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患者女性,38岁,诊断潜在型克山病。于1972年11月17日作心电图常规9导联加V_(3R)导联(图1)示:Ⅰ呈qRS型,Ⅱ、Ⅲ皆呈rS型,且S_Ⅱ>S_Ⅲ,诊断左前分支阻滞无疑,但QRS时间宽达0.11s,且RaVR、SV_(3、5)宽钝,理应并存右束支阻滞。但V_1呈rS型,不支持右束支阻滞,加作V_(3R)导联呈典型右束支阻滞之rsR′型波。心电图诊  相似文献   

2.
1968年,Rosenbaum发现右束支阻滞合并间歇性左前分支阻滞,Ⅱ、Ⅲ导联S波加深的同时,Ⅰ、aVL导联的S波可以消失,并将这种左前分支阻滞图形掩盖肢体导联右束支阻滞表现的现象称为伪装性束支阻滞(masquerading bundle branch block)。  相似文献   

3.
1968年.Rosenbaum发现右束支阻滞合并间歇性左前分支阻滞,Ⅱ、Ⅲ导联S波加深的同时,I、aVL导联的S波可以消失.并将这种左前分支阻滞图形掩盖肢体导联右束支阻滞表现的现象称为伪装性束支阻滞(masquerading bundle branch block)。  相似文献   

4.
伪装性束支阻滞(Masquerading bundle branch black,MBBB)为一组特殊表现形式的心电图改变,它既不同于单侧或双侧束支阻滞,也不同于典型的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因此将这一类双束支阻滞冠以“伪装性”。MBBB主要用于描述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有关的不典型心电图改变。可能为一组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再伴有室内终末传导延缓或心室肥大或前壁心肌梗死等不同的组合形式。绝大多数MBBB由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引起,故属于双支阻滞范畴。  相似文献   

5.
此种情况反映了右束支阻滞程度较重而左前分支阻滞程度较经,或右束支阻滞伴Ⅱ型左前分支阻滞。有时Ⅰ导联S波过深,易将合并的左前分支阻滞漏诊,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7岁.1977年因胸闷、心前区不适就诊,经全面检查确认为冠心病.当时心电图诊断发现有双分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图略).给予扩冠治疗.1993年1月3日病人因心绞痛发作频繁再次来院,心电图(图1上)比前次有明显变化,呈现三分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间隔支阻滞,只有左后分支传导正常.随即入院检查治疗.同月10日复查心电图(图1下)仍为三分支阻滞,但胸前导联V_2—V_4出现明显的小q波,经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同年10月5日因突然晕厥、抽搐、意识不清而再次入院,心电图(图2)示:窦  相似文献   

7.
钱建民 《心电学杂志》1993,12(2):108-109
患者男性,44岁,平素健康,体检时心电图示左前分支阻滞。1991年8月因运动后心悸、头晕就诊,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示:左前分支阻滞及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二维超声心动图、血脂分析、血糖等各项检查均正常。次月坐位心电图V_5导联(附图A)突然转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且P-R 延长至0.22—0.24s,较原先卧位时延长0.04—0.06s,接着再作常规导联(附图B)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附二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两例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BBR VT)的临床、心电图及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 ,提出该类病人的临床特点。两例病人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例 1男性 ,VT发作最长持续达 2 7h ,体表心电图呈近似心室扑动的图形 ,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类左束支阻滞图形 ,QRS波宽 2 6 0ms。平时体表心电图QRS波正常 ,心内电图提示HV间期延长 ,VT可稳定诱发和终止 ,存在V3 现象 ,右束支消融成功。例 2女性 ,VT发作病史 7年 ,呈无休止性VT发作 ,平时体表心电图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VT可稳定诱发和终止 ,发作时其QRS波宽为 14 0ms ,呈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V波前有稳定的H波 ,消融左后分支后可导致Ⅲ度房室阻滞而终止VT。结论 :束支折返性VT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 ,有独特的电生理特性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特发性VT  相似文献   

9.
我们遇见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及左间隔分支阻滞两例,现报道如下: 例1 男性,57岁。X线示心影不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顺应性减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左间隔分支阻滞(图1B)。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向量图表现(图1A)额面:QRS环起始向量向下略偏右,环呈逆钟向运行,最大向量位于左上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8岁。因胸闷、心悸1个月加重2天就诊。心电图:房性早搏(简称房早)二联律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交替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型室内差异传导。房早出现较晚时,P′R间期正常,QRS波呈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图形;房早出现较早时,P′R间期明显延长,QRS波仅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消失。结论:房早时,左前分支发生交替性裂隙现象可能是本现象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7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皿期.心电图肢体导联示左前分支阻滞.V_2导联R_2、4、7及V_5导联除R_2、8以外的ORS波群均呈完全性在束支传导阻滞型(V_5,导联伴有原发性ST-T改变),且与心率增快、减慢有关.即当R-R伺期≤0.76s或长达O.92s时;QRS波群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而当R-R间期为0.77~0. 90s时其ORS波群形态正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左前分支阻滞,3相合并4相左后分支阻滞,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原发性ST-T改变.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5岁。慢性肺心病、冠心病、病窦综合症、VVI起搏。附图A为同步连续记录的V_1、Ⅱ、V_5导联。图A的R_1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图形合并右室肥厚,其前有P波。心室起搏脉冲信号落入R波起始部,P—R_1间期0.19s。考虑P波下传R_1,R_1为假性室性融合波。R_2提早出现,其前有P波,P—R_2间期缩短至0.10s,说明P与R_2无关系,R_2呈CRBBB合并左前支阻滞图形  相似文献   

