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杜德兵  余平 《中国防痨杂志》2009,31(10):602-604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07年间共收治肠结核患者70例的诊疗情况。结果发病至确诊最长时间为25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5.1个月。本组70例患者中有11例在服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占15.7%,10例治愈,1例因术后未能坚持正规抗结核治疗而死亡;非手术患者均行正规抗结核及支持治疗1年后治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肠结核的发病特点及诊断方法,探讨如何提高肠结核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08年确诊的30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0.7岁。病程4天-50年。常见症状为腹痛(24例,80.0%)、发热(17例,56.7%)、腹泻(12例,40.0%)。肠结核合并肠外结核16例(占53.3%),其中肺结核14例(占87.5%)。肠结核并发症10例,其中肠梗阻3例(占30.0%)。消化道内镜检查24例,病变常见部位为回盲部、升结肠或末端回肠。结论肠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肠镜检查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为首选检查手段,确诊还需结合X线、CT及生化检查,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肠结核并发肠梗阻,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16~63岁,中位年龄32岁;均在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肠结核。12例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术式包括:发生完全性肠梗阻6例,其中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4例,肠管部分切除一期吻合术2例;发生腹腔或盆腔脓肿无局限倾向而引起腹膜炎2例,均行开腹脓肿清除、腹腔引流术;出现肠穿孔4例,其中行肠管切除一期吻合术3例,腹壁双口造瘘、机体好转后行二期手术1例。12例患者术后均给予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出现肠梗阻。笔者认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手术前后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治愈结核性肠梗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肠结核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6例肠结核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肠结核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调查了肠结核病患者26例,分析结核病既往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药物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26.92%肠结核继发于肺结核;65.38%肠结核合并有肠外结核。除肺结核外尚有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淋巴结结核、皮肤结核、肝结核等。合并小肠憩室2例。26例中,24例经腹部手术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肠结核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全身情况较好,无结核中毒症状,无伴发肠外结核病,易误诊、误治。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肠结核病的判断力,重视对肺内、外结核病的检查,在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不能忽视肠结核。结肠镜检查加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结核杆菌检查是确诊肠结核的较好方法,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钡灌肠检查、PPD试验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耐多药结核病仍然是全球结核病防控的重要挑战,其治疗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患者依从性差,导致其高治疗失败率及高死亡率[1-2]。肠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肠梗阻是其常见的合并症。肠结核所致肠梗阻常需手术治疗。目前,关于肠结核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尚无统一标准。肠梗阻时患者无法口服抗结核药物,而耐多药肠结核不同于药物敏感的肠结核,其可用静脉抗结核药物有限,且其治疗疗程长,因此,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是否一致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94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过.方法 分析94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肠结核症状以腹痛、发热、大便性状改变、腹部包块为主.20例并发腹水患者行腹水腺苷酸脱氨酶(adenylate deaminase,ADA)检测均> 30 u/L,明显升高.67例行肠镜检查患者中,29例组织活检发现干酪样坏死结节,9例发现抗酸杆菌,7例手术患者均病理诊断为肠结核,31例患者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肠结核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ADA检测对诊断肠结核并腹膜炎具有重要诊断意义,若诊断困难,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结核严重并发症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76例肠结核严重并发症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并发单一肠梗阻者132例(75.0%)、急性肠穿孔者16例(9.1%)、慢性肠瘘者7例(4.0%)、肠出血者4例(2.3%),以及肠梗阻+肠穿孔6例(3.4%)、肠梗阻+肠瘘者11例(6.3%)。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治疗、随访结果等。结果 本组行急诊手术者31例(17.6%);96例(54.5%)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48~72h后,梗阻症状无改善而行手术治疗;31例(17.6%)不完全性肠梗阻、18例(10.2%)慢性肠瘘患者经规范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后行手术治疗。132例并发单一肠梗阻患者均行肠粘连松解及部分小肠切除术,4例因腹腔广泛致密粘连中途放弃手术,11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患者先行小肠造口,二期再行还纳手术。40例并发肠梗阻+急性肠穿孔或慢性肠瘘的患者均行部分肠切除术,17例有肠梗阻者同时行肠粘连松解术,12例行小肠造口术。