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4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62例、穴位埋线组60例、西药+穴位埋线组62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清性激素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3组治疗后体质量、腰围、臀围、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多毛评分、痤疮评分、中医症候评分、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与基础黄体生存素比值(FSH/LH)、游离雄激素指数(FAI)均低于治疗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各组治疗后体质量、腰围、BMI、WHR比较,西药组穴位埋线组西药+穴位埋线组;肥胖治疗有效率、SHGB比较,西药+穴位埋线组穴位埋线组西药组;痤疮评分、中医症候评分、FAI比较,穴位埋线组西药+穴位埋线组;中医症候治疗有效率比较,穴位埋线组西药+穴位埋线组;T、LH、FSH/LH比较,穴位埋线组西药组西药+穴位埋线组;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另两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西药联合穴位埋线能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降低体质量、腰围、BMI、WHR,减少多毛、痤疮,缓解中医症状,提高肥胖治疗有效率、中医症候治疗有效率),调整性激素水平(降低T、LH、FSH/LH、FAI,升高SHBG),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多囊卵巢(PCO)大鼠雄激素、瘦素的影响,探讨其对PCO模型大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雄激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造模法制备PC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CO模型组、埋线组,运用血清联酶测定血清雄激素及瘦素水平的变化;光镜观察对卵巢、卵泡发育的影响。结果:穴位埋线可使PCO大鼠的颗粒细胞层增厚,卵泡膜细胞层变薄,血清T水平均明显下降,并下调瘦素的表达。结论:穴位埋线能够通过调整雄激素并影响瘦素,在中枢及卵巢局部协调发挥作用,从而调整性腺功能,促进卵泡的发育成熟及排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肝郁气滞型绝经前期女性黄褐斑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2例肝郁气滞型绝经前期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穴取肝俞、脾俞、三阴交及面部局部穴位围刺,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C(200 mg/次,每天3次)、维生素E(100 mg/次,每日1次)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MASI)评分,血清性激素之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并于治疗3个月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最终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有效率为88.6%(39/44),高于对照组的55.8%(24/43,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ASI评分均降低(P0.01,P0.05),观察组随访时MASI评分较治疗后降低(P0.01);治疗后及随访时观察组M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随访时FSH、L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时FSH、LH、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时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0.05),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法可显著改善肝郁气滞型绝经前期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穴位埋线调节体内血清性激素水平从而降低黑色素细胞对雌激素的高度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湿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湿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达英-35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如多毛、肥胖、痤疮);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及LH/FSH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超测量卵巢大小及卵巢内卵泡直径和数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9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5例,对照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7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痤疮评分、体重指数(BMI)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毛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体重指数(BMI)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评分、多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LH、FSH水平及LH/FSH值均显著降低,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改善痤疮、肥胖等症状,改善卵巢功能,降低垂体促黄体生长激素、促卵泡激素水平,临床疗效与西药达英-35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门诊就诊或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35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穴位埋线组)与对照组(西药组)。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及血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_2)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4%、72.2%,与对照组0.0%、52.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_2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FSH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疗效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LH均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及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西药组3组,分别采用电针、穴位埋线、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月经情况,以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治疗后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BMI、LH、LH/FSH、T、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BMI、LH、LH/FSH、T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治疗后月经情况及WHR水平明显改善(P0.05);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间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穴位埋线疗法不仅能减轻体重,对卵巢功能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减重、改善月经及性激素水平方面疗效优于二甲双胍,是治疗肥胖型PCO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雌性去势大鼠生殖内分泌激素、体重的影响.方法:摘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更年期综合征病理模型.经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测,将去势成功的模型大鼠32只,随机分为3组.埋线组11只行埋线疗法,药物组11只给予尼尔雌醇溶液灌胃,模型组10只给予蒸馏水灌胃.并设假手术组10只作对照.在末次治疗后第5天处死,观察各组大鼠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含量及体重变化.结果:E2、T、FSH、LH、GnRH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埋线组大鼠血清E2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升高(P>0.05),而FSH、LH、GnRH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则下降(P<0.01,P>0.05,P>0.05);埋线组与药物组E2、T、FSH、LH、GnRH的变化基本相当.模型组在疗程结束时体重较大,与假手术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药物组在第1次治疗后体重开始骤降(P<0.05),在疗程结束时,与假手术组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埋线组在第3次治疗后体重开始下降,且在疗程结束时,与假手术组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对雌性去势大鼠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调节作用,并可有效遏制去势大鼠体重的增加,与雌激素疗法比较,效果相当,作用较平缓,整体调节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7,(8):1148-1150