13.
右束支合并左前半支阻滞、右束支合并左后半支阻滞,或左束支阻滞都称为双分支阻滞。这些患者尚存的一支可能也有病变,有发展为完全性心脏阻滞(三分支阻滞)的危  相似文献   

14.
陈腾飞  陈妍 《心电与循环》2022,(6):603-604+606
三分支阻滞是指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传导障碍,心电图可表现为PR间期延长、右束支阻滞加左束支分支阻滞和QRS波群漏搏。本文报道2021年5月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三分支阻滞心电图1例,分析、解释其心电图表现,并阐述房室结阻滞及间隔支对诊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正常房室通路及旁道3相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意义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7例患者3相阻滞的心电图.分析阻滞部位、阻滞临界心率、表现形式及心电图特点.结果 共有3相阻滞患者27例,其中左束支阻滞5例,右束支阻滞8例,左前分支阻滞l例,左后分支阻滞2例,房室阻滞5例,一度房室阻滞+左前分支阻滞1例,旁道阻滞5例.心率...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46岁,反复胸闷、心悸3年,先后晕厥2次。体检发现左心室增大,心律不齐。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Ⅱ导联(上行)前几个窦性P波呈2:1房室传导,下传QRS(R_(1、2、3))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随后窦率减慢,出现1:1房室传导。R_(4、5、6)负波增加,电轴变为-55°P-R由0.16s延长至0.20s,提示在右束支阻滞基础上出现“完全性”左前分支阻滞和Ⅰ°左后分支阻滞。R_7的图形、电轴以及P-R间期(0.18s)均介于前两种QRS之间,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心电学何时能现代化?在临床电生理研究中,有设备因素影响赶超国际水平。而在心电图学中,影响赶超的第一步障碍是惰性习惯。在国际上,60年代9导联心电图已经淘汰,目前通用的明尼苏达编码(Minesota conde)必须记录12导联。但今天国内有几家医院对非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常规12导联?9导联真能代替12导联码?不!9导联遗漏了大量重要信息,兹择要举例如下: 1.某些右束支阻滞仅在V_2呈rSR′型。 2.左前分支阻滞时,R峰时间aVL>V_(?)。 3.左前分支阻滞时,V_2、V_3出现小q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束支传导阻滞对克山病、心肌炎及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2例小儿克山病、275例小儿心肌炎和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以6117例健康儿童作对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分为5型对比分析。结果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克山病为14.8%,先天性心脏病1.8%,心肌炎0.4%,健康儿童0.08%。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克山病为11.5%,先天性心脏病8.2%,心肌炎6.9%,健康儿童5.3%;克山病、心肌炎及先天性心脏病以R波升支切迹越过基线的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见,健康儿童以R波降支切迹不越过基线及S波切迹的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见。左前分支阻滞的检出率以心肌炎最高。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后分支阻滞仅见于克山病。结论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也可见于健康儿童。  相似文献   

19.
房颤、双束支阻滞、室性并行心律伴折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6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中P波消失,f波代之。额面电轴左偏-43°。Ⅰ、aVL呈qRs,Ⅱ、Ⅲ、aVF呈rS,S_Ⅲ>S_Ⅱ,QRS>0.12s,为左前分支阻滞(LAFB)(图略)。图1为同一帖心电图,V_2、V_5分别为连续记录。QRS形态多样,①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型:V_(2-(?))R_(1、2),V_(2-(?))R_(1-4、6-8),V_(2_(?))  相似文献   

20.
卢喜烈  高洁 《心电学杂志》1993,12(2):104-105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图1)示:P_(1、(?)、aVF、V_5、V_6)直立,P_(aVR)倒置,P-P 间距匀齐,心率93次/min,P-R 间期0.28s,QRS 时间0.16s,Ⅰ、Ⅱ、aVF、V_5、V_6呈单向宽大R 波,V_1—V_3呈rS 型。ST_(Ⅰ、Ⅱ、Ⅲ、aVF、V_5、V_6呈下斜型下降0.10—0.20mV 伴T 波倒置,V_2、V_3直立。推测有3种可能:(1)Ⅰ度房室阻滞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Ⅰ度右束支阻滞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3)Ⅰ度右束支阻滞伴Ⅱ度左束支阻滞,且左束支传导较右束支更慢。患者的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