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冠脉痉挛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冠脉平滑肌节段或弥漫性痉挛性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坏死[1],临床上常促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缓慢性和/或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1-2]。可能是因为冠脉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缺血区域心肌传导抑制,心肌内电生理稳定性减退,易形成激动折返而导致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另外,低血钾常致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室颤、心搏骤停,在急诊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急危重症,是由于心肌的急性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1].  相似文献   

3.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冠状动脉急性完全闭塞、血流持续中断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起病急骤,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 2007年统计,美国每年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住院的患者数约为157万人,其中因STEMI住院的患者多达33万人,死亡率约为9.4%[1].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激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1].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内心律失常发生率达72%-96%[2].心律失常可按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将心律失常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率极度缓慢的完全性房室阻滞、心室自主节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可迅速导致循环功能障碍而威胁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循环血流急骤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坏死所致.其临床表现为持久而有严重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严重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心肌桥的关系,并探讨心肌桥的治疗方法。方法:近3年收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126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检出因心肌桥所致者10例,其中6例行心肌桥剥离术,另4例因肌桥过深,故行冠脉搭桥术。结果:6例心肌桥剥离术及4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心绞痛症状消失。术后给予阿斯匹林、氯比格雷、他汀类药物、受体阻滞剂等治疗,随访半年至3年患者情况良好,无心肌缺血发生。结论: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尤其是在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由易损性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伴随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脉血流减少从而引起急性、亚急性心肌缺血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2].我们在常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等治疗的基础上加培柄酯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呈波谱样分布的急性心肌缺血相关的临床综合症,它涵盖了既往诊断的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QM l),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 l),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心脏缺血性猝死,其中NSTEM I和UA有时在临床上难以鉴别,在治疗和护理上不需要严格区别,故常被合并为一个概念(NSTEM I/UA)提出,ACS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存在,继而发生了冠状动脉痉挛、斑块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快,且临床表现与危险性极不均一,严重并发症(恶性心律失常、需急诊干预的严重心肌…  相似文献   

9.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00例临床分析李玉华,郑衍平,林玉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在Q-T间期延长,即心肌复极时间延长所诱发的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并不少见,如处理不当,多因血流动力学的严重障碍而诱发严重心脑缺血综合征导致恶性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高危ACS患者应用IABP的疗效。结果患者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表现呈相应改善。结论IABP显著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了心肌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63例临床监护和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Q波心肌梗死、非Q波心肌梗死。它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引起冠脉内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急性和亚急性闭塞造成心肌严重缺血或坏死。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急危重症。主要是因各种冠心病易患因素应激及炎症因子参与导致的不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以致局部血栓形成,心肌急性缺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1]。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两种临床状态。  相似文献   

13.
心源性生物标记物在临床医师处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越来越显得重要.早在50年代,临床研究人员就报道了心肌细胞坏死释放的蛋白能在血清中检测到,并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1].随后40年中,心肌特异的标记物不断发现,在AMI诊断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不断提高.自90年代以来,心肌蛋白在指导治疗,加速心脏标记物在ACS患者临床治疗决策方面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发生机制及其结果方面的进展,已经激发了新的标记物的研究,增加了多种标记物在ACS患者的分型和临床治疗方面广泛应用的机会[3].James等[4]提出了多种标记物策略,这较单独应用肌钙蛋白,增加了ACS患者危险评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心肌严重缺血产生的一组进展性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体现了中医药干预ACS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 C 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同期确诊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各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C、TG、LDL-C显著升高,而HDL-C显著降低(P<0.01);糖尿病组发生胸痛、心悸、呼吸困难、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 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褚晓雯  王枫  智光 《中国医刊》2011,46(11):27-2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病变致严重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1].目前的研究发现,冠状动脉斑块的易损性或不稳定性,是临床发生ACS的病理基础,而炎性反应是一种重要的触发机制[2-4].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对不同的心脏标志物检测有助于ACS的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导致心肌急性缺血[1]。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且危害严重而广泛引起临床医生重视,临床工作中由于医生过分重视心源性胸痛,往往忽略了其他疾病所致的胸痛。我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系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致严重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一组严重进展性的疾病谱,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两种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快、预后不好、病死率高。所以对其的急救特别重要,临床上已对ACS治疗和护理进行过深入的研究[1-2]。笔者旨在综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护理,现报告  相似文献   

19.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造成严重突发的心脏排血障碍、心律失常、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而导致的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丧失排血功能的一组综合征[1]。  相似文献   

20.
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和免疫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的严重临床表现形式,其发病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基质重建、不稳定斑块破裂引发ACS及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等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增加被认为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