目的:探讨补肾调肝方对多囊卵巢模型大鼠血清TGF-β1、IGF-1、TNF-a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大鼠(SD)45只,随机分为PCO模型组36只和正常对照组9只。参照Poretsky法,将造模成功的36只模型随机分为4个组,各9只。分别给予补肾调肝汤68.66g/kg(中药大剂量组)、17.17g/kg(中药小剂量组),二甲双胍250 mg/kg(二甲双呱组)和蒸馏水1ml/100g(对照组)体重灌胃,1次/d,连续用14d。放射免疫法检测T、E_2、LH、FSH、INS水平;用ELISA法检测TGF-β1、IGF-1、TNF-a水平。结果:中药大剂量组与其他组比较,T水平明显降低,E_2水平、E_2/T比值明显升高,血清TGF-β1、IGF-1水平升高,TNF-a水平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肝方能降低PCO模型大鼠血清T水平,升高E_2水平,也能够调节垂体LH、FSH的分泌,同时能够使PCO模型大鼠的血清TNF-a水平降低,TGF-β1、IGF-1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对恢复PCO模型大鼠的生殖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安神方剂对来曲唑诱导的PCOS大鼠卵泡中AMH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来曲唑诱导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45例,分为模型组、对照组(给予达英-35)、治疗组(给予补肾益气安神方剂)。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E_2、P、T、LH、FSH、AMH的表达差异,从而观察检测指标在PCOS中的作用以及补肾益气安神方剂对PCOS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清E_2、P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LH、T、FSH、AMH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清LH、FSH、T、AMH水平略偏高(P<0.01),血清E_2水平略低(P<0.05),而血清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益气安神方剂对来曲唑诱导的PCOS大鼠有显著治疗效果,可能因其参与了大鼠内分泌调节,对卵巢的局部微循环有改善作用,有利于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从而改善卵巢的多囊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调周系列方药(补肾Ⅰ号方、补肾Ⅱ号方)单独应用、补肾调周(补肾Ⅰ号方与补肾Ⅱ号方)循环应用对多囊卵巢(PCO)大鼠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Ⅰ号方组、补肾Ⅱ号方组、补肾调周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孕激素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造模。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补肾调周系列方药治疗后的PCO大鼠进行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的测定,并对卵巢形态学作光镜观察。结果:在降低血清T、LH水平与LH/FSH比值,升高血清FSH水平上,补肾调周组优于补肾Ⅰ号方组、补肾Ⅱ号方组(P0.05)。补肾调周组与补肾Ⅰ号方组、补肾Ⅱ号方组及模型对照组比较,其颗粒细胞层数明显增多,黄体组织数量显著增加。结论:应用补肾调周法可对PCO大鼠雄激素进行良性调节,此可能是其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和高LH血症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使用脱氢表雄酮(DHEA)诱导建立多囊卵巢大鼠高雄激素血症模型,并设立丹栀逍遥组、达英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予以相应药物干预。检测大鼠体重变化、卵巢颗粒细胞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黄体生成素受体(LHR)蛋白表达情况和大鼠血清睾酮(T)、孕酮(P)、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使用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细胞形态结构。结果: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丹栀逍遥组大鼠的体重则显著降低,(P0.05),且恢复到正常水平。大鼠体内FSHR含量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R含量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含量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_2含量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SH、LH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栀逍遥组大鼠、达英~35组大鼠卵泡膜细胞较少,无明显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结论:丹栀逍遥散通过促进大鼠细胞内FSHR、FSH蛋白的表达来降低大鼠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调节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围绝经期月经失调患者Kupperman评分及性激素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对围绝经期综合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76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对照组,每组138例。埋线组选取大椎、关元、气海、中脘、肾俞、曲池、足三里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选取的穴位同埋线组,但针刺后不埋入羊肠线。两组均每周1次,连续埋4次为1个周期,共埋2个周期。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Kupperman评分及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的变化。结果:埋线组治疗后临床症状Kupperm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E2升高,FSH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H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有效调节性腺轴,对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穴位埋线联合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组(中药组)60例、治疗2组(中药+穴位埋线组)60例、对照组(西药组)50例,治疗1组采用口服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治疗,治疗2组采用口服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症状、体征,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雌二醇(E2)、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结果 (1)治疗1组、治疗2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治疗2组优于治疗1组(P0.05)。(2)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主要症状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的主要症状改善率优于治疗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治疗后E2水平均显著升高,FSH及L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3组治疗后E2、FSH、L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可有效调节性腺轴,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防风通圣散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的血清激素及卵巢组织形态的影响及其原理。