4例肠出血患者均行部分肠切除,均同时行小肠造口术。176例手术患者中,20例(11.4%)出现早期手术并发症,其中肠瘘2例、肠出血1例、腹腔或盆腔脓肿3例、肺部感染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伤口感染8例,均通过抗感染、抗凝及换药等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为1.1%(2/176)。8例失访,166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8±4.2)个月,随访率为95.4%(166/174)。术后3个月内肠结核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43例(86.1%,143/166),因再次肠梗阻、肠穿孔或肠瘘行二次手术8例(4.8%,8/166),随访期间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症状长期不能缓解15例(9.0%,15/166)。结论 肠结核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及时手术治疗,准确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式及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保证肠结核严重并发症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方法分析7年来42例门诊及住院病人临床确诊的气管支气管结核临床资料,结合其临床、病理表现及治疗情况等进行总结。结果术前痰找抗酸杆菌阳性5例(11.9%),术后阳性7例(16.7%);活检见肉芽肿9例(21.4%),刷检阳性23例(54.7%);纤支镜检查(刷检+活检)阳性率为76.2%(32/42),明显高于纤支镜检查前痰找抗酸杆菌阳性率11.9%(5/4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本组病例经规律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3个月后痰菌阴转情况66.7%(28/4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雾化吸入、气管内滴入抗结核药物、及冷冻等综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38例(83.3%),行肺叶摘除手术或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手术患者7例(16.7%)。结论经纤支镜支气管内采样做病理活检+刷检、细菌学检查作为诊断TBTB最重要的手段,是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最敏感特异方法。在规则抗结核基础上,结合纤支镜下行介入治疗对气管支气管的预后、发展将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以磨玻璃样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达到早期识别及治疗的目的。方法 对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胸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确诊的14例以GGO为首要表现的肺癌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CT扫描征象、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GGO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并发肺结核以查体时发现多见(9/14),CT表现为陈旧性结核病灶并发混合密度GGO(mGGO) 12例;GGO与结核病灶位于同侧同叶4例。术前对患者进行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9例,术后继续行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6例。术前有3例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确诊肺癌,其余11例为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10例,肺叶(GGO病灶所在处)切除加同侧异叶肺结核瘤局部切除2例,肺段切除1例,楔形切除1例。肺结核病灶标本经病理检查确诊10例,另4例依据病史及影像学表现符合陈旧性肺结核诊断;表现为GGO的早期肺癌病灶标本经病理检查确诊腺癌11例,鳞癌1例,腺鳞癌1例,大细胞癌1例。纵隔淋巴结病理检查均未见转移。本组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短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及结核复燃等。结论 GGO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并发肺结核患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薄层CT扫描加动态观察有利于诊断。手术方式需在肺癌切除的基础上兼顾结核病灶的处理,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加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结核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1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分析临床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14~62岁,平均47.2岁。症状有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术前诊断为食管结核2例。误诊9例,分别诊为食管癌7例、食管平滑肌瘤2例。药物治疗2例,手术治疗9例,手术方式包括病灶段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术5例、淋巴结切除术2例和胃造瘘术1例,1例术中冰冻切片证实结核而未切除食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结核,全部治愈,随访1~27年症状均消失,结核无复发。结论食管结核属罕见良性疾病,临床无特异征象,与食管癌和食管良性肿瘤鉴别困难。术前明确诊断后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有效,如出现并发症则需外科干预,术后需抗结核治疗12~18月,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短节段脊柱结核合并结核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外科收治的74例短节段脊柱结核合并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前给予异烟肼(0.40 g静脉滴注,1次/d)、利福平(0.45 g/0.60 g口服,1次/d)、阿米卡星(0.40g静脉滴注,1次/d)、吡嗪酰胺(0.50 g口服,3次/d)或乙胺丁醇(0.75g口服,1次/d)治疗,至少2~4周以上,同时口服保肝药物治疗(复方甘草酸苷胶囊,2粒口服,3次/d).行经胸同侧胸膜纤维板剥脱、脓胸病灶清除术,然后再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手术均一期完成.结果 74例患者病灶均临床治愈,未复发,6例患者术后形成皮肤窦道,经过异烟肼纱条多次换药,后均愈合.74例患者术后1~6周胸背部疼痛基本消失.结论 对于短节段脊柱结核合并结核性脓胸的患者,抗结核治疗至少2~4周后,尽早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大部分可以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2.
