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组成:生地黄15g,南沙参15g,麦冬10g,鹿衔草15g,赤芍15g,乌梅6g,水牛角15g,土茯苓15g,蕲蛇6g,玄参10g,枸杞子10g,天门冬10g,威灵仙15g,五味子5g。功能:养阴生津、清热除燥。主治:干燥综合征及阴伤内燥类疾病。用法:颗粒剂,每日2~3次,温水冲服。方解:方中生地黄、枸杞子、南沙参、天麦冬、玄参滋阴生津;水牛角、赤芍、土茯苓清热凉血解毒;乌梅、五味子酸甘化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由于抵抗力低下,在使用多种抗生素后往往出现不同部位的霉菌感染而又不耐受西药制霉菌素的副作用,笔者应用黄柏乌梅合剂治疗老年霉菌感染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81岁;其中口腔霉菌感染25例,肺部霉菌感染8例,肠道霉菌感染15例,泌尿道霉菌感染2例。2 治疗方法2.1 药物和用量:黄柏乌梅合剂由黄柏、乌梅组成,内服时加适量甘草。药量为黄柏15~60g,乌梅30~120g,甘草6g。2.2 不同感染部位用不同剂型和治法2.2.1 口腔霉菌感染用漱剂或擦剂。治法:黄柏30g,乌梅60g,加水500ml,…  相似文献   

3.
乌梅败酱汤的组成:乌梅10~15 g、败酱草12~18 g、黄连4~6 g、木香(后下)9 g、当归10 g、炒白芍12~15 g、炒枳实10 g、太子参12 g、炒白术10 g、茯苓15g、葛根12 g、炙甘草6 g.具有清化湿热、调气行血、抑肝健脾作用,适应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使黏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或脘腹痞闷,纳少倦怠,易急躁紧张或情志不畅,舌质淡红或偏暗苔薄腻,脉弦缓滑,辨证属脾虚肝旺、湿热留恋、蕴结大肠者.  相似文献   

4.
经方运用两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运荣 《光明中医》2007,22(8):28-28
1 乌梅丸加减治疗眼干口干一例 2004年9月27日,陈某,女,60岁,双目干涩,目困喜闭,视物模糊,口干,动则好转,静则干涩异常,夜间尤甚,不喜饮水,尿频,腰困重,呼吸气短,舌红干裂无苔,脉弦,病已一年,服杞菊地黄丸无效,诊为肝经气化不利,拟乌梅丸加减:乌梅20g,川椒12g,黄连6g,黄柏9g,肉桂6g,炮姜6g,党参10g,当归10g,白芍15g,吴萸6g,山萸肉10g,潼蒺藜15g,刺蒺藜10g,细辛2g,3剂.  相似文献   

5.
刘军  郑立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315-315,316
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组成 ,有安蛔止痛之功。原主治蛔厥及寒热错杂之久痢等症 ,现临床医师在此基础上谨守病机 ,辨证施治 ,随证化裁 ,收到显著疗效 ,故总结如下 :1 治疗头痛、眩晕1.1 血管神经性头痛梅和平[1 ] 用乌梅丸养血疏肝 ,和中止呕 ,平调寒热治之。处方为 :乌梅 30 g,细辛、柴胡、黄连各 6 g,干姜、黄柏、桃仁、当归、制附子、桂枝各 10 g,党参、白芍各 15 g。服 3剂 ,头如释重负 ,余症减轻。用上方加吴茱萸 6 g,连服 6剂 ,诸恙皆除。何红…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加减治疗腹泻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乌梅丸是临床常用的著名方剂,笔者用之治疗2例经辨证为寒热错杂型腹泻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肠易激综合征某男,45岁,农民。反复腹痛、腹泻2 a余,大便每日3~5次,为黏液状稀便,便后腹痛缓解,经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平时常服诺氟沙星、泻痢停等药,效果不佳。患者精神倦怠,形体消瘦,心中烦热,常自汗出,脘腹胀痛,腹鸣漉漉,常自揉腹,矢气痛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证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治以温寒清热,拟方乌梅丸加减:乌梅15 g,细辛3 g,川椒6 g,黄柏6 g,黄连6 g,制附片10 g,干姜6 g,当归10 g,肉桂6 g,党参15 g,黄芪15 g,白术15 g,…  相似文献   

7.
药材:乌梅12~15g,败酱草12g,黄连4.5~6g,木香(后下)9g,当归10g,炒白芍12~15g,炒枳实10g,太子参12g,炒白术10g,茯苓15g,葛根12g,炙甘草6g。用法:①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②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按原方比例配匀,烘干研末装入胶囊。每服生药1.5g,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相似文献   

8.
汪履秋(1919~1999),兴化安丰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内科学专家,江苏省名中医,全国首批师承工作指导教师之一。擅治风湿病,创家传尪痹贴膏,我们临床使用至今,多获效验,现介绍如下:1家传尪痹贴膏组成: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乌梅6g,威灵仙15g,川牛膝15g,白芷6g,生南星3g,桂枝10g,川续断15g,川石斛15g,片姜黄10g,金雀根15g,乳香3g,没药3g。用法:上药物以超微粉成2000目细粉,制成7cm×10cm大  相似文献   