方法选用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2只,对模型组和中药组建立PCO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每组剩余10只)观察各组大鼠灌胃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及卵巢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中药组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LH/FSH水平、睾酮(testostertone,T)水平低于PCOS模型组(P<0.05),中药组T水平低于空白组(P<0.05),中药组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LH水平、LH/FSH水平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大鼠发育中卵泡和黄体数量较模型组略有增加,囊性扩张卵泡明显减少,颗粒细胞层增厚,排列较紧密。结论防风通圣散可明显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T水平,对改善PCOS大鼠LH水平、FSH水平以及LH/FSH水平有明显的作用,并可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卵巢卵泡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西药治疗卵巢早衰(POF)的疗效。方法将44例PO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予雌激素替代疗法,埋线组2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4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的变化情况、Kupperman评分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FSH降低,E_2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治疗后FSH低于对照组,E_2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均降低(P0.01),2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76.19%,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西药能改善POF临床症状,且穴位埋线联合西药在调节FSH和E_2水平方面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成年女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测定,探讨性激素在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滋阴清肺汤对雄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成年女性痤疮患者为病例组,并选取30名健康成年无痤疮女性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_2)、孕酮(P)、催乳激素(PRL)、睾酮(T)、双氢睾酮(DHT)水平。并选取Pillsbury分级为Ⅱ级的痤疮患者16例采用滋阴清肺汤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清T、DHT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病例组血清FSH、LH、P、E_2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DTH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组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痤疮患者各项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滋阴清肺汤治疗Ⅱ级痤疮患者16例,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0%;治疗后T、DHT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痤疮的发病与雄激素水平有显著相关性,痤疮的严重程度与各项性激素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滋阴清肺汤治疗成年女性痤疮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红花如意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本院妇科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雌激素、孕激素周期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红花如意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1个月为1疗程,均于2个疗程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差异、血清性激素(FSH、LH、E2)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外周血清性激素水平调整方面:治疗后2组的外周血清FS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P<0.05),而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E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P<0.05),其中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的血清LH水平升高均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穴位埋线配合红花如意丸治疗月经不调较使用雌、孕激素周期疗法疗效满意,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大鼠性激素及卵巢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法建立PCOS模型后,祛痰化瘀方高、低剂量组依次给以4.54,2.27 g/m L生药灌胃,二甲双胍组以0.2 g/kg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 d 1次,连续28 d。观察阴道脱落细胞涂片10 d,判断动情周期,ELISA法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SABC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卵巢中的表达。结果:与二甲双胍组对比,祛痰化瘀方高剂量组的FSH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FSH较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祛痰化瘀方高、低剂量组的LH水平均高于二甲双胍组(P0.01或P0.05)。祛痰化瘀方高剂量组大鼠的TGF-β1与二甲双胍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祛痰化瘀方低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化瘀方可以降低PCOS模型大鼠血清LH、T水平,恢复大鼠动情周期,恢复排卵功能,且高剂量较低剂量降低LH效果更理想,能升高PCOS大鼠血清FSH水平,降低TGF-β1在PCOS大鼠卵泡模细胞及间质细胞中的表达,使包膜增厚、间质纤维化的卵巢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安神方剂在来曲唑诱导的PCOS模型大鼠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来曲唑诱导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40例,给予达英-35作阳性对照组、给予补肾益气安神方剂为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大鼠血清中E2、P、FSH、LH、T、FPG、FINS、HOMA-IR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大鼠血清E2、P水平明显升高(P0.05),LH、T、FSH、FPG、FIN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的E2、L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T、FSH、FPG、FINS、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气安神方剂对PCOS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疗效确切,本方通过调节内分泌,使卵巢血流量增加,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胰岛素效应得到增强,从而促使卵泡发育、诱发排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刺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调任通督针刺法配合穴位埋线促排卵,对照组用克罗米芬促排卵。结果治疗组排卵率为54.16%和对照组排卵率62.68%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为46.66%,略高于对照组的40%,但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SH、LH、LH/FSH、T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最大子宫内膜厚度和宫颈黏液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配合穴位埋线促排卵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排卵率和受孕率,可显著调节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内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