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收集2例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肿瘤多发生于育龄妇女,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渐进性男性化,切面从浅黄色到棕红色,分叶状,界限清楚,质软,组织学上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质较丰富,嗜酸性颗粒状或透明空泡状,肿瘤间质为丰富窦状薄壁血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α-inhibin、Calretinin、MelanA、CD99(+)。此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肿瘤大小、核异性程度、核分裂象多少、出血、坏死等有关。结论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是少见的性索间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8例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实性,界限清楚,肿瘤细胞呈巢、索状或弥漫性分布,细胞大,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泡沫状或嗜酸性颗粒状,部分肿瘤内含丰富毛细血管网和血窦。免疫组化,所有病例calretinin、CD99和vimentin(+),CK灶状(+),部分病例inhibin和melan-A(+)。诊断时需与妊娠黄体瘤、黄素化的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及透明细胞癌、血管性肿瘤、腺癌等鉴别。结论卵巢类固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卵巢肿瘤,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3.
类固醇细胞瘤是指完全或主要由与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相似的瘤细胞构成的肿瘤,该瘤细胞成分〉90%。这一类型的肿瘤包括间质黄体瘤、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及不含其他成分的Leydig细胞瘤。这些肿瘤可在体外产生各种雄性激素,有时可发现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本文报道1例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是罕见的卵巢肿瘤,占卵巢肿瘤的0.1%,最初因发现组织中含有大量脂质而被命名为“脂质细胞瘤”,后发现其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特性而更名为类固醇细胞瘤。2003年WHO将其划分为间质细胞瘤、间质黄体瘤及非特异性类同醇细胞瘤3种类型。目前认为该肿瘤来源于黄素化的卵巢间质细胞、卵巢门细胞或肾上腺皮质残迹等。临床常表现为高雄激素体征。本文通过对2009~201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收治的3例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类固醇细胞瘤(SC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对19例卵巢SC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等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18~63岁(平均41岁),常因男性化表现就诊。肿瘤直径0.3~16 cm,包括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和Leydig细胞瘤两类。前者以透明细胞为主体,类似肾上腺皮质结构;后者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细胞核密集分布区和稀疏区相间分布,可见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胞质内含有Reinke结晶或嗜酸性包涵体。免疫组化:多数病例α-inhibin、calretinin、CD99和melan-A不同程度(+),1例AE1/AE3局灶(+),另有1例Syn局灶(+)。仅有1例肿瘤出现腹腔内复发和转移。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均呈无瘤生存状态。结论卵巢SCT诊断依赖于特征性临床表现、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特点。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良好,但个别病例可以发生局部复发或腹腔内转移。  相似文献   

6.
于秋萍  齐亚飞 《临床医学》2015,(4):15-17,127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8例卵巢无性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主要症状为下腹包块、腹痛腹胀,肿瘤大体为卵圆形或结节状,平均直径10 cm,包膜完整,粉红至棕褐色,切面实性分叶状,可见出血或坏死。镜下为单一的大细胞排列成巢片、团块状,由含有不同数目淋巴细胞的纤细的结缔组织将其分隔。免疫组化:PLAP和CD117均为膜阳性。结论卵巢无性细胞瘤发病率低,常发生于30岁以下,单纯性无性细胞瘤预后较好,而混合型无性细胞瘤预后差。掌握该肿瘤的特征性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对鉴别其他卵巢肿瘤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7例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7例Sertoli-Leydig细胞瘤的平均年龄为31.00±13.52岁,均发生于一侧卵巢,平均直径9.93±6.58 cm.镜下Sertoli细胞排列呈管状或条索状,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部分为短杆状,胞质淡染或透明;性腺间质细胞排列密集,核浆比例较大,核染色深,细胞界限不清;两种细胞逐渐过渡移行.Leydig细胞单个或成簇出现于间质内,核小,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随访10~96个月,所有患者无瘤存活.结论 本病罕见,病理诊断尤其在术中冷冻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较少有术前明确诊断,部分患者年龄轻,有保留生育功能要求,术中冷冻明确诊断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肝原发性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染色及患者预后。方法 对1例原发性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另对石蜡切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结果镜下见瘤组织呈多结节状,结节由多核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单核瘤细胞和少量纤维母细胞所构成。免疫组化染色见瘤细胞vimentin和CD68(+)。结论 本例肿瘤的瘤细胞虽然无明显的异型性,但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说明仅凭形态学改变并不能可靠地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尽管肿瘤在形态学上并无明显的恶性指征,肿瘤也可为高度恶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皮肤神经鞘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5例皮肤神经鞘黏液瘤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 5例皮肤神经鞘黏液瘤患儿,发病年龄2个月~13岁,平均年龄4.4岁.肉眼观察肿瘤无包膜,切面灰褐、灰黑色,质中等,部分呈黏液状.镜下瘤细胞呈明显分叶状排列,小叶间有纤维性间隔,小叶内有大量黏液,瘤细胞呈星状或梭形,罕见细胞异型及核分裂象.免疫组化:PGP9.5、NSE、CD34和vimentin均(+),calponin、HMB45和Melan-A部分(+),而S-100(-).组织化学:阿尔辛蓝(pH1.0)染色显示肿瘤间质内含有硫酸黏液,阿尔辛蓝(pH2.5)染色显示肿瘤间质内含有酸性黏多糖;Masson三色染色显示肿瘤内含Ⅳ型胶原基底膜样物质.术后随访提示预后较好,无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 以病理学形态特征结合免疫组化、特殊染色有助于明确皮肤神经鞘黏液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原发性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特征、组织来源、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肾平滑肌瘤及2例肾平滑肌肉瘤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4例肾平滑肌肿瘤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均显示平滑肌源性肿瘤特点,其中平滑肌瘤瘤细胞形态温和,平滑肌肉瘤则恶性生物学特征.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