肝结核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20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表现为发热、盗汗、纳差、腹痛、腹胀和腹泻分别为10例(50%)、4例(20%)、12例(60%)、8例(40%)、12例(60%)、4例(20%)和无症状3例(15%).腹部B超及CT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15例,肝内有钙化灶2例,肝脏肿大3例.手术及病理诊断肝结核15例,2例因肝内有钙化灶诊断为肝结核,另3例采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诊断为肝结核.20例患者中有16例合并肝外结核.所有患者均经过1.5年以上的抗结核治疗,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肝结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误诊误治率高.确诊的主要手段是肝脏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及选择性手术治疗是肝结核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外科治疗腹腔结核致肠穿孔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2008—2016年收治的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腔结核伴肠穿孔患者,所有患者经胸部X线摄影或CT扫描检查均为可疑肺结核。描述性总结分析其术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各项检查、术中探查及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及并发症、治疗结果、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存在腹腔结核,其中32例非急诊患者临床诊断明确者18例,11例急诊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术中探查均存在肠穿孔,其中术前考虑单纯肠梗阻3例、肠梗阻伴肠穿孔30例(8例急诊和22例非急诊患者术前经诊断性穿刺诊断肠穿孔)、单纯肠穿孔10例。40例(93.0%)因病变范围广泛、感染严重行Ⅰ期肠切除+造瘘术,其中12例切口感染患者经切口换药、引流后治愈;8例发生肠瘘患者除2例(保守治疗、二次手术各1例,年龄均>65岁)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余6例经治疗后预后良好;2例发生肠梗阻患者1例行二次手术、1例保守治疗后治愈;余18例患者造瘘术后恢复良好。2例(回盲部肿物伴穿孔1例,腹腔感染较轻1例)行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术;1例因近回盲部出现回肠局部单一穿孔,且同时并发腹腔淋巴结结核、局部淋巴结节和穿孔部位回肠粘连,但腹腔感染较轻的患者行回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抗结核治疗12个月后均治愈停药。37例患者停药后随访18~24个月,4例患者失访,随访期内16例患者有间断轻微腹痛症状,其他患者一般情况均良好。结论 腹腔结核伴肠穿孔是严重的消化道结核并发症,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基础,而外科手术是有效治疗的首选方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结核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上腺结核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表现特征,以提高该病的CT诊断水平。 方法 对经临床证实的13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表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3例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0~58岁,平均42岁。肾上腺结核累及双侧共12例,单侧1例。肾上腺肿块样增大10例,轻度或中度增大3例,轮廓完整。肾上腺密度均匀增高1例,不均匀增高12例。周边强化11例。4例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复查CT,其中1例双侧增大的肾上腺体积缩小或恢复正常,其内低密度消失,9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而且术前术后进行了抗结核治疗。早期肾上腺结核 CT 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并见密度不均匀的扁圆形肿块9例,增强扫描后肿块周边强化,其内见线样明显强化的正常肾上腺组织分隔,边缘清楚。晚期肾上腺结核表现为腺体萎缩及钙化4例。8例患者伴有肾上腺外结核,包括肺结核4例、泌尿系结核2例、脊柱结核1例,同时伴有肺结核、左肾结核及脊柱结核1例。 结论 肾上腺结核的CT具有特征性表现,当发现全身多脏器结核,同时发现肾上腺上述影像变化,则要考虑肾上腺结核的诊断,为临床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核性胸膜炎分型及治疗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在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行胸腔镜检查或手术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65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以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检查为标准,分析超声分型结果与手术病理分型的一致性;超声分型与胸腔镜分型一致性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卡方检验中的Kappa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65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型诊断发现工型18例(与胸腔镜或手术分型一致13例)、Ⅱ型28例(与胸腔镜或手术分型一致28例)、Ⅲ型43例(与胸腔镜或手术分型一致43例)和76例Ⅳ型(与胸腔镜或手术分型一致75例),与胸腔镜或病理分型一致率96.4%(159/165),Kappa值为0.946,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分型和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4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大多数误诊为甲状腺腺瘤,少数诊断为甲状腺癌、甲状腺炎,偶有怀疑本病者。病灶切除32例,腺叶切除6例,双侧次切4例,颈清3例,峡部切除3例,切排引流3例。抗痨治疗9~12个月治愈。随访1~22年,未见复发。结论 针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结核的诊断。治疗首选药物抗痨。对弥漫性肿大性质未定者可行峡部切除,干酪型周围已形成脓肿者,可行脓肿切排引流,术后用抗结核药局部灌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5例小肠急性大出血诊治过程的分析,探讨急诊消化内镜、选择性动脉造影、外科手术紧密协作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共收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0例,对其中5例小肠急性大出血病例的救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例患者经常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均未见出血性病灶,4例经小肠镜检查发现病变后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在小肠镜检查过程中再发大出血,经急诊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止血后,外科手术成功切除病变;1例大量便血患者经急诊结肠镜和急诊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及结肠出血后,因患者失血量较大,无法耐受小肠镜检查,遂行紧急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大致性质后行手术治疗。5例小肠急性大出血中2例间质瘤、2例憩室病、1例血管畸形,均救治成功。结论急诊内镜、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外科手术的紧密协作,能够安全有效地救治小肠急性大出血,另外内外科紧密配合是患者得以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颜建辉  农莉晓  张爱平 《内科》2007,2(2):186-187
目的 通过分析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CTP)的临床特点、治疗与转归,以期提高CTP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手术后病理证实为CTP的28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CTP主要症状为气促、心悸、胸闷及腹胀,体征主要为颈静脉怒张与下肢水肿;多合并心包外结核病:心脏超声及CT检查均示心包膜增厚伴有钙化;手术后症状及心功能均有缓解而全部出院。术后随访4-24个月无需二次手术。结论 CTP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心包外结核病是CTP初步诊断依据;心脏超声和胸部cT是判断结核性心包炎是否已发生缩窄的可靠指标;手术是解除CTP心脏机械性压迫有效而又比较安全的治疗手段;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