iPTH水平、Hb水平负相关(P<0.05),与血钙、血脂、肌酐值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在不同钙离子浓度腹膜透析患者中不相同,其动脉狭窄程度与钙磷代谢紊乱相关,是下肢动脉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单婧  耿燕秋  刘东  高卓 《武警医学》2021,32(11):925-928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对其心脏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1至2019-10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ALP水平差异将其分为,ALP升高组(>120 U/L)和正常ALP组(≤120 U/L),每组49例。同时化验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血钙(Ca)、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指标,完善心脏彩超及颈动脉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上述化验结果对心脏病变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ALB、Hb、HDL、LDL、TG、TC等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CRP、Ca、P、iPTH、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充盈最大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充盈最大峰值速度(E/A)、左房增大、左室扩大、颈动脉斑块发生、心脏瓣膜钙化及颈动脉IM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ALP、CRP、P、Ca、颈动脉IMT与心脏病变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LP水平是心脏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的ALP水平对评估其心脏病变的情况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达标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规律血液透析患者73例。按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Hb≥130 g/L患者;B组为110 g/L≤Hb〈130g/L患者;C组为Hb〈110 g/L患者。透析前采血检测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等参数。记录最近4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的应用总量,以每周应用总量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的比值(r-HuEPO dosage to Hct,EPO/Hct)作为评价r-HuEPO低反应的指标。比较3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别,分析各因素与Hb的相关性。结果①73例患者中,Hb≥110 g/L者62例,占全部患者的84.93%。②EPO/Hct比值,B组患者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③C组患者EPO/Hct比值、CRP、β2-MG及iPTH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P〈0.05)。④其余各项指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单因素相关分析,Hb与ALB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EPO/Hct、β2-MG、CRP及iPTH呈显著负相关(P〈0.05)。⑥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EPO/Hct、CRP、Alb和β2-MG是Hb的独立影响因素[标准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1.607,-3.391,0.612,-1.019]。结论 r-HuEPO低反应性是贫血治疗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患者微炎症水平、营养状态及中分子毒素的清除不足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技术)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弹性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实验组36例需要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应用VVI技术分别测量颈总动脉管壁6个节段(前壁、后壁、前外侧壁、前内侧壁、后外侧壁及后内侧壁)的径向最大运动速度、切向最大应变及切向最大应变率,并进行分析。对照组34例排除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肾移植及吸烟酗酒等病史。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间6个节段间的最大应变(Smax)、最大应变率(SR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最大速度(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前外侧壁及后外侧壁大于后壁、前内侧壁及后内侧壁;②两组对应各节段间的Vmax、Smax及SR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检测ESRD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颈总动脉运动的机械不一致性和不同节段的搏动指标有差别,这一结论对ESRD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弹性的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且有可能作为其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磷、甲状旁腺素(PTH)与慢性肾功能不全(CRI)4~5期患者桡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CRI 4~5期患者62例,根据血磷水平分为两组,50例血磷水平≥1.48 mmol/L为A组50例,12例血磷水平<1.48 mmol/L为B组;根据PTH水平分为C、D组,39例PTH≥88 pg/ml为C组,23例PTH<88 pg/ml为D组.分析比较各组透析术前年龄、病程、血磷、血钙、PTH、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肌酐(Cr)、尿素氮(BUN)、体重指数(BMI)、血压(BP)及术后桡动脉病变评分(RAAG),分析血磷、PTH等与患者桡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4组间TG、CHO、LDL、HDL、Cr、BUN、BMI、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和C、D组间比较,血磷、PTH、病程、钙磷乘积、动脉硬化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PTH、高血磷与RAAG有显著相关性(r=0.781,0.214,P<0.01),血磷与PTH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RI 4~5期患者桡动脉硬化与高PTH、高血磷水平密切相关,控制血PTH、血磷水平可降低CRI患者桡动脉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