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灶预缺血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 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给予 10 m in大脑中动脉缺血 ( MCAO)预处理 ( PC) ;10 min PC后 2 h MCAO( PC MCAO)及假手术 ( SS)后 2 hMCAO( SS MCAO) ,再灌注 2 2 h后处死 ,观察各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变化。结果 PC MCAO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及含水量均明显低于 SS MCAO组 ,PC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灶形成。结论 2次线栓法建立的大鼠局灶脑缺血预处理模型 ,能有效减轻 MCAO所致的神经损伤 ,操作简便 ,稳定性好 ,是一种研究局灶脑缺血耐受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以及对TNFRSF expressed on the mouse embryo(TROY)表达的影响。方法33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预处理6h组(IVC-6组,11只)、预处理72h组(IPC-72组,11只)和缺血组(CI组,11只)。利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 10min作为IPC,IPC-6和IPC-72组分别在IPC后6h和72h制作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24h后,对所有动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处死大鼠取脑,应用2%TTC染色测定梗死容积、TUNEL染色研究细胞凋亡情况和免疫组化观察TROY表达变化。结果与CI组比较,IPC-72组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24h后大鼠神经功能损害[两组评分分别为2(1.5-3),1(0—2)],减少脑梗死容积[(299.33±70.98)mm^3,(69.25±47.66)mm^3],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强TROY的表达(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2±11,87±17)(P〈0.01)。结论IPC对其后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诱导脑缺血耐受,可能与TROY表达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时间依赖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诱导缺血耐受的时间依赖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11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S)+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简称SS组)和缺血预处理(IP)+MCAO组(简称IP组),每组50只,另10只备用。将两组大鼠再随机分为5个亚组(n=10),IP组给予预缺血10 min后分别于6 h、24 h、3 d、7d、14 d后给予大脑中动脉完全阻塞22 h,再灌注2 h;SS组未进行缺血预处理,而单纯暴露颈总动脉处的解剖结构10 min,余步骤同IP组。采用Swanson间接法和Nick&Spot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计算各组大鼠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结果给予10 min的大脑中动脉短暂的缺血预处理能够明显减少24 h、3 d、7 d1、4 d后再次缺血后的梗死体积(P<0.05),而6 h时间点脑梗死体积与S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SS组比较,IP组各时间点GFAP和BNDF阳性表达增多(P<0.05),且间隔3 d、7 d组增多明显(P<0.05),14 d后开始逐渐降低。结论 IP不但能引起神经系统损害,而且能够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IP诱导的缺血耐受对IP后3~7 d发生的再缺血损害保护作用最强。BDNF表达基本与缺血耐受的保护作用时间规律一致,提示BDNF可能是脑缺血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已成为近期脑血管病研究的热点.对脑缺血耐受现象的发病机制、动物模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耐受(brain ischemic tolerance)是指经预处理的脑组织对随后严重缺血抵抗力明显增强的现象。预处理是指在严重缺血之前给予的各种保护性干预措施,其中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常用的方法。药物预处理是在IP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通过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内源性物质而呈现的保护作用。药物预处理具有可控性好,可行性强等优点,因而利用药物预处理为脑缺血性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人们对脑缺血耐受的机制及药物预处理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文对脑缺血耐受的机制及药物预处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脑缺血与缺血耐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郝茂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66-16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大脑暂时性的缺血现象,24h内其神经功能的缺损会完全恢复。缺血耐受是指短暂的脑缺血可降低1~7d后再次持续性的导致细胞死亡的缺血所产生的损伤作用,这种现象最早由日本学者在1990年阐述。目前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使中枢神经产生缺血耐受,从而保护神经细胞,现将这一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长时间的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可以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损伤。而近来的研究表明,短暂反复的缺血和再灌注不会造成损伤的叠加,反而可以提高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这种现象被称为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在对心肌、脑、脊髓、肝脏等许多脏器的研究中均发现这种“保护作用”的存在。本文对近年来缺血预处理对脑的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1 缺血预处理的现象及概念 缺血预处理的现象在心脏方面研究较早,并已在心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应用。1986年Reimer等[1]研究发现,心肌在一次或多次短暂的局部缺血发作中,并没出现ATP数量… 相似文献
8.