9.
<正> 笔者用自拟乌梅合剂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26例取得较好疗效,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8~52岁;病程15天~3年。其中7例X 线腰椎片示腰椎轻度增生。2 方药及用法乌梅合剂由乌梅30g,当归9g,延胡9g,柴胡6g,川楝子9克,桂枝9g,薏苡仁20g,茯苓9g,白芍9g,威灵仙30g,甘草6g 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服。气血虚弱加黄芪、党参;腿冷痛喜温加附子、细辛或川乌;湿重加苍术、防己;瘀血重者加丹参、(庶虫)虫、乳香、没药。3 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中医药》2004,27(6):58-58
黄褐斑:方药:人参6g,茯苓12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2g,白芷9g,藁本12g,红花12g,柴胡12g,茵陈15g,淫羊藿15g,蔓荆子15g,山茱萸15g,乌梅15g。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12,(3):534-534
方名:固冲温补汤药物组成:炙黄芪30g~60g,山萸肉24g,炒白术20g,乌梅15g,海螵蛸15g,艾叶15g,阿胶10g(烊),茜草10g,炙甘草10g,血余炭9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功效主治:温补脾肾,固冲止血。主治崩漏。  相似文献   

12.
<正>处方:麦冬15g,甘草10g,薄荷8g,金银花6g,胖大海6g,乌梅6g,玄参10g,桔梗10g。水煎代茶饮或水煎早晚分服。体会:慢性咽炎是因肺肾阴虚,虚火上升,咽喉失养所致。治宜滋阴降火,化痰利咽。方中薄荷、金银花清热;麦冬、玄参滋阴;胖大海、桔梗利咽;甘草清热化痰;乌梅生津。诸药相伍,切  相似文献   

13.
乌贝消疣散     
徐兆山 《江苏中医药》2014,46(11):13-13
组成:乌梅10g,浙贝母10g,丹参10g,党参10g,黄芪15g,白芍10g,黄连5g,生牡蛎20g,莪术10g,石见穿15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5g。 功能:益气健脾,化瘀消疣。 主治:疣状胃炎(Hp阳性)。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或以颗粒剂分2次冲服。  相似文献   

14.
小儿久泻方 组成:乌梅6~9g,川椒目2~3g,桂枝(或肉桂)1.5g,附子1.5~3g,细辛2~3g,干姜1.5~3g,川连1~2g,黄柏3~6g,党参6~12g,当归6~9g.  相似文献   

15.
1 一般资料58例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O.5~6岁;病程1月~3年;肛管脱出长度0.5~1.5cm26例,1.5~3.0cm32例.2 治疗方法乌梅五倍子汤由乌梅30g,五倍子35g,明矾15g,升麻15g组成.先取五倍子5g研细末(过120目筛)备用.将上药每剂煎2次,每次取300ml,于大便后熏洗约10min,之后用五倍子粉匀敷于脱出肛管粘膜上,再将脱出肠肛管送回,适当休息,5次为1疗程.3 结果58例经1~2疗程治疗后,痊愈49例,显效9  相似文献   

16.
<正>1乌梅丸组成:制乌梅30 g,制附片6 g(先煎),桂枝6 g,干姜5 g,炒川椒3 g,细辛5 g(先煎),炒黄连8 g,炒黄柏6 g,党参10 g,酒当归6 g。功效:调和阴阳,枢合厥阴。主治:厥阴病,症见失眠易醒,常凌晨1~3时醒,醒后难以复睡,或心烦口渴,自觉腹中有气上冲心胸,恶心呕吐,等等。用法:每日1剂,水煎至200 mL,分2次温服。方解: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是治厥阴病的主方。六经辨证要重视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六经病“欲解”不是“必解”时,  相似文献   

17.
槐花20g,地榆20g,黄连12g,诃子15g,木香12g,乌梅15g,黄柏10g,赤芍12g,生地炭20g,茜草炭20g,牡丹皮15g.甘草6g。水煎服。可配合槐角丸、消炎合剂、麝香痔疮膏治疗。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乌梅丸、椒梅汤化裁拟清胆安蛔方,由乌梅、龙胆草、枳实(打碎)各15g,花椒、大黄(后下)各10g,黄连、苦楝皮、郁金、白芍各12g,甘草3g组成.全方寒温兼备,药性和平,能消除蛔虫.方中乌梅、白芍性酸有麻痹虫体作用;苦楝皮、花椒辛温有杀虫降伏蛔虫作用;大黄、黄连、龙胆草、郁金有消炎抗菌清热利胆作用.全方寒温并用,有清热利胆、安蛔止痛之功.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乌梅丸,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道蛔虫症10例,全部治愈。方剂组成:乌梅、川楝子、木香各10克、细辛、大黄各6克,槟榔、柴胡各12克,枳实15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乌梅丸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寒热错杂)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6例门诊患者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匹维溴铵,4mg/次,2次/d。治疗组23例乌梅丸(桂枝10g,乌梅、黄柏、炮姜各15g,制附子6g,细辛3g,党参15g,当归9g,花椒6g,黄连10g),水煎400mL,1剂/d,2次/d。腹痛严重、少腹拘急、肝郁乘脾加炙甘草10g,白芍15g;脾虚湿重、黏液便加生苡仁15g,苍术10g,白扁豆15g;瘀血阻滞和舌质黯加川芎6g;脾虚夹热、舌苔黄黄连增至15g;阳虚、形寒肢冷制附片用量增至15g;食欲不振和纳呆,神曲、焦楂各15g;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6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5.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梅丸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寒热错杂),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