大鼠局灶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和脑缺血耐受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预缺血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 ,前两组分别在 2小时大脑中动脉缺血 (MCAO)前 3天给予10分钟的预缺血或假手术 ,MCAO后 2 4小时处死 ,对照组给予两次相隔 3天的假手术 ,比较各组梗死体积及HSP70的表达。结果 预缺血组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减少 5 2 5 4 % (P <0 0 1) ,HSP70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 (P <0 0 1)。结论 10分钟大脑中动脉预缺血可有效诱导缺血耐受 ,增加HSP70表达。HSP70表达上调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局灶性预缺血对再次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单次缺血及重复缺血引起的脑组织病理变化。方法插线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单次缺血8、28或90min,重复缺血8+28min或28+90min。结果单次缺血组随缺血时间延长脑病变加重。8+28min组MCA供血区病变重于28min组;28+90min组MCA供血区病变轻于90min组。结论不同时间的预缺血对再次缺血有导致积累性损伤或缺血耐受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Nogo-A/NgR通路参与缺血预处理(IPC)对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缺血预处理组(IPC)、Tat-NEP1-40组和Tat-β-Gal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10min作为IPC,IPC组在IPC后72h建立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24h后,对所有动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处死大鼠取脑,应用2%TTC染色测定梗死容积和免疫组化研究Nogo-A和NgR表达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IPC组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大鼠的NDS[2(1.5~3)和1(0~2)](P<0.01)、减少脑梗死容积[(309.65±54.61)mm3和(65.09±26.06)mm3](P<0.01),NgR拮抗剂NEP1-40可部分逆转IPC的神经保护作用(P<0.01),而其溶剂β-Gal对IPC的神经保护作用无明显影响。免疫组化显示Nogo-A和NgR阳性细胞主要位于MCAO后导致的缺血区域,缺血后24h大鼠缺血区域Nogo-A和NgR表达明显增强,IPC可抑制缺血引起的Nogo-A和NgR表达增强。结论Nogo-A/NgR通路可能参与IPC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保护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此研究利用插线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进行局灶缺血预处理,建立缺血耐受模型,检测凋亡细胞数、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以探讨脑缺血预处理是否通过抗凋亡机制产生缺血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缺血耐受 (IT)是指器官或组织经受短暂的亚致死性的缺血 (缺血预处理 ,IP)后 ,在特定的时间内对再次的长时间的致死性的缺血产生耐受的现象。其形成机制涉及到细胞信号转导和相应的介质、受体、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等的复杂变化。其发现和研究为临床脑保护治疗方法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线索。现就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综述如下。1 概述IT首先在心脏中发现 ,后发现在脑、肝脏、肾脏、小肠、肺、骨骼肌等器官和组织中广泛存在。最初在短暂缺血后发现IT现象 ,后来发现有多种亚致死刺激可引起脑IT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自我保护现象。在体外培… 相似文献
14.
缺血预处理后海马CA1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迟发性神经元缺血耐受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后海马CA1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迟发性神经元缺血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实验动物被随机分为手术组、缺血组、预缺血组、预缺血后再缺血组。阴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前脑缺血模型。采用细胞特异性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法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结果 预缺血后1-7天,海马CA1区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数轻度增加,至28天时增生非常显著(P<0.01)。预缺血后1-7天再缺血,海马CA1区存活正常神经元数逐渐下降,预缺血后28天再缺血又显著增加(P<0.01)。结论 缺血预处理后,神经元可出现迟发性缺血耐受,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残率的特点,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尚较少,已经获得临床证据的方法只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卒中单元和抗血小板治疗。而脑保护治疗,虽然基础研究证实有效但临床应用并未获得理想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外源性脑保护药物常常只能作用于单一靶点,而脑缺血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factor,NGF)表达的影响,探讨缺 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预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在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前3天 分别接受10min的预缺血或假手术,MCAO 2h后再灌注22h处死;对照组两次均为假手术,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梗 死体积及NGF的表达。结果:预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NGF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 组(P<0.01)。结论: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的产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GF的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上调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预缺血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前两组分别在2h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前3d给予10min的预缺血或假手术,MCAO后24h处死,对照组给予两次相隔3d的假手术,比较各组梗死体积及HIF-1α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未见HIF-1α表达,预缺血组HIF-1α表达高于假手术组,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减少53.15%(P<0.01)(P<0.01)。结论:病灶性脑缺血可诱导HIF-1α表达。HIF-1α表达上调可能是脑缺备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对实验鼠分组进行全脑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再灌注, 半定量法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受损情况。结果 实验组四血管阻断3 分钟( 预处理) 后海马区神经元受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 天间隔6 分钟全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受损较其他组明显减轻。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与全脑缺血预处理时间, 后续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及两者间的时间间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缺血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及再灌注后脑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成全脑缺血模型(缺血20分钟,再灌注30分钟)。动物随机分为预缺血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预缺血组给予两次(各2分钟)缺血预处理(间隔48小时)。用氧电极法测定呼吸功能和呼吸链的氧化酶(NADH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结果 缺血模型组动物的呼吸控制率、磷氧比及氧化磷酸化效率均较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存活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n=10)、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n=60)、缺血预处理组(BIP组,n=60),MCAO组和BIP组又分别分为再灌注2 h、6 h、12h、24 h、48 h、72 h 6个亚组,每亚组10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IP组在缺血前24h给予10 min的预缺血。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IF-1α、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存活素的蛋白相对含量。结果与SO组比较,MCAO组和BIP组各时间点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MCAO组比较,BIP组各时间点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在MCAO组和BIP组中,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在再灌注24 h时达到最高峰(均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存活素表达上调,这或许与脑缺血耐